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大清天下還得由哀家做主
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 作者:農家三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日本軍官聽完啟秀的話,不可理喻地搖了搖頭說:“你們中國人真的讓人不可思議,這就是忠君思想,徹徹底底的愚忠。”
“你當然不懂咱們大清朝的規矩。”啟秀說,然後昂首闊步地走向行刑台。
“行刑時刻馬上就到了,請問啟秀大人您還有什麽話要說嗎?”監斬官問啟秀。
“本官隻有一句話要說,處死本官是誰的旨意?”啟秀問道。
“啟大人,是老佛爺的上諭。您還有什麽話要說嗎?”監斬官迴答說。
啟秀聽後,臉上微微露出一絲苦笑,說道:“既然是老佛爺旨意,那微臣便再無遺憾了。微臣一生忠於朝廷,今雖身死,亦無愧於列祖列宗。隻望微臣死後,洋人能夠撤出咱大清國,老佛爺能夠保我大清社稷安穩。”
言罷,他環視四周,望著台下烏壓壓的人群,高聲喊道:“諸君且記,我等生為大清之人,死為大清之鬼,莫要因一時之亂而失去大義。諸位要精誠團結,齊心協力,爭取把洋人驅除出大清朝,還我大清朝主權完整。我等此生無憾,足矣。”
眾人聽後,都沉默不語,深深為啟秀的臨終之言感動,不由得熱淚盈眶,欽佩地看著他。
監斬官見狀,揮了揮手,劊子手會意,手提寒光閃閃的鬼頭刀,走上前去。
啟秀閉上雙眼,口中喃喃自語道:“老佛爺和皇上保重聖體,微臣啟秀走了!”
“開斬!”監斬官一聲令下,劊子手手起刀落。
隻見刀光一閃,血濺當場,啟秀人頭落地,骨碌碌滾了老遠,人頭上的眼睛還大大地睜著。
眾人皆唿:“啟大人死不瞑目啊!”
徐永煜見此情形,嚇得魂不附體,雙腿發軟,癱倒在地。
監斬官歎了口氣,命人將其扶起,同樣執行了死刑。
隨著兩人的死亡,菜市口的喧鬧漸漸平息。
百姓們緩緩散去,心中五味雜。
啟秀哪裏知道,就在他為慈禧皇太後祈禱平安,為慈禧皇太後慷慨赴死的時候,慈禧皇太後正在西安城裏樂逍遙哩,她哪裏管他的死活哩。
當京城裏把處死啟秀的消息稟報給西安的慈禧皇太後時,慈禧皇太後並沒有表示出太多的悲哀和惋惜。
她隻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說道:“這下好了,該處置的人都處置了,洋人總該滿意了吧,他們應該撤兵了。”
慈禧皇太後隻知道盼著洋人能夠滿意,早日退兵,卻不知道大清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之中,命運早已經難以捉摸。
主戰派的官員們,除了端王載漪,輔國公載瀾被流放外,其他的人,有的被處死,有的被賜自盡,有的被革職。
一時間,全國上下,官場風雲突變,血雨腥風,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等處理完了這些主戰派官員,遠在西安的慈禧皇太懸著的心總算落下來了。
她想這些洋人總該滿意了,他們的氣也該消了吧。她整天開始盤算著洋人何時才能夠撤離京城,讓她盡快返迴京城,繼續在京城裏作威作福,享受榮華富貴,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慈禧皇太後一邊等著京城裏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與洋人議和的消息,一邊在西安城裏過著悠哉悠哉的幸福生活。
李蓮英的心情也是隨著慈禧皇太後的心情變化的,前些日子,慈禧皇太後總是板著個臉,鬱鬱寡歡,唉聲歎氣。
現在,這些主戰派都被她收拾完了,她的心情一下子高興許多。
李蓮英看著慈禧皇太後心情高興了,就變著法兒哄慈禧皇太後開心。
他一會兒著急慌忙地跑到禦膳房去叮囑禦廚,多給慈禧皇太後做幾道好菜,換換慈禧皇太後的胃口。
一會兒,他屁顛屁顛去跑去吩咐崔玉貴,讓他去大街上給慈禧皇太後找好聽的,好玩的。
一會兒,他又親自去戲園子找戲班子,前來給慈禧皇太後唱大戲。
李蓮英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不亦樂乎。
慈禧皇太後看著馬不停蹄地李蓮英,心裏很是高興。這個李蓮英太會拿捏她的心思了,讓她這些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和快樂。
這天,慈禧皇太後又想聽戲了,她對李蓮英說:“小李子,哀家好些日子沒有聽戲了。今天哀家心情特別好,你去給哀家找個戲班子來,讓哀家聽聽戲吧。”
李蓮英一聽,忙說道:“好的,老佛爺,奴才這就出去給你找個戲班子來,讓老佛爺開心開心。”
說完,李蓮英就屁顛屁顛地出去了。
李蓮英出去不久,就領著一個戲班子進了宮。戲班子精心準備了一出《穆桂英掛帥》,給慈禧皇太後演出。
慈禧太後看得津津有味,隨著劇情,她時而緊張,時而放鬆,時而拍手稱快。
然而,就在戲唱到一半時,突然一個小太監急匆匆跑來,附在李蓮英耳邊低語了幾句。
李蓮英一聽,頓時臉色大變,猶豫片刻後,他還是走向慈禧皇太後。
“老佛爺,大事不好了,京城裏傳來消息說,洋人並未打算撤軍,還提出了更多的無理要求。”
慈禧皇太後一聽,心裏一激靈,手一鬆,茶杯“乓啷”一聲跌落在地,碎成一大片。
杯子清脆的破碎聲,使原本熱鬧的氣氛瞬間凝固,戲班子愣在台上,不敢再唱下去,直勾勾地看著慈禧皇太後。
慈禧皇太後眉頭緊鎖,怒道:“這些洋人真是無法無天了,哀家已經按照他們的要求懲處主戰派了。他們到底還想咋樣?”
李蓮英隻好低頭勸慰:“老佛爺莫急,想必這消息不可靠。奴才想,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中堂大人會一定會竭盡全力與洋人周旋的。他們一定會給老佛爺帶來一個滿意答複的。”
盡管李蓮英這樣安慰她,但是慈禧皇太後內心還是比較憂慮。她深知如果洋人繼續糾纏,大清朝怕是危在旦夕。
她深吸一口氣,下令道:“小李子,速傳哀家旨意,讓慶慶親王和李鴻章中堂務必穩住洋人。”
李蓮英應了一聲,匆匆退下去安排事宜。
李蓮英去傳達旨意後,慈禧皇太後再無心思看戲,就迴了行宮。
迴到宮中,她不停地來迴踱步,心中不斷地思量著對策。
她想起朝中有些洋務派的官員或許能夠派上用場,於是她緊急召見了幾位洋務大臣。
眾大臣入宮後,紛紛獻策。其中一人提議,可以許予洋人一些商業利益,比如開放更多通商口岸,但同時要確保大清的關稅自主。
慈禧皇太後聽了這個建議,微微點頭,可眼中仍有疑慮之色。
“這洋人貪得無厭,僅僅答應給他們些許通商口岸,怕是難以滿足他們獅子大張口的欲望。”慈禧皇太後不無擔憂地說。
另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老佛爺,微臣認為,洋人所圖不僅僅是我大清國的錢財,而且更想在我大清國作威作福,享有更多的控製權。因此,臣以為,我們可以先佯裝答應他們的部分要求,然後再從長計議。”
慈禧皇太後猶豫不決,一方麵擔心此舉會引起國內民眾的更大不滿,另一方麵又怕洋人不肯罷休。
慈禧皇太後沉吟良久,說道:“此事需慎之又慎,若是稍有差池,隻恐怕我大清再難翻身。”
隨後,慈禧皇太後強壓心中怒火,對著眾大臣厲聲道:“不管如何,我們一定要阻止洋人狼子野心,這大清的天下,還得由哀家做主,由哀家說了算。”
眾大臣齊聲稱是,趕忙著手商議具體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在談判桌上極力和洋人爭辯。
他們強調大清已經做出了巨大讓步,希望洋人遵守約定撤軍。
然而,洋人態度強硬,不僅要求巨額賠款,還企圖進一步幹涉大清內政。
“你當然不懂咱們大清朝的規矩。”啟秀說,然後昂首闊步地走向行刑台。
“行刑時刻馬上就到了,請問啟秀大人您還有什麽話要說嗎?”監斬官問啟秀。
“本官隻有一句話要說,處死本官是誰的旨意?”啟秀問道。
“啟大人,是老佛爺的上諭。您還有什麽話要說嗎?”監斬官迴答說。
啟秀聽後,臉上微微露出一絲苦笑,說道:“既然是老佛爺旨意,那微臣便再無遺憾了。微臣一生忠於朝廷,今雖身死,亦無愧於列祖列宗。隻望微臣死後,洋人能夠撤出咱大清國,老佛爺能夠保我大清社稷安穩。”
言罷,他環視四周,望著台下烏壓壓的人群,高聲喊道:“諸君且記,我等生為大清之人,死為大清之鬼,莫要因一時之亂而失去大義。諸位要精誠團結,齊心協力,爭取把洋人驅除出大清朝,還我大清朝主權完整。我等此生無憾,足矣。”
眾人聽後,都沉默不語,深深為啟秀的臨終之言感動,不由得熱淚盈眶,欽佩地看著他。
監斬官見狀,揮了揮手,劊子手會意,手提寒光閃閃的鬼頭刀,走上前去。
啟秀閉上雙眼,口中喃喃自語道:“老佛爺和皇上保重聖體,微臣啟秀走了!”
“開斬!”監斬官一聲令下,劊子手手起刀落。
隻見刀光一閃,血濺當場,啟秀人頭落地,骨碌碌滾了老遠,人頭上的眼睛還大大地睜著。
眾人皆唿:“啟大人死不瞑目啊!”
徐永煜見此情形,嚇得魂不附體,雙腿發軟,癱倒在地。
監斬官歎了口氣,命人將其扶起,同樣執行了死刑。
隨著兩人的死亡,菜市口的喧鬧漸漸平息。
百姓們緩緩散去,心中五味雜。
啟秀哪裏知道,就在他為慈禧皇太後祈禱平安,為慈禧皇太後慷慨赴死的時候,慈禧皇太後正在西安城裏樂逍遙哩,她哪裏管他的死活哩。
當京城裏把處死啟秀的消息稟報給西安的慈禧皇太後時,慈禧皇太後並沒有表示出太多的悲哀和惋惜。
她隻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說道:“這下好了,該處置的人都處置了,洋人總該滿意了吧,他們應該撤兵了。”
慈禧皇太後隻知道盼著洋人能夠滿意,早日退兵,卻不知道大清王朝已經處在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之中,命運早已經難以捉摸。
主戰派的官員們,除了端王載漪,輔國公載瀾被流放外,其他的人,有的被處死,有的被賜自盡,有的被革職。
一時間,全國上下,官場風雲突變,血雨腥風,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等處理完了這些主戰派官員,遠在西安的慈禧皇太懸著的心總算落下來了。
她想這些洋人總該滿意了,他們的氣也該消了吧。她整天開始盤算著洋人何時才能夠撤離京城,讓她盡快返迴京城,繼續在京城裏作威作福,享受榮華富貴,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慈禧皇太後一邊等著京城裏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與洋人議和的消息,一邊在西安城裏過著悠哉悠哉的幸福生活。
李蓮英的心情也是隨著慈禧皇太後的心情變化的,前些日子,慈禧皇太後總是板著個臉,鬱鬱寡歡,唉聲歎氣。
現在,這些主戰派都被她收拾完了,她的心情一下子高興許多。
李蓮英看著慈禧皇太後心情高興了,就變著法兒哄慈禧皇太後開心。
他一會兒著急慌忙地跑到禦膳房去叮囑禦廚,多給慈禧皇太後做幾道好菜,換換慈禧皇太後的胃口。
一會兒,他屁顛屁顛去跑去吩咐崔玉貴,讓他去大街上給慈禧皇太後找好聽的,好玩的。
一會兒,他又親自去戲園子找戲班子,前來給慈禧皇太後唱大戲。
李蓮英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不亦樂乎。
慈禧皇太後看著馬不停蹄地李蓮英,心裏很是高興。這個李蓮英太會拿捏她的心思了,讓她這些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和快樂。
這天,慈禧皇太後又想聽戲了,她對李蓮英說:“小李子,哀家好些日子沒有聽戲了。今天哀家心情特別好,你去給哀家找個戲班子來,讓哀家聽聽戲吧。”
李蓮英一聽,忙說道:“好的,老佛爺,奴才這就出去給你找個戲班子來,讓老佛爺開心開心。”
說完,李蓮英就屁顛屁顛地出去了。
李蓮英出去不久,就領著一個戲班子進了宮。戲班子精心準備了一出《穆桂英掛帥》,給慈禧皇太後演出。
慈禧太後看得津津有味,隨著劇情,她時而緊張,時而放鬆,時而拍手稱快。
然而,就在戲唱到一半時,突然一個小太監急匆匆跑來,附在李蓮英耳邊低語了幾句。
李蓮英一聽,頓時臉色大變,猶豫片刻後,他還是走向慈禧皇太後。
“老佛爺,大事不好了,京城裏傳來消息說,洋人並未打算撤軍,還提出了更多的無理要求。”
慈禧皇太後一聽,心裏一激靈,手一鬆,茶杯“乓啷”一聲跌落在地,碎成一大片。
杯子清脆的破碎聲,使原本熱鬧的氣氛瞬間凝固,戲班子愣在台上,不敢再唱下去,直勾勾地看著慈禧皇太後。
慈禧皇太後眉頭緊鎖,怒道:“這些洋人真是無法無天了,哀家已經按照他們的要求懲處主戰派了。他們到底還想咋樣?”
李蓮英隻好低頭勸慰:“老佛爺莫急,想必這消息不可靠。奴才想,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中堂大人會一定會竭盡全力與洋人周旋的。他們一定會給老佛爺帶來一個滿意答複的。”
盡管李蓮英這樣安慰她,但是慈禧皇太後內心還是比較憂慮。她深知如果洋人繼續糾纏,大清朝怕是危在旦夕。
她深吸一口氣,下令道:“小李子,速傳哀家旨意,讓慶慶親王和李鴻章中堂務必穩住洋人。”
李蓮英應了一聲,匆匆退下去安排事宜。
李蓮英去傳達旨意後,慈禧皇太後再無心思看戲,就迴了行宮。
迴到宮中,她不停地來迴踱步,心中不斷地思量著對策。
她想起朝中有些洋務派的官員或許能夠派上用場,於是她緊急召見了幾位洋務大臣。
眾大臣入宮後,紛紛獻策。其中一人提議,可以許予洋人一些商業利益,比如開放更多通商口岸,但同時要確保大清的關稅自主。
慈禧皇太後聽了這個建議,微微點頭,可眼中仍有疑慮之色。
“這洋人貪得無厭,僅僅答應給他們些許通商口岸,怕是難以滿足他們獅子大張口的欲望。”慈禧皇太後不無擔憂地說。
另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老佛爺,微臣認為,洋人所圖不僅僅是我大清國的錢財,而且更想在我大清國作威作福,享有更多的控製權。因此,臣以為,我們可以先佯裝答應他們的部分要求,然後再從長計議。”
慈禧皇太後猶豫不決,一方麵擔心此舉會引起國內民眾的更大不滿,另一方麵又怕洋人不肯罷休。
慈禧皇太後沉吟良久,說道:“此事需慎之又慎,若是稍有差池,隻恐怕我大清再難翻身。”
隨後,慈禧皇太後強壓心中怒火,對著眾大臣厲聲道:“不管如何,我們一定要阻止洋人狼子野心,這大清的天下,還得由哀家做主,由哀家說了算。”
眾大臣齊聲稱是,趕忙著手商議具體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慶親王奕匡和李鴻章在談判桌上極力和洋人爭辯。
他們強調大清已經做出了巨大讓步,希望洋人遵守約定撤軍。
然而,洋人態度強硬,不僅要求巨額賠款,還企圖進一步幹涉大清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