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而又寂靜的大殿裏響起了顧書硯的聲音:
“微臣還是以綏慶道舉例吧,戶部沈大人在朝堂上說過,據他的估算,僅綏慶道一地就應該有四十萬畝田地被各級貪官汙吏、商賈鄉紳侵占,臣覺得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了些。
臣查過戶部留存的檔案,綏慶道境內可供耕種的土地數字逐年減少,十年間流失了一百萬畝都不止,但登記在冊的人口卻並未有明顯減少,有些縣份甚至是增加的。
人口多了需要的土地就多,那就不應該存在人口流失導致土地荒蕪的現象,即使人口真的流失了,也該有大戶商賈去開拓那些荒地才對,難不成看著那些土地白白荒廢?
除了權貴兼並土地、偷稅逃稅,微臣想不出第二個答案。
就算一百萬畝地裏麵隻有六七成被兼並,六鎮十四道加在一起,一千萬畝私田也跑不了。
所以這個數字並不是臣誇大其詞,而是有據可依。”
塵堯目光微凝:“接著說。”
“第二個問題。”
顧書硯輕聲開口道:
“陛下還沒有查閱這些土地田冊,但微臣仔仔細細的翻看了好些遍,還從頭到尾謄抄過,裏麵有個奇怪的現象。
一百六十萬畝地大部分都是從邊關、江北清查出來的,江南之地的占比很小,尤其是青揚道、鹹寧道、黔中道,此三道加起來隻有十萬畝私田上繳國庫。
微臣若是記得沒錯,這三道應該是全天下最富饒的地方,水土豐美、境內少山多水,適宜耕種的土地極多,產量也高。
那麽問題就來了,為何土地貧瘠之地查出的私田都要比江南這些富饒之地要多呢?難不成富饒之地的商賈官吏都清廉無比,反而是越窮的地方當官的越貪?”
“竟有此事?”
塵堯的眼神逐漸冷了下來,若是這樣的話問題就太大了,富饒的地方出貪官,因為人的雙眼會被金錢、權勢迷惑,這是人的本性。
“千真萬確,微臣豈敢胡言亂語?”
塵堯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向顧書硯:“那你覺得,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言。”
顧書硯沉聲道:“但微臣記得,當初陛下剛剛提出推行合銀法的時候,朝中有不少大臣極力反對,那些朝臣好像大多出自這三道~”
顧書硯欲言又止,說到這裏塵堯如何能不明白?這三道實際上就是江南文官集團的基本盤,其中青揚道更是太傅的老家。
什麽人堅決反對,就說明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塵堯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除了剛剛提到的兩點,還有其他問題嗎?”
“還有個大問題,但無關乎土地,而在於人。”
顧書硯輕聲道:
“太子殿下遣往各郡縣推行合銀法的官吏大多都是當地籍貫出身,這似乎不妥吧?畢竟合銀法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若是派同鄉官僚前往,難免會有互相包庇的情況。”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塵堯的表情已經十分凝重:
“如此說來,一千萬畝這個數字還真很有可能。
哼,太子啊太子,你太讓朕失望了!”
一道輕喝讓顧書硯趕忙低下了頭,一聲不吭。
“別慌,朕沒有怪你的意思,實話實說很好,這些話其他朝臣可不敢對我講。”
塵堯突然抬起頭來問道:
“朕聽北涼王說,當初在北涼道推行合銀法是你的主意?你是怎麽想到要稅法改革的?”
“很簡單,微臣是窮苦人出身,年幼時也種過地、交過田賦。”
顧書硯一五一十地迴答道:
“但凡陛下親自去交一次田賦,將幾百斤糧食背到縣衙大堂,陛下就會明白稅法的弊端有多少,也會明白一旦稅法改革成功,會給百姓、給國家帶來多大的益處!”
“咳咳,咳咳咳!”
高渝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不斷地朝顧書硯使眼色:你小子膽子也太大了,讓皇帝去種地交稅?
塵堯倒是不以為意,隻是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顧書硯說的那種感覺他永遠都體會不到,但他堅定的一個念頭,那就是合銀法一定是利國利民的!
“說得很好。”
過了許久塵堯才緩緩抬頭:“年紀輕輕就對各地田地、賦稅的數字爛熟於胸,看來翰林院存放的那些卷宗你看了許多。
有心了。”
剛剛顧書硯信口拈來的那些數據可都是戶部官吏的差事,他卻清清楚楚,說明平日裏沒少查閱相關的卷宗。
“陛下過獎,都是微臣閑來無事隨便看看。”
“嗬嗬。”
塵堯笑了一聲:“行了,迴吧,記著,好好幹!”
“微臣告退!”
顧書硯緩步退出了大殿,而塵堯則疲憊的往龍椅上一靠:
“看來是該重新派人去推行合銀法了啊,此事拖不得。可這是國之大事,主持此事的人一定要德才兼備、威望足夠,否則震不住各郡縣的官吏。
如今太子禁足,該派誰去呢。”
“齊王殿下可以。”
高渝笑嗬嗬地說道:“三殿下有德有才、朝臣們有目共睹,堪當此大任,陛下近日不是收到好幾份奏折嗎,都是舉薦三殿下的。”
“他?還是算了吧。”
塵堯撇了撇嘴:
“你沒看到這次他和太子鬥成什麽樣子嗎?手底下不少人都被太子給撤換掉了,現在換老三主持此事,不反過來報複太子才怪。
朕怕了,千萬別再鬧了。”
“嗯~”
高渝略微猶豫了一下說道:
“既然如此,秦王殿下應該是最佳人選了。”
“老六?”
塵堯的目光陡然一亮:
“有道理啊!現在老六已經不是隻會打仗的武夫了,這些年跟著老大老三學習了不少政務,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朕覺得可以!”
塵堯的思路像是被打開了一樣,一下子來了精神。
小全子隨即附和道:
“嗬嗬,秦王殿下辦事從未讓陛下失望過,又是軍伍出身,心性剛正,合適!宮裏人都說,六殿下一身正氣,貪官汙吏看了都怕得很嘞。”
“噢?還有這事?但派他去朕有一個擔心。”
塵堯微微皺起眉頭:“老大老三理政多年,手底下能用的官吏不少,畢竟熟悉的人用起來順手。但老六底子薄,平日裏又懶得和朝臣結交,若是沒幾個得力的朝臣幫襯著,做起事來怕是會有些困難啊。”
“此事簡單。”
小全子樂嗬嗬的說道:
“從朝中隨便挑幾個辦事得力的官吏幫襯秦王殿下做事不就行了。”
“你小子,國之大事豈能隨便。”
高渝瞪了他一眼:“最起碼應該熟悉朝政、知曉推行合銀法的利害才行。”
小全子有些不服氣地嘟囔了一句:
“那剛剛那位顧大人不是正合適嗎?”
塵堯目光一凝,突然看向剛剛關起來的殿門:
“顧書硯在翰林院多久了?”
“迴陛下,整整六年了。”
“已經六年了?”
塵堯喃喃道:
“夠了~”
“微臣還是以綏慶道舉例吧,戶部沈大人在朝堂上說過,據他的估算,僅綏慶道一地就應該有四十萬畝田地被各級貪官汙吏、商賈鄉紳侵占,臣覺得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了些。
臣查過戶部留存的檔案,綏慶道境內可供耕種的土地數字逐年減少,十年間流失了一百萬畝都不止,但登記在冊的人口卻並未有明顯減少,有些縣份甚至是增加的。
人口多了需要的土地就多,那就不應該存在人口流失導致土地荒蕪的現象,即使人口真的流失了,也該有大戶商賈去開拓那些荒地才對,難不成看著那些土地白白荒廢?
除了權貴兼並土地、偷稅逃稅,微臣想不出第二個答案。
就算一百萬畝地裏麵隻有六七成被兼並,六鎮十四道加在一起,一千萬畝私田也跑不了。
所以這個數字並不是臣誇大其詞,而是有據可依。”
塵堯目光微凝:“接著說。”
“第二個問題。”
顧書硯輕聲開口道:
“陛下還沒有查閱這些土地田冊,但微臣仔仔細細的翻看了好些遍,還從頭到尾謄抄過,裏麵有個奇怪的現象。
一百六十萬畝地大部分都是從邊關、江北清查出來的,江南之地的占比很小,尤其是青揚道、鹹寧道、黔中道,此三道加起來隻有十萬畝私田上繳國庫。
微臣若是記得沒錯,這三道應該是全天下最富饒的地方,水土豐美、境內少山多水,適宜耕種的土地極多,產量也高。
那麽問題就來了,為何土地貧瘠之地查出的私田都要比江南這些富饒之地要多呢?難不成富饒之地的商賈官吏都清廉無比,反而是越窮的地方當官的越貪?”
“竟有此事?”
塵堯的眼神逐漸冷了下來,若是這樣的話問題就太大了,富饒的地方出貪官,因為人的雙眼會被金錢、權勢迷惑,這是人的本性。
“千真萬確,微臣豈敢胡言亂語?”
塵堯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向顧書硯:“那你覺得,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言。”
顧書硯沉聲道:“但微臣記得,當初陛下剛剛提出推行合銀法的時候,朝中有不少大臣極力反對,那些朝臣好像大多出自這三道~”
顧書硯欲言又止,說到這裏塵堯如何能不明白?這三道實際上就是江南文官集團的基本盤,其中青揚道更是太傅的老家。
什麽人堅決反對,就說明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塵堯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除了剛剛提到的兩點,還有其他問題嗎?”
“還有個大問題,但無關乎土地,而在於人。”
顧書硯輕聲道:
“太子殿下遣往各郡縣推行合銀法的官吏大多都是當地籍貫出身,這似乎不妥吧?畢竟合銀法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若是派同鄉官僚前往,難免會有互相包庇的情況。”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塵堯的表情已經十分凝重:
“如此說來,一千萬畝這個數字還真很有可能。
哼,太子啊太子,你太讓朕失望了!”
一道輕喝讓顧書硯趕忙低下了頭,一聲不吭。
“別慌,朕沒有怪你的意思,實話實說很好,這些話其他朝臣可不敢對我講。”
塵堯突然抬起頭來問道:
“朕聽北涼王說,當初在北涼道推行合銀法是你的主意?你是怎麽想到要稅法改革的?”
“很簡單,微臣是窮苦人出身,年幼時也種過地、交過田賦。”
顧書硯一五一十地迴答道:
“但凡陛下親自去交一次田賦,將幾百斤糧食背到縣衙大堂,陛下就會明白稅法的弊端有多少,也會明白一旦稅法改革成功,會給百姓、給國家帶來多大的益處!”
“咳咳,咳咳咳!”
高渝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不斷地朝顧書硯使眼色:你小子膽子也太大了,讓皇帝去種地交稅?
塵堯倒是不以為意,隻是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顧書硯說的那種感覺他永遠都體會不到,但他堅定的一個念頭,那就是合銀法一定是利國利民的!
“說得很好。”
過了許久塵堯才緩緩抬頭:“年紀輕輕就對各地田地、賦稅的數字爛熟於胸,看來翰林院存放的那些卷宗你看了許多。
有心了。”
剛剛顧書硯信口拈來的那些數據可都是戶部官吏的差事,他卻清清楚楚,說明平日裏沒少查閱相關的卷宗。
“陛下過獎,都是微臣閑來無事隨便看看。”
“嗬嗬。”
塵堯笑了一聲:“行了,迴吧,記著,好好幹!”
“微臣告退!”
顧書硯緩步退出了大殿,而塵堯則疲憊的往龍椅上一靠:
“看來是該重新派人去推行合銀法了啊,此事拖不得。可這是國之大事,主持此事的人一定要德才兼備、威望足夠,否則震不住各郡縣的官吏。
如今太子禁足,該派誰去呢。”
“齊王殿下可以。”
高渝笑嗬嗬地說道:“三殿下有德有才、朝臣們有目共睹,堪當此大任,陛下近日不是收到好幾份奏折嗎,都是舉薦三殿下的。”
“他?還是算了吧。”
塵堯撇了撇嘴:
“你沒看到這次他和太子鬥成什麽樣子嗎?手底下不少人都被太子給撤換掉了,現在換老三主持此事,不反過來報複太子才怪。
朕怕了,千萬別再鬧了。”
“嗯~”
高渝略微猶豫了一下說道:
“既然如此,秦王殿下應該是最佳人選了。”
“老六?”
塵堯的目光陡然一亮:
“有道理啊!現在老六已經不是隻會打仗的武夫了,這些年跟著老大老三學習了不少政務,做起事來雷厲風行,朕覺得可以!”
塵堯的思路像是被打開了一樣,一下子來了精神。
小全子隨即附和道:
“嗬嗬,秦王殿下辦事從未讓陛下失望過,又是軍伍出身,心性剛正,合適!宮裏人都說,六殿下一身正氣,貪官汙吏看了都怕得很嘞。”
“噢?還有這事?但派他去朕有一個擔心。”
塵堯微微皺起眉頭:“老大老三理政多年,手底下能用的官吏不少,畢竟熟悉的人用起來順手。但老六底子薄,平日裏又懶得和朝臣結交,若是沒幾個得力的朝臣幫襯著,做起事來怕是會有些困難啊。”
“此事簡單。”
小全子樂嗬嗬的說道:
“從朝中隨便挑幾個辦事得力的官吏幫襯秦王殿下做事不就行了。”
“你小子,國之大事豈能隨便。”
高渝瞪了他一眼:“最起碼應該熟悉朝政、知曉推行合銀法的利害才行。”
小全子有些不服氣地嘟囔了一句:
“那剛剛那位顧大人不是正合適嗎?”
塵堯目光一凝,突然看向剛剛關起來的殿門:
“顧書硯在翰林院多久了?”
“迴陛下,整整六年了。”
“已經六年了?”
塵堯喃喃道:
“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