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其中的一封自然是李二陛下對程處弼以及諸將的表彰聖旨。
聖旨高度讚揚了,程處弼帶領著一眾能臣武將,成功完成了救援新羅的任務,雖然任務一波三折,完成地極為艱辛,但總算是完成了救援新羅的任務。
盡管新羅是先被百濟滅國了,但後來,在程處弼強勢救援下,又重新站立起來,新羅重臣樸毗曇成功保留了新羅的最後一顆火種。
總之,辭藻華美,溢美之詞若浩浩江海般用之不盡。
但是實際上,華而不實,一點實在的東西都沒有。
一看,程處弼就知道估摸著是翰林院那些長期待詔,沒有任何實際官爵的院士筆墨糊弄出來的。
不過,這也非常符合貞觀年間的風尚,要是這聖旨真有些什麽實在的封賞,程處弼到要懷疑大唐的皇帝是不是易主了。
因為李二這虛榮心非常強的皇帝,就喜歡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大肆地封賞功臣,在長安城不停地造勢,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個厚待功臣的皇帝。
還有一封是對樸毗曇的封賜聖旨,也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溢美之詞。
不過,該少的東西,卻是沒少。
雖然呢,樸毗曇這個新羅的新主已經落魄得不能再落魄了,就隻有一個下州那般大的地兒,但李二陛下還是闊綽地冊封他為郡王。
隻是這郡王當然不能再是樂浪郡王,代表著新羅的樂浪郡,已經成為了曆史。
樂浪郡已經成為了大唐的版圖,這是大唐複漢榮光的大勳功,怎能再封賜出去,哪怕是個名頭都不行。
樂浪郡王沒有,樸毗曇也就隻能當個小小的金城郡王。
金城郡的領地,自然就是以金城為中心,圍繞在金城的那一片巴掌大的國土。
新羅既然成為了曆史,那國名也當然不能再叫新羅了。
既然他是辰韓出身,李二陛下也幫他取了個名字,叫韓1國。
嗯嗯,韓1國,或許這便是南國的最早由來吧......
程處弼暗自在心裏推想。
不管樸毗曇樂意不樂意,反正今後他就是韓王、金城郡王了。
至於他要是不樂意呢......
大唐巴不得他不樂意呢,隻要他敢開口說個‘不’字,阿史那社爾麾下的軍馬立馬會將他推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李二陛下巴不得每一寸土地,都實際上的並入大唐的版圖呢。
而阿史那社爾也巴不得樸毗曇不樂意,這次南下,雖然他打了兩場大戰,但他攻下的城池卻是最少的,嚴格來說他的功勞是最低的。
除了進攻琴湖江以北的城池,接下來的時間,他大部分都用在外圍旁觀金、昔、樸三家的內鬥上了。
雖然金、昔、樸三家在內鬥,但程處弼也不放心,萬一當時的內鬥隻是障眼法,目的是為了麻痹他,從而瞞天過海呢。
於是,阿史那社爾成為程處弼安排在外圍的觀戰者,一旦情況有變,阿史那社爾的戰鋒就將對準金、昔、樸三家。
這是朝堂任務,沒有辦法推辭,所以倒頭來,他的戰功反倒最少。
金龍樹、昔乙祭已經死了,誰能和死人一般見識,這怨氣,阿史那社爾隻能發在樸毗曇的身上。
接到程處弼派人送來的聖旨和一應封王物件之後,氣炸唿唿的阿史那社爾就帶著三萬的左忠番衛騎兵衝入了金城,威風凜凜地給樸毗曇宣旨。
樸毗曇是不樂意,阿史那社爾帶這麽多人入城的。
鬼知道這貨帶這麽多兵來,到底是來宣旨的,還是來殺人的!
但阿史那社爾隻有一句話,“你不讓我帶這麽多人入城,到底是不放心大唐,還是不想接旨想抗旨不尊呀”......
嘟囔著幾聲mmp,樸毗曇黑著臉,讓阿史那社爾率大軍金城了......
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也許是被阿史那社爾的眼神和身板震懾住了,也許是阿史那社爾傳揚的威名,也許是他帶來的三萬鐵騎。
總之,樸毗曇一不小心,手滑了一下,從阿史那社爾接過的聖旨,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在樸毗曇的瞪眼懵逼之中,阿史那社爾大唿一聲“爾竟敢對天可汗陛下不敬”,抬手就是一刀,砍下了樸毗曇的腦袋。
於是乎,隨阿史那社爾進入金城的三萬鐵騎就開始在金城,南來北往的衝鋒、衝鋒、再衝鋒......
傳說中的韓1國,還沒有創立一天,就直接腹死胎中了......
至於阿史那社爾歸國之後,不僅沒有封官加爵,還被李二陛下貶謫了。
從堂堂左忠番衛大將軍帶上了校檢的括號,爵位依舊是郡公沒變,不過實封卻削減了兩百戶。
但被貶謫沒過多久,李二陛下就將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了他,也不知道李二這老貨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不過呢,這些都是後話。
除了那兩份聖旨還有那些冊封之物,在盒底還壓著一封李二陛下寫給程處弼私人的信件。
是一些沒法在聖旨上明說的事情,比如朝廷準備在百濟、新羅的安排,設多少個都督府、州府之類。
比如朝廷準備派誰來任職,又從哪裏調派兵馬過來,問問程處弼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程處弼迴答得很幹脆,服從陛下、服從一統安排。
他已經立下了覆滅兩國的戰功,若是再加高句麗,整個半島都是他打下來的。
表明態度,直接安插人手,那就吃相太難看了。
倒不如一概不知,以退為進。
反正自己的功勞擺在這裏,李二陛下不會忘記照顧自己,朝中那批得了自己恩惠的大員們,也自然會照顧自己的利益。
“叮咚,恭喜宿主完成隱藏任務:揚唐天威,複漢榮光!”
聖旨高度讚揚了,程處弼帶領著一眾能臣武將,成功完成了救援新羅的任務,雖然任務一波三折,完成地極為艱辛,但總算是完成了救援新羅的任務。
盡管新羅是先被百濟滅國了,但後來,在程處弼強勢救援下,又重新站立起來,新羅重臣樸毗曇成功保留了新羅的最後一顆火種。
總之,辭藻華美,溢美之詞若浩浩江海般用之不盡。
但是實際上,華而不實,一點實在的東西都沒有。
一看,程處弼就知道估摸著是翰林院那些長期待詔,沒有任何實際官爵的院士筆墨糊弄出來的。
不過,這也非常符合貞觀年間的風尚,要是這聖旨真有些什麽實在的封賞,程處弼到要懷疑大唐的皇帝是不是易主了。
因為李二這虛榮心非常強的皇帝,就喜歡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大肆地封賞功臣,在長安城不停地造勢,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個厚待功臣的皇帝。
還有一封是對樸毗曇的封賜聖旨,也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溢美之詞。
不過,該少的東西,卻是沒少。
雖然呢,樸毗曇這個新羅的新主已經落魄得不能再落魄了,就隻有一個下州那般大的地兒,但李二陛下還是闊綽地冊封他為郡王。
隻是這郡王當然不能再是樂浪郡王,代表著新羅的樂浪郡,已經成為了曆史。
樂浪郡已經成為了大唐的版圖,這是大唐複漢榮光的大勳功,怎能再封賜出去,哪怕是個名頭都不行。
樂浪郡王沒有,樸毗曇也就隻能當個小小的金城郡王。
金城郡的領地,自然就是以金城為中心,圍繞在金城的那一片巴掌大的國土。
新羅既然成為了曆史,那國名也當然不能再叫新羅了。
既然他是辰韓出身,李二陛下也幫他取了個名字,叫韓1國。
嗯嗯,韓1國,或許這便是南國的最早由來吧......
程處弼暗自在心裏推想。
不管樸毗曇樂意不樂意,反正今後他就是韓王、金城郡王了。
至於他要是不樂意呢......
大唐巴不得他不樂意呢,隻要他敢開口說個‘不’字,阿史那社爾麾下的軍馬立馬會將他推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李二陛下巴不得每一寸土地,都實際上的並入大唐的版圖呢。
而阿史那社爾也巴不得樸毗曇不樂意,這次南下,雖然他打了兩場大戰,但他攻下的城池卻是最少的,嚴格來說他的功勞是最低的。
除了進攻琴湖江以北的城池,接下來的時間,他大部分都用在外圍旁觀金、昔、樸三家的內鬥上了。
雖然金、昔、樸三家在內鬥,但程處弼也不放心,萬一當時的內鬥隻是障眼法,目的是為了麻痹他,從而瞞天過海呢。
於是,阿史那社爾成為程處弼安排在外圍的觀戰者,一旦情況有變,阿史那社爾的戰鋒就將對準金、昔、樸三家。
這是朝堂任務,沒有辦法推辭,所以倒頭來,他的戰功反倒最少。
金龍樹、昔乙祭已經死了,誰能和死人一般見識,這怨氣,阿史那社爾隻能發在樸毗曇的身上。
接到程處弼派人送來的聖旨和一應封王物件之後,氣炸唿唿的阿史那社爾就帶著三萬的左忠番衛騎兵衝入了金城,威風凜凜地給樸毗曇宣旨。
樸毗曇是不樂意,阿史那社爾帶這麽多人入城的。
鬼知道這貨帶這麽多兵來,到底是來宣旨的,還是來殺人的!
但阿史那社爾隻有一句話,“你不讓我帶這麽多人入城,到底是不放心大唐,還是不想接旨想抗旨不尊呀”......
嘟囔著幾聲mmp,樸毗曇黑著臉,讓阿史那社爾率大軍金城了......
也不知道是怎麽迴事,也許是被阿史那社爾的眼神和身板震懾住了,也許是阿史那社爾傳揚的威名,也許是他帶來的三萬鐵騎。
總之,樸毗曇一不小心,手滑了一下,從阿史那社爾接過的聖旨,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在樸毗曇的瞪眼懵逼之中,阿史那社爾大唿一聲“爾竟敢對天可汗陛下不敬”,抬手就是一刀,砍下了樸毗曇的腦袋。
於是乎,隨阿史那社爾進入金城的三萬鐵騎就開始在金城,南來北往的衝鋒、衝鋒、再衝鋒......
傳說中的韓1國,還沒有創立一天,就直接腹死胎中了......
至於阿史那社爾歸國之後,不僅沒有封官加爵,還被李二陛下貶謫了。
從堂堂左忠番衛大將軍帶上了校檢的括號,爵位依舊是郡公沒變,不過實封卻削減了兩百戶。
但被貶謫沒過多久,李二陛下就將皇妹衡陽長公主嫁給了他,也不知道李二這老貨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不過呢,這些都是後話。
除了那兩份聖旨還有那些冊封之物,在盒底還壓著一封李二陛下寫給程處弼私人的信件。
是一些沒法在聖旨上明說的事情,比如朝廷準備在百濟、新羅的安排,設多少個都督府、州府之類。
比如朝廷準備派誰來任職,又從哪裏調派兵馬過來,問問程處弼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程處弼迴答得很幹脆,服從陛下、服從一統安排。
他已經立下了覆滅兩國的戰功,若是再加高句麗,整個半島都是他打下來的。
表明態度,直接安插人手,那就吃相太難看了。
倒不如一概不知,以退為進。
反正自己的功勞擺在這裏,李二陛下不會忘記照顧自己,朝中那批得了自己恩惠的大員們,也自然會照顧自己的利益。
“叮咚,恭喜宿主完成隱藏任務:揚唐天威,複漢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