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大人,小婿隻知道錦衣衛的查證在此,錦衣衛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縱一個壞人。”
程處弼沒有主觀性地對侯君集或褒或貶,依舊隻是就著當前的實情說話。
站在曆史的角度,以及自己對侯君集人品的了解,還有與李靖的關係,他本應該對侯君集的所作所為更為的渲染。
但是他沒有,事實已經擺在眼前,多餘的手段已不必要,同時,他還要照顧李二陛下的感受。
侯君集以前是個兵痞流氓,明明弓箭都學不會,還喜歡吹牛說自己勇武,是李二陛下挖掘並培養於他,一步步才到達了今天這個位置。
換句話說,侯君集是李二陛下看著成長並一手提拔的愛將,他是和孫權待呂蒙一般對侯君集同樣寄予了厚望的,所以李二陛下很難相信侯君集真會做出欺師滅祖的事情。
但是,放在權力麵前,許多人都會變質,不是所有人在麵對那一份唾手可得的權力時,都能保證不變心,都能保留那一份真摯的初心、一份不變的情意。
而侯君集對李靖的師生情早已變質,早在前年蘇定方就已經和他說過這件事情,他讓錦衣衛進一步確認這件事情就清楚了。
在侯君集已經為權力欲望遮蔽了眼變質的心裏,李靖不再是他的授業恩師,隻不過是擋在他遠大朝堂前程的絆腳石。
扳倒了李靖,他就可以順利從兵部尚書升任尚書右仆射,成為真正的軍隊第一人。
這般淺顯道理他都看得非常明確,深諳朝堂權謀的李二陛下不可能不知道侯君集這麽做的原因,隻是不願意接受這來得太快的事實、這變化得太快的人心。
“算了,算了,你先下去吧,讓朕好好緩緩。”
李二陛下的眼眸空洞而疲乏,疲憊地揚了揚手,撐首而架太陽穴。
“嶽父大人,除此之外,小婿還有重要軍情需要稟報,新羅已經向我大唐派出了使節請求我大唐出兵了!”
程處弼沒有告退離開,而是從衣袖中再掏出一份書帛,給了疲憊的李二陛下一劑強心劑。
“怎會如此之快,距離上一次消息的匯報才不過一月左右的時間吧?”
李二陛下一邊接過程處弼手上的帛書,一邊詫異地詢問。
雖然這個消息是個令他興奮的好消息,是他期待的、想要看到了,但這個消息事發得有些突然,超出他的預測了。
“折畔趁著新羅主力與百濟僵持之際,沿海一路強襲新羅,新羅失於防備,沿海各城已盡被折畔所奪!”
李二陛下一邊快速地瀏覽著手中的書帛,程處弼一邊給他補充解釋道。
“故新羅派往了使節前往了平壤城向蘇定方求援,軍國大事蘇定方不敢獨行,故經錦衣衛渠道,請小婿轉呈於嶽父大人,請嶽父大人定奪!”
“原來如此!看來到是朕小覷這折畔的雄野之心!”
李二陛下深眸著頷首連連,眼裏寒光冽冽,臉上笑意涼涼。
“賢婿,你如何看待此事?”
“小婿認為,我大唐當發兵,但卻不是現在!”
程處弼按壓著心中的激動,分寸有度的說道。
李二陛下抬眼一皺:“怎麽說?”
“新羅雖然為百濟、折畔聯合所攻,但新羅主力猶在,國力並未大衰,而我朝布置於東遼之軍,還需安穩高句麗故地。”
程處弼就著眼前的形勢,理智且清晰地分析道。
“此刻若是出兵,從平壤出兵,則隻有輕兵而行,雖可救新羅,張揚我大唐宗主國之威嚴,平息半島之事,但這於我大唐並無好處!”
“我大唐要的是盡得半島之地,將大漢故土盡還於朝,故現在並非最佳舉兵之機!”
“我大唐出兵之時,當在百濟與折畔將要鯨吞新羅之際,新羅之力消耗殆盡,而百濟、折畔之軍力已乏之時!”
“同時,若是我大唐出兵並非隻在於東遼之兵,東遼之兵可攻之、但不可禦之,更不可守之,若要出兵,朝廷必將出重兵而擊之,雷霆橫掃,畢其功於一役,將百濟、新羅盡吞!”
“賢婿之言,深得朕心!”
李二陛下再看程處弼一眼,旋及笑起,深以為然。
“不過,嶽父大人,此刻亦是出兵之機,長安與東遼相隔萬裏之遙,戰場之上風雲驟變,宜好為之所,才好權變掌局!”
但程處弼話語再接之時,已經話鋒突變,臉上閃爍著盡是期待的光景。
“少給朕拐彎抹角,你小子想要表達什麽,盡管給朕直說!”
李二陛下看著程處弼笑罵一聲,眼裏的景色非常地歪膩。
“嶽父大人聖明!”
程處弼嘿嘿一笑,轉臉正氣,莊重地捋了捋衣襟,鄭重地向李二陛下稟道。
“小婿想向嶽父大人請命,征伐百濟、新羅,一戰而定東遼!”
“東遼之事,盡是賢婿著手落子布置,朕又豈會假手於人!”
李二陛下由在掌握,閑庭信步地站起身來,將程處弼扶起,聲勢雄渾、情感真摯地宣布道。
“若非朕需將東遼之事,托付於賢婿,早在李藥師西征之時,賢婿就可獨領一軍,名揚域外了!今日賢婿所請,朕又如何不許!”
“多謝嶽父大人厚愛!”
程處弼亢奮地大聲致謝,他等待這一天已經等待很久了!
可李二陛下轉口就打了個鋒機:“你可別著急謝朕,等你在朝會上,能夠說服群臣,再謝不遲!”
程處弼沒有主觀性地對侯君集或褒或貶,依舊隻是就著當前的實情說話。
站在曆史的角度,以及自己對侯君集人品的了解,還有與李靖的關係,他本應該對侯君集的所作所為更為的渲染。
但是他沒有,事實已經擺在眼前,多餘的手段已不必要,同時,他還要照顧李二陛下的感受。
侯君集以前是個兵痞流氓,明明弓箭都學不會,還喜歡吹牛說自己勇武,是李二陛下挖掘並培養於他,一步步才到達了今天這個位置。
換句話說,侯君集是李二陛下看著成長並一手提拔的愛將,他是和孫權待呂蒙一般對侯君集同樣寄予了厚望的,所以李二陛下很難相信侯君集真會做出欺師滅祖的事情。
但是,放在權力麵前,許多人都會變質,不是所有人在麵對那一份唾手可得的權力時,都能保證不變心,都能保留那一份真摯的初心、一份不變的情意。
而侯君集對李靖的師生情早已變質,早在前年蘇定方就已經和他說過這件事情,他讓錦衣衛進一步確認這件事情就清楚了。
在侯君集已經為權力欲望遮蔽了眼變質的心裏,李靖不再是他的授業恩師,隻不過是擋在他遠大朝堂前程的絆腳石。
扳倒了李靖,他就可以順利從兵部尚書升任尚書右仆射,成為真正的軍隊第一人。
這般淺顯道理他都看得非常明確,深諳朝堂權謀的李二陛下不可能不知道侯君集這麽做的原因,隻是不願意接受這來得太快的事實、這變化得太快的人心。
“算了,算了,你先下去吧,讓朕好好緩緩。”
李二陛下的眼眸空洞而疲乏,疲憊地揚了揚手,撐首而架太陽穴。
“嶽父大人,除此之外,小婿還有重要軍情需要稟報,新羅已經向我大唐派出了使節請求我大唐出兵了!”
程處弼沒有告退離開,而是從衣袖中再掏出一份書帛,給了疲憊的李二陛下一劑強心劑。
“怎會如此之快,距離上一次消息的匯報才不過一月左右的時間吧?”
李二陛下一邊接過程處弼手上的帛書,一邊詫異地詢問。
雖然這個消息是個令他興奮的好消息,是他期待的、想要看到了,但這個消息事發得有些突然,超出他的預測了。
“折畔趁著新羅主力與百濟僵持之際,沿海一路強襲新羅,新羅失於防備,沿海各城已盡被折畔所奪!”
李二陛下一邊快速地瀏覽著手中的書帛,程處弼一邊給他補充解釋道。
“故新羅派往了使節前往了平壤城向蘇定方求援,軍國大事蘇定方不敢獨行,故經錦衣衛渠道,請小婿轉呈於嶽父大人,請嶽父大人定奪!”
“原來如此!看來到是朕小覷這折畔的雄野之心!”
李二陛下深眸著頷首連連,眼裏寒光冽冽,臉上笑意涼涼。
“賢婿,你如何看待此事?”
“小婿認為,我大唐當發兵,但卻不是現在!”
程處弼按壓著心中的激動,分寸有度的說道。
李二陛下抬眼一皺:“怎麽說?”
“新羅雖然為百濟、折畔聯合所攻,但新羅主力猶在,國力並未大衰,而我朝布置於東遼之軍,還需安穩高句麗故地。”
程處弼就著眼前的形勢,理智且清晰地分析道。
“此刻若是出兵,從平壤出兵,則隻有輕兵而行,雖可救新羅,張揚我大唐宗主國之威嚴,平息半島之事,但這於我大唐並無好處!”
“我大唐要的是盡得半島之地,將大漢故土盡還於朝,故現在並非最佳舉兵之機!”
“我大唐出兵之時,當在百濟與折畔將要鯨吞新羅之際,新羅之力消耗殆盡,而百濟、折畔之軍力已乏之時!”
“同時,若是我大唐出兵並非隻在於東遼之兵,東遼之兵可攻之、但不可禦之,更不可守之,若要出兵,朝廷必將出重兵而擊之,雷霆橫掃,畢其功於一役,將百濟、新羅盡吞!”
“賢婿之言,深得朕心!”
李二陛下再看程處弼一眼,旋及笑起,深以為然。
“不過,嶽父大人,此刻亦是出兵之機,長安與東遼相隔萬裏之遙,戰場之上風雲驟變,宜好為之所,才好權變掌局!”
但程處弼話語再接之時,已經話鋒突變,臉上閃爍著盡是期待的光景。
“少給朕拐彎抹角,你小子想要表達什麽,盡管給朕直說!”
李二陛下看著程處弼笑罵一聲,眼裏的景色非常地歪膩。
“嶽父大人聖明!”
程處弼嘿嘿一笑,轉臉正氣,莊重地捋了捋衣襟,鄭重地向李二陛下稟道。
“小婿想向嶽父大人請命,征伐百濟、新羅,一戰而定東遼!”
“東遼之事,盡是賢婿著手落子布置,朕又豈會假手於人!”
李二陛下由在掌握,閑庭信步地站起身來,將程處弼扶起,聲勢雄渾、情感真摯地宣布道。
“若非朕需將東遼之事,托付於賢婿,早在李藥師西征之時,賢婿就可獨領一軍,名揚域外了!今日賢婿所請,朕又如何不許!”
“多謝嶽父大人厚愛!”
程處弼亢奮地大聲致謝,他等待這一天已經等待很久了!
可李二陛下轉口就打了個鋒機:“你可別著急謝朕,等你在朝會上,能夠說服群臣,再謝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