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情,《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貞觀十一年正月)庚子,頒新律令於天下。”
在新律頒布之前,大唐使用的法典是《武德律》也稱《武德令》。
《武德律》是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已故的太上皇李淵廢除了隋煬帝的《大業律》,命裴寂、劉文靜等人依照隋文帝的《開皇律》,修訂的律令,並於武德七年(公元624)正式頒行的法典。
《武德律》雖然對《開皇律》有所損益,但基本上一仍其舊,沒有太大發展。
登基之後,李二陛下依據儒家的仁政思想,為了進一步加強“德主刑輔”的立法原則,鑒於《武德律》已不能適應當時形勢的需要,采納了魏征“專尚仁義,慎刑恤典”的建議,決心重新修訂法律。
於是,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二陛下命長孫無忌、房宰相、魏征等人重新修訂法律!
並於貞觀十一年正式頒行了這部積十年之功、成一代之典、嚴密而完備的法典——《貞觀律》(《貞第九百七十九章裝13提前一年了曆史!觀令》)。
《貞觀律》的製訂和頒行是東方法律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確立了東方古代刑法的規範,對後世立法具有重大的影響。
相應的關於法律有關的部門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去吃透《新律》,給禦史台、刑部、大理寺以及各衛軍法量刑、各州縣府衙增加了不少負擔。
雖然對於程處弼來說,他要多背上了一些新軍法的改動,這是件不安生甚至有些麻煩的事情。
但見證一部偉大法典的誕生,也是不錯,他也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貞觀律》確實算不得什麽特別不安生的事情,可更不安生的事情還在後頭呢。
第二件事情,是李二陛下在二月丁巳,下了個詔: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含靈稟氣,莫不同焉,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
詔書以華麗的文言文嘰嘰哇哇講了一大堆,但其實就隻有一句話:
李二陛下想要效仿漢朝作山為陵,免子孫蒼猝勞費,又誌在儉葬,恐子孫從欲奢靡,自為終製,因山為陵,容棺而已。
再簡單一點,就是他李二要給自己修陵墓了,他不希望太破費,陵墓就選在九嵕山,穿山建造就好,隻要墳墓裝得下棺材就行了。
隻要墳墓裝得下棺材就行了.......
當然,這也就是一句屁話,聽聽就行了。
程處弼表示:要是李二這老貨真這麽節儉,為毛死後把《蘭亭集序》帶到墳墓裏去了,為毛昭陵周圍的陪葬墓出土了那麽多文物。
至於為什麽選擇在九嵕山。
李二陛下給的官方解釋是:
他以前帶兵打仗和外出狩獵的時候,多次經過九嵕山一帶,他非常喜歡九嵕山的挺拔奇絕和美麗風光,想要百年之後也可欣賞九嵕山的絕美精致。
程處弼在軍械寺和神棍袁天罡討論炸藥製作、火器發展,在袁神棍喝醉的時候,聽他無意間透露說,他是李二陛下的寢陵考察風水師。
之所以選擇九嵕山作為李二陛下的陵墓,是因為九嵕山位於渭河平原以北,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北有黃土高原,南臨渭河,與太白、終南山諸峰遙相對應,是一塊上佳的風水寶地。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李二陛下提出的特別要求,他希望他的陵墓是可以防盜的。
因為,自從曹操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先河之後,盜墓變成了曆朝曆代諸侯的官方活動了!
尤其是皇帝墓,那更是各路諸侯爭先光臨的對象!
李二陛下表示,他死後不想被人打擾......
戶部尚書唐儉表示,很難受,他國庫裏邊的銀子又要和水一樣嘩嘩啦啦地往外流了。
雖然很委屈,但唐儉卻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李二陛下的。
因為修皇陵是件大事,不隻對皇帝個人,對國家而言,也是一件非常莊重而神聖的事情。
章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
葬禮(兇禮),是東方禮法最核心的五禮之一。
而且相對於其他皇帝來說,李二陛下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了。
自秦漢以來,皇帝的陵墓都是自從登基的那一天開始修建的,從當上皇帝的那一天就開始為死亡做準備了,一直修築到下葬的那一天為止。
至於這其中的時間有多長,要麽看這個皇帝在位有多長,要麽就看他命有多長了。
其實,李二陛下已經很好了,他才從今年開始修,相對於的給國庫節約了十年的皇陵開支。
這件事情,也給了大唐的群臣們不小的震憾。
因為李二陛下冷不丁的提出這件事情,給他們一種李二陛下從今天開始交代後事,從今年開始走向晚年的感覺。
因為此刻的李二陛下,已經不再年輕了,他已經三十九歲了,幾近不惑之年。
活得好他可能活到他父皇李淵的年紀在六十九歲逝世,或者活得比他父皇更長,活得不好,他或許就是下一個杜如晦,四十五歲,就可能逝世了......
程處弼知道雖然李二陛下曆史上活過了杜如晦的年紀可是也不算長,五十一歲,在貞觀二十三年就逝世了。
從現在算起,李二陛下也就隻有十二年的壽命了。
不過,有件事情是程處弼不確定的。
他不知道他這隻蝴蝶的翅膀,會不會扇動李二陛下的生死。
不過,在此之前,他的目光被李二陛下下詔的第三件事情給吸引住了!
因為這件事情,非常嚴重,不亞於李泰的文學館事件!
在新律頒布之前,大唐使用的法典是《武德律》也稱《武德令》。
《武德律》是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已故的太上皇李淵廢除了隋煬帝的《大業律》,命裴寂、劉文靜等人依照隋文帝的《開皇律》,修訂的律令,並於武德七年(公元624)正式頒行的法典。
《武德律》雖然對《開皇律》有所損益,但基本上一仍其舊,沒有太大發展。
登基之後,李二陛下依據儒家的仁政思想,為了進一步加強“德主刑輔”的立法原則,鑒於《武德律》已不能適應當時形勢的需要,采納了魏征“專尚仁義,慎刑恤典”的建議,決心重新修訂法律。
於是,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二陛下命長孫無忌、房宰相、魏征等人重新修訂法律!
並於貞觀十一年正式頒行了這部積十年之功、成一代之典、嚴密而完備的法典——《貞觀律》(《貞第九百七十九章裝13提前一年了曆史!觀令》)。
《貞觀律》的製訂和頒行是東方法律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確立了東方古代刑法的規範,對後世立法具有重大的影響。
相應的關於法律有關的部門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去吃透《新律》,給禦史台、刑部、大理寺以及各衛軍法量刑、各州縣府衙增加了不少負擔。
雖然對於程處弼來說,他要多背上了一些新軍法的改動,這是件不安生甚至有些麻煩的事情。
但見證一部偉大法典的誕生,也是不錯,他也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貞觀律》確實算不得什麽特別不安生的事情,可更不安生的事情還在後頭呢。
第二件事情,是李二陛下在二月丁巳,下了個詔: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壽者修短之一期。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含靈稟氣,莫不同焉,皆得之於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
詔書以華麗的文言文嘰嘰哇哇講了一大堆,但其實就隻有一句話:
李二陛下想要效仿漢朝作山為陵,免子孫蒼猝勞費,又誌在儉葬,恐子孫從欲奢靡,自為終製,因山為陵,容棺而已。
再簡單一點,就是他李二要給自己修陵墓了,他不希望太破費,陵墓就選在九嵕山,穿山建造就好,隻要墳墓裝得下棺材就行了。
隻要墳墓裝得下棺材就行了.......
當然,這也就是一句屁話,聽聽就行了。
程處弼表示:要是李二這老貨真這麽節儉,為毛死後把《蘭亭集序》帶到墳墓裏去了,為毛昭陵周圍的陪葬墓出土了那麽多文物。
至於為什麽選擇在九嵕山。
李二陛下給的官方解釋是:
他以前帶兵打仗和外出狩獵的時候,多次經過九嵕山一帶,他非常喜歡九嵕山的挺拔奇絕和美麗風光,想要百年之後也可欣賞九嵕山的絕美精致。
程處弼在軍械寺和神棍袁天罡討論炸藥製作、火器發展,在袁神棍喝醉的時候,聽他無意間透露說,他是李二陛下的寢陵考察風水師。
之所以選擇九嵕山作為李二陛下的陵墓,是因為九嵕山位於渭河平原以北,左有五峰山,右有嵯峨山,北有黃土高原,南臨渭河,與太白、終南山諸峰遙相對應,是一塊上佳的風水寶地。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李二陛下提出的特別要求,他希望他的陵墓是可以防盜的。
因為,自從曹操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先河之後,盜墓變成了曆朝曆代諸侯的官方活動了!
尤其是皇帝墓,那更是各路諸侯爭先光臨的對象!
李二陛下表示,他死後不想被人打擾......
戶部尚書唐儉表示,很難受,他國庫裏邊的銀子又要和水一樣嘩嘩啦啦地往外流了。
雖然很委屈,但唐儉卻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李二陛下的。
因為修皇陵是件大事,不隻對皇帝個人,對國家而言,也是一件非常莊重而神聖的事情。
章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
葬禮(兇禮),是東方禮法最核心的五禮之一。
而且相對於其他皇帝來說,李二陛下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了。
自秦漢以來,皇帝的陵墓都是自從登基的那一天開始修建的,從當上皇帝的那一天就開始為死亡做準備了,一直修築到下葬的那一天為止。
至於這其中的時間有多長,要麽看這個皇帝在位有多長,要麽就看他命有多長了。
其實,李二陛下已經很好了,他才從今年開始修,相對於的給國庫節約了十年的皇陵開支。
這件事情,也給了大唐的群臣們不小的震憾。
因為李二陛下冷不丁的提出這件事情,給他們一種李二陛下從今天開始交代後事,從今年開始走向晚年的感覺。
因為此刻的李二陛下,已經不再年輕了,他已經三十九歲了,幾近不惑之年。
活得好他可能活到他父皇李淵的年紀在六十九歲逝世,或者活得比他父皇更長,活得不好,他或許就是下一個杜如晦,四十五歲,就可能逝世了......
程處弼知道雖然李二陛下曆史上活過了杜如晦的年紀可是也不算長,五十一歲,在貞觀二十三年就逝世了。
從現在算起,李二陛下也就隻有十二年的壽命了。
不過,有件事情是程處弼不確定的。
他不知道他這隻蝴蝶的翅膀,會不會扇動李二陛下的生死。
不過,在此之前,他的目光被李二陛下下詔的第三件事情給吸引住了!
因為這件事情,非常嚴重,不亞於李泰的文學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