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李蓮英求情救李富貴
慈禧皇後與她的三個寵愛太監 作者:農家三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緒皇帝聽了慈禧皇太後的話,又見慈禧皇太後態度溫和了許多,心想,既然慈禧皇太後已經消氣了,他也再不想和她較勁下去了。
這樣一直較勁下去,對誰來說,內耗都很大,還不如讓一步,圖個安靜清淨,不然得罪了她,以後他也沒有好果子吃。
“既然親爸爸這樣說了,皇兒迴去給都察院的薛見升再建議一下,讓他酌情考慮一下對這些人量刑的問題。”
慈禧皇太後見光緒皇帝讓步了,覺得她暫時取得了勝利,毋庸置疑,看來光緒皇帝還是怕他的。
“好吧,既然你已經知道怎麽做就行了。你起來吧!”慈禧皇太後說。
到這時,光緒皇帝才得到慈禧皇太後的恩準,允許他站起來說話。
光緒皇帝剛一起身,感覺到有點頭重腳輕,一個趔趄,差點跌倒在地上,旁邊站著的太監看見了,趕緊跑過來攙扶起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站起來,覺得兩個膝蓋酸疼酸疼的,小腿已經麻木不仁了。他忍著疼痛,皺了下眉頭。
慈禧皇太後看著光緒皇帝這副樣子,嘴角露出一絲陰笑,心中暗忖道:哀家看你以後還再敢跟哀家叫板不?
“親爸爸,再沒啥事情,皇兒就迴去了。皇兒還有許多事需要去處理哩。”光緒皇帝說。
“好吧,哀家再沒有啥事了,皇上可以迴去了。”慈禧皇太後不冷不淡地說。
“皇兒告辭,親爸爸保重。”
光緒皇帝說完,帶著隨從們離開了頤和園樂壽堂。
一路上,光緒皇帝心潮翻滾,眼淚差點就要流出來。
他的心裏在滴血,他覺得他的這個皇帝當得太傀儡了,竟然連太監殺人判處死刑這樣的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實在讓他無地自容,情以何堪!
光緒皇帝迴到養心殿,心中五味雜陳,不知如何是好。
最後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暫時把薛見升的這個奏折扣押下,不審批,看看風向,等等再說。
慈禧皇太後給李蓮英在光緒皇帝前求情了,光緒皇帝又把這件事裝得不聞不問,不聲不響,就這樣把薛見升的奏折壓著,不做出任何批示。
此時的李蓮英坐不住了,等不及了,他怕夜長夢多,再不放了李富貴,中途會出現幺蛾子。
李富貴如果經不起都察院的審訊,把以前他做的那些事情一股腦兒給交代出來,那可就麻煩大了,他可就是吃不了兜著走。
李蓮英再不好去追問慈禧皇太後,也不敢去再問慈禧皇太後。
現在慈禧皇太後不說話,光緒皇帝不發聲,薛見升裝得靜悄悄的,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李蓮英心急如焚,如坐針氈,他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亂轉。
要是過去他遇到這種情況,他早把他的得力助手,狗頭軍師李富貴找來商量了。李富貴一定會給他出主意,想辦法的。
可是,現在這個狗頭軍師殺人了,進了局子,他都正等著別人去救他哩,哪能給李蓮英做參謀。
李蓮英抓耳撓腮,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個辦法來,他就開始自言自語地罵起李富貴來。
“李富貴,你這個狗東西,你吃了豹子膽,膽子不小。你擅自帶著太監出宮,你還殺了練勇局的人。你活得不耐煩了,你活膩了。你早些說啊,本大總管成全你啊!你現在把本總管害得好苦啊!”
李蓮英自言自語地罵了一陣子,當然,這樣的罵不起任何一點兒作用,也毫無任何意義,隻能使他越罵越生自己的氣。
李蓮英罵了一陣子,停口了。光罵李富貴沒有任何意義,想辦法救人才是正主意,才是他迫在眉睫需要做的事情。
李蓮英一個人開始生悶氣,他找誰哩?找誰再去給都察院的薛見升說情哩?他親自去,當然不妥,有失身份,而且,薛見升不一定領他的情。
他了解那個薛見升的為人,他是個強板勁,愣頭青,榆木腦袋不開竅的人,認準了死理,八頭牛也拉不出來。
外麵的人說薛見升是一個秉公辦事,剛正不阿的人,他去向這樣的人求情,也是白費口舌的,還不如不去。
可是不求情,一旦李富貴扛不住,交代了事情,露了包子,那就不是小事情了。還是無論如何想辦法把李富貴救出來,這才是正主意。
就在這時,李蓮英忽然頭上靈光一閃,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平時和薛見升走得很近,聊得來,可以讓他去試試,沒準能行,說不定還會把李富貴救出來。
對!就找這個人,讓他到薛見升那兒去說說情。
這個人就是孫毓汶。
李蓮英立即打發手下太監去請孫毓汶過來,說有要事和他商量。
孫毓汶一聽李蓮英找他有要事商議,他豈敢怠慢,趕緊急匆匆地趕到了李蓮英的住處。
孫毓汶一見李蓮英,抱拳作揖,問候道:“李大總管一向可好!”
“謝謝孫大人掛念,本總管很好。孫大人也好吧?”
“謝謝大總管,下官一向很好。”
兩個人客套了一番,孫孫毓汶就直奔今天李蓮英找他的話題。
“李大總管,不知道您今天找下官有何要事商議?”
李蓮英見孫毓汶開門見山地問,他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直接就進入了主題,把他今天找孫玉文的真實目的說了出來。
接著,李蓮英趕緊把事情的經過給孫毓汶做了詳細的敘說,並且請孫毓汶到薛見升那兒去給李富貴求求情,讓他開開恩,放了李富貴。
李蓮英再三叮囑孫毓汶,務必要把這件事情辦成,孫毓汶滿口答應了李蓮英的請求,同意前去找薛見升給李蓮英說情。
兩個人又寒暄了一會兒,孫毓汶就趕緊起身告別,前去都察院薛見升那兒,給李蓮英求情說這件事情。
薛見升這幾天在家中是坐臥不安,心緒不寧。
他給光緒皇帝呈上去的殺人犯判決案,遲遲不見光緒皇帝批示。他不知道光緒皇帝到底為何不做出批示,就這樣壓著,可是他又不敢去問。
這樣一直較勁下去,對誰來說,內耗都很大,還不如讓一步,圖個安靜清淨,不然得罪了她,以後他也沒有好果子吃。
“既然親爸爸這樣說了,皇兒迴去給都察院的薛見升再建議一下,讓他酌情考慮一下對這些人量刑的問題。”
慈禧皇太後見光緒皇帝讓步了,覺得她暫時取得了勝利,毋庸置疑,看來光緒皇帝還是怕他的。
“好吧,既然你已經知道怎麽做就行了。你起來吧!”慈禧皇太後說。
到這時,光緒皇帝才得到慈禧皇太後的恩準,允許他站起來說話。
光緒皇帝剛一起身,感覺到有點頭重腳輕,一個趔趄,差點跌倒在地上,旁邊站著的太監看見了,趕緊跑過來攙扶起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站起來,覺得兩個膝蓋酸疼酸疼的,小腿已經麻木不仁了。他忍著疼痛,皺了下眉頭。
慈禧皇太後看著光緒皇帝這副樣子,嘴角露出一絲陰笑,心中暗忖道:哀家看你以後還再敢跟哀家叫板不?
“親爸爸,再沒啥事情,皇兒就迴去了。皇兒還有許多事需要去處理哩。”光緒皇帝說。
“好吧,哀家再沒有啥事了,皇上可以迴去了。”慈禧皇太後不冷不淡地說。
“皇兒告辭,親爸爸保重。”
光緒皇帝說完,帶著隨從們離開了頤和園樂壽堂。
一路上,光緒皇帝心潮翻滾,眼淚差點就要流出來。
他的心裏在滴血,他覺得他的這個皇帝當得太傀儡了,竟然連太監殺人判處死刑這樣的事情,他都做不了主,實在讓他無地自容,情以何堪!
光緒皇帝迴到養心殿,心中五味雜陳,不知如何是好。
最後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暫時把薛見升的這個奏折扣押下,不審批,看看風向,等等再說。
慈禧皇太後給李蓮英在光緒皇帝前求情了,光緒皇帝又把這件事裝得不聞不問,不聲不響,就這樣把薛見升的奏折壓著,不做出任何批示。
此時的李蓮英坐不住了,等不及了,他怕夜長夢多,再不放了李富貴,中途會出現幺蛾子。
李富貴如果經不起都察院的審訊,把以前他做的那些事情一股腦兒給交代出來,那可就麻煩大了,他可就是吃不了兜著走。
李蓮英再不好去追問慈禧皇太後,也不敢去再問慈禧皇太後。
現在慈禧皇太後不說話,光緒皇帝不發聲,薛見升裝得靜悄悄的,好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李蓮英心急如焚,如坐針氈,他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亂轉。
要是過去他遇到這種情況,他早把他的得力助手,狗頭軍師李富貴找來商量了。李富貴一定會給他出主意,想辦法的。
可是,現在這個狗頭軍師殺人了,進了局子,他都正等著別人去救他哩,哪能給李蓮英做參謀。
李蓮英抓耳撓腮,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個辦法來,他就開始自言自語地罵起李富貴來。
“李富貴,你這個狗東西,你吃了豹子膽,膽子不小。你擅自帶著太監出宮,你還殺了練勇局的人。你活得不耐煩了,你活膩了。你早些說啊,本大總管成全你啊!你現在把本總管害得好苦啊!”
李蓮英自言自語地罵了一陣子,當然,這樣的罵不起任何一點兒作用,也毫無任何意義,隻能使他越罵越生自己的氣。
李蓮英罵了一陣子,停口了。光罵李富貴沒有任何意義,想辦法救人才是正主意,才是他迫在眉睫需要做的事情。
李蓮英一個人開始生悶氣,他找誰哩?找誰再去給都察院的薛見升說情哩?他親自去,當然不妥,有失身份,而且,薛見升不一定領他的情。
他了解那個薛見升的為人,他是個強板勁,愣頭青,榆木腦袋不開竅的人,認準了死理,八頭牛也拉不出來。
外麵的人說薛見升是一個秉公辦事,剛正不阿的人,他去向這樣的人求情,也是白費口舌的,還不如不去。
可是不求情,一旦李富貴扛不住,交代了事情,露了包子,那就不是小事情了。還是無論如何想辦法把李富貴救出來,這才是正主意。
就在這時,李蓮英忽然頭上靈光一閃,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平時和薛見升走得很近,聊得來,可以讓他去試試,沒準能行,說不定還會把李富貴救出來。
對!就找這個人,讓他到薛見升那兒去說說情。
這個人就是孫毓汶。
李蓮英立即打發手下太監去請孫毓汶過來,說有要事和他商量。
孫毓汶一聽李蓮英找他有要事商議,他豈敢怠慢,趕緊急匆匆地趕到了李蓮英的住處。
孫毓汶一見李蓮英,抱拳作揖,問候道:“李大總管一向可好!”
“謝謝孫大人掛念,本總管很好。孫大人也好吧?”
“謝謝大總管,下官一向很好。”
兩個人客套了一番,孫孫毓汶就直奔今天李蓮英找他的話題。
“李大總管,不知道您今天找下官有何要事商議?”
李蓮英見孫毓汶開門見山地問,他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直接就進入了主題,把他今天找孫玉文的真實目的說了出來。
接著,李蓮英趕緊把事情的經過給孫毓汶做了詳細的敘說,並且請孫毓汶到薛見升那兒去給李富貴求求情,讓他開開恩,放了李富貴。
李蓮英再三叮囑孫毓汶,務必要把這件事情辦成,孫毓汶滿口答應了李蓮英的請求,同意前去找薛見升給李蓮英說情。
兩個人又寒暄了一會兒,孫毓汶就趕緊起身告別,前去都察院薛見升那兒,給李蓮英求情說這件事情。
薛見升這幾天在家中是坐臥不安,心緒不寧。
他給光緒皇帝呈上去的殺人犯判決案,遲遲不見光緒皇帝批示。他不知道光緒皇帝到底為何不做出批示,就這樣壓著,可是他又不敢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