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鉉被趙匡胤堵得啞口無言,但還有周惟簡在。
在周惟簡出發之前,李煜就親自寫了十幾張紙,題寫奏目,讓他找準時機呈給趙匡胤,請求趙匡胤哀憐,說願意病退,辭去政務養病。
這時,周惟簡趁機進呈,趙匡胤接過後隻是瀏覽了一下,便很賴皮地來了一句。
“你們國主所說,我一點也不清楚。”
言外之意:南唐我是必須拿下的,和李煜是不是南唐皇帝無關,就算你主動辭去自己的皇位也不行!
周惟簡撲街,趙匡胤依舊完勝。
兩人沒能完成目的,就這麽迴去了。
然而這事還沒完。
開寶八年十月,又是一個月後,不死心的李煜又派了徐鉉、周惟簡二人前往開封,希望能勸說趙匡胤退兵,江曉同樣派人將他們一路送了過去。
這次,趙匡胤在便殿接見了他們,這一次徐鉉也不再說兒子和父親的關係了,而是開始為李煜辯解“倔強不朝”的理由。
“國主侍奉大國十分恭順,隻是因為身體染病,所以才不能入朝謁見,並非拒絕聖上詔命,因此臣懇切請求能延緩進兵,保全江南一方的性命!”
徐鉉口若懸河,唾沫橫飛,從各個角度論證了半天,一路下來不喝水,不喘氣,相當有戰鬥力,確實不愧江南才子。
而趙匡胤也似乎很有耐心,和徐鉉你來我往討論了半天,中心思想就一個:統一是大勢所趨,朝廷對南唐已經非常容忍了,再抵抗下去沒有絲毫意義。
兩人爭到最後,徐鉉越來越激動,嗓門也越來越大,終於徹底惹火了趙匡胤。
為了結束這場無聊的爭辯,趙匡胤手按寶劍,忽然起身,目光直直逼向徐鉉,厲聲喝道。
“無須多言,南唐又有何罪?但這天下隻能屬於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趙匡胤的聲音在殿內不斷迴響,這殘酷的鬥爭,隻能有一個人笑到最後,也隻能留下唯一的勝利者。
這是規律使然,與道義無關。
徐鉉啞口無言,不再說話。
趙匡胤又將目光轉向周惟簡,周惟簡麵色驚恐,急忙說道。
“微臣本來就隱居山野,並沒有進身仕途的想法,隻是國主強行派遣微臣前來而已。
臣平素聽說終南山下有許多神靈藥草,他日情願得以入終南山棲身隱居。”
這就是所謂的“有遠見,可以談笑弭兵鋒”。
“有遠見”確實是對的,都已經開始為以後做打算了。
“談笑弭兵鋒”就是笑話了,這哪有談笑,沒被嚇哭就算好的了,更不用說弭兵鋒……
趙匡胤也懶得和他扯,揮揮手,就將這兩人遣返迴去了。
這一下,請求退兵算是徹底無望了。
趙匡胤沒有接受李煜的請求,但圍城的宋軍部隊卻依然在延緩進攻,經常是打打停停,甚至是圍而不打。
這並不是說南唐的抵抗有多麽頑強激烈,隻是江曉一直在嚴格執行趙匡胤給她的命令。
圍而不打,就是為了等待李煜的主動投降。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江曉切斷了金陵城和外界的所有聯係,使這座城變成了一座徹徹底底的孤城,就連城中百姓出城砍柴的道路也被徹底阻斷,城內物價飛漲,一鬥米甚至能值上萬錢,城中百姓病死餓死的,不計其數。
但即使如此,李煜還是死撐著不降,對宋軍的警告一律裝聾作啞,擺出了能混一天就是一天的態度。
一直等到了十一月,宋軍圍困金陵已經長達八個多月,但一直沒有發動最後的總攻。
可江曉決定不再等下去,要是再這麽耗下去,金陵就要變成死城了。
於是便派人向李煜發出了最後通牒:十一月二十七日,就是金陵城陷落的日期,你趁早做好準備。
耗了八個多月,李煜知道江曉是要來真的了,隻好迴複說:咱決定投降了,正準備讓我弟弟去開封請降呢,但是去開封也需要時間,可不可以再等等?
好吧,反正都是投降,向誰投都一樣,江曉也懶得計較,便答應了李煜的請求。
然而,一連好幾天,江曉在城外始終沒能等到李煜說的弟弟出來,等她連續幾次派人去催後,才終於得到了李煜的答複。
那啥?您別急,再稍微等一會兒,我老弟出行的衣服還沒做好,而且我們準備給他送行的宴會也還沒辦好,等到了二十七日那天,自然就會出來了。
看到李煜的答複,江曉驚呆了,驚呆之後,又是深深地吸了口氣。
這小子,夠倔,夠賴皮。
你到開封是去投降的,又不是要去搞聯姻活動,等了你這麽久,磨蹭了這麽多天,還要重新做衣服,還要開什麽送別宴會,你逗我玩嗎?
有些火大的江曉當即派人告訴李煜:你也不用磨蹭了,這迴就算是你二十六日出來,也來不及了!
江曉決定強行攻城,在嚴格要求眾將約束手下士兵,絕對不能搶掠百姓後,她將總攻的日期依然定在了二十七日。
混球,你等著!說好的二十七日,那就是二十七日!
這時的金陵城已經處在了崩潰的邊緣,隻需最後的一擊,便能將其輕易擊碎。
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按時發動總攻,金陵城按時陷落。
據說城破之前,李煜曾經和自己的另一位妃子約定,一旦城破,就把宮中收藏的所有書畫寶物全部燒毀,不能把這些東西留給宋朝。
此前,李煜也曾和宮外靜德院的八十多名尼姑有約,一旦城池陷落,宮中舉火為號,他將和她們一同自焚殉國。
所以當那位妃子焚毀宮中寶物的時候,靜德院遙望宮中之火,以為是相約的信號,於是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柴火,八十多人全部自焚,沒有一個貪生怕死。
自然,城破之後,李煜沒有自殺,或者說想自殺,但被左右的大臣都勸了下來。
對於這種情況,江曉雖然為那些尼姑們惋惜,但並不意外。
這麽多年來,她一向看不起那些隻知道談詩論賦的書生,空有其口,缺乏勇氣,怎麽可能會有自殺的覺悟?
所謂書生,不過如此。
……
在周惟簡出發之前,李煜就親自寫了十幾張紙,題寫奏目,讓他找準時機呈給趙匡胤,請求趙匡胤哀憐,說願意病退,辭去政務養病。
這時,周惟簡趁機進呈,趙匡胤接過後隻是瀏覽了一下,便很賴皮地來了一句。
“你們國主所說,我一點也不清楚。”
言外之意:南唐我是必須拿下的,和李煜是不是南唐皇帝無關,就算你主動辭去自己的皇位也不行!
周惟簡撲街,趙匡胤依舊完勝。
兩人沒能完成目的,就這麽迴去了。
然而這事還沒完。
開寶八年十月,又是一個月後,不死心的李煜又派了徐鉉、周惟簡二人前往開封,希望能勸說趙匡胤退兵,江曉同樣派人將他們一路送了過去。
這次,趙匡胤在便殿接見了他們,這一次徐鉉也不再說兒子和父親的關係了,而是開始為李煜辯解“倔強不朝”的理由。
“國主侍奉大國十分恭順,隻是因為身體染病,所以才不能入朝謁見,並非拒絕聖上詔命,因此臣懇切請求能延緩進兵,保全江南一方的性命!”
徐鉉口若懸河,唾沫橫飛,從各個角度論證了半天,一路下來不喝水,不喘氣,相當有戰鬥力,確實不愧江南才子。
而趙匡胤也似乎很有耐心,和徐鉉你來我往討論了半天,中心思想就一個:統一是大勢所趨,朝廷對南唐已經非常容忍了,再抵抗下去沒有絲毫意義。
兩人爭到最後,徐鉉越來越激動,嗓門也越來越大,終於徹底惹火了趙匡胤。
為了結束這場無聊的爭辯,趙匡胤手按寶劍,忽然起身,目光直直逼向徐鉉,厲聲喝道。
“無須多言,南唐又有何罪?但這天下隻能屬於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趙匡胤的聲音在殿內不斷迴響,這殘酷的鬥爭,隻能有一個人笑到最後,也隻能留下唯一的勝利者。
這是規律使然,與道義無關。
徐鉉啞口無言,不再說話。
趙匡胤又將目光轉向周惟簡,周惟簡麵色驚恐,急忙說道。
“微臣本來就隱居山野,並沒有進身仕途的想法,隻是國主強行派遣微臣前來而已。
臣平素聽說終南山下有許多神靈藥草,他日情願得以入終南山棲身隱居。”
這就是所謂的“有遠見,可以談笑弭兵鋒”。
“有遠見”確實是對的,都已經開始為以後做打算了。
“談笑弭兵鋒”就是笑話了,這哪有談笑,沒被嚇哭就算好的了,更不用說弭兵鋒……
趙匡胤也懶得和他扯,揮揮手,就將這兩人遣返迴去了。
這一下,請求退兵算是徹底無望了。
趙匡胤沒有接受李煜的請求,但圍城的宋軍部隊卻依然在延緩進攻,經常是打打停停,甚至是圍而不打。
這並不是說南唐的抵抗有多麽頑強激烈,隻是江曉一直在嚴格執行趙匡胤給她的命令。
圍而不打,就是為了等待李煜的主動投降。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江曉切斷了金陵城和外界的所有聯係,使這座城變成了一座徹徹底底的孤城,就連城中百姓出城砍柴的道路也被徹底阻斷,城內物價飛漲,一鬥米甚至能值上萬錢,城中百姓病死餓死的,不計其數。
但即使如此,李煜還是死撐著不降,對宋軍的警告一律裝聾作啞,擺出了能混一天就是一天的態度。
一直等到了十一月,宋軍圍困金陵已經長達八個多月,但一直沒有發動最後的總攻。
可江曉決定不再等下去,要是再這麽耗下去,金陵就要變成死城了。
於是便派人向李煜發出了最後通牒:十一月二十七日,就是金陵城陷落的日期,你趁早做好準備。
耗了八個多月,李煜知道江曉是要來真的了,隻好迴複說:咱決定投降了,正準備讓我弟弟去開封請降呢,但是去開封也需要時間,可不可以再等等?
好吧,反正都是投降,向誰投都一樣,江曉也懶得計較,便答應了李煜的請求。
然而,一連好幾天,江曉在城外始終沒能等到李煜說的弟弟出來,等她連續幾次派人去催後,才終於得到了李煜的答複。
那啥?您別急,再稍微等一會兒,我老弟出行的衣服還沒做好,而且我們準備給他送行的宴會也還沒辦好,等到了二十七日那天,自然就會出來了。
看到李煜的答複,江曉驚呆了,驚呆之後,又是深深地吸了口氣。
這小子,夠倔,夠賴皮。
你到開封是去投降的,又不是要去搞聯姻活動,等了你這麽久,磨蹭了這麽多天,還要重新做衣服,還要開什麽送別宴會,你逗我玩嗎?
有些火大的江曉當即派人告訴李煜:你也不用磨蹭了,這迴就算是你二十六日出來,也來不及了!
江曉決定強行攻城,在嚴格要求眾將約束手下士兵,絕對不能搶掠百姓後,她將總攻的日期依然定在了二十七日。
混球,你等著!說好的二十七日,那就是二十七日!
這時的金陵城已經處在了崩潰的邊緣,隻需最後的一擊,便能將其輕易擊碎。
開寶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按時發動總攻,金陵城按時陷落。
據說城破之前,李煜曾經和自己的另一位妃子約定,一旦城破,就把宮中收藏的所有書畫寶物全部燒毀,不能把這些東西留給宋朝。
此前,李煜也曾和宮外靜德院的八十多名尼姑有約,一旦城池陷落,宮中舉火為號,他將和她們一同自焚殉國。
所以當那位妃子焚毀宮中寶物的時候,靜德院遙望宮中之火,以為是相約的信號,於是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柴火,八十多人全部自焚,沒有一個貪生怕死。
自然,城破之後,李煜沒有自殺,或者說想自殺,但被左右的大臣都勸了下來。
對於這種情況,江曉雖然為那些尼姑們惋惜,但並不意外。
這麽多年來,她一向看不起那些隻知道談詩論賦的書生,空有其口,缺乏勇氣,怎麽可能會有自殺的覺悟?
所謂書生,不過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