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藥師兄你繼續說!”
和程處弼聊完阿史那咥力與阿史那泥孰的恩怨情仇之後,李二陛下又繼續示意李靖。
“好的,陛下。至於迴紇,雖然也屬於鐵勒諸部之一,但是其重要居於大漠之北,與我大唐素無冤仇。”
向著李二陛下欠身頷首之後,李靖將手中的長竿指向了迴紇的所在地,麵向眾人講解道。
“在前朝大業元年,迴紇還曾經聯合仆骨等部族起來反抗突厥部族,依微臣之見,俟斤夷男能不能聯合迴紇還是兩說。”
“不過,就算迴紇同意了俟斤夷男的請求,但想來迴紇的兵馬也不多,根據其身為鐵勒諸部卻不用服從薛延陀的管理上來看,其兵馬應該在五萬左右。”
迴紇,鐵勒諸部之一,後名迴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是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
在鐵勒諸部,迴紇還是比較聽話的,一直沒有對唐朝的邊境進行過襲擾。
而且,在唐朝中期迴紇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
“靺鞨,分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兩部,黑水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北麵,在鬆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下遊兩岸一帶,與我大唐相持甚遠,也是素無瓜葛......”
“而且,其族平素以捕魚、打獵為生,冬天能夠自給自足,與我大唐也不存在利益上的爭端......”
講解完迴紇之後,李靖又將長竿放置到遼闊的東北大地,說道。
“至於粟末靺鞨部居住在靺鞨的最南方,曾經與高句麗爭奪舊夫餘故地,但在與高句麗人的戰爭中,粟末部處於不利地位,最終降隋內附。”
“但在隋末之亂中,粟末靺鞨重新獨立了出去。想來,若是俟斤夷男能夠聯合靺鞨,也是聯合粟末靺鞨,不可能聯合黑水靺鞨。”
“根據與高句麗交戰的情況來看,粟末靺鞨的人馬也應該在十萬左右。”
靺鞨,天朝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上遊至庫頁島一帶,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時的肅慎和戰國時的“挹婁”。
北魏稱“勿吉”,唐時寫作靺鞨。遼宋時期恢複了最早的肅慎名稱,但漢語中改譯為女真或女直,是滿族的祖先。
“至於契丹,嗬嗬,就是一個反複無常又勢單力薄的小角色而已,雖然有三五萬人馬,但是難成大器!”
說到契丹的時候,李靖都直接放下了長竿,懶得去圈圈那巴掌大的地方了,極其不屑地評價了一句後,又譏誚地道出了契丹的黑暗史。
“南北朝時期,契丹以為本族已漸興盛,企圖向南發展,入侵北齊,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四年(公元553年)親率大軍攻擊南下的契丹部落,俘獲十餘萬人、數十萬頭牲畜,將契丹打得服服帖帖......”
“前朝大業元年(公元65年),契丹又以為恢複如初,想要南下營州,又遭到在隋將主使下突厥的襲擊,四萬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創,然後又依附前朝......”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契丹在大賀咄羅的率領下進攻平州,但在羅藝的反擊下,又大敗而歸......”
“隨後,便在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遣使到長安,向太上皇陛下進貢名馬、豐貂......”
“貞觀二年,大賀摩會見我朝勢強,於是率部背棄東突厥,想要歸附於朕。”
“朕當然知道他的心思,無非就是想依靠大樹好乘涼,伺機壯大之後,再給朕反戈一擊!”
盡管沒有李靖那麽的博文廣誌,但說到了唐朝之後的契丹,李二陛下便哂然一笑,眼眸冰冷,接上了話。
“若是這次他大賀摩會靈光一點,不參與進來還好,若是他大賀摩會不識時務,朕就讓它契丹滅族!”
對於那種反複無常、兩麵三刀的人,誰都會充滿厭惡,除之而後快是大快人心的正常反應。
“至於東突厥嘛,陛下心中,早有計較,又何須微臣,畫蛇添腳,徒增笑話!”
說到東突厥的時候,李靖沒有多說,而是將話語權轉交給了李二陛下。
從李二陛下發放給他們的那兩封信的時候,他就已然領會到李二陛下心中,早已對東突厥有了自己的計較。
“既然阿史那什缽苾已到並州,隻需擒下其人,然後派一二人撫慰東突厥於眾,則東突厥之兵,便未戰而退,甚至還可以為朕所用,助朕攻破其他數路之兵!”
李二陛下欣然地接過了李靖的話,自然而然地放聲說道。
庶人都知道防人之心不可無,更何況是一代帝王的他,在東突厥,他早已布下了用來製衡阿史那什缽苾的棋子!
“薛延陀、西突厥、粟末靺鞨、契丹、迴紇,雖然有五路大軍,近五十萬之眾,但是其間心思不一。”
在李二陛下分析完東突厥之後,李靖又對其闡述的言論進行總述。
“薛延陀與西突厥有世仇,粟末靺鞨若要與我朝交戰同時還要防備高句麗趁火打劫,契丹狼子野心、搖擺不定......”
“此前薛延陀對於迴紇還時常懷有吞並之心,迴紇就算與薛延陀結盟也會留有一手......”
“所以,盡管這五部擁有近五十萬大軍,但也是各懷鬼胎,相互製肘,因此,在出兵之上,他們一定不會合兵一路,而是分路攻討!”
“因為他們彼此都不信任!由此,在進攻上都不會並盡全力,而是想著讓對方先行進攻,承擔重力,並伺機獲取好處!
“且東突厥前車之鑒尚在,隻要我軍各個擊破,突破薛延陀一路,其餘四路,必將不戰而勝,望風而降!”
“陛下,微臣的看法闡述完了,至於如何調配兵力,如何用兵治之,還請陛下訓示!”
和程處弼聊完阿史那咥力與阿史那泥孰的恩怨情仇之後,李二陛下又繼續示意李靖。
“好的,陛下。至於迴紇,雖然也屬於鐵勒諸部之一,但是其重要居於大漠之北,與我大唐素無冤仇。”
向著李二陛下欠身頷首之後,李靖將手中的長竿指向了迴紇的所在地,麵向眾人講解道。
“在前朝大業元年,迴紇還曾經聯合仆骨等部族起來反抗突厥部族,依微臣之見,俟斤夷男能不能聯合迴紇還是兩說。”
“不過,就算迴紇同意了俟斤夷男的請求,但想來迴紇的兵馬也不多,根據其身為鐵勒諸部卻不用服從薛延陀的管理上來看,其兵馬應該在五萬左右。”
迴紇,鐵勒諸部之一,後名迴鶻,取義為“迴旋輕捷如鶻”,是新疆維吾爾族的祖先。
在鐵勒諸部,迴紇還是比較聽話的,一直沒有對唐朝的邊境進行過襲擾。
而且,在唐朝中期迴紇汗國助唐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
“靺鞨,分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兩部,黑水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北麵,在鬆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下遊兩岸一帶,與我大唐相持甚遠,也是素無瓜葛......”
“而且,其族平素以捕魚、打獵為生,冬天能夠自給自足,與我大唐也不存在利益上的爭端......”
講解完迴紇之後,李靖又將長竿放置到遼闊的東北大地,說道。
“至於粟末靺鞨部居住在靺鞨的最南方,曾經與高句麗爭奪舊夫餘故地,但在與高句麗人的戰爭中,粟末部處於不利地位,最終降隋內附。”
“但在隋末之亂中,粟末靺鞨重新獨立了出去。想來,若是俟斤夷男能夠聯合靺鞨,也是聯合粟末靺鞨,不可能聯合黑水靺鞨。”
“根據與高句麗交戰的情況來看,粟末靺鞨的人馬也應該在十萬左右。”
靺鞨,天朝古代民族名,自古生息繁衍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上遊至庫頁島一帶,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時的肅慎和戰國時的“挹婁”。
北魏稱“勿吉”,唐時寫作靺鞨。遼宋時期恢複了最早的肅慎名稱,但漢語中改譯為女真或女直,是滿族的祖先。
“至於契丹,嗬嗬,就是一個反複無常又勢單力薄的小角色而已,雖然有三五萬人馬,但是難成大器!”
說到契丹的時候,李靖都直接放下了長竿,懶得去圈圈那巴掌大的地方了,極其不屑地評價了一句後,又譏誚地道出了契丹的黑暗史。
“南北朝時期,契丹以為本族已漸興盛,企圖向南發展,入侵北齊,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四年(公元553年)親率大軍攻擊南下的契丹部落,俘獲十餘萬人、數十萬頭牲畜,將契丹打得服服帖帖......”
“前朝大業元年(公元65年),契丹又以為恢複如初,想要南下營州,又遭到在隋將主使下突厥的襲擊,四萬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創,然後又依附前朝......”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契丹在大賀咄羅的率領下進攻平州,但在羅藝的反擊下,又大敗而歸......”
“隨後,便在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遣使到長安,向太上皇陛下進貢名馬、豐貂......”
“貞觀二年,大賀摩會見我朝勢強,於是率部背棄東突厥,想要歸附於朕。”
“朕當然知道他的心思,無非就是想依靠大樹好乘涼,伺機壯大之後,再給朕反戈一擊!”
盡管沒有李靖那麽的博文廣誌,但說到了唐朝之後的契丹,李二陛下便哂然一笑,眼眸冰冷,接上了話。
“若是這次他大賀摩會靈光一點,不參與進來還好,若是他大賀摩會不識時務,朕就讓它契丹滅族!”
對於那種反複無常、兩麵三刀的人,誰都會充滿厭惡,除之而後快是大快人心的正常反應。
“至於東突厥嘛,陛下心中,早有計較,又何須微臣,畫蛇添腳,徒增笑話!”
說到東突厥的時候,李靖沒有多說,而是將話語權轉交給了李二陛下。
從李二陛下發放給他們的那兩封信的時候,他就已然領會到李二陛下心中,早已對東突厥有了自己的計較。
“既然阿史那什缽苾已到並州,隻需擒下其人,然後派一二人撫慰東突厥於眾,則東突厥之兵,便未戰而退,甚至還可以為朕所用,助朕攻破其他數路之兵!”
李二陛下欣然地接過了李靖的話,自然而然地放聲說道。
庶人都知道防人之心不可無,更何況是一代帝王的他,在東突厥,他早已布下了用來製衡阿史那什缽苾的棋子!
“薛延陀、西突厥、粟末靺鞨、契丹、迴紇,雖然有五路大軍,近五十萬之眾,但是其間心思不一。”
在李二陛下分析完東突厥之後,李靖又對其闡述的言論進行總述。
“薛延陀與西突厥有世仇,粟末靺鞨若要與我朝交戰同時還要防備高句麗趁火打劫,契丹狼子野心、搖擺不定......”
“此前薛延陀對於迴紇還時常懷有吞並之心,迴紇就算與薛延陀結盟也會留有一手......”
“所以,盡管這五部擁有近五十萬大軍,但也是各懷鬼胎,相互製肘,因此,在出兵之上,他們一定不會合兵一路,而是分路攻討!”
“因為他們彼此都不信任!由此,在進攻上都不會並盡全力,而是想著讓對方先行進攻,承擔重力,並伺機獲取好處!
“且東突厥前車之鑒尚在,隻要我軍各個擊破,突破薛延陀一路,其餘四路,必將不戰而勝,望風而降!”
“陛下,微臣的看法闡述完了,至於如何調配兵力,如何用兵治之,還請陛下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