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難免有些失望,問高翔道:“就這些了?還有沒有別的庫房?”
“呃,沒了。”高翔有些不知所措,低聲問道:“魏延將軍,這些還不夠嗎?”
“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雲梯和攻城車!”魏延皺了皺眉,又問:“我讓你搜集長安城內的鐵匠、木匠以及兵器匠,辦得怎麽樣了?”
“魏延將軍放心,這事已經辦妥了。”高翔拍拍胸脯,不無得意地道,“末將逮住了長安的武庫令,這老家夥手下可是管著好幾百個工匠呢,鐵匠、木匠、兵器匠都有。”說罷,高翔又迴頭吩咐親兵道:“去,把那廝帶上來。”
親兵領命而去,很快就帶著一個醜陋瘦削的小老頭來到魏延跟前。
小老頭其貌不揚,倒是很有眼力,一眼就看出魏延才是這夥占領長安的軍隊的主事人,當下誠惶誠恐地朝魏延長長一揖,恭聲道:“老朽馬隆,見過將軍。”
漢軍想要速戰速決,盡早拿下潼關,則必須需要工匠的配合。
因此,魏延的態度很客氣,迴了一禮,“馬老先生不必客氣。”
而後魏延又道:“不知老先生手下有多少木匠?”
馬隆道:“足有兩百五十三名。”
魏延又問道:“那會不會打造攻城器械?”
“會,當然會,不僅會打造雲梯以及攻城車,甚至還能打造井闌……”馬隆沉吟著:“不過雲梯、攻城車還有井闌都是重型器械,不比其它,打造起來頗費時力。另外,不知道將軍想要攻打哪座城池?因為每座城池的城牆高度不等,對於攻城器械的高度要求也自然有所不同。”
“如果我要攻打潼關呢?”魏延虎目裏燃起火光,凜聲問道。
“潼關乃天下第一關,牆高足有六丈,則雲梯、井闌的高度至少需要六丈七尺。卻不知將軍需要多少架雲梯,多少架井闌?”馬隆的態度很配合,甚至談得上是熱心,他並未因為自己曾是魏國的武庫令就拒絕給漢軍做事。
事實上,這也是這一時代的特色,魏漢吳三國都是從東漢的廢墟上分裂而生的,三個國家的人根本沒有什麽敵對仇視的情緒。
更何況馬隆又不是士人朝臣,他隻是一名小小的匠人,那麽像他這樣的匠人,就更加不可能擁有什麽國家觀念了,而且這些匠人大多熱衷於手藝,你隻要讓他們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歡的行當,替什麽國家效力還不是一迴事。
魏延思忖了片刻,問道:“十五架雲梯,十五架井闌,外加四輛攻城車,需要多長時間?”
馬隆在心裏默默地計算了一會兒,然後迴答道:“啟稟將軍,兩天時間足夠。”
“好!”魏延厲聲道:“本將軍就給你兩天時間,兩天之內,你需要什麽盡管提,本將軍一定滿足你的要求,不過兩天之後你若是交不出十五架雲梯,十五架井闌外加四輛攻城車,那麽就別怪本將軍對你不客氣!”
馬隆道:“將軍但可放心,材料匠人都是現成的,兩天準好!”
“很好。”魏延欣然點頭道:“除了讓木匠打造雲梯、井闌和攻城車,你手下的鐵匠也不能閑著,本將軍現在急需箭矢,這幾天就讓你們的鐵匠鋪敞開了打造,能打多少就要多少!“
“沒問題!”馬隆拱手應諾,又道:“事不宜遲,那老朽這就下去安排。”
魏延揮手同意,馬隆立即躬身告退。
鄧艾隨著魏延、王平等轉出武庫,不免心情有些沉重。
打造雲梯、井闌需要兩天時間,可長安陷落的消息能封鎖兩天之久嗎?漢軍攻城時便未鎖死所有城門,肯定有乘亂出逃的百姓和魏軍潰卒,別忘了,郭淮、戴淩可是成功逃出長安的呢!
兩天時間,萬一郭淮、戴淩在此期間征召齊京兆、北地、扶風、馮翎四郡的郡卒,加強潼關守衛,那時候麻煩可就大了。
思前想後,鄧艾很不放心,高聲喊住魏延:“魏延將軍,時不待我,卑下以為就算咱們目前沒有攻城器械也不能虛度時光。更應該迅速轉進潼關,向潼關守軍發起進攻,不使潼關之敵有絲毫喘息加強守備的機會!”
“什麽?不用攻城器械攻城,你拿什麽去攻,用將士們的性命?還是你的命?”高翔一聽此言,本就對屢建奇功的鄧艾眼紅的他,立刻像抓住鄧艾的辮子一樣,大聲嚷嚷反駁。
魏延倒是挺沉的住氣,握了握配於腰間的配劍劍柄,沉聲道:“你是在擔心,遲則生變?”
鄧艾拱手道:“卑下以為,此次奇襲我軍兵臨敵國腹地,當時刻搶占先機,不給魏軍任何機會,如此才是獲勝的萬全之道!”
“不錯。”魏延很是讚賞,道:“如士載所言,為將者當不能有絲毫鬆懈!”
隨後魏延一甩披風,麵向諸將士立定,按劍喝道:“我命令:鄧艾隨本將軍率領兵一萬,立刻發兵潼關,王平、高翔率餘部鎮守長安,兩日後押解攻城器械至潼關與我匯合!”
“諾!”眾人齊齊一拜,轟然答諾。
****************
武功城下
幾道滾滾塵煙揚起,放眼,無窮無盡的漢軍士兵踏著整齊卻並不緩慢的步伐,衍生出條條長龍,開進在武功通往東方的官道上。
槍戟如林,旌旗如海,人群浩瀚。
諸葛亮乘在安車上,探出窗外打量了一下周遭,四周盡是抓緊時間行軍的漢軍將士。
行進中的隊伍有馬匹、戰車,卻看不到騾馬、木牛流馬。
那是因為為了趕去潼關和魏延匯合,諸葛亮已經拋下笨重的輜重隊,輜重隊不但有笨重的雲梯、井闌、攻城車,還有數以萬計的木牛流馬、騾車以及馬車,車上裝滿了數不清的糧食、肉幹,還有鐵釜、鐵砧等各式各樣的器具。
沒有了輜重的拖累,諸葛亮才能輕裝前進。
並且他令馬謖、吳懿領軍一萬五千軍士護衛輜重,讓他們一邊追隨大軍東進的腳步,一邊攻拔沿途重要據點。
望了望前方漫漫長路,諸葛亮問陪乘的楊儀、費禕道:“大軍還需多久,才能趕到潼關?”
費禕快速估計了一下時間,搶先楊儀一步答道:“仍需十三天!”
“十三天,十三天……”諸葛亮重複幾遍,忽又喃喃自語道:“現在,魏延應該拿下潼關了吧。”
“呃,沒了。”高翔有些不知所措,低聲問道:“魏延將軍,這些還不夠嗎?”
“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是雲梯和攻城車!”魏延皺了皺眉,又問:“我讓你搜集長安城內的鐵匠、木匠以及兵器匠,辦得怎麽樣了?”
“魏延將軍放心,這事已經辦妥了。”高翔拍拍胸脯,不無得意地道,“末將逮住了長安的武庫令,這老家夥手下可是管著好幾百個工匠呢,鐵匠、木匠、兵器匠都有。”說罷,高翔又迴頭吩咐親兵道:“去,把那廝帶上來。”
親兵領命而去,很快就帶著一個醜陋瘦削的小老頭來到魏延跟前。
小老頭其貌不揚,倒是很有眼力,一眼就看出魏延才是這夥占領長安的軍隊的主事人,當下誠惶誠恐地朝魏延長長一揖,恭聲道:“老朽馬隆,見過將軍。”
漢軍想要速戰速決,盡早拿下潼關,則必須需要工匠的配合。
因此,魏延的態度很客氣,迴了一禮,“馬老先生不必客氣。”
而後魏延又道:“不知老先生手下有多少木匠?”
馬隆道:“足有兩百五十三名。”
魏延又問道:“那會不會打造攻城器械?”
“會,當然會,不僅會打造雲梯以及攻城車,甚至還能打造井闌……”馬隆沉吟著:“不過雲梯、攻城車還有井闌都是重型器械,不比其它,打造起來頗費時力。另外,不知道將軍想要攻打哪座城池?因為每座城池的城牆高度不等,對於攻城器械的高度要求也自然有所不同。”
“如果我要攻打潼關呢?”魏延虎目裏燃起火光,凜聲問道。
“潼關乃天下第一關,牆高足有六丈,則雲梯、井闌的高度至少需要六丈七尺。卻不知將軍需要多少架雲梯,多少架井闌?”馬隆的態度很配合,甚至談得上是熱心,他並未因為自己曾是魏國的武庫令就拒絕給漢軍做事。
事實上,這也是這一時代的特色,魏漢吳三國都是從東漢的廢墟上分裂而生的,三個國家的人根本沒有什麽敵對仇視的情緒。
更何況馬隆又不是士人朝臣,他隻是一名小小的匠人,那麽像他這樣的匠人,就更加不可能擁有什麽國家觀念了,而且這些匠人大多熱衷於手藝,你隻要讓他們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歡的行當,替什麽國家效力還不是一迴事。
魏延思忖了片刻,問道:“十五架雲梯,十五架井闌,外加四輛攻城車,需要多長時間?”
馬隆在心裏默默地計算了一會兒,然後迴答道:“啟稟將軍,兩天時間足夠。”
“好!”魏延厲聲道:“本將軍就給你兩天時間,兩天之內,你需要什麽盡管提,本將軍一定滿足你的要求,不過兩天之後你若是交不出十五架雲梯,十五架井闌外加四輛攻城車,那麽就別怪本將軍對你不客氣!”
馬隆道:“將軍但可放心,材料匠人都是現成的,兩天準好!”
“很好。”魏延欣然點頭道:“除了讓木匠打造雲梯、井闌和攻城車,你手下的鐵匠也不能閑著,本將軍現在急需箭矢,這幾天就讓你們的鐵匠鋪敞開了打造,能打多少就要多少!“
“沒問題!”馬隆拱手應諾,又道:“事不宜遲,那老朽這就下去安排。”
魏延揮手同意,馬隆立即躬身告退。
鄧艾隨著魏延、王平等轉出武庫,不免心情有些沉重。
打造雲梯、井闌需要兩天時間,可長安陷落的消息能封鎖兩天之久嗎?漢軍攻城時便未鎖死所有城門,肯定有乘亂出逃的百姓和魏軍潰卒,別忘了,郭淮、戴淩可是成功逃出長安的呢!
兩天時間,萬一郭淮、戴淩在此期間征召齊京兆、北地、扶風、馮翎四郡的郡卒,加強潼關守衛,那時候麻煩可就大了。
思前想後,鄧艾很不放心,高聲喊住魏延:“魏延將軍,時不待我,卑下以為就算咱們目前沒有攻城器械也不能虛度時光。更應該迅速轉進潼關,向潼關守軍發起進攻,不使潼關之敵有絲毫喘息加強守備的機會!”
“什麽?不用攻城器械攻城,你拿什麽去攻,用將士們的性命?還是你的命?”高翔一聽此言,本就對屢建奇功的鄧艾眼紅的他,立刻像抓住鄧艾的辮子一樣,大聲嚷嚷反駁。
魏延倒是挺沉的住氣,握了握配於腰間的配劍劍柄,沉聲道:“你是在擔心,遲則生變?”
鄧艾拱手道:“卑下以為,此次奇襲我軍兵臨敵國腹地,當時刻搶占先機,不給魏軍任何機會,如此才是獲勝的萬全之道!”
“不錯。”魏延很是讚賞,道:“如士載所言,為將者當不能有絲毫鬆懈!”
隨後魏延一甩披風,麵向諸將士立定,按劍喝道:“我命令:鄧艾隨本將軍率領兵一萬,立刻發兵潼關,王平、高翔率餘部鎮守長安,兩日後押解攻城器械至潼關與我匯合!”
“諾!”眾人齊齊一拜,轟然答諾。
****************
武功城下
幾道滾滾塵煙揚起,放眼,無窮無盡的漢軍士兵踏著整齊卻並不緩慢的步伐,衍生出條條長龍,開進在武功通往東方的官道上。
槍戟如林,旌旗如海,人群浩瀚。
諸葛亮乘在安車上,探出窗外打量了一下周遭,四周盡是抓緊時間行軍的漢軍將士。
行進中的隊伍有馬匹、戰車,卻看不到騾馬、木牛流馬。
那是因為為了趕去潼關和魏延匯合,諸葛亮已經拋下笨重的輜重隊,輜重隊不但有笨重的雲梯、井闌、攻城車,還有數以萬計的木牛流馬、騾車以及馬車,車上裝滿了數不清的糧食、肉幹,還有鐵釜、鐵砧等各式各樣的器具。
沒有了輜重的拖累,諸葛亮才能輕裝前進。
並且他令馬謖、吳懿領軍一萬五千軍士護衛輜重,讓他們一邊追隨大軍東進的腳步,一邊攻拔沿途重要據點。
望了望前方漫漫長路,諸葛亮問陪乘的楊儀、費禕道:“大軍還需多久,才能趕到潼關?”
費禕快速估計了一下時間,搶先楊儀一步答道:“仍需十三天!”
“十三天,十三天……”諸葛亮重複幾遍,忽又喃喃自語道:“現在,魏延應該拿下潼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