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賢婿呀,這也不成!”
就在程處弼以為這下李二陛下總可以安下心來,接受自己的意見,而選擇派遣使者向新羅、百濟討要漢陽以南高句麗土地的時候,李二陛下又一聲蹦起,推翻了一切。
“若是新羅、百濟不給這地,朕也不可急而攻之!”
李二陛下也不是單純的哇哇大叫一聲就完事了,而是有理有據,有情有節地搭著案頭向程處弼,款款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賢婿你想想啊,如今已近隆冬之時,此刻天氣嚴寒,草枯水凍、馬無草食,人身寒冷,士馬都難以久留。”
“雖然我軍有穿戴軍械司造出來的棉衣禦寒,不怕天寒,戰馬盡管無草可食,卻也可以啃食粟米。”
“但在冬天作戰卻少有部隊嚐試過,雖然朕知道你的左衛人馬訓練過冬季作戰,但單靠你這一支左衛人馬也獨木難支,難成大事。”
“再而言之,高句麗雖定,卻人心未安,此刻宜當休養生息,穩定疆土,而不可貪得無厭、得隴望蜀!”
“更重要的是,自朕從長安城出征以來,時近一年,待到再迴長安之日,恐怕也是一年有餘了。”
言語之間,李二陛下從榻上悠悠起身,憂思彷徨,目光西顧遠望,眼眸半眯,捋著一尺長須,言語發哀,心氣發悵。
“此刻高句麗已滅,勝利在手,軍士人人思歸故土,而待凱旋歸國,又有多少將士還心存戰力?”
“別說將士們了,就是朕出來這麽久,也想迴到長安城了......”
就是他想打這一仗,他也不能打!
無論是現在惡劣天氣、是高句麗當情的現狀、是將士們的心氣、乃至他自己現在的心態都嚴重製約著他來打這一仗!
君在外,而國不安。
他不僅僅是想念長安城中的人,也擔憂著長安城中的事。
就算有太子監國,有公卿輔政,但年幼的太子如何能壓得住正值壯年的群臣,朝中大事又如何不是通過八百裏加急而送到禦前,交由他親自決斷!
即使出征在外,長安城中的一切,依舊牽動著他緊張的神經。
“嶽父大人思慮甚周、所言甚是,小婿佩服!”
對於李二陛下從方方麵麵考慮的情況而給出的條條理由,程處弼也心服口服地表示認同。
確如李二陛下所言,無論是天氣當下的惡劣、唐軍現在的狀態、高句麗此刻的嚴峻形勢,都不適宜再有爭戰,而是應該休整軍隊、安撫百姓,沉澱戰果。
經李二陛下這麽一歎,他也心生思念、心懷感歎,盡管他是最後從長安城出發的,但他也有大半年之久沒有見李麗質了,他還是在新婚燕爾的時候匆匆忙忙奔赴的戰場。
他也希望早日迴到長安城,和李麗質你儂我儂,一述衷腸。
而且,長安城中還有一個人在等他呢,等他迴去娶她,待到來年迴京,這一等或許就是一年......
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
但他現在唯有暫時拋下那些兒女情長,因為現在是奪取漢陽以南高句麗土地的最好時機,他絕不能放棄!
沉下心來,調理氣息,整理神思,一切重歸於前後,程處弼重新駕馭好心情,向李二陛下巍巍雄言:
“然嶽父大人可曾想過,新羅、百濟是否願意與我大唐打上這一仗?”
“我軍以實際不到半年之久,便將隋煬帝三次不下的高句麗覆滅,如今大軍歸一,人馬集中,數十萬將士盡在於此!”
“若是新羅、百濟不答應,他們難道就不怕我軍真雷霆而動,將大軍南下,連征兩國?”
“就算此刻不可,待來年開春,天氣轉暖,草長鶯飛,他們又當如何?”
“退一萬步說,就是來年開春不攻打他們,大軍班師迴朝,日後再攻新羅、百濟,此為出師之名,又有何不可!”
軍以氣而強,氣以膽而盛。
對於大唐而言,新羅、百濟不過是一戰可下的兩個小國,現在隻是缺一個出兵的正當理由,想什麽時候打,玩什麽花樣打,就看大唐的心情。
但對於新羅、百濟而言,大唐就是一個龐然大物,一個比欺壓在他們頭上的高句麗還要兇狠百倍的龐然大物。
這個龐然大物是他們開罪不起的,隨時一個不高興,就有可能滅了他們!
對於大唐而言,征伐新羅、百濟,不過是一場可有可無的侵略戰爭,但對於新羅、百濟而言,這一仗或許就是亡國之戰!
大唐與新羅、百濟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就是程處弼此刻信心百倍的依仗!
他在賭,他在賭新羅、百濟不敢冒著得罪大唐的亡國之險來獲得漢陽以南這塊土地!
“若依賢婿所言,朕可以試上一試?”
得程處弼這一席話,李二陛下眉宇一展,顯然是心有所動,但又虛假掩飾地試探一語。
“當然!”
程處弼斬釘截鐵地答道。
進可獲得漢陽以南之土,退可獲得日後攻打新羅、百濟之理由,於大唐百利而無一害,他就不信李二陛下不動心!
“隻是,這事來倉促,一時半會,朕也難找為使之人,不知賢婿以為,朕當以何人為使?”
雖然李二陛下很是動心,但卻又把眉頭給皺了起來,愁苦地覷著程處弼道。
“若嶽父大人不嫌,小婿願往!”
事情已了,程處弼也懶得和李二陛下再打啞謎,順水推舟地主動請命,這本來就是他所希望的。
“那好,那朕就一事不煩二主,將此事交給賢婿了!”
君臣相得,李二陛下大喜地扶起程處弼,有程處弼這口才,他這心就放心一大半了。
但這起,可不是什麽好起的。
起身之間,程處弼幽幽地向李二陛下言了一聲:“隻是嶽父大人,小婿還有一個請求......”
就在程處弼以為這下李二陛下總可以安下心來,接受自己的意見,而選擇派遣使者向新羅、百濟討要漢陽以南高句麗土地的時候,李二陛下又一聲蹦起,推翻了一切。
“若是新羅、百濟不給這地,朕也不可急而攻之!”
李二陛下也不是單純的哇哇大叫一聲就完事了,而是有理有據,有情有節地搭著案頭向程處弼,款款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賢婿你想想啊,如今已近隆冬之時,此刻天氣嚴寒,草枯水凍、馬無草食,人身寒冷,士馬都難以久留。”
“雖然我軍有穿戴軍械司造出來的棉衣禦寒,不怕天寒,戰馬盡管無草可食,卻也可以啃食粟米。”
“但在冬天作戰卻少有部隊嚐試過,雖然朕知道你的左衛人馬訓練過冬季作戰,但單靠你這一支左衛人馬也獨木難支,難成大事。”
“再而言之,高句麗雖定,卻人心未安,此刻宜當休養生息,穩定疆土,而不可貪得無厭、得隴望蜀!”
“更重要的是,自朕從長安城出征以來,時近一年,待到再迴長安之日,恐怕也是一年有餘了。”
言語之間,李二陛下從榻上悠悠起身,憂思彷徨,目光西顧遠望,眼眸半眯,捋著一尺長須,言語發哀,心氣發悵。
“此刻高句麗已滅,勝利在手,軍士人人思歸故土,而待凱旋歸國,又有多少將士還心存戰力?”
“別說將士們了,就是朕出來這麽久,也想迴到長安城了......”
就是他想打這一仗,他也不能打!
無論是現在惡劣天氣、是高句麗當情的現狀、是將士們的心氣、乃至他自己現在的心態都嚴重製約著他來打這一仗!
君在外,而國不安。
他不僅僅是想念長安城中的人,也擔憂著長安城中的事。
就算有太子監國,有公卿輔政,但年幼的太子如何能壓得住正值壯年的群臣,朝中大事又如何不是通過八百裏加急而送到禦前,交由他親自決斷!
即使出征在外,長安城中的一切,依舊牽動著他緊張的神經。
“嶽父大人思慮甚周、所言甚是,小婿佩服!”
對於李二陛下從方方麵麵考慮的情況而給出的條條理由,程處弼也心服口服地表示認同。
確如李二陛下所言,無論是天氣當下的惡劣、唐軍現在的狀態、高句麗此刻的嚴峻形勢,都不適宜再有爭戰,而是應該休整軍隊、安撫百姓,沉澱戰果。
經李二陛下這麽一歎,他也心生思念、心懷感歎,盡管他是最後從長安城出發的,但他也有大半年之久沒有見李麗質了,他還是在新婚燕爾的時候匆匆忙忙奔赴的戰場。
他也希望早日迴到長安城,和李麗質你儂我儂,一述衷腸。
而且,長安城中還有一個人在等他呢,等他迴去娶她,待到來年迴京,這一等或許就是一年......
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
但他現在唯有暫時拋下那些兒女情長,因為現在是奪取漢陽以南高句麗土地的最好時機,他絕不能放棄!
沉下心來,調理氣息,整理神思,一切重歸於前後,程處弼重新駕馭好心情,向李二陛下巍巍雄言:
“然嶽父大人可曾想過,新羅、百濟是否願意與我大唐打上這一仗?”
“我軍以實際不到半年之久,便將隋煬帝三次不下的高句麗覆滅,如今大軍歸一,人馬集中,數十萬將士盡在於此!”
“若是新羅、百濟不答應,他們難道就不怕我軍真雷霆而動,將大軍南下,連征兩國?”
“就算此刻不可,待來年開春,天氣轉暖,草長鶯飛,他們又當如何?”
“退一萬步說,就是來年開春不攻打他們,大軍班師迴朝,日後再攻新羅、百濟,此為出師之名,又有何不可!”
軍以氣而強,氣以膽而盛。
對於大唐而言,新羅、百濟不過是一戰可下的兩個小國,現在隻是缺一個出兵的正當理由,想什麽時候打,玩什麽花樣打,就看大唐的心情。
但對於新羅、百濟而言,大唐就是一個龐然大物,一個比欺壓在他們頭上的高句麗還要兇狠百倍的龐然大物。
這個龐然大物是他們開罪不起的,隨時一個不高興,就有可能滅了他們!
對於大唐而言,征伐新羅、百濟,不過是一場可有可無的侵略戰爭,但對於新羅、百濟而言,這一仗或許就是亡國之戰!
大唐與新羅、百濟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就是程處弼此刻信心百倍的依仗!
他在賭,他在賭新羅、百濟不敢冒著得罪大唐的亡國之險來獲得漢陽以南這塊土地!
“若依賢婿所言,朕可以試上一試?”
得程處弼這一席話,李二陛下眉宇一展,顯然是心有所動,但又虛假掩飾地試探一語。
“當然!”
程處弼斬釘截鐵地答道。
進可獲得漢陽以南之土,退可獲得日後攻打新羅、百濟之理由,於大唐百利而無一害,他就不信李二陛下不動心!
“隻是,這事來倉促,一時半會,朕也難找為使之人,不知賢婿以為,朕當以何人為使?”
雖然李二陛下很是動心,但卻又把眉頭給皺了起來,愁苦地覷著程處弼道。
“若嶽父大人不嫌,小婿願往!”
事情已了,程處弼也懶得和李二陛下再打啞謎,順水推舟地主動請命,這本來就是他所希望的。
“那好,那朕就一事不煩二主,將此事交給賢婿了!”
君臣相得,李二陛下大喜地扶起程處弼,有程處弼這口才,他這心就放心一大半了。
但這起,可不是什麽好起的。
起身之間,程處弼幽幽地向李二陛下言了一聲:“隻是嶽父大人,小婿還有一個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