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拔城。
本來上次因為大唐數路南下進攻的消息,怒急攻心、引體病發的扶餘璋。
隨著階伯、鬼室福信、阿曇比羅夫、上毛野形等人兵敗的惡態消息傳入城中,病勢更重,長病不起,終日難以下榻。
百濟王太子扶餘曾,在扶餘璋的認可和百官的推舉下,代替扶餘璋署理國中朝務。
由於扶餘璋長達數十年的在位,威望的極高沉澱以及對權力的長期獨裁,致使身為王太子的扶餘曾,長期得不到身為王太子該有的政務鍛煉。
而此刻的倉促授權,臨機決斷,盡管為扶餘曾接手政務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但由於扶餘曾的決斷和經驗不足,反而使原本就動蕩的朝政,變得更為的鬆散和混亂。
另一方麵,大唐對百濟的進軍依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阿史那社爾在收複琴湖江以北的土地之後,繼續向南進軍,並遵照程處弼的命令繞開了金龍樹、昔乙祭、樸毗曇三人以金城為中心的地域爭端,從獐山城南下。
順著獐山城,經壽城、大城等一路向南鋪開。
阿史那社爾的繞道,反倒讓金龍樹、昔乙祭、樸毗曇三人,各自都安了心。
在他們看來,阿史那社爾的繞道是程處弼對他們爭鬥的行為表示默認:
隻要戰勝了對麵的兩人,他就能成為程處弼所認可的新羅王者。
李謹行也按照程處弼的命令,對阿曇比羅夫進行了追擊,並對黃山河一帶的新羅土地進行收複。
原本依仗著手中強大的軍事力量,阿曇比羅夫還能夠壓製城池中新羅舊勢力的反彈。
但經鹹安一戰戰敗之後,在金、昔、樸三族代表人物歸來並戰勝百濟的消息傳到了黃山河一帶,黃山河的中小貴族勢力,阿曇比羅夫已經鎮壓不住。
新羅貴族們帶領著百姓主動成為唐軍的向導或內應,打開了城門,向唐軍投誠。
義安、金海京、良州、東萊、釜山......阿曇比羅夫節節敗退。
站在釜山海岸,前望舳艫滿灣、旌旗橫空的唐軍艦隊,後顧鐵甲嚴嚴、馬蹄聲脆的唐軍鐵騎,阿曇比羅夫絕望地領著大軍向大唐投誠。
可惜,受了某位大人物密令的唐軍將士們似乎並沒有聽到阿曇比羅夫的投降聲......
千騎自陸地上風卷來襲,萬箭自船頭穿空而發,頭顱向天拋,鮮血撒大地......
折畔軍隊在陣陣哀嚎中,走向陣亡......
殲滅阿曇比羅夫的部隊之後,李謹行留下部分軍士鎮守釜山,率領著右忠番衛調轉馬頭,迴軍南向,收複新羅失地。
他在百濟中部的南岸,還有城池尚未攻取。
就是攻取了中部南岸的城池,也可以繼續率軍,自中部南下百濟本土的西部海岸線,攻取那些尚未起義的城池或是已經起義的城池。
他沒有必要死磕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和自北而來的阿史那社爾爭搶著這剩下來的功勞。
而劉仁軌也率領著水軍調轉船頭,經對馬海峽北岸海岸線,從新羅海岸向百濟海岸進發。
新羅本土上的折畔軍隊殲滅了,但他的肩上還擔負著防止百濟王族向折畔逃亡的任務。
同時,他也可以繼續配合李謹行的部隊進攻,防止百濟的軍隊出逃折畔。
洛東江岸,圍剿階伯的殘兵之後,李伯瑤率領著左衛將士直接渡過洛東江,向南原京進軍了。
因為李謹行此前已經攻下了高靈、江陽、天嶺等城池,為他掃平了障礙,且左衛都是騎兵,李伯瑤行動非常迅速,一路暢通無阻地向南原京進軍。
大唐其他數路的軍隊,行動都非常的迅速,因為速度越快,取得的功勞越多。
而得到程處弼南下的消息之後,蘇定方的動作反而慢了下來,給部隊一頓不短的休息整頓時間,準備充足之後才向著淳化城發起進攻。
程處弼南下,顯然是為了見證居拔城的攻破,百濟的滅亡而來。
從漢陽城到居拔城,相隔三四千裏,就是騎兵“三日五百、五日一千”的大奔襲速度,程處弼到來,也要差不多兩旬的時間。
作為部將,主將要來觀禮,他當然要為主將的到來,準備充足的時間。
他還要算上給程處弼休息、安馬的時間,要攻下這三座城池,怎樣都要給程處弼騰上一個月的時間。
他也不擔心,程處弼所來是為了搶占什麽功勞的。
且不說,在之前沒有動兵之時,程處弼不費吹灰之力,不動一兵一卒從新羅、百濟兩國奪取的城池。
就是現在,程處弼他也是大軍主將。
身為大軍主將,任何一支軍隊的勝利,程處弼都是可以獲得戰功的,這是他領導有方。
要是程處弼不希望自己,拔得這滅國之功,他也不會把自己安排在最前的全州,而應該是其他的人。
比如,程處弼嫡係的左衛,再比如阿史那社爾、李謹行等等。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阿史那社爾收複了包括密城在內黃山河以北的城池,新羅東海岸的臨關、蔚山、東安等城也成為了大唐的版圖。
至此,新羅的所有土地,都收複了迴來。
李謹行也攻取了百濟中部的所有土地,並渡過基汶河,向著百濟西部海岸的升平、分嶺、寶城等進軍。
對百濟王城和百濟南部的叛軍進行震懾。
蘇定方率領著部隊攻陷了淳化城、秋成城。
李伯瑤的左衛騎兵提前達到了南原京,並協同蘇定方的部隊攻取了穀城。
一個月後,程處弼到達了穀城,在蘇定方和李伯瑤等人的迎接下,在左衛和安東都護府兵馬的歡唿下,進入穀城。
三日之後,程處弼親自指揮大軍,開拔居拔城。
本來上次因為大唐數路南下進攻的消息,怒急攻心、引體病發的扶餘璋。
隨著階伯、鬼室福信、阿曇比羅夫、上毛野形等人兵敗的惡態消息傳入城中,病勢更重,長病不起,終日難以下榻。
百濟王太子扶餘曾,在扶餘璋的認可和百官的推舉下,代替扶餘璋署理國中朝務。
由於扶餘璋長達數十年的在位,威望的極高沉澱以及對權力的長期獨裁,致使身為王太子的扶餘曾,長期得不到身為王太子該有的政務鍛煉。
而此刻的倉促授權,臨機決斷,盡管為扶餘曾接手政務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但由於扶餘曾的決斷和經驗不足,反而使原本就動蕩的朝政,變得更為的鬆散和混亂。
另一方麵,大唐對百濟的進軍依舊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阿史那社爾在收複琴湖江以北的土地之後,繼續向南進軍,並遵照程處弼的命令繞開了金龍樹、昔乙祭、樸毗曇三人以金城為中心的地域爭端,從獐山城南下。
順著獐山城,經壽城、大城等一路向南鋪開。
阿史那社爾的繞道,反倒讓金龍樹、昔乙祭、樸毗曇三人,各自都安了心。
在他們看來,阿史那社爾的繞道是程處弼對他們爭鬥的行為表示默認:
隻要戰勝了對麵的兩人,他就能成為程處弼所認可的新羅王者。
李謹行也按照程處弼的命令,對阿曇比羅夫進行了追擊,並對黃山河一帶的新羅土地進行收複。
原本依仗著手中強大的軍事力量,阿曇比羅夫還能夠壓製城池中新羅舊勢力的反彈。
但經鹹安一戰戰敗之後,在金、昔、樸三族代表人物歸來並戰勝百濟的消息傳到了黃山河一帶,黃山河的中小貴族勢力,阿曇比羅夫已經鎮壓不住。
新羅貴族們帶領著百姓主動成為唐軍的向導或內應,打開了城門,向唐軍投誠。
義安、金海京、良州、東萊、釜山......阿曇比羅夫節節敗退。
站在釜山海岸,前望舳艫滿灣、旌旗橫空的唐軍艦隊,後顧鐵甲嚴嚴、馬蹄聲脆的唐軍鐵騎,阿曇比羅夫絕望地領著大軍向大唐投誠。
可惜,受了某位大人物密令的唐軍將士們似乎並沒有聽到阿曇比羅夫的投降聲......
千騎自陸地上風卷來襲,萬箭自船頭穿空而發,頭顱向天拋,鮮血撒大地......
折畔軍隊在陣陣哀嚎中,走向陣亡......
殲滅阿曇比羅夫的部隊之後,李謹行留下部分軍士鎮守釜山,率領著右忠番衛調轉馬頭,迴軍南向,收複新羅失地。
他在百濟中部的南岸,還有城池尚未攻取。
就是攻取了中部南岸的城池,也可以繼續率軍,自中部南下百濟本土的西部海岸線,攻取那些尚未起義的城池或是已經起義的城池。
他沒有必要死磕在這一畝三分地上和自北而來的阿史那社爾爭搶著這剩下來的功勞。
而劉仁軌也率領著水軍調轉船頭,經對馬海峽北岸海岸線,從新羅海岸向百濟海岸進發。
新羅本土上的折畔軍隊殲滅了,但他的肩上還擔負著防止百濟王族向折畔逃亡的任務。
同時,他也可以繼續配合李謹行的部隊進攻,防止百濟的軍隊出逃折畔。
洛東江岸,圍剿階伯的殘兵之後,李伯瑤率領著左衛將士直接渡過洛東江,向南原京進軍了。
因為李謹行此前已經攻下了高靈、江陽、天嶺等城池,為他掃平了障礙,且左衛都是騎兵,李伯瑤行動非常迅速,一路暢通無阻地向南原京進軍。
大唐其他數路的軍隊,行動都非常的迅速,因為速度越快,取得的功勞越多。
而得到程處弼南下的消息之後,蘇定方的動作反而慢了下來,給部隊一頓不短的休息整頓時間,準備充足之後才向著淳化城發起進攻。
程處弼南下,顯然是為了見證居拔城的攻破,百濟的滅亡而來。
從漢陽城到居拔城,相隔三四千裏,就是騎兵“三日五百、五日一千”的大奔襲速度,程處弼到來,也要差不多兩旬的時間。
作為部將,主將要來觀禮,他當然要為主將的到來,準備充足的時間。
他還要算上給程處弼休息、安馬的時間,要攻下這三座城池,怎樣都要給程處弼騰上一個月的時間。
他也不擔心,程處弼所來是為了搶占什麽功勞的。
且不說,在之前沒有動兵之時,程處弼不費吹灰之力,不動一兵一卒從新羅、百濟兩國奪取的城池。
就是現在,程處弼他也是大軍主將。
身為大軍主將,任何一支軍隊的勝利,程處弼都是可以獲得戰功的,這是他領導有方。
要是程處弼不希望自己,拔得這滅國之功,他也不會把自己安排在最前的全州,而應該是其他的人。
比如,程處弼嫡係的左衛,再比如阿史那社爾、李謹行等等。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阿史那社爾收複了包括密城在內黃山河以北的城池,新羅東海岸的臨關、蔚山、東安等城也成為了大唐的版圖。
至此,新羅的所有土地,都收複了迴來。
李謹行也攻取了百濟中部的所有土地,並渡過基汶河,向著百濟西部海岸的升平、分嶺、寶城等進軍。
對百濟王城和百濟南部的叛軍進行震懾。
蘇定方率領著部隊攻陷了淳化城、秋成城。
李伯瑤的左衛騎兵提前達到了南原京,並協同蘇定方的部隊攻取了穀城。
一個月後,程處弼到達了穀城,在蘇定方和李伯瑤等人的迎接下,在左衛和安東都護府兵馬的歡唿下,進入穀城。
三日之後,程處弼親自指揮大軍,開拔居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