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吹嘯,大雪漫天,仿佛是天地給出的應答。
雒原長笑一聲,黃銅瓶在劍鋒之上一撞,一顆滾圓的靈丹落入手中,散發著淡淡金輝——天玄雲籙築基丹,自其誕生之日起,或許還從未有人在真元未成時便吞服此丹。
雒原毫不猶豫地一昂首,築基丹入喉入腹,被內息一觸,頓時化作一團清氣。
凝滯的時間中,這團清氣與沌氣融為一體,被雒原引導著擴至周身,散至七竅,乃至每一個毛孔。
真氣、魂魄、血肉,都在這團清氣的浸潤下,透過每一個毛孔,與天地之氣交換著,同化著……
尋常修士隻有在真元修至圓滿時才敢打開玄竅,引天地靈氣灌注自身,與天地交感,參玄問道。
而雒原真元未成,玄竅未生——不如說,他從未像凝元修士那樣,為了抑製真氣散逸而封閉內息,隔絕五髒,謂之辟穀避塵。
他敞開衣裳,渾如一個初生的赤子,將七竅乃至全身毛孔都當做敞開的玄竅,在凝滯的時間中忘卻了生死攸關,毫無顧忌地放開身心,隻是忘我地與天地辨問大道。
而天地諸師,對這個跳脫不羈的蒙童亦格外慷慨……
…………
光塵漸漸隱沒,時間再次奔流向前。五行輪盤碾壓著經絡,傳來撕裂灼燒血肉的痛楚。
雒原幽幽一歎,戀戀不舍地從無盡妙悟中迴歸現實,如夢醒般睜開雙目,熠然閃爍著別樣的火花。
他取出瓊玉膏飛快塗抹在身上,又將剩下的一口吞掉。念頭一動,五行輪盤陡然一頓,隨即變了方向,不再彼此廝殺爭奪經脈,反倒從經脈緩緩滲透而出,散入血肉之中。
,在雒原與天地的問對中,已將無數奇思妙想印證其中,由此脫胎換骨,不妨更名為“五行輪替鍛基訣”。
雒原非但沒停下五行之輪,反倒利用五氣輪轉,讓五行真氣交替衝刷渾身經絡筋骨血肉,將“水火既濟”之道發揮至極致。
在沌氣的扶持下,消散的真氣藏鋒折銳,反化作潤物的細雨滋養著經絡血肉,一點點改造、歸化……
與此同時,半空中的陰魂以魂眼審視著肉身變化,亦分心二用,牽引魂魄在此時煉魂合魂。
魂魄凝煉於魂海,並不意味著放棄了肉身,反倒以合魂時散逸的絲絲素魂為養料,一邊萃養著血肉經絡,一邊也在汲閱自身,正如陰魂與肉身兩相映照。
這是雒原從天地問辯中參悟的魂魄淬體之道,名為“載營魄抱一”——天地諸師中的魂門道意,許是不願玄門築基之法專美於前,慨然傳下了這篇真意。
載即是肉身,營乃內息循環,魄則為魂魄意誌。三者層層遞進,而“載營魄抱一”又將三者融為一體。
魂絲滲透內息血肉,並非高高在上去禦使,而是同知同感、同欲同求,讓魂魄意誌對身體和內息的掌控更上一層樓。從而身感念達、意動氣轉,魂動身動,應機應變之能將遠勝凡人。
奔流的時光之水飛逝,像是要補迴凝滯的落缺。
雒原全力運轉著“五行輪替鍛基訣”和“載營魄抱一”,真氣如湯沃雪般消融,魂魄亦合凝內斂。不過短短一刻之間,真氣破脈之危已悄然化解,苦修來的真氣魂力也消耗殆盡。
但雒原沒有停手的意思,忽然拔出古劍,將之貼在胸口。
他與古劍魂契相連,又以太白庚金劍訣不斷淬煉,仿佛已是一體。古劍貼在胸前,磅礴的靈氣洶湧流入內息,卻並不生亂,倒似勤王救駕的禦林軍,在問主公有何差遣。
雒原並不是要萃靈迴複真氣,反倒憑著心中妙悟,用沌氣將古劍靈氣團團裹住,不惜消耗掉最後殘存的真氣,將古劍靈氣一點點壓縮、淬煉、融合在胸肺之間。
煉門之道,絕不僅僅是煉器。與生俱來的肉身,才是最值得淬煉的寶器。
融合了煉門與玄門真意的“五行輪替鍛基訣”,在雒原肉身上淬煉出第一個“煉元”,萃取自古劍最初始的屬性——。
胸肺淬煉上後,每次唿吸都會聚斂一些天地靈氣,等同於提升了靈根——玄門修士築基之時,引天地靈氣灌注自身,往往能提升一點靈根品質,但與古劍的屬性相比,有如下品靈器與上品之差。
雒原有之助,靈根足以從中品升至上品,可謂脫胎換骨。
古劍上靈光湧動,似是為主人歡喜。雒原微微一笑,將古劍一橫,輕輕一撫。
五座聚靈陣陡然光華大盛,五行合炁歸元陣以古劍為樞,將散逸的五行靈氣迴收,又源源不絕地灌迴丹田氣海,滋補著虧空的元氣。
但雒原並不滿足於此,他長吸一口氣,伸手一捏法訣,五座聚靈陣盛極而滅,五道靈光如倦鳥歸林,纏繞在他指尖。
雒原以指為筆,以劍為模,靈光為墨,大道為題,在丹田氣海處緩緩刻畫。正是他唯一熟習的法陣——五行合炁歸元陣。
將布好的法陣,篆刻在肉身之上,名為陣刻,乃術門“築基”之法。
第一個印在身上的陣刻,名為本命陣刻,對術門修士至關重要,影響深遠。強大的命刻甚至可以改變靈根道骨,重塑肉身魂魄。
五行合炁歸元陣可迴補真氣損耗、滋養血脈元氣,謂之歸元複本——作為輔助法陣夠格,但作為本命陣刻則略有遺憾,無論是助力修為還是鬥法威能都有所不足。
但機緣稍縱即逝,雒原別無選擇,唯有眼前現成的五行合炁歸元陣。
有煉元充當聚靈陣,有魂契相連的古劍為陣樞,雒原在天道指引下奇跡般地一蹴而就。五彩斑斕的符紋如刺青般印刻在腹間,亦將五行合炁歸元陣永遠印刻在丹田氣海之中。
陣刻好比一道封印在體內的陣盤,本身並不會自發運轉,必須注入真氣方可驅動——除非是以天地靈寶為陣匙的本命陣刻,才會靈氣自生無需驅動,甚至能反哺自身真氣。
好在雒原胸肺淬煉著屬性,可大大降低真氣消耗——開源,五行合炁歸元陣節流,二者相得益彰,就算真元不成,單論真氣消耗和恢複的效率也相差不遠。
而天地問對下,雒原還有一絲明悟。五行合炁歸元陣本是氣境下的初階雛形而已,上溯其源,道意來自於上古玄陣、五行封儀陣。
也就是說,若是將來雒原在術陣之道上走得更遠,也可以將本命陣刻逐步升階,直至變為五行封儀陣——不知那時,又是何等光景。
------題外話------
慶祝原大俠終於在修仙路上有所突破!
三年了,原大俠不容易,作者也不容易,諸位追書的書友更不容易^_^
求推薦票!求留言鼓勵!~
雒原長笑一聲,黃銅瓶在劍鋒之上一撞,一顆滾圓的靈丹落入手中,散發著淡淡金輝——天玄雲籙築基丹,自其誕生之日起,或許還從未有人在真元未成時便吞服此丹。
雒原毫不猶豫地一昂首,築基丹入喉入腹,被內息一觸,頓時化作一團清氣。
凝滯的時間中,這團清氣與沌氣融為一體,被雒原引導著擴至周身,散至七竅,乃至每一個毛孔。
真氣、魂魄、血肉,都在這團清氣的浸潤下,透過每一個毛孔,與天地之氣交換著,同化著……
尋常修士隻有在真元修至圓滿時才敢打開玄竅,引天地靈氣灌注自身,與天地交感,參玄問道。
而雒原真元未成,玄竅未生——不如說,他從未像凝元修士那樣,為了抑製真氣散逸而封閉內息,隔絕五髒,謂之辟穀避塵。
他敞開衣裳,渾如一個初生的赤子,將七竅乃至全身毛孔都當做敞開的玄竅,在凝滯的時間中忘卻了生死攸關,毫無顧忌地放開身心,隻是忘我地與天地辨問大道。
而天地諸師,對這個跳脫不羈的蒙童亦格外慷慨……
…………
光塵漸漸隱沒,時間再次奔流向前。五行輪盤碾壓著經絡,傳來撕裂灼燒血肉的痛楚。
雒原幽幽一歎,戀戀不舍地從無盡妙悟中迴歸現實,如夢醒般睜開雙目,熠然閃爍著別樣的火花。
他取出瓊玉膏飛快塗抹在身上,又將剩下的一口吞掉。念頭一動,五行輪盤陡然一頓,隨即變了方向,不再彼此廝殺爭奪經脈,反倒從經脈緩緩滲透而出,散入血肉之中。
,在雒原與天地的問對中,已將無數奇思妙想印證其中,由此脫胎換骨,不妨更名為“五行輪替鍛基訣”。
雒原非但沒停下五行之輪,反倒利用五氣輪轉,讓五行真氣交替衝刷渾身經絡筋骨血肉,將“水火既濟”之道發揮至極致。
在沌氣的扶持下,消散的真氣藏鋒折銳,反化作潤物的細雨滋養著經絡血肉,一點點改造、歸化……
與此同時,半空中的陰魂以魂眼審視著肉身變化,亦分心二用,牽引魂魄在此時煉魂合魂。
魂魄凝煉於魂海,並不意味著放棄了肉身,反倒以合魂時散逸的絲絲素魂為養料,一邊萃養著血肉經絡,一邊也在汲閱自身,正如陰魂與肉身兩相映照。
這是雒原從天地問辯中參悟的魂魄淬體之道,名為“載營魄抱一”——天地諸師中的魂門道意,許是不願玄門築基之法專美於前,慨然傳下了這篇真意。
載即是肉身,營乃內息循環,魄則為魂魄意誌。三者層層遞進,而“載營魄抱一”又將三者融為一體。
魂絲滲透內息血肉,並非高高在上去禦使,而是同知同感、同欲同求,讓魂魄意誌對身體和內息的掌控更上一層樓。從而身感念達、意動氣轉,魂動身動,應機應變之能將遠勝凡人。
奔流的時光之水飛逝,像是要補迴凝滯的落缺。
雒原全力運轉著“五行輪替鍛基訣”和“載營魄抱一”,真氣如湯沃雪般消融,魂魄亦合凝內斂。不過短短一刻之間,真氣破脈之危已悄然化解,苦修來的真氣魂力也消耗殆盡。
但雒原沒有停手的意思,忽然拔出古劍,將之貼在胸口。
他與古劍魂契相連,又以太白庚金劍訣不斷淬煉,仿佛已是一體。古劍貼在胸前,磅礴的靈氣洶湧流入內息,卻並不生亂,倒似勤王救駕的禦林軍,在問主公有何差遣。
雒原並不是要萃靈迴複真氣,反倒憑著心中妙悟,用沌氣將古劍靈氣團團裹住,不惜消耗掉最後殘存的真氣,將古劍靈氣一點點壓縮、淬煉、融合在胸肺之間。
煉門之道,絕不僅僅是煉器。與生俱來的肉身,才是最值得淬煉的寶器。
融合了煉門與玄門真意的“五行輪替鍛基訣”,在雒原肉身上淬煉出第一個“煉元”,萃取自古劍最初始的屬性——。
胸肺淬煉上後,每次唿吸都會聚斂一些天地靈氣,等同於提升了靈根——玄門修士築基之時,引天地靈氣灌注自身,往往能提升一點靈根品質,但與古劍的屬性相比,有如下品靈器與上品之差。
雒原有之助,靈根足以從中品升至上品,可謂脫胎換骨。
古劍上靈光湧動,似是為主人歡喜。雒原微微一笑,將古劍一橫,輕輕一撫。
五座聚靈陣陡然光華大盛,五行合炁歸元陣以古劍為樞,將散逸的五行靈氣迴收,又源源不絕地灌迴丹田氣海,滋補著虧空的元氣。
但雒原並不滿足於此,他長吸一口氣,伸手一捏法訣,五座聚靈陣盛極而滅,五道靈光如倦鳥歸林,纏繞在他指尖。
雒原以指為筆,以劍為模,靈光為墨,大道為題,在丹田氣海處緩緩刻畫。正是他唯一熟習的法陣——五行合炁歸元陣。
將布好的法陣,篆刻在肉身之上,名為陣刻,乃術門“築基”之法。
第一個印在身上的陣刻,名為本命陣刻,對術門修士至關重要,影響深遠。強大的命刻甚至可以改變靈根道骨,重塑肉身魂魄。
五行合炁歸元陣可迴補真氣損耗、滋養血脈元氣,謂之歸元複本——作為輔助法陣夠格,但作為本命陣刻則略有遺憾,無論是助力修為還是鬥法威能都有所不足。
但機緣稍縱即逝,雒原別無選擇,唯有眼前現成的五行合炁歸元陣。
有煉元充當聚靈陣,有魂契相連的古劍為陣樞,雒原在天道指引下奇跡般地一蹴而就。五彩斑斕的符紋如刺青般印刻在腹間,亦將五行合炁歸元陣永遠印刻在丹田氣海之中。
陣刻好比一道封印在體內的陣盤,本身並不會自發運轉,必須注入真氣方可驅動——除非是以天地靈寶為陣匙的本命陣刻,才會靈氣自生無需驅動,甚至能反哺自身真氣。
好在雒原胸肺淬煉著屬性,可大大降低真氣消耗——開源,五行合炁歸元陣節流,二者相得益彰,就算真元不成,單論真氣消耗和恢複的效率也相差不遠。
而天地問對下,雒原還有一絲明悟。五行合炁歸元陣本是氣境下的初階雛形而已,上溯其源,道意來自於上古玄陣、五行封儀陣。
也就是說,若是將來雒原在術陣之道上走得更遠,也可以將本命陣刻逐步升階,直至變為五行封儀陣——不知那時,又是何等光景。
------題外話------
慶祝原大俠終於在修仙路上有所突破!
三年了,原大俠不容易,作者也不容易,諸位追書的書友更不容易^_^
求推薦票!求留言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