盧承慶和崔敦禮細心備至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完成著兵部的事務,生怕自己成為程處弼第一把火燒起的對象。
並小心翼翼地提醒著下邊的人,做事周全,不要給程處弼抓住把柄,而造成程處弼對己方下屬的針對,而使自己成為了順藤摸瓜的目標。
對於,兵部辦事效率的提高,還有事務完成周全詳備程度,程處弼很是滿意,並歸功於自己的放權。
正因為自己的放權,大大激發了下邊辦事人員的辦公靈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因為在來兵部任職的時候,他也沒少了解過兵部內部的形勢。
按照正常的官場規則來說,侯君集身為宰相兼兵部尚書,其工作的重心應該是放在政事堂的。
當然,侯君集一開始也是這麽幹的,想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政事堂,放眼全國。
可是,政事堂的一幹大佬們都不甩他,都不帶他玩。
其實,侯君集的家世並不差,家裏世代是關隴軍閥世家,祖父侯植是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縣公,父親侯定是北周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肥城郡公。
隻是可惜,到了侯君集這一代,侯君集這丫的,充分發揮了世家紈絝的門風敗壞。
世代將門卻尼瑪的拉不開弓箭,也不怎麽勇武,更不用說讀書的。
如果不是這丫的,自小跟在李二陛下屁股後邊混,李二陛下親自帶著這廝打戰練武,並請李靖教授這廝兵法,估計這廝就曾為北地侯氏一族的唾棄的對象了。
憑著李二陛下的忠誠小弟的身份,再加上玄武門的首功,雖然侯君集坐到了兵部尚書並在李二陛下的大力支持下升入政事堂成為宰相。
雖然因為那些年的戰爭,侯君集武藝與軍略見長,可是,這丫的文化程度還是低呀,讀書還是少呀。
本身出身軍閥世家的人物在文化程度上大都比不了出身儒門世家的人物,這丫的年少還是個大混混。
人家房宰相他們出口就是引經據典,之乎者也,寫出來的對奏都是用四六駢文,一身上下,從頭到腳,都散發著文化人的風采。
可他侯君集,沒有讀過多少書,不會引經據典,更不會用文言文寫對奏呀,用白話文行不行?
去你娘的,用白話文寫,那不降低了我們整個宰相團隊的文化水平!
書到用時方恨少、當官方悔讀書遲的侯君集,想要哭卻哭不出,想要吃後悔藥,可是買不到。
於是,他堂堂有實權的宰相兵部尚書就混跡在政事堂的最底層,比那些隻有宰相頭銜的宰相們地位還要來得低。
比如曾經的蕭瑀、高士廉以及現在的李靖、長孫無忌,這些人無一都是有文化、有頭腦的人物。
他侯君集平時在政事堂都插不上話,隻能在最後宰相們定下決議進行表決的時候,發揮他的表決一票,舉個手而已。
在政事堂沒權力沒地位的侯君集隻能把心思放迴他的本職兵部裏邊。
在政事堂他沒有體會到的權力和地位當然要在他所主管的兵部找迴來,盡管還是沒有文化,但作為將軍出身,對於兵部的業務侯君集還是相對熟悉的。
而且,在兵部他擁有宰相地位和兵部尚書的雙重地位優勢。
兵部尚書是正三品,兵部侍郎隻是正四品下,高出三級。
依靠著天然的地位優勢,侯君集牢牢把控了兵部的權力。
至於沒文化不會寫駢文,怎麽辦?
沒有關係,兵部我做主,關起門來,找個代筆就成,老子是兵部的老大,哪個不長眼的,敢把老子找代筆的事情說出去,活膩了!
由於侯君集的專權,可是讓下邊的人,尤其是盧承慶和崔敦禮不好過。
大小事務都要上報,還要聽侯君集沒有半點營養的白話噴,還不能多有反對。
雖然行政職務隻低了一級,可實際官階上有三級之差,以下犯上可是官員的大忌。
而且,人家還是政事堂的宰相,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有重要的影響。
雖然人家在政事堂沒有什麽權力,可人家每次開會都有重要的一票呀,萬一升遷的時候就差那一票呢!
且不說侯君集的事情,反正在程處弼看來,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有如此顯著的提高,就是因為他汲取了侯君集的教訓,簡政放權的結果。
下邊的人掌握權力高興了,他自個也樂得清閑。
他確實是樂得清閑了,可是他不知道收到那放下來的權力後,盧承慶和崔敦禮現在都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
他也有煩躁的地方,就是他都放權下去了,盧承慶和崔敦禮還經常主動過來請示他的主意,就是有了更好的想法還沒完沒了的請示。
好吧,他隻當是這兩位侍郎對他這位尚書大人的尊重吧。
但經過跟程處弼一個多月的共事之後,盧承慶和崔敦禮驚奇地發現,這位新任尚書大人好像是真的放權給自己,並不是想搞自己的幺蛾子!
於是乎,擔心放下來、手握大權、心情愉悅的他們,再一次將兵部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一大步。
程處弼則表示兵部有兩個現成的宰相就是好,都不用自己操心,這兩個宰相會事無巨細地幫自己辦好。
兵部,又可以正式成為他隻領工資不用多操心,可以甩手出去的部門了。
不僅如此,程處弼還因為兵部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一事,被李二陛下叫到了兩儀殿大大的表彰。
並小心翼翼地提醒著下邊的人,做事周全,不要給程處弼抓住把柄,而造成程處弼對己方下屬的針對,而使自己成為了順藤摸瓜的目標。
對於,兵部辦事效率的提高,還有事務完成周全詳備程度,程處弼很是滿意,並歸功於自己的放權。
正因為自己的放權,大大激發了下邊辦事人員的辦公靈活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因為在來兵部任職的時候,他也沒少了解過兵部內部的形勢。
按照正常的官場規則來說,侯君集身為宰相兼兵部尚書,其工作的重心應該是放在政事堂的。
當然,侯君集一開始也是這麽幹的,想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政事堂,放眼全國。
可是,政事堂的一幹大佬們都不甩他,都不帶他玩。
其實,侯君集的家世並不差,家裏世代是關隴軍閥世家,祖父侯植是北周驃騎大將軍、肥城縣公,父親侯定是北周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肥城郡公。
隻是可惜,到了侯君集這一代,侯君集這丫的,充分發揮了世家紈絝的門風敗壞。
世代將門卻尼瑪的拉不開弓箭,也不怎麽勇武,更不用說讀書的。
如果不是這丫的,自小跟在李二陛下屁股後邊混,李二陛下親自帶著這廝打戰練武,並請李靖教授這廝兵法,估計這廝就曾為北地侯氏一族的唾棄的對象了。
憑著李二陛下的忠誠小弟的身份,再加上玄武門的首功,雖然侯君集坐到了兵部尚書並在李二陛下的大力支持下升入政事堂成為宰相。
雖然因為那些年的戰爭,侯君集武藝與軍略見長,可是,這丫的文化程度還是低呀,讀書還是少呀。
本身出身軍閥世家的人物在文化程度上大都比不了出身儒門世家的人物,這丫的年少還是個大混混。
人家房宰相他們出口就是引經據典,之乎者也,寫出來的對奏都是用四六駢文,一身上下,從頭到腳,都散發著文化人的風采。
可他侯君集,沒有讀過多少書,不會引經據典,更不會用文言文寫對奏呀,用白話文行不行?
去你娘的,用白話文寫,那不降低了我們整個宰相團隊的文化水平!
書到用時方恨少、當官方悔讀書遲的侯君集,想要哭卻哭不出,想要吃後悔藥,可是買不到。
於是,他堂堂有實權的宰相兵部尚書就混跡在政事堂的最底層,比那些隻有宰相頭銜的宰相們地位還要來得低。
比如曾經的蕭瑀、高士廉以及現在的李靖、長孫無忌,這些人無一都是有文化、有頭腦的人物。
他侯君集平時在政事堂都插不上話,隻能在最後宰相們定下決議進行表決的時候,發揮他的表決一票,舉個手而已。
在政事堂沒權力沒地位的侯君集隻能把心思放迴他的本職兵部裏邊。
在政事堂他沒有體會到的權力和地位當然要在他所主管的兵部找迴來,盡管還是沒有文化,但作為將軍出身,對於兵部的業務侯君集還是相對熟悉的。
而且,在兵部他擁有宰相地位和兵部尚書的雙重地位優勢。
兵部尚書是正三品,兵部侍郎隻是正四品下,高出三級。
依靠著天然的地位優勢,侯君集牢牢把控了兵部的權力。
至於沒文化不會寫駢文,怎麽辦?
沒有關係,兵部我做主,關起門來,找個代筆就成,老子是兵部的老大,哪個不長眼的,敢把老子找代筆的事情說出去,活膩了!
由於侯君集的專權,可是讓下邊的人,尤其是盧承慶和崔敦禮不好過。
大小事務都要上報,還要聽侯君集沒有半點營養的白話噴,還不能多有反對。
雖然行政職務隻低了一級,可實際官階上有三級之差,以下犯上可是官員的大忌。
而且,人家還是政事堂的宰相,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有重要的影響。
雖然人家在政事堂沒有什麽權力,可人家每次開會都有重要的一票呀,萬一升遷的時候就差那一票呢!
且不說侯君集的事情,反正在程處弼看來,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有如此顯著的提高,就是因為他汲取了侯君集的教訓,簡政放權的結果。
下邊的人掌握權力高興了,他自個也樂得清閑。
他確實是樂得清閑了,可是他不知道收到那放下來的權力後,盧承慶和崔敦禮現在都是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
他也有煩躁的地方,就是他都放權下去了,盧承慶和崔敦禮還經常主動過來請示他的主意,就是有了更好的想法還沒完沒了的請示。
好吧,他隻當是這兩位侍郎對他這位尚書大人的尊重吧。
但經過跟程處弼一個多月的共事之後,盧承慶和崔敦禮驚奇地發現,這位新任尚書大人好像是真的放權給自己,並不是想搞自己的幺蛾子!
於是乎,擔心放下來、手握大權、心情愉悅的他們,再一次將兵部的辦事效率提高了一大步。
程處弼則表示兵部有兩個現成的宰相就是好,都不用自己操心,這兩個宰相會事無巨細地幫自己辦好。
兵部,又可以正式成為他隻領工資不用多操心,可以甩手出去的部門了。
不僅如此,程處弼還因為兵部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一事,被李二陛下叫到了兩儀殿大大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