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號稱一代性價比神機,小米6更是創造了米6釘子戶的神話。
要不要攪攪局?
劉大郎心裏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星火-烈有了4g版本,再降價到1600元檔位,會發生什麽情況?
當然,劉大郎不會這麽做,一是他不喜歡背刺用戶,二是星火-烈有沒有4g版本,對銷量影響不大。
這款手機從年初一直到現在,銷量都非常穩定,並且在過程當中先後有三次降價,已經到了極限。
想買的人早就買了,不想買的人大部分也不會觀望這麽長的時間,因為星火-烈有了4g就入手。
畢竟4g流量套餐在初期的價格並不低,還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宣傳一個小時4g用一套房的流言。
要玩遊戲還是得wifi,在無線信號接收上,星火-烈作為一台遊戲手機,自然優化了信號穩定性。
年初首發1998,年中降價到1698,領一些優惠券還能再降20,這種降價幅度屬於正常範圍內。
有的手機首發即破發,也有的手機一直賣到下架都從未降過價,甚至買二手還要加價才能買上。
現在星雲科技營銷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星雨-沐的宣傳,下半年的新品季怎麽能夠少了星雲科技?
星雲手機他們記不住,大郎手機他們總能記得住吧?既然很多人記不得了,那就讓他們想起來!
一張張星雨-沐的海報,直接出現在了微博熱搜,以及企鵝空間、貼吧、論壇、b站等各大平台上。
這不,知名度就起來了?
同時線下專櫃、大郎直營店也開始了選址工作,初期一共建設500個專櫃,以及300家直營店。
從星雲科技工業園開始擴張,一步步來,在主要城市建設星雲分部,在落後地區開大郎直營店。
選址工作完成後,25個城市的星雲分部、500個星雲手機專櫃、300家大郎直營店立馬開始建設。
在印度那邊,星雲科技則由賈因接管,並且吸納更多印度本土設計師和員工,來為星雲科技工作。
neb數字係列手機和大郎手機不再是簡單的套娃機型,而是真正根據不同地方特點來進行設計。
比如印度的三卡三待,超大揚聲器,鮮豔的配色,以及一些特有的設計,放到國內就不一定適用。
購買neb數字係列手機的,大多是一些印度年輕人,而購買大郎手機的,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
既然用戶群體、需求產生了分化,那麽產品自然也得進行改變。
neb6係列手機已經達到了數字係列的巔峰時期,後續想要超越它,必須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行。
下一代neb7係列手機的上架時間拖的晚點,盡量往星雲生態鏈上發展,比如藍牙耳機、平板。
產品從種類到數量到再到質量,逐步提升,最終在星雲os的帶動下,形成完善的星雲生態鏈。
這點和國內的大郎科技產品發展路線一樣,至於星雲科技產品,生態鏈發展路線則是正好相反。
國內星雲科技的發展模式更傳統,從手機出發,再發展手機周邊,再進軍其他產品,逐漸完善。
所以不管是星火、還是星雨係列,又或者是未來的星辰starry旗艦係列,每個產品的質量都很高。
按照現有的節奏,星火-熾和星雨-沐,是星雲科技最後一代用c級配件的產品,下一代將全麵升級。
在進行下一代產品規劃之前,生產線自然得進行升級一波,同時再開幾個研發項目來做技術儲備。
b級生產線可不便宜,鋰電池生產線每條8萬積分,lcd屏幕和全自動組裝生產線每條10萬積分,ram和rom生產線每條15萬積分。
至於傳感器和納米soc生產線……那群磚家到現在還沒設計出一款商用產品,進度是真的慢。
每次想起來,劉大郎就忍不住想罵,不過想想,有些廠商的研發投入那麽高,還不一定有成果呢。
根據研發部的反饋,兩款代號為長庚的soc,和一款代號為辰的基帶芯片,都已經流片超過三次。
三次實驗,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納米壓印技術的生產方式,在芯片架構上,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另一邊的d級傳感器研發,同樣也遇到了困難,因為d級傳感器的生產技術,市麵上同樣沒有。
一眾磚家帶著自信來到星雲科技,隨後就傻眼了,再然後,他們的心裏燃燒起了當年的熊熊鬥誌!
好不容易搞明白生產技術,結果實用的時候,卻發現現實情況跟他們理想中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設計圖全部報廢,沒一個成功的,星雲科技的核心研發人員就像鬼才一樣給了他們山一樣的壓力。
但身為科研人員,怎麽可能在專業領域服輸?經過細致的分析,他們再次投入到了傳感器研發中。
當然,劉大郎身為董事長,他並不想知道研發過程是什麽,他隻需要知道產品什麽時候能拿出來。
萬事開頭難,一旦研發成功了,後續的c、b級以及更高等級的傳感器和納米soc研發會更簡單。
劉大郎首先在【科技寶典】當中購買了b級鋰電池、lcd屏幕、ram、rom和全自動組裝生產線。
b級鋰電池生產線:可生產單個電芯毫安及以下,充電速率50w的鋰電池,產能:1000/小時。
b級lcd屏幕生產線:可生產b-~b+,0~144hz刷新率的1080p及以下屏幕,產能:1000/小時。
b級ram生產線:可生產16gb及以下的隨機存取存儲器(運行內存),產能:1000/小時。
b級rom生產線:可生產512gb及以下的隻讀存儲器(存儲內存),產能:1000/小時。
隨後又兌換了屏幕當中的第二個種類:oled屏幕,一條c級oled屏幕生產線,需要整整20萬積分。
價格是一條b級lcd屏幕的兩倍,兩者參數卻不相上下,因為oled屏幕相比於lcd屏幕上限更高。
c級oled屏幕生產線:可生產c-~c+,0~90hz刷新率的1080p及以下屏幕,產能:1000/小時。
並且在顯示效果、屏幕體積上,oled屏幕都有著先天優勢。
b級lcd屏幕、c級oled屏幕參數已經達到了目前一流屏幕水平,劉大郎就有了一個大殺器:高刷。
高刷屏的威力自然不用多說,但具體產品,還需要再規劃一下。
如果星雨-沐用的是oled屏幕,它的機身厚度絕對不會超過6mm,再壓一點,甚至可以壓到5.5mm。
這個厚度,已經能打破金立s5.5所創造的5.55mm吉尼斯世界記錄,不過這個記錄很快就會讓位。
因為更輕薄的oppo r5和vivo x5max在今年就會把手機厚度打到5mm以下,它們才是真的天花板。
論輕薄、論顏值、論產品外觀設計,ov兩家從來就沒有輸過。
這兩款產品會在今年的九月份、十月份發布,論輕薄它們是第一,但論整體配置,就不一定了。
因為星雨-沐是真正的全麵屏手機,並且在電池、快充、芯片、拍照、聲音等方麵都占據著優勢。
當然,論銷量,星雲手機不一定能打得過ov,因為第一批500個星雲專櫃才剛剛投入到建設當中。
如果加上第一批大郎直營店裏的星雲專櫃,那就是800個,但大郎直營店裏的出貨量肯定高不了。
但是在第一批星雲分部和星雲專櫃建設完成後,還有第二批、第三批,線下專櫃隻會越來越多。
至於線上渠道,那一直都是星雲科技的強項,從大郎手機開始,到星火-烈,線上出貨一直是大頭。
星雲直營店的建設要稍微慢一些,星雲科技目前沒有旗艦手機,中端產品線都沒有幾款產品。
現在開星雲直營店,未免有點太早了,包括主打線下的ov,在前期也都是依附於運營商來出貨。
沒有星雲直營店,但一定要有星雲售後服務中心,很多人認為售後服務中心不賺錢,其實不然。
隻要有售後服務中心,不管是新機,還是原廠配件,都能從售後服務中心買得到,利潤還非常高。
比如星雨-沐的原廠馬卡龍手機殼,成本價和售價相差了三倍,電源適配器、星雲充電寶也差不多。
不過售後服務中心的建設需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得有產品啊!不然售後去給誰服務?
隨後劉大郎將五條b級生產線和一條c級生產線的升級設定到了兩個月後,因為核心區不再封閉了。
有了真正的科研人員在,npc一下子就把生產線提高一個檔次,有點不合適,總要有個研發過程。
把這些事情做好之後,劉大郎帶領著星雲科技線下工程項目組,投入到了專櫃和直營店的建設中。
另一邊的張建智卻非常頭疼,通過多方渠道招聘,來星雲科技的應聘者越來越多,卻沒有定下來。
倒不是說所有人都不合格,達到要求的也有,問題是在形象方麵,沒有劉大郎要求的古風古韻。
“哎,還是再等等看,先把這些資料發給董事長,讓董事長來決定,看有沒有適合的人選……”
劉大郎收到消息,仔細看了一遍後,直接撥通了張建智的電話:
“你的眼光也太高了吧?這兩個不是挺合適的?人在哪?你先把她們留下,等我迴去了再說!”
張建智:???
“我……行!”
他眼光高?哪裏眼光高了?再看劉大郎給的兩個人選,他陷入了對自己深深的懷疑當中……
要不要攪攪局?
劉大郎心裏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星火-烈有了4g版本,再降價到1600元檔位,會發生什麽情況?
當然,劉大郎不會這麽做,一是他不喜歡背刺用戶,二是星火-烈有沒有4g版本,對銷量影響不大。
這款手機從年初一直到現在,銷量都非常穩定,並且在過程當中先後有三次降價,已經到了極限。
想買的人早就買了,不想買的人大部分也不會觀望這麽長的時間,因為星火-烈有了4g就入手。
畢竟4g流量套餐在初期的價格並不低,還有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在宣傳一個小時4g用一套房的流言。
要玩遊戲還是得wifi,在無線信號接收上,星火-烈作為一台遊戲手機,自然優化了信號穩定性。
年初首發1998,年中降價到1698,領一些優惠券還能再降20,這種降價幅度屬於正常範圍內。
有的手機首發即破發,也有的手機一直賣到下架都從未降過價,甚至買二手還要加價才能買上。
現在星雲科技營銷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星雨-沐的宣傳,下半年的新品季怎麽能夠少了星雲科技?
星雲手機他們記不住,大郎手機他們總能記得住吧?既然很多人記不得了,那就讓他們想起來!
一張張星雨-沐的海報,直接出現在了微博熱搜,以及企鵝空間、貼吧、論壇、b站等各大平台上。
這不,知名度就起來了?
同時線下專櫃、大郎直營店也開始了選址工作,初期一共建設500個專櫃,以及300家直營店。
從星雲科技工業園開始擴張,一步步來,在主要城市建設星雲分部,在落後地區開大郎直營店。
選址工作完成後,25個城市的星雲分部、500個星雲手機專櫃、300家大郎直營店立馬開始建設。
在印度那邊,星雲科技則由賈因接管,並且吸納更多印度本土設計師和員工,來為星雲科技工作。
neb數字係列手機和大郎手機不再是簡單的套娃機型,而是真正根據不同地方特點來進行設計。
比如印度的三卡三待,超大揚聲器,鮮豔的配色,以及一些特有的設計,放到國內就不一定適用。
購買neb數字係列手機的,大多是一些印度年輕人,而購買大郎手機的,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
既然用戶群體、需求產生了分化,那麽產品自然也得進行改變。
neb6係列手機已經達到了數字係列的巔峰時期,後續想要超越它,必須有一個質的飛躍才行。
下一代neb7係列手機的上架時間拖的晚點,盡量往星雲生態鏈上發展,比如藍牙耳機、平板。
產品從種類到數量到再到質量,逐步提升,最終在星雲os的帶動下,形成完善的星雲生態鏈。
這點和國內的大郎科技產品發展路線一樣,至於星雲科技產品,生態鏈發展路線則是正好相反。
國內星雲科技的發展模式更傳統,從手機出發,再發展手機周邊,再進軍其他產品,逐漸完善。
所以不管是星火、還是星雨係列,又或者是未來的星辰starry旗艦係列,每個產品的質量都很高。
按照現有的節奏,星火-熾和星雨-沐,是星雲科技最後一代用c級配件的產品,下一代將全麵升級。
在進行下一代產品規劃之前,生產線自然得進行升級一波,同時再開幾個研發項目來做技術儲備。
b級生產線可不便宜,鋰電池生產線每條8萬積分,lcd屏幕和全自動組裝生產線每條10萬積分,ram和rom生產線每條15萬積分。
至於傳感器和納米soc生產線……那群磚家到現在還沒設計出一款商用產品,進度是真的慢。
每次想起來,劉大郎就忍不住想罵,不過想想,有些廠商的研發投入那麽高,還不一定有成果呢。
根據研發部的反饋,兩款代號為長庚的soc,和一款代號為辰的基帶芯片,都已經流片超過三次。
三次實驗,他們已經基本掌握了納米壓印技術的生產方式,在芯片架構上,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另一邊的d級傳感器研發,同樣也遇到了困難,因為d級傳感器的生產技術,市麵上同樣沒有。
一眾磚家帶著自信來到星雲科技,隨後就傻眼了,再然後,他們的心裏燃燒起了當年的熊熊鬥誌!
好不容易搞明白生產技術,結果實用的時候,卻發現現實情況跟他們理想中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設計圖全部報廢,沒一個成功的,星雲科技的核心研發人員就像鬼才一樣給了他們山一樣的壓力。
但身為科研人員,怎麽可能在專業領域服輸?經過細致的分析,他們再次投入到了傳感器研發中。
當然,劉大郎身為董事長,他並不想知道研發過程是什麽,他隻需要知道產品什麽時候能拿出來。
萬事開頭難,一旦研發成功了,後續的c、b級以及更高等級的傳感器和納米soc研發會更簡單。
劉大郎首先在【科技寶典】當中購買了b級鋰電池、lcd屏幕、ram、rom和全自動組裝生產線。
b級鋰電池生產線:可生產單個電芯毫安及以下,充電速率50w的鋰電池,產能:1000/小時。
b級lcd屏幕生產線:可生產b-~b+,0~144hz刷新率的1080p及以下屏幕,產能:1000/小時。
b級ram生產線:可生產16gb及以下的隨機存取存儲器(運行內存),產能:1000/小時。
b級rom生產線:可生產512gb及以下的隻讀存儲器(存儲內存),產能:1000/小時。
隨後又兌換了屏幕當中的第二個種類:oled屏幕,一條c級oled屏幕生產線,需要整整20萬積分。
價格是一條b級lcd屏幕的兩倍,兩者參數卻不相上下,因為oled屏幕相比於lcd屏幕上限更高。
c級oled屏幕生產線:可生產c-~c+,0~90hz刷新率的1080p及以下屏幕,產能:1000/小時。
並且在顯示效果、屏幕體積上,oled屏幕都有著先天優勢。
b級lcd屏幕、c級oled屏幕參數已經達到了目前一流屏幕水平,劉大郎就有了一個大殺器:高刷。
高刷屏的威力自然不用多說,但具體產品,還需要再規劃一下。
如果星雨-沐用的是oled屏幕,它的機身厚度絕對不會超過6mm,再壓一點,甚至可以壓到5.5mm。
這個厚度,已經能打破金立s5.5所創造的5.55mm吉尼斯世界記錄,不過這個記錄很快就會讓位。
因為更輕薄的oppo r5和vivo x5max在今年就會把手機厚度打到5mm以下,它們才是真的天花板。
論輕薄、論顏值、論產品外觀設計,ov兩家從來就沒有輸過。
這兩款產品會在今年的九月份、十月份發布,論輕薄它們是第一,但論整體配置,就不一定了。
因為星雨-沐是真正的全麵屏手機,並且在電池、快充、芯片、拍照、聲音等方麵都占據著優勢。
當然,論銷量,星雲手機不一定能打得過ov,因為第一批500個星雲專櫃才剛剛投入到建設當中。
如果加上第一批大郎直營店裏的星雲專櫃,那就是800個,但大郎直營店裏的出貨量肯定高不了。
但是在第一批星雲分部和星雲專櫃建設完成後,還有第二批、第三批,線下專櫃隻會越來越多。
至於線上渠道,那一直都是星雲科技的強項,從大郎手機開始,到星火-烈,線上出貨一直是大頭。
星雲直營店的建設要稍微慢一些,星雲科技目前沒有旗艦手機,中端產品線都沒有幾款產品。
現在開星雲直營店,未免有點太早了,包括主打線下的ov,在前期也都是依附於運營商來出貨。
沒有星雲直營店,但一定要有星雲售後服務中心,很多人認為售後服務中心不賺錢,其實不然。
隻要有售後服務中心,不管是新機,還是原廠配件,都能從售後服務中心買得到,利潤還非常高。
比如星雨-沐的原廠馬卡龍手機殼,成本價和售價相差了三倍,電源適配器、星雲充電寶也差不多。
不過售後服務中心的建設需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得有產品啊!不然售後去給誰服務?
隨後劉大郎將五條b級生產線和一條c級生產線的升級設定到了兩個月後,因為核心區不再封閉了。
有了真正的科研人員在,npc一下子就把生產線提高一個檔次,有點不合適,總要有個研發過程。
把這些事情做好之後,劉大郎帶領著星雲科技線下工程項目組,投入到了專櫃和直營店的建設中。
另一邊的張建智卻非常頭疼,通過多方渠道招聘,來星雲科技的應聘者越來越多,卻沒有定下來。
倒不是說所有人都不合格,達到要求的也有,問題是在形象方麵,沒有劉大郎要求的古風古韻。
“哎,還是再等等看,先把這些資料發給董事長,讓董事長來決定,看有沒有適合的人選……”
劉大郎收到消息,仔細看了一遍後,直接撥通了張建智的電話:
“你的眼光也太高了吧?這兩個不是挺合適的?人在哪?你先把她們留下,等我迴去了再說!”
張建智:???
“我……行!”
他眼光高?哪裏眼光高了?再看劉大郎給的兩個人選,他陷入了對自己深深的懷疑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