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讓程處弼淩亂的,還在後頭。
“可賢婿呀,要是不獨設一軍,那可如何是好?你總不能每次出征時,都帶走朕的左衛吧,這左衛可是朕的宮廷衛隊!”
李二陛下淒苦地向著程處弼抱怨道。
盡管李二陛下明白牽一發而動全身,再設一軍會發生連鎖反應,對大唐朝廷、乃至整個江山社稷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
可他也有他不得以的苦衷啊,他也有他難受的理由。
“賢婿呀,自從你接管左衛以來,你確實不負朕望,將左衛打造成我朝第一勁旅,無論是北疆之戰、征伐高句麗之戰還是平定新羅、百濟之戰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左衛在衛國戰爭中,所作出來的巨大成績,滿朝都是有目共睹的,朕也深為滿意,頗感自豪!”
“可是,你每次出征之時,都要帶上左衛人馬,那朕之宿衛呢?”
“我朝京畿禁軍加之左右忠番衛雖有十八衛之多,可各衛隊各有職責,各衛各司其職。”
“左衛隨你出征在外時,朕隻能以右衛人馬來分擔左衛不在時的宿衛空缺,以一衛人馬承擔兩衛人馬本該負責的防務......”
“再而言之,汝二哥程處亮原本是朕的左衛將軍,為了給左衛讓道,讓你好率領左衛將士出征,轉為了右衛將軍......”
李二陛下這一通說,到讓程處弼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好像確實是這麽個理。
自己每逢出征似乎都把左衛人馬帶出宮去了。
可是,自己身為左衛將軍,李二陛下自個也把統管整個左衛的權限授予了自己,左衛就相當於自己的人馬。
自己若是出征不帶上自己的人馬,或是連自己的人馬也帶不出,那還是左衛將軍嗎......
至於自己二哥,好像是這麽迴事,從左衛將軍轉為了右衛將軍。
自己當初還以為二哥從左衛轉到右衛,是單純地官場履曆操作,平級調動,可以豐富履曆來著。
沒想到還有這麽一出,李二陛下是為了讓自己完全掌控左衛才將二哥從左衛調往了右衛......
可就算如此,這也不是程處弼接鍋的理由呀。
“嶽父大人,小婿現在不是將左衛人馬帶迴來了嘛,再說,小婿現在不也不是左衛將軍,而是於右武衛任校檢右武衛大將軍......”
反正程處弼現在也不是左衛的人了,在編製上他是校檢右武衛大將軍,他是右武衛的頭。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左衛的事情,就讓繼任下來的左衛將軍們去擔待好了。
“賢婿呀,就算你接下來在右武衛任職,可這左衛可是你一手抓起來的,你能保證接下來的左衛不會繼續貫徹你的用兵治軍理念?”
“再者,你將這左衛訓練成了我大唐第一精銳,難道在對外戰爭之際,有左衛這般的強軍勇將不用,朕會派遣別的大軍去?”
李二陛下循循善誘,繼續就著左衛的問題,追問道,一字一句,直指佛心。
程處弼的麵色也沉了下來,肘著下顎斟酌,李二陛下說到他的心坎上了。
他是離開了左衛,可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左衛的接下來關於兩名左衛將軍的任職,依舊會在左衛的內部甄選。
李伯瑤會消去校檢的名頭,接替他擔任正式的左衛將軍。
還有另外一名左衛將軍,應該會落在段瓚或是劉仁軌的頭上。
論資曆和背景當然是段瓚,若論戰功則是劉仁軌更勝一籌。
但是,無論是李伯瑤,是段瓚還是劉仁軌,都是他的嫡係,這左衛的人馬終究還是會繼續執行他的用兵之法。
至於李二陛下說的第二個問題,也是一個深刻的問題。
沒有哪位將領不希望派軍出征的,是自己麾下最精銳的軍隊,這樣可以將戰損減少到最小,而獲得更大的戰功。
如果在可以將戰損減到最小收獲更多的情況,卻不要,而派遣其他部隊,讓戰損更多,白白付出更多的生命。
若不是這個將領對這支部隊看不順眼,想要白白消耗這支部隊,要麽就是這個將領是白癡......
“嶽父大人,您的想法呢?”
程處弼的聲音雖然清淡自然,但李二陛下卻從程處弼的眼眸中看出意動的光輝,連聲解釋道。
“一如朕之前對你所言,以招募方式,在宮城北苑之中設置一衛人馬,屯於玄武門內。”
“人員上以左衛人馬為基礎,增之以太原起兵時‘元從禁軍’,若有增補,則從南衙十六衛中甄選。”
“至於左衛,朕想將原本之右衛轉為新左衛,而右衛則從其他南衙十四衛當中選拔......”
李二陛下差不多將自己整個想法和盤托出了,這北衙禁軍的人員保持大唐的最高精銳,左衛則是大唐第二精銳,右衛第三。
北衙禁軍從南衙十六衛中選人,左右衛從其他十四衛中選人,其他十四衛則從天下折衝府中,選拔良家子。
差不多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結構。
元從禁軍,程處弼也清楚,這是隨太上皇李淵,如今應該改成唐高祖李淵了,因為李淵已經入土為安了。
這是隨唐高祖李淵於隋末從太原起兵直到大唐立國的部隊,是李淵嫡係中的嫡係部隊。
後來,李淵登基之後遣散軍隊,將其願留宿衛皇宮的三萬人,號元從禁軍,屯於北門玄武門,專任宿衛,又稱北門屯兵。
不過,在李二陛下發動玄武門之變後,這支李淵的嫡係部隊,就被李二陛下給真正遣散了。
除了少部分人馬留給李淵宿衛大安宮之外,其他都遣散了。
要是還將這支人馬留在長安或是鎮守玄武門,那李二陛下可就要天天睡不著覺,夜夜提心吊膽地防止李淵率領這三萬人馬複辟了。
“可賢婿呀,要是不獨設一軍,那可如何是好?你總不能每次出征時,都帶走朕的左衛吧,這左衛可是朕的宮廷衛隊!”
李二陛下淒苦地向著程處弼抱怨道。
盡管李二陛下明白牽一發而動全身,再設一軍會發生連鎖反應,對大唐朝廷、乃至整個江山社稷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
可他也有他不得以的苦衷啊,他也有他難受的理由。
“賢婿呀,自從你接管左衛以來,你確實不負朕望,將左衛打造成我朝第一勁旅,無論是北疆之戰、征伐高句麗之戰還是平定新羅、百濟之戰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左衛在衛國戰爭中,所作出來的巨大成績,滿朝都是有目共睹的,朕也深為滿意,頗感自豪!”
“可是,你每次出征之時,都要帶上左衛人馬,那朕之宿衛呢?”
“我朝京畿禁軍加之左右忠番衛雖有十八衛之多,可各衛隊各有職責,各衛各司其職。”
“左衛隨你出征在外時,朕隻能以右衛人馬來分擔左衛不在時的宿衛空缺,以一衛人馬承擔兩衛人馬本該負責的防務......”
“再而言之,汝二哥程處亮原本是朕的左衛將軍,為了給左衛讓道,讓你好率領左衛將士出征,轉為了右衛將軍......”
李二陛下這一通說,到讓程處弼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好像確實是這麽個理。
自己每逢出征似乎都把左衛人馬帶出宮去了。
可是,自己身為左衛將軍,李二陛下自個也把統管整個左衛的權限授予了自己,左衛就相當於自己的人馬。
自己若是出征不帶上自己的人馬,或是連自己的人馬也帶不出,那還是左衛將軍嗎......
至於自己二哥,好像是這麽迴事,從左衛將軍轉為了右衛將軍。
自己當初還以為二哥從左衛轉到右衛,是單純地官場履曆操作,平級調動,可以豐富履曆來著。
沒想到還有這麽一出,李二陛下是為了讓自己完全掌控左衛才將二哥從左衛調往了右衛......
可就算如此,這也不是程處弼接鍋的理由呀。
“嶽父大人,小婿現在不是將左衛人馬帶迴來了嘛,再說,小婿現在不也不是左衛將軍,而是於右武衛任校檢右武衛大將軍......”
反正程處弼現在也不是左衛的人了,在編製上他是校檢右武衛大將軍,他是右武衛的頭。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左衛的事情,就讓繼任下來的左衛將軍們去擔待好了。
“賢婿呀,就算你接下來在右武衛任職,可這左衛可是你一手抓起來的,你能保證接下來的左衛不會繼續貫徹你的用兵治軍理念?”
“再者,你將這左衛訓練成了我大唐第一精銳,難道在對外戰爭之際,有左衛這般的強軍勇將不用,朕會派遣別的大軍去?”
李二陛下循循善誘,繼續就著左衛的問題,追問道,一字一句,直指佛心。
程處弼的麵色也沉了下來,肘著下顎斟酌,李二陛下說到他的心坎上了。
他是離開了左衛,可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左衛的接下來關於兩名左衛將軍的任職,依舊會在左衛的內部甄選。
李伯瑤會消去校檢的名頭,接替他擔任正式的左衛將軍。
還有另外一名左衛將軍,應該會落在段瓚或是劉仁軌的頭上。
論資曆和背景當然是段瓚,若論戰功則是劉仁軌更勝一籌。
但是,無論是李伯瑤,是段瓚還是劉仁軌,都是他的嫡係,這左衛的人馬終究還是會繼續執行他的用兵之法。
至於李二陛下說的第二個問題,也是一個深刻的問題。
沒有哪位將領不希望派軍出征的,是自己麾下最精銳的軍隊,這樣可以將戰損減少到最小,而獲得更大的戰功。
如果在可以將戰損減到最小收獲更多的情況,卻不要,而派遣其他部隊,讓戰損更多,白白付出更多的生命。
若不是這個將領對這支部隊看不順眼,想要白白消耗這支部隊,要麽就是這個將領是白癡......
“嶽父大人,您的想法呢?”
程處弼的聲音雖然清淡自然,但李二陛下卻從程處弼的眼眸中看出意動的光輝,連聲解釋道。
“一如朕之前對你所言,以招募方式,在宮城北苑之中設置一衛人馬,屯於玄武門內。”
“人員上以左衛人馬為基礎,增之以太原起兵時‘元從禁軍’,若有增補,則從南衙十六衛中甄選。”
“至於左衛,朕想將原本之右衛轉為新左衛,而右衛則從其他南衙十四衛當中選拔......”
李二陛下差不多將自己整個想法和盤托出了,這北衙禁軍的人員保持大唐的最高精銳,左衛則是大唐第二精銳,右衛第三。
北衙禁軍從南衙十六衛中選人,左右衛從其他十四衛中選人,其他十四衛則從天下折衝府中,選拔良家子。
差不多就是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結構。
元從禁軍,程處弼也清楚,這是隨太上皇李淵,如今應該改成唐高祖李淵了,因為李淵已經入土為安了。
這是隨唐高祖李淵於隋末從太原起兵直到大唐立國的部隊,是李淵嫡係中的嫡係部隊。
後來,李淵登基之後遣散軍隊,將其願留宿衛皇宮的三萬人,號元從禁軍,屯於北門玄武門,專任宿衛,又稱北門屯兵。
不過,在李二陛下發動玄武門之變後,這支李淵的嫡係部隊,就被李二陛下給真正遣散了。
除了少部分人馬留給李淵宿衛大安宮之外,其他都遣散了。
要是還將這支人馬留在長安或是鎮守玄武門,那李二陛下可就要天天睡不著覺,夜夜提心吊膽地防止李淵率領這三萬人馬複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