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之史,始於洪荒。


    洪荒之後,蒙眾神垂憐得以存衍的凡人漸漸脫離蒙昧,開始用文字記載過往,遂成史書。


    然而末世大劫之後,世上文法典籍皆隨道法灰飛煙滅。餘下的殘章斷句,根本編不成史冊,別說考證年代,連正史和故事都難以分辨,今人隻能籠統地將之統稱為“上古之世”。


    大劫之後,神州由神裔後代統治。風雲雷雨四國傳承萬代,建國立法,文治興盛,卻唯獨不設史官、不傳史料。


    神州百姓生活安穩,也大多和少時的阿原一樣,對曆史不感興趣。說起上古之事,隨便說個“千年”、“萬年”,感覺已足夠久遠。


    可實際上,“大劫”已過去了上百萬年——準確紀元已難以考證,仙家典籍一般含糊稱之百萬年前,並不深究——隻因這個“百萬”,還是從南疆魔宗的典籍中間接考證出來的。


    如今神州上流傳的史書典籍,倒不如說是一部“修仙複興史”。


    百萬年至約十萬年前,仙家典籍上稱之為“末法之世”,冠以“蒙昧”、“混沌”之詞。那段漫長的歲月,史書上一片空白,仿佛什麽都不曾留下。


    然歲月的風霜,終是侵蝕了矗立萬代的擎天之柱。


    無為而治的雲國,王室本來就不彰不顯,竟在時間長河中無聲消逝。殘餘的王室血脈改姓遷移四方,雲國無主無王,徹底成了“無為之地”。


    風國王室亦漸漸衰落,終在一場動亂中徹底斷了傳承。旁係血脈、乃至魚目混珠之輩紛紛立國,以風為姓。西國從此諸侯林立、國師遍地,世家門閥你方唱罷我登場,至今再未一統。


    沒了王室約束,貧涼的雲國,動亂的風國,就成了修仙界複興的土壤。


    最初,隻是禮崩樂壞之後,盜墓鑿穴、尋寶探秘之人偶爾發現些上古殘留的修仙典籍。


    凡人對長生、法能的渴求與生俱來,一代代人前仆後繼,苦心專研,終於讓斷絕的仙家道法再次重現於世,多少湮滅的宗門名字再獲新生。


    複興之初,零星的修仙者和門派還十分弱小。雨、雷兩國王室尚在,還有大把能駕馭神力的神之血裔。倘若他們一心想要撲滅重走舊路的“異端”,並不算什麽難事。


    但他們沒有,像是放任修仙勢力逐漸崛起,乃至形成組織,接替了風雲兩國王室缺失後留下的空白。


    比如在雲國,當年修仙者們就結成一個維持秩序的鬆散組織,名為“天罰”。


    天罰維持了雲國的無為而治,對視圖侵占擾亂雲國的野心家或是無知匪徒一概清除——少年阿原最早聽無名女孩說起的“天罰”,並非虛無縹緲的天譴,而是暗地裏在廣袤土地上維持秩序的仙家勢力。


    今人推測在混沌的百萬年中,神之血裔曾撲滅過無數次仙道複興的苗頭。隻是這一次,神之血裔終於衰弱到難以阻止,或是厭倦了與南疆魔族、北荒妖族曠古不休的紛爭,寧願神州仙家崛起能貢獻新的血液,拱衛神州。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最初的修仙者,也都是神裔治下的子民,除魔衛道、守衛神州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他們在人跡罕至的邊荒開宗立派,與神裔世俗之國井水不犯河水,萬年相安無事。


    當年的修仙門派,也不具備統領神州的實力。直至五萬年前,天玄門祖師、洞玄真人出世。


    ——天不生祖師,萬古如長夜。這不僅是天玄門弟子之歎,也是當今修仙界公認的聖矩。


    洞玄祖師之前,修仙者如在永夜中蒙目摸索,稍有不慎就會摔個跟頭,從始至終未曾找到“門”。修為最高深者,不過類同於金丹之境。


    而洞玄祖師妙悟道法,創出《玄靈一氣返真訣》,重開玄門大道。也一舉突破真人之境,甚至辟離虛空,另開洞天之府。


    ——這一境界,今世便稱之為“洞玄”。至今,站在神州頂點的真君,仍未能超出此境。


    洞玄祖師傳下的“史料”眾多,隻是夾雜在眾多借古諷今、皮裏陽秋的故事引喻之中,往往前後矛盾,真假難辨。


    真正觸動雒原的記載,是洞玄祖師仙去之前曾預言的“玄門三劫”。


    洞玄祖師精通命卜之術,氣運在身,得天獨厚,一生占卜求問十有九中。


    成就洞玄之境後,洞玄祖師享壽萬餘載,終在太玄峰半山的“卻步亭”中飛升成仙——後世皆知那是仙逝的曲筆,但也有不少人相信洞玄祖師是真的飛升上界了。


    相傳洞玄祖師在卻步亭中卜問最後一卦,留下“玄門三劫”之說。


    “三劫”據傳乃是“人劫”、“魔劫”、“天劫”,也有一說是“山門之劫、成道之劫、天地之劫”。但總之,前兩劫似乎都已應驗。


    數萬年後,西國有一位天才出世,執劍為道,以劍為名,縱橫天下,所向無敵。


    他奪取了千百宗派名字中的“劍”字,也埋葬了無數天才之名。悠悠數百年,史書上記載的名字少之又少,如皓月當空,不見群星。


    腳下踩著數不清的“無名之輩”和“少字宗門”,“劍道人”終於攀上了世間的最高峰,成就洞玄之境。


    彼時“劍”字已天下獨一,隻剩下把“宗”字也換成天下無二的“門”字。


    盡管當時天下五位真君中有四位在天玄山上,但劍道人一生對敵,從不問多寡。他眼中的對手,隻有“天”——天玄門的“天”,不過是天之一階而已。


    劍道人踏上天玄山的那一天,便是“玄門三劫”中的第一劫,“山門之劫”應驗之日。


    說是一劫,其實不過匆匆半日。玄門正史中諱莫如深,著筆寥寥。雜家野史中精彩紛呈,卻又荒誕難信。


    倘若采信萬千版本的共通之處,那“山門之劫”始於天玄山山腳的“解劍池”。


    沉在解劍池底的斑斑鏽鐵,是玄門正宗千萬年來積攢的底蘊,還有不可一世的傲慢。


    隨著劍道人一聲長嘯,那些鏽蝕的廢鐵終於重見天日,不管原本是何形狀,統統化作一劍。


    萬劍歸宗,仿佛萬千劍士披荊斬棘,將天玄山削地三尺,無論草木竹石還是人獸鳥蟲,盡皆席卷一空。


    劍道人不出一劍,負手直上青峰,最終,卻止步於“卻步亭”。


    洞玄祖師在卻步亭中留下了什麽手段,後人不得而知。劍道人在亭中沉坐半日,一言不發地轉身下山,從始至終未出一劍。


    不久之後,劍道人便傳劍兵解。堂堂一代無敵真君,隻得壽五百年,為後人留下無數歎息與揣測。


    劍道人之名雖世代相傳,劍宗亦人才輩出,始終有真君執掌,但終究再沒有挑戰過玄門之位——玄門第一劫,就此消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緣為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閑坐有狸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閑坐有狸奴並收藏緣為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