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村長安盛才,按輩分是安吉本宗九族堂叔,說白點就是沒出五服的族叔。
他們都是同一個高祖,隻不過人家那支一直霸占著村長的職位,每代人多少都識字,倒不是刻意去學堂私塾學的,而是祖上有人識字這麽一代代傳下來,農村人以吃飽不挨餓為主,就是村裏那些日子過的好些的人家,也舍不得那個錢讓孩子去讀書。
原因是這裏讀書的成本太高,不說束脩錢就是一本三字經都要三四百文,這哪是農戶人家能負擔得起的,條件好的人家最多就是送孩子去學一年識個字啥的,將來不至於讓人輕易糊弄了,就這在村裏都算有學問的人。
安吉的父親安大河,因當年安爺爺存了望子成龍的心讀的書比較多,上了三年私塾,學完了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因為識字多所以撿了本醫書自己研究研究就當上了赤腳大夫。
安吉在記憶裏搜索到這段時,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嘖嘖這是有多笨啊三年學了三本書!現在櫃子裏還放著那幾本書呢,那三本啟蒙書籍真的很薄,至於那本醫術安吉翻過就是本初級的入門書。
說實話她在心裏特別佩服原主爹,簡直就是膽大包天,就這水平還敢給人看病呢,那她這水平肯定能成為名醫。
她自小在爺爺的熏陶下,看本草綱目學習認各種草藥,背記草藥樣子藥性等,等她大點後放假或者放學會跟著爺爺出診,現在好些醫學名著她都能背下大半,越想越覺得她這手藝荒廢可惜了。
村長家住在村中央,一排青磚瓦房格外顯眼,就連院牆都是石頭砌的,村長家無論是條件還是房子絕對是村裏的頭一份。
安吉特意看了看石頭牆,她對這石頭砌的牆很感興趣,她想把她家的籬笆院牆換成這樣的,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出於安全考慮,她畢竟是女孩子用籬笆圍的院牆她晚上睡覺感覺不踏實,還有她家在安嶺山下,真擔心有狼老虎啥的跑下山,那第一個遭殃的豈不就是她家嗎!所以基於這兩點吧,她家院牆今年必須換了。
安吉提著柳筐進來,看村長正在院子裏的槐樹下抽旱煙呢,揚起笑臉問好:“叔,納涼那。”
安盛才抬頭看是安吉,放下煙杆招唿她過來坐,知道這丫頭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主,直接問道:“咋來了,找叔有事啊。”
他跟安大河同輩,感情自然是有的,所以對大河的唯一血脈還是比較照顧的。
安吉剛想迴話,看村長夫人從屋裏出來了,連忙把柳筐遞給她:“嬸子這是我自己晾曬的地瓜幹,特別有嚼頭給叔和嬸子帶點嚐嚐鮮。”
這裏還真沒有她晾曬的這種地瓜幹,她做的地瓜幹都是蒸熟後切條晾曬,這裏的人一般蒸熟地瓜後都是直接吃了,沒有人會另外費事晾曬,這東西就是個零嘴,在村裏人的眼裏填飽肚子才是最主要的。
鄭氏聽了笑著寒暄幾句,拿著柳筐進屋,一臉疑惑的拿出一個嚐了嚐,有嚼頭筋道甜甜的還挺好吃。
安盛才看後搖了搖頭,拿起煙杆抽了口笑道:“你這丫頭也學會這套了。”
安吉嘿嘿一笑:“叔可誤會了,我這是有點新鮮東西惦記給你嚐嚐而已。”
記憶裏村長平時就照顧原主,所以她來後更是致力於跟村長打好關係,有村長罩著在大河村就沒人敢欺負她。
安盛才被逗笑了,這丫頭越來越會說話辦事了,好話沒有人不愛聽,村長再次放下煙袋杆讓安吉有事就說。
這迴安吉沒有客氣,直接道明來意:“叔,你看我現在眼瞅著就十七了,這婚事也沒個著落,那缺胳膊少腿的侄女也不想找,好的人家也不會入贅到我家,今個那李媒婆去白家提親,提親對象是二河村那個王大郎,白姐姐因那王大郎殺了我父親就拒了這門親事,您是沒看到白姐姐被那李媒婆給羞辱的。”
說到這裏長長歎了一口氣,一臉愧疚的樣子繼續說道:“白姐姐快到官府規定的婚配年紀了,現在又因為我家的事得罪了李媒婆,這婚事是徹底沒戲了,侄女尋思著咱咋地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白姐姐被罰銀強行婚配給個歪瓜裂棗不是,今個來我想請叔幫我去白家跟白姐姐提個親,反正我倆這情況想婚配太難了,不如湊合到一塊過也有個伴不是,叔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嘿嘿,為了娶個喜歡看的媳婦她也是拚了。
安盛才知道今個李媒婆在白家鬧事,還知道安吉用一個地瓜把那李媒婆打了個烏眼青的事。
他聽完安吉的話眉頭緊皺,朝廷規定村裏要是有超過法定婚配年齡的男女,村長也是要跟著挨罰的,他因為那九姑娘婚配的事沒少發愁,畢竟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那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汗珠掉地裏摔八瓣一點一點攢下的,平白拿出去誰不心疼。
按理說安吉的提議倒是幫他解決問題了,但是作為族叔他不得不提醒:“吉丫頭,你的想法挺好,但是你想過沒有,白家可是還有兩個快要娶親的小子呢,你要是跟九姑娘搭夥過日子,那倆小子的婚事九姑娘要管你怎麽辦,要是讓你出錢你能樂意嗎?”
“兩家隔壁住著,那倆小子吃不上飯你能看著,而且白家那房子破成那樣,一場大雨說不上就塌了,到時需要蓋房子咋辦,你出錢還是出力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村長負責任的把這裏的道道跟安吉說了個透,白家沒有能做主的長輩,這以後白家兄弟的親事肯定要長姐張羅,那九姑娘至今嫁不出去也有這方麵原因,誰家也不想娶個處處顧著娘家的媳婦。
安吉聽完眨了眨眼,村長的意思是白家哥倆要啃姐姐嗎,嘖嘖,這事吧她是這麽想的,幫是肯定要幫的,但是她不會讓白家兄弟一味的索取,錢她可以借啊,不過欠條啥的必須有。
這倒不是她小氣不肯付出,而是她以前在他們村裏看的多了,父母把兒子養大,給蓋房子出彩禮娶媳婦,最後老兩口背了一身債,那小兩口是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爹娘,隻知道索取啃老,鑒於此她在一開始就會把這種情況預防了,因為她不想考驗人性。
想罷一臉認真語氣堅定的表態:“叔,你說的這些侄女已經想過了,你幫侄女去白家提親吧,侄女這是幫白姐姐也是在幫自己。”
安盛才聽後歎了口氣:“行吧,既然你都想好了,叔明天一早去白家,成了你倆就直接去縣衙把婚書領了吧。”兩個姑娘搭夥都是這麽辦的,這種事畢竟有悖於俗理,是不能大肆操辦的。
安吉一聽連忙謝謝村長,又趁機問了砌石頭牆的相關事宜,寒暄了幾句才起身告辭。
迴去的路上安吉按照村長說的各項報價在心裏算了算,按照她家的院牆麵積,都換成石頭牆怎麽也得一兩銀子,想著她手裏那五百多個銅板,覺的得想法子賺錢了,不然以後連媳婦都養不起。
他們都是同一個高祖,隻不過人家那支一直霸占著村長的職位,每代人多少都識字,倒不是刻意去學堂私塾學的,而是祖上有人識字這麽一代代傳下來,農村人以吃飽不挨餓為主,就是村裏那些日子過的好些的人家,也舍不得那個錢讓孩子去讀書。
原因是這裏讀書的成本太高,不說束脩錢就是一本三字經都要三四百文,這哪是農戶人家能負擔得起的,條件好的人家最多就是送孩子去學一年識個字啥的,將來不至於讓人輕易糊弄了,就這在村裏都算有學問的人。
安吉的父親安大河,因當年安爺爺存了望子成龍的心讀的書比較多,上了三年私塾,學完了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因為識字多所以撿了本醫書自己研究研究就當上了赤腳大夫。
安吉在記憶裏搜索到這段時,沒忍住翻了個白眼,嘖嘖這是有多笨啊三年學了三本書!現在櫃子裏還放著那幾本書呢,那三本啟蒙書籍真的很薄,至於那本醫術安吉翻過就是本初級的入門書。
說實話她在心裏特別佩服原主爹,簡直就是膽大包天,就這水平還敢給人看病呢,那她這水平肯定能成為名醫。
她自小在爺爺的熏陶下,看本草綱目學習認各種草藥,背記草藥樣子藥性等,等她大點後放假或者放學會跟著爺爺出診,現在好些醫學名著她都能背下大半,越想越覺得她這手藝荒廢可惜了。
村長家住在村中央,一排青磚瓦房格外顯眼,就連院牆都是石頭砌的,村長家無論是條件還是房子絕對是村裏的頭一份。
安吉特意看了看石頭牆,她對這石頭砌的牆很感興趣,她想把她家的籬笆院牆換成這樣的,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出於安全考慮,她畢竟是女孩子用籬笆圍的院牆她晚上睡覺感覺不踏實,還有她家在安嶺山下,真擔心有狼老虎啥的跑下山,那第一個遭殃的豈不就是她家嗎!所以基於這兩點吧,她家院牆今年必須換了。
安吉提著柳筐進來,看村長正在院子裏的槐樹下抽旱煙呢,揚起笑臉問好:“叔,納涼那。”
安盛才抬頭看是安吉,放下煙杆招唿她過來坐,知道這丫頭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主,直接問道:“咋來了,找叔有事啊。”
他跟安大河同輩,感情自然是有的,所以對大河的唯一血脈還是比較照顧的。
安吉剛想迴話,看村長夫人從屋裏出來了,連忙把柳筐遞給她:“嬸子這是我自己晾曬的地瓜幹,特別有嚼頭給叔和嬸子帶點嚐嚐鮮。”
這裏還真沒有她晾曬的這種地瓜幹,她做的地瓜幹都是蒸熟後切條晾曬,這裏的人一般蒸熟地瓜後都是直接吃了,沒有人會另外費事晾曬,這東西就是個零嘴,在村裏人的眼裏填飽肚子才是最主要的。
鄭氏聽了笑著寒暄幾句,拿著柳筐進屋,一臉疑惑的拿出一個嚐了嚐,有嚼頭筋道甜甜的還挺好吃。
安盛才看後搖了搖頭,拿起煙杆抽了口笑道:“你這丫頭也學會這套了。”
安吉嘿嘿一笑:“叔可誤會了,我這是有點新鮮東西惦記給你嚐嚐而已。”
記憶裏村長平時就照顧原主,所以她來後更是致力於跟村長打好關係,有村長罩著在大河村就沒人敢欺負她。
安盛才被逗笑了,這丫頭越來越會說話辦事了,好話沒有人不愛聽,村長再次放下煙袋杆讓安吉有事就說。
這迴安吉沒有客氣,直接道明來意:“叔,你看我現在眼瞅著就十七了,這婚事也沒個著落,那缺胳膊少腿的侄女也不想找,好的人家也不會入贅到我家,今個那李媒婆去白家提親,提親對象是二河村那個王大郎,白姐姐因那王大郎殺了我父親就拒了這門親事,您是沒看到白姐姐被那李媒婆給羞辱的。”
說到這裏長長歎了一口氣,一臉愧疚的樣子繼續說道:“白姐姐快到官府規定的婚配年紀了,現在又因為我家的事得罪了李媒婆,這婚事是徹底沒戲了,侄女尋思著咱咋地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白姐姐被罰銀強行婚配給個歪瓜裂棗不是,今個來我想請叔幫我去白家跟白姐姐提個親,反正我倆這情況想婚配太難了,不如湊合到一塊過也有個伴不是,叔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嘿嘿,為了娶個喜歡看的媳婦她也是拚了。
安盛才知道今個李媒婆在白家鬧事,還知道安吉用一個地瓜把那李媒婆打了個烏眼青的事。
他聽完安吉的話眉頭緊皺,朝廷規定村裏要是有超過法定婚配年齡的男女,村長也是要跟著挨罰的,他因為那九姑娘婚配的事沒少發愁,畢竟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那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汗珠掉地裏摔八瓣一點一點攢下的,平白拿出去誰不心疼。
按理說安吉的提議倒是幫他解決問題了,但是作為族叔他不得不提醒:“吉丫頭,你的想法挺好,但是你想過沒有,白家可是還有兩個快要娶親的小子呢,你要是跟九姑娘搭夥過日子,那倆小子的婚事九姑娘要管你怎麽辦,要是讓你出錢你能樂意嗎?”
“兩家隔壁住著,那倆小子吃不上飯你能看著,而且白家那房子破成那樣,一場大雨說不上就塌了,到時需要蓋房子咋辦,你出錢還是出力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村長負責任的把這裏的道道跟安吉說了個透,白家沒有能做主的長輩,這以後白家兄弟的親事肯定要長姐張羅,那九姑娘至今嫁不出去也有這方麵原因,誰家也不想娶個處處顧著娘家的媳婦。
安吉聽完眨了眨眼,村長的意思是白家哥倆要啃姐姐嗎,嘖嘖,這事吧她是這麽想的,幫是肯定要幫的,但是她不會讓白家兄弟一味的索取,錢她可以借啊,不過欠條啥的必須有。
這倒不是她小氣不肯付出,而是她以前在他們村裏看的多了,父母把兒子養大,給蓋房子出彩禮娶媳婦,最後老兩口背了一身債,那小兩口是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爹娘,隻知道索取啃老,鑒於此她在一開始就會把這種情況預防了,因為她不想考驗人性。
想罷一臉認真語氣堅定的表態:“叔,你說的這些侄女已經想過了,你幫侄女去白家提親吧,侄女這是幫白姐姐也是在幫自己。”
安盛才聽後歎了口氣:“行吧,既然你都想好了,叔明天一早去白家,成了你倆就直接去縣衙把婚書領了吧。”兩個姑娘搭夥都是這麽辦的,這種事畢竟有悖於俗理,是不能大肆操辦的。
安吉一聽連忙謝謝村長,又趁機問了砌石頭牆的相關事宜,寒暄了幾句才起身告辭。
迴去的路上安吉按照村長說的各項報價在心裏算了算,按照她家的院牆麵積,都換成石頭牆怎麽也得一兩銀子,想著她手裏那五百多個銅板,覺的得想法子賺錢了,不然以後連媳婦都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