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一國之君做事需要謹慎
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 作者:農家三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蓮英的一番話,總算使慈禧皇太後心裏舒服了許多,她的氣也消了一大半。
慈禧太後深吸一口氣,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對著慶親王奕匡說道:“罷了,你先迴去吧,哀家需要好好想想。”
慶親王奕匡如釋重負,趕忙磕頭謝恩,然後緩緩退出了寢宮。
待慶親王奕匡離開後,慈禧太後轉頭看向李蓮英,“你覺得這光緒皇帝是真地想要退位嗎?”
李蓮英諂媚地笑了笑,“依奴才看,皇上肯定是一時衝動,才會說出這樣的氣話。他畢竟還年輕,曆練不夠,經不住事兒。”
慈禧太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你說得有理,不過這光緒皇帝也確實是越來越不像話了,竟敢威脅起哀家來。”
“老佛爺息怒,皇上也許是被那些維新派的人給蠱惑了。等過些日子,老佛爺再找個機會好好教導教導皇上便是。”李蓮英一邊給慈禧太後捶腿,一邊安慰道。
慈禧太後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她心中暗自盤算著,該如何應對這場君臣之間的紛爭。
幾天後,皇帝來到慈禧太後的寢宮請安。
“兒臣給皇額娘請安。”光緒皇帝跪地行禮。
“起來吧。”慈禧太後淡淡地說道。
“不知皇額娘今日喚兒臣前來,所為何事?”光緒皇帝問道。
“關於之前你說的那些話,哀家已經考慮清楚了。”慈禧太後緩緩說道。
光緒皇帝心中一緊,莫非慈禧太後真地要廢黜自己?
他趕緊說道:“兒臣當時隻是一時衝動,口不擇言,請皇額娘恕罪。”
慈禧太後微微一笑,“皇兒不必驚慌,哀家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哀家隻是想,你身為一國之君,以後做事需要謹慎,切不可再如此魯莽。”
光緒皇帝鬆了口氣,“謝皇額娘教誨,兒臣謹記在心。”
“不過......”慈禧太後話鋒一轉,“放權之事,哀家也會慎重考慮。你若真想一展拳腳,那你就須做出些成績來給哀家和大臣們看看。哀家才會信服你”
光緒皇帝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皇額娘的期望!”
此後,光緒皇帝更加努力地推行變法,希望能夠通過改革讓國家強大起來。
而慈禧太後則在暗中觀察著一切,她是否會真正放權,還得看光緒皇帝的表現。
一段時間後,光緒皇帝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朝堂之上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慈禧太後聽聞後,心中也略感欣慰。
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一些守舊派的利益受到了觸動,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反對光緒皇帝的改革舉措。
這些守舊派在慈禧太後耳邊吹風,說光緒皇帝的改革會動搖大清的根基。
慈禧太後本就對放權一事心存疑慮,聽到這些話後,內心的擔憂更甚。
一日,慈禧太後將光緒皇帝召至禦前,詢問改革的進展情況。
光緒皇帝如實匯報了改革的成果,並表示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慈禧太後沉默不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
光緒皇帝察覺到了慈禧太後的異樣,急忙說道:“兒臣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大清的繁榮昌盛。”
慈禧太後歎了口氣,“皇兒,改革之路艱辛,你需謹慎行事。至於放權與否,哀家還需再思量思量。”說完,她便揮揮手,讓光緒皇帝退下。
光緒皇帝走出宮門,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慈禧太後的顧慮,但他也堅信改革是拯救大清的唯一出路。
他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贏得慈禧太後的信任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過去了數月。這期間,光緒皇帝的改革遇到了更多的阻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堅定地向前推進著。
這天,光緒皇帝收到了一封來自民間的奏折,上麵詳細陳述了改革帶來的種種好處,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期待。
光緒皇帝拿著奏折,激動不已,他立刻前往慈禧太後的寢宮,將奏折呈給了她。
慈禧太後仔細閱讀了奏折,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她沒想到改革竟能得到如此多百姓的支持,心中的疑慮漸漸消除。
光緒皇帝趁熱打鐵,說道:“皇額娘,兒臣的改革雖遇波折,但已初見成效。如今民心所向,兒臣懇請皇額娘給予兒臣更大的權力,讓兒臣能夠更好地造福百姓、振興大清。”
慈禧太後注視著光緒皇帝,許久之後,終於點了點頭,“好吧,哀家相信你。從即日起,哀家會逐步放權,支持你的改革。但是你切記,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光緒皇帝聞言,大喜過望,跪地謝恩。從此,他更加努力地推行改革,準備帶領大清走向了嶄新的未來。
可是當改革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卻見進入了死胡同,光緒皇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他茫然不知所措。
此時,他急需要有人給他出謀劃策,規劃改革方案,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康有為,他決定見見康有為,想聽聽康有為的想法。
恰在這時,慈禧皇太後由於久居頤和園,心裏沒有了新鮮感,就啟鑾迴宮住了兩天,順便了解一下光緒皇帝這些日子在宮裏進行變法改革的情況如何。光緒皇帝究竟是瞎胡鬧,還是在真正地進行變法改革。
當她聽說光緒皇帝要召見康有為,心裏就咯噔了一下。她聽說過有關康有為的事情不少了,這個人是力主維新變法的骨幹人之一,他會不會有過激的改革行為,值得她留意觀察。
“小李子,你聽說了嗎?今天皇上要召見康有為。”慈禧皇太後問李蓮英。
“老佛爺,奴才聽說了。聽說皇上今天要召見那個討厭的康有為。”李蓮英趁機又把康有為詆毀了一把。
“小李子,聽說那個康有為就是一開始給皇上上陳條的人,是不是?”
“是的,老佛爺。奴才聽說他就是第一個給皇上上陳條的人,穿針引線的人是翁同龢。”
李蓮英抓緊一切時間向慈禧皇太後告黑狀。
“小李子,你說該怎麽辦?”慈禧皇太後問李蓮英。
“老佛爺,奴才以為不能由著皇上和康有為胡來,如果一旦由著他們胡來,他們把老佛爺擺放在哪個位置,都不得而知了。”
慈禧太後深吸一口氣,稍微平複了一下心情,對著慶親王奕匡說道:“罷了,你先迴去吧,哀家需要好好想想。”
慶親王奕匡如釋重負,趕忙磕頭謝恩,然後緩緩退出了寢宮。
待慶親王奕匡離開後,慈禧太後轉頭看向李蓮英,“你覺得這光緒皇帝是真地想要退位嗎?”
李蓮英諂媚地笑了笑,“依奴才看,皇上肯定是一時衝動,才會說出這樣的氣話。他畢竟還年輕,曆練不夠,經不住事兒。”
慈禧太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你說得有理,不過這光緒皇帝也確實是越來越不像話了,竟敢威脅起哀家來。”
“老佛爺息怒,皇上也許是被那些維新派的人給蠱惑了。等過些日子,老佛爺再找個機會好好教導教導皇上便是。”李蓮英一邊給慈禧太後捶腿,一邊安慰道。
慈禧太後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她心中暗自盤算著,該如何應對這場君臣之間的紛爭。
幾天後,皇帝來到慈禧太後的寢宮請安。
“兒臣給皇額娘請安。”光緒皇帝跪地行禮。
“起來吧。”慈禧太後淡淡地說道。
“不知皇額娘今日喚兒臣前來,所為何事?”光緒皇帝問道。
“關於之前你說的那些話,哀家已經考慮清楚了。”慈禧太後緩緩說道。
光緒皇帝心中一緊,莫非慈禧太後真地要廢黜自己?
他趕緊說道:“兒臣當時隻是一時衝動,口不擇言,請皇額娘恕罪。”
慈禧太後微微一笑,“皇兒不必驚慌,哀家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哀家隻是想,你身為一國之君,以後做事需要謹慎,切不可再如此魯莽。”
光緒皇帝鬆了口氣,“謝皇額娘教誨,兒臣謹記在心。”
“不過......”慈禧太後話鋒一轉,“放權之事,哀家也會慎重考慮。你若真想一展拳腳,那你就須做出些成績來給哀家和大臣們看看。哀家才會信服你”
光緒皇帝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辜負皇額娘的期望!”
此後,光緒皇帝更加努力地推行變法,希望能夠通過改革讓國家強大起來。
而慈禧太後則在暗中觀察著一切,她是否會真正放權,還得看光緒皇帝的表現。
一段時間後,光緒皇帝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朝堂之上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慈禧太後聽聞後,心中也略感欣慰。
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一些守舊派的利益受到了觸動,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反對光緒皇帝的改革舉措。
這些守舊派在慈禧太後耳邊吹風,說光緒皇帝的改革會動搖大清的根基。
慈禧太後本就對放權一事心存疑慮,聽到這些話後,內心的擔憂更甚。
一日,慈禧太後將光緒皇帝召至禦前,詢問改革的進展情況。
光緒皇帝如實匯報了改革的成果,並表示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慈禧太後沉默不語,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
光緒皇帝察覺到了慈禧太後的異樣,急忙說道:“兒臣所做一切,都是為了大清的繁榮昌盛。”
慈禧太後歎了口氣,“皇兒,改革之路艱辛,你需謹慎行事。至於放權與否,哀家還需再思量思量。”說完,她便揮揮手,讓光緒皇帝退下。
光緒皇帝走出宮門,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慈禧太後的顧慮,但他也堅信改革是拯救大清的唯一出路。
他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贏得慈禧太後的信任
時光荏苒,轉眼間又過去了數月。這期間,光緒皇帝的改革遇到了更多的阻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堅定地向前推進著。
這天,光緒皇帝收到了一封來自民間的奏折,上麵詳細陳述了改革帶來的種種好處,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期待。
光緒皇帝拿著奏折,激動不已,他立刻前往慈禧太後的寢宮,將奏折呈給了她。
慈禧太後仔細閱讀了奏折,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她沒想到改革竟能得到如此多百姓的支持,心中的疑慮漸漸消除。
光緒皇帝趁熱打鐵,說道:“皇額娘,兒臣的改革雖遇波折,但已初見成效。如今民心所向,兒臣懇請皇額娘給予兒臣更大的權力,讓兒臣能夠更好地造福百姓、振興大清。”
慈禧太後注視著光緒皇帝,許久之後,終於點了點頭,“好吧,哀家相信你。從即日起,哀家會逐步放權,支持你的改革。但是你切記,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光緒皇帝聞言,大喜過望,跪地謝恩。從此,他更加努力地推行改革,準備帶領大清走向了嶄新的未來。
可是當改革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卻見進入了死胡同,光緒皇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他茫然不知所措。
此時,他急需要有人給他出謀劃策,規劃改革方案,他首先想到的人就是康有為,他決定見見康有為,想聽聽康有為的想法。
恰在這時,慈禧皇太後由於久居頤和園,心裏沒有了新鮮感,就啟鑾迴宮住了兩天,順便了解一下光緒皇帝這些日子在宮裏進行變法改革的情況如何。光緒皇帝究竟是瞎胡鬧,還是在真正地進行變法改革。
當她聽說光緒皇帝要召見康有為,心裏就咯噔了一下。她聽說過有關康有為的事情不少了,這個人是力主維新變法的骨幹人之一,他會不會有過激的改革行為,值得她留意觀察。
“小李子,你聽說了嗎?今天皇上要召見康有為。”慈禧皇太後問李蓮英。
“老佛爺,奴才聽說了。聽說皇上今天要召見那個討厭的康有為。”李蓮英趁機又把康有為詆毀了一把。
“小李子,聽說那個康有為就是一開始給皇上上陳條的人,是不是?”
“是的,老佛爺。奴才聽說他就是第一個給皇上上陳條的人,穿針引線的人是翁同龢。”
李蓮英抓緊一切時間向慈禧皇太後告黑狀。
“小李子,你說該怎麽辦?”慈禧皇太後問李蓮英。
“老佛爺,奴才以為不能由著皇上和康有為胡來,如果一旦由著他們胡來,他們把老佛爺擺放在哪個位置,都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