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陛下是一名精明的皇帝,京畿十六衛,左右衛都沒有任命大將軍,一直掌握在他的手中。
左右武候衛的任命,左武候衛大將軍任命的是他的兒子李泰,而右武候衛大將軍任命的是阿史那思摩,一個少不更事、一個遠在千裏之外,都不可能掌軍,等於這兩衛也掌握在他的手中。
右驍衛大將軍趙王李元景、右領軍大將軍竇誕是皇族外戚,校檢左領軍大將軍楊恭仁是準備告老還鄉之人,其實這三衛也掌握在他的手中。
所以,雖然李二陛下揮師遠征,但其實長安城的布防,也一直在他掌控之中,而那些有主的部隊,都跟著他出征去了。
“至於這朝堂政務嘛......朕出征之後,以太子監國,尚書左仆射房愛卿負責總領朝綱!”
安排好了軍隊的任職後,李二陛下轉向了文臣一列,部署朝堂之上的人事安排。
“侍中王愛卿、中書令溫愛卿、秘書監魏愛卿、殿中監宇文愛卿,隨軍奉駕!”
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長官,李二陛下一省帶走一個、留下一個,以方便自己在外指揮軍隊也能夠及時獲得朝堂上的信息,處理政務。
雖然留下了房玄齡總領百官,但他也留下了長孫無忌和高士廉對房玄齡進行製約。
同時,李二陛下也為了讓自己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將魏征帶上了,同時為了製衡魏征,而在最適合迎奉自己心意的宇文士及也帶了出去。
帝王心術,能夠玩得比李二陛下還轉的,古今皇帝,能出其右者,少之甚少。
“喏!”
文臣們聽到李二陛下的安排,也一個個垂首領命。
“陛下那出師之日定在幾何,微臣好去定下出師祭祀的相關事宜?”
房玄齡隨眾臣退下之後,複起出來,向李二陛下詢問道。
古代出征之前,是需要進行祭祀的,而且禮儀也較為繁瑣,需要祭天、祭地還有祭祖。
出征前祭天叫類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幣等,把即將征伐之事報告上天,表示恭行天罰,以上天的名義去懲罰敵人。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大地之神,征伐敵人是為了保衛國土。
出征前祭祖是告廟,也稱造禰。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禰本是考廟,告祭於太廟,表示受命於祖、護我朝江山的象征。
“兵貴神速,祭祀,朕就不用了,朕在大軍出征之前祭軍就可以了,祭祀方麵的事宜,朕將恭請太上皇代替朕稟告天地祖宗!”
李二陛下濃眉緊蹙,思緒了一會,淺言答道。
他本來的打算就是趁著阿史那什缽苾還不知情、趁著薛延陀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將阿史那什缽苾擒下,然後打薛延陀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祭祀,不僅在時間上耽擱了,而且這樣的禮儀也很盛大,很容易讓俟斤夷男和阿史那什缽苾知道自己的目的了,這樣之前的所有準備就都白費了。
為了一個虛禮,而影響、打亂整個布局,這樣的事情,他當然不會答應。
但是這樣的大事,他又不得不找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去代替自己,太子還不是皇帝,沒有資格祭祀。
於是,他找上了被自己圈禁起來的老爸太上皇李淵,討伐異族,揚威四夷,這樣的事情,他老爸還是非常願意配合的。
李淵不然也不至於在聽到擒得頡利之後,歎曰:“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李淵還召集大臣十餘人及諸王、妃、主置酒淩煙閣,還自彈琵琶,引以為賀。
“喏!”
房玄齡沉麵一思,隨後退下。
“還有,你們迴去之後,最遲於明日下午將各省隨行的官員名冊交給朕!”
待房玄齡退下之後,李二陛下又注目向文臣一塊,補充說道。
“在朕親征其間,若有不決之事,卿當遣人八百裏加急,交呈於朕!”
“喏!”
“陛下,那關於授衣假期間的官員升遷還有授衣假後的秋試呢?”
話音剛落,唐儉又出列向著李二陛下請示道。
官員升遷還有秋試,都是吏部的大事,他一個才升遷不久的吏部尚書,涉及到這樣的敏感問題,這些他都不好輕易地斷絕。
“你們吏部考核好,然後將官員的升遷名單,八百裏傳呈給朕吧。”
李二陛下踱步在殿中,思忖一番,然後抬手說道。
“至於秋試......秋試可以推行到十一月和新興的武舉並行,朕不能厚此薄彼,也要適當地留有時間讓參加武舉的舉子進行準備。”
將秋試退到十一月份,這是大唐常有的事情。有些時候,朝廷一忙起來,將秋試轉到第二年開春的時候考都有。
武舉,在程處弼進諫之後,李二陛下便象征性地詢問各位大將軍,還有李靖和侯君集。
這是象征著一個國家武運昌隆的好事,也是可以為武將、士卒擴大晉升道路的優良方式,當然他們都不會拒絕,唯一的爭議就是武舉的考試內容而已。
“喏!”
應了一聲,唐儉也退了下來。
“陛下,那如果有些戰士報告了武舉,卻要參加戰爭呢?”
聽到唐儉的話,侯君集也站了出來,提問道,他是兵部尚書,負責武舉考試。
“先行參戰,若是在戰場上獲得軍功,若武舉考過、可在軍功等級上,予以越級提拔!”
李二陛下迴答得很清晰,態度也很明確,一切給戰爭讓道!
“陛下,偏殿已經準備好了邊疆地域圖和沙盤。”
見殿內談得差不多之後,李全便邁著小碎步挪動到李二陛下的跟前,小聲的說道。
“好。”
李二陛下輕聲地迴答了一句,擺了擺手,將殿下的群臣掃視了一周,問道。
“諸位愛卿還有何奏?”
等了一會,看到殿內的群臣都沒有要上奏的意思之後,李二陛下繼續說道。
“若是沒有進言,諸位愛卿,便隨朕移步偏殿,進行進一步的戰略規劃!”
左右武候衛的任命,左武候衛大將軍任命的是他的兒子李泰,而右武候衛大將軍任命的是阿史那思摩,一個少不更事、一個遠在千裏之外,都不可能掌軍,等於這兩衛也掌握在他的手中。
右驍衛大將軍趙王李元景、右領軍大將軍竇誕是皇族外戚,校檢左領軍大將軍楊恭仁是準備告老還鄉之人,其實這三衛也掌握在他的手中。
所以,雖然李二陛下揮師遠征,但其實長安城的布防,也一直在他掌控之中,而那些有主的部隊,都跟著他出征去了。
“至於這朝堂政務嘛......朕出征之後,以太子監國,尚書左仆射房愛卿負責總領朝綱!”
安排好了軍隊的任職後,李二陛下轉向了文臣一列,部署朝堂之上的人事安排。
“侍中王愛卿、中書令溫愛卿、秘書監魏愛卿、殿中監宇文愛卿,隨軍奉駕!”
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三省長官,李二陛下一省帶走一個、留下一個,以方便自己在外指揮軍隊也能夠及時獲得朝堂上的信息,處理政務。
雖然留下了房玄齡總領百官,但他也留下了長孫無忌和高士廉對房玄齡進行製約。
同時,李二陛下也為了讓自己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將魏征帶上了,同時為了製衡魏征,而在最適合迎奉自己心意的宇文士及也帶了出去。
帝王心術,能夠玩得比李二陛下還轉的,古今皇帝,能出其右者,少之甚少。
“喏!”
文臣們聽到李二陛下的安排,也一個個垂首領命。
“陛下那出師之日定在幾何,微臣好去定下出師祭祀的相關事宜?”
房玄齡隨眾臣退下之後,複起出來,向李二陛下詢問道。
古代出征之前,是需要進行祭祀的,而且禮儀也較為繁瑣,需要祭天、祭地還有祭祖。
出征前祭天叫類祭,在郊外以柴燔燎牲、幣等,把即將征伐之事報告上天,表示恭行天罰,以上天的名義去懲罰敵人。
出征前祭地叫宜社。社是大地之神,征伐敵人是為了保衛國土。
出征前祭祖是告廟,也稱造禰。造就是告祭的意思,禰本是考廟,告祭於太廟,表示受命於祖、護我朝江山的象征。
“兵貴神速,祭祀,朕就不用了,朕在大軍出征之前祭軍就可以了,祭祀方麵的事宜,朕將恭請太上皇代替朕稟告天地祖宗!”
李二陛下濃眉緊蹙,思緒了一會,淺言答道。
他本來的打算就是趁著阿史那什缽苾還不知情、趁著薛延陀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將阿史那什缽苾擒下,然後打薛延陀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祭祀,不僅在時間上耽擱了,而且這樣的禮儀也很盛大,很容易讓俟斤夷男和阿史那什缽苾知道自己的目的了,這樣之前的所有準備就都白費了。
為了一個虛禮,而影響、打亂整個布局,這樣的事情,他當然不會答應。
但是這樣的大事,他又不得不找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去代替自己,太子還不是皇帝,沒有資格祭祀。
於是,他找上了被自己圈禁起來的老爸太上皇李淵,討伐異族,揚威四夷,這樣的事情,他老爸還是非常願意配合的。
李淵不然也不至於在聽到擒得頡利之後,歎曰:“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托付得人,複何憂哉!”
李淵還召集大臣十餘人及諸王、妃、主置酒淩煙閣,還自彈琵琶,引以為賀。
“喏!”
房玄齡沉麵一思,隨後退下。
“還有,你們迴去之後,最遲於明日下午將各省隨行的官員名冊交給朕!”
待房玄齡退下之後,李二陛下又注目向文臣一塊,補充說道。
“在朕親征其間,若有不決之事,卿當遣人八百裏加急,交呈於朕!”
“喏!”
“陛下,那關於授衣假期間的官員升遷還有授衣假後的秋試呢?”
話音剛落,唐儉又出列向著李二陛下請示道。
官員升遷還有秋試,都是吏部的大事,他一個才升遷不久的吏部尚書,涉及到這樣的敏感問題,這些他都不好輕易地斷絕。
“你們吏部考核好,然後將官員的升遷名單,八百裏傳呈給朕吧。”
李二陛下踱步在殿中,思忖一番,然後抬手說道。
“至於秋試......秋試可以推行到十一月和新興的武舉並行,朕不能厚此薄彼,也要適當地留有時間讓參加武舉的舉子進行準備。”
將秋試退到十一月份,這是大唐常有的事情。有些時候,朝廷一忙起來,將秋試轉到第二年開春的時候考都有。
武舉,在程處弼進諫之後,李二陛下便象征性地詢問各位大將軍,還有李靖和侯君集。
這是象征著一個國家武運昌隆的好事,也是可以為武將、士卒擴大晉升道路的優良方式,當然他們都不會拒絕,唯一的爭議就是武舉的考試內容而已。
“喏!”
應了一聲,唐儉也退了下來。
“陛下,那如果有些戰士報告了武舉,卻要參加戰爭呢?”
聽到唐儉的話,侯君集也站了出來,提問道,他是兵部尚書,負責武舉考試。
“先行參戰,若是在戰場上獲得軍功,若武舉考過、可在軍功等級上,予以越級提拔!”
李二陛下迴答得很清晰,態度也很明確,一切給戰爭讓道!
“陛下,偏殿已經準備好了邊疆地域圖和沙盤。”
見殿內談得差不多之後,李全便邁著小碎步挪動到李二陛下的跟前,小聲的說道。
“好。”
李二陛下輕聲地迴答了一句,擺了擺手,將殿下的群臣掃視了一周,問道。
“諸位愛卿還有何奏?”
等了一會,看到殿內的群臣都沒有要上奏的意思之後,李二陛下繼續說道。
“若是沒有進言,諸位愛卿,便隨朕移步偏殿,進行進一步的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