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府那間密室裏,顧思年與第五南山隨意而坐,正對那麵嵌著巨大平板的牆麵。
一塊塊刻著人名、官職的木牌在上麵掛得滿滿當當,當初掛在上麵的陶玉鼎、沙義等人已經被摘下,換上了沈儒這些新名字。
大浪淘沙~
官場遠比江水要洶湧。
顧思年看著那麵寫著崔敦禮的木牌:
“這位崔大人對我的態度不可謂不好啊,言辭間還隱晦地提及了太子,說是我初來乍到,太子叮囑他要多幫幫我。
若是我猜得沒錯,禮部應該是太子的人吧?”
“沒錯。”
第五南山點了點頭:
“崔敦禮應該是最早投入東宮麾下的人之一,據說他以前與東宮的鄢軒甫交情匪淺,一直以來都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我說呢,一個正二品大員愣是陪我聊了半天。”
顧思年拖著腮幫子問道:
“那宋祭酒呢?東宮還是齊王府?”
“還真沒查出來。”
第五南山一本正經的說道:
“安涼閣那邊仔細地查了查這位宋大人的底細,他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足足坐了十年。
將軍想不想知道,在成為國子監祭酒之前宋大人身居何職?”
最後第五南山還眨巴了幾下眼睛。
“何職?”
“吏部左侍郎。”
“什麽?吏部侍郎!”
顧思年大為錯愕:
“吏部掌文選、勳封、考科之政,天下官吏的提拔任命都由吏部管,乃六部之首啊。
正三品的吏部侍郎乃是實權要職,多少人一輩子都上不去的位子,現在反而成了從三品國子監祭酒,隻管教書,這分明是貶斥。
為何?”
“詳細原因暫時不得而知。”
第五南山苦笑道:
“隻知道宋大人年輕時乃是有名的才子,第一次參加科考就是當年的狀元,在吏部、禮部、戶部都有任職,意氣風發。
但如今的境遇,著實讓人唏噓。
國子監那邊我也派人去打聽了,這位宋祭酒雖然待人嚴苛,但私底下平易近人,毫無官架子。
遇到有才學的恨不得傾囊相授,往往還會自己出錢資助那些家境貧窮的讀書人,備受愛戴。
至少從目前的情報來看,宋大人不屬於任何一黨。”
“這麽說的話是位好官啊~”
顧思年喃喃道:
“宋慎如,慎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這位宋大人讓我很感興趣。
之前我說了一句禮部主持的科舉正是公平公正,他迴了一句但願吧~
這句話就很耐人尋味了,莫非還有什麽隱情?”
第五南山悠悠說道:
“會試之所以重要,那就是因為中了功名、成了貢士幾乎就相當於一隻腳踏進了官場。
這些人一開始隻是些八九品的小官,可是十年後,二十年後呢?他們會遍布朝堂各個部門,定然不乏顯赫之輩。
太子府與齊王相爭,豈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假如在會試過程中做手腳,多讓一些自己人考取功名,定會無形中放大日後的優勢。”
“所以你覺得所謂的春闈,並不像看起來這麽公平?”
顧思年微皺眉頭:
“整個流程由禮部操辦、崔敦禮又是太子的人,這麽看的話東宮豈不是占盡了便宜?”
“也不盡然。
將軍別忘了,十八位同考官是禮部擬定名單,太子與齊王共同核定,也就是說哪怕是太子也做不到一手遮天。
依我看,假如真要在會試中動手腳,那東宮與齊王府很可能會形成某種默契,你安插幾個人我也安插幾個,大家半斤八兩,誰也別太過分。
東宮握著禮部,充其量也就是稍微占點便宜。”
“你說的有道理。”
顧思年微微點頭:
“以齊王的性子,絕不可能放任這麽大一塊蛋糕被東宮獨享。
若真是如此,那就太可恨了。
科舉本是好意,是寒門士子的進身之路,對普通人來說是這輩子最公平的翻身機會。
但若是有人在會試中動手腳,豈不是斷了那些學子的路?
寒窗苦讀十年,也比不上背後黑手的輕輕一撥啊。”
顧思年越說越氣,因為他想到了小六子兩兄弟,當哥哥的不惜去做賊,也要供弟弟讀書,像這樣的窮苦讀書人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拚的就是那一絲絲機會。
可這個機會還在被人剝奪。
第五南山眉頭一挑:
“你如今可是副考官啊,指不定真能看出其中貓膩。”
“那就別讓我抓住把柄。”
顧思年的眼眸微微一凝:
“東宮也好,齊王也罷,總不能斷了全天下學子的路吧~”
……
“書硯哥哥你可要加油噢,你是最棒的!”
顧書硯換上了一身嶄新的長袍,談不上名貴奢華,但幹淨利落,朝氣蓬勃。
司瑤揮舞著拳頭給他加油助威,小六子替弟弟拎著兩大包行囊。
還有大半個月會試就要開始,外地學子已經紛紛入京,整座京城都熱熱鬧鬧。
顧書硯也會在今天搬到禮部指定的幾家客棧住,在那兒他會遇到很多誌同道合的年輕人,度過開考前的最後時光。
他伸手摸了摸司瑤的頭:
“你可得好好練字背詩噢,等我迴來可得好好考考你。”
“蒽,一定!”
司瑤眨巴著大眼睛,在將軍府的這段日子讓她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
作為兄長的小六子沒有多說什麽,隻是重重一拍弟弟的肩膀:
“好好考,別給我丟人!你可是琅州第一過來的,也別給琅州丟人!”
“哈哈,那是自然!”
顧書硯朗聲一笑,年輕人的鋒銳彰顯無疑。
前一輪鄉試,顧書硯乃琅州第一,稱之為解元,他有這個自負的本錢。
顧思年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些年來邊關學子在科舉中都不出彩,更鮮有能在朝堂出人頭地的。
我對你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可別讓我失望。”
“一定!”
最後才輪到第五南山這位老師說話:
“你頭腦聰明、勤奮好學,單論詩書經義我已經沒有什麽好教你的了。
隻要拿出自己的本事來不會差,也讓全天下看看我邊關學子的本事!”
“謝老師教誨!”
顧書硯恭恭敬敬的行了個師徒禮。
第五南山突然加了一句:
“還有,可別忘了我叮囑你的事。”
“嘿嘿,明白!”
顧書硯這才接過行囊:
“走了!等著我的好消息!”
年輕的背影就這麽一手拎著一個包袱,大步遠行。
顧思年極為好奇:“你叮囑他什麽了?”
第五南山詭異一笑:
“我可是在下一盤大棋啊~”
一塊塊刻著人名、官職的木牌在上麵掛得滿滿當當,當初掛在上麵的陶玉鼎、沙義等人已經被摘下,換上了沈儒這些新名字。
大浪淘沙~
官場遠比江水要洶湧。
顧思年看著那麵寫著崔敦禮的木牌:
“這位崔大人對我的態度不可謂不好啊,言辭間還隱晦地提及了太子,說是我初來乍到,太子叮囑他要多幫幫我。
若是我猜得沒錯,禮部應該是太子的人吧?”
“沒錯。”
第五南山點了點頭:
“崔敦禮應該是最早投入東宮麾下的人之一,據說他以前與東宮的鄢軒甫交情匪淺,一直以來都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我說呢,一個正二品大員愣是陪我聊了半天。”
顧思年拖著腮幫子問道:
“那宋祭酒呢?東宮還是齊王府?”
“還真沒查出來。”
第五南山一本正經的說道:
“安涼閣那邊仔細地查了查這位宋大人的底細,他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足足坐了十年。
將軍想不想知道,在成為國子監祭酒之前宋大人身居何職?”
最後第五南山還眨巴了幾下眼睛。
“何職?”
“吏部左侍郎。”
“什麽?吏部侍郎!”
顧思年大為錯愕:
“吏部掌文選、勳封、考科之政,天下官吏的提拔任命都由吏部管,乃六部之首啊。
正三品的吏部侍郎乃是實權要職,多少人一輩子都上不去的位子,現在反而成了從三品國子監祭酒,隻管教書,這分明是貶斥。
為何?”
“詳細原因暫時不得而知。”
第五南山苦笑道:
“隻知道宋大人年輕時乃是有名的才子,第一次參加科考就是當年的狀元,在吏部、禮部、戶部都有任職,意氣風發。
但如今的境遇,著實讓人唏噓。
國子監那邊我也派人去打聽了,這位宋祭酒雖然待人嚴苛,但私底下平易近人,毫無官架子。
遇到有才學的恨不得傾囊相授,往往還會自己出錢資助那些家境貧窮的讀書人,備受愛戴。
至少從目前的情報來看,宋大人不屬於任何一黨。”
“這麽說的話是位好官啊~”
顧思年喃喃道:
“宋慎如,慎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這位宋大人讓我很感興趣。
之前我說了一句禮部主持的科舉正是公平公正,他迴了一句但願吧~
這句話就很耐人尋味了,莫非還有什麽隱情?”
第五南山悠悠說道:
“會試之所以重要,那就是因為中了功名、成了貢士幾乎就相當於一隻腳踏進了官場。
這些人一開始隻是些八九品的小官,可是十年後,二十年後呢?他們會遍布朝堂各個部門,定然不乏顯赫之輩。
太子府與齊王相爭,豈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
假如在會試過程中做手腳,多讓一些自己人考取功名,定會無形中放大日後的優勢。”
“所以你覺得所謂的春闈,並不像看起來這麽公平?”
顧思年微皺眉頭:
“整個流程由禮部操辦、崔敦禮又是太子的人,這麽看的話東宮豈不是占盡了便宜?”
“也不盡然。
將軍別忘了,十八位同考官是禮部擬定名單,太子與齊王共同核定,也就是說哪怕是太子也做不到一手遮天。
依我看,假如真要在會試中動手腳,那東宮與齊王府很可能會形成某種默契,你安插幾個人我也安插幾個,大家半斤八兩,誰也別太過分。
東宮握著禮部,充其量也就是稍微占點便宜。”
“你說的有道理。”
顧思年微微點頭:
“以齊王的性子,絕不可能放任這麽大一塊蛋糕被東宮獨享。
若真是如此,那就太可恨了。
科舉本是好意,是寒門士子的進身之路,對普通人來說是這輩子最公平的翻身機會。
但若是有人在會試中動手腳,豈不是斷了那些學子的路?
寒窗苦讀十年,也比不上背後黑手的輕輕一撥啊。”
顧思年越說越氣,因為他想到了小六子兩兄弟,當哥哥的不惜去做賊,也要供弟弟讀書,像這樣的窮苦讀書人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拚的就是那一絲絲機會。
可這個機會還在被人剝奪。
第五南山眉頭一挑:
“你如今可是副考官啊,指不定真能看出其中貓膩。”
“那就別讓我抓住把柄。”
顧思年的眼眸微微一凝:
“東宮也好,齊王也罷,總不能斷了全天下學子的路吧~”
……
“書硯哥哥你可要加油噢,你是最棒的!”
顧書硯換上了一身嶄新的長袍,談不上名貴奢華,但幹淨利落,朝氣蓬勃。
司瑤揮舞著拳頭給他加油助威,小六子替弟弟拎著兩大包行囊。
還有大半個月會試就要開始,外地學子已經紛紛入京,整座京城都熱熱鬧鬧。
顧書硯也會在今天搬到禮部指定的幾家客棧住,在那兒他會遇到很多誌同道合的年輕人,度過開考前的最後時光。
他伸手摸了摸司瑤的頭:
“你可得好好練字背詩噢,等我迴來可得好好考考你。”
“蒽,一定!”
司瑤眨巴著大眼睛,在將軍府的這段日子讓她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
作為兄長的小六子沒有多說什麽,隻是重重一拍弟弟的肩膀:
“好好考,別給我丟人!你可是琅州第一過來的,也別給琅州丟人!”
“哈哈,那是自然!”
顧書硯朗聲一笑,年輕人的鋒銳彰顯無疑。
前一輪鄉試,顧書硯乃琅州第一,稱之為解元,他有這個自負的本錢。
顧思年語重心長的說道:
“這些年來邊關學子在科舉中都不出彩,更鮮有能在朝堂出人頭地的。
我對你可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可別讓我失望。”
“一定!”
最後才輪到第五南山這位老師說話:
“你頭腦聰明、勤奮好學,單論詩書經義我已經沒有什麽好教你的了。
隻要拿出自己的本事來不會差,也讓全天下看看我邊關學子的本事!”
“謝老師教誨!”
顧書硯恭恭敬敬的行了個師徒禮。
第五南山突然加了一句:
“還有,可別忘了我叮囑你的事。”
“嘿嘿,明白!”
顧書硯這才接過行囊:
“走了!等著我的好消息!”
年輕的背影就這麽一手拎著一個包袱,大步遠行。
顧思年極為好奇:“你叮囑他什麽了?”
第五南山詭異一笑:
“我可是在下一盤大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