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i都


    在公卿大臣們同劉永舉行賀朝、祭天和謁陵等活動時,公卿大臣們的妻女——外命婦和貴女們,也紛紛乘著青泥油壁車和翠幄青綢車前往長樂宮,向吳太後祝賀元旦。


    在這場紹漢元年的宮廷聚會中,廖姬毫無疑問的成為眾人焦點。


    她微微隆起的小腹就是一張榮耀無比的獎狀,款步所到之處,不用開口,不用講話,自有人小心扶住,側身讓路。


    此刻的她尊耀無比,恰似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就連丞相諸葛亮的夫人黃月英也不禁溫言誇讚了她幾句。


    ****************


    成i都,建威殿,華燈初上,夜色闌珊。


    謁陵之後的夜晚,劉永在此與群臣宴飲,這是一場規模浩大的國宴。


    其實,今日的宴會就跟後世的企業年會差不多,這些蜀漢的文官武將就是企業員工,他們辛苦了整整一年,為劉永和國家創下了不少業績,劉永這個老板理應掏點腰包請大夥聚聚,好好地吃上一頓大餐,藉此勉勵這些員工明年更加努力地工作。


    畢竟,紹漢元年以後數年,大夥恐怕都難有輕鬆日子,國家要準備對北方用兵,那征發兵員,囤積、運輸糧草,監造武器等和戰爭有關的事宜就壓在了群臣身上。


    等到筵席流水般呈送上來,大夥不禁大聲喝彩。


    上的都是山珍海味,喝的都是宮廷禦釀。


    馬上要興兵,並且是討伐強大的魏國,值此緊要關頭。雖是國宴,劉永也必須抓緊時間跟幾個朝廷重臣好好合計合計。


    所以,劉永隻在國宴上i露了一下臉、敬眾臣一尊酒便不見了,他知道,有他在場許多中低級官員根本就放不開,又有幾個大臣敢在皇帝麵前失態?


    君前失儀可是重罪!


    還不如走人,自己去辦自己的事,讓這些個辛苦忙碌了一整年的文官武將敞開了喝個痛快,也鬧個痛快。


    建威殿和大殿前方的廣場上人聲鼎沸,數百名之多的公卿大臣正在開懷痛飲。


    而西側偏殿裏卻顯得氣氛凝重,劉永高踞首席。左右下首依次坐著諸葛亮、李嚴、趙雲、馬岱、吳懿等重臣,全都是神情凝重。


    因為方才皇帝提出了擴修山河堰的議題。


    劉永的目光忽然落在了丞相諸葛亮身上,道:“丞相,你認為朕的提議怎麽樣?”


    山河堰,因褒河又名山河水而得名,乃漢中引褒水灌溉農田的一項水利工程,創修於劉邦為漢王定都南鄭時期。


    “陛下是想增加漢中能夠灌溉的耕田麵積?”長久的和庶務為伍,諸葛亮對於蜀地的水利設施都有了個籠統的腹稿,故隻略略一想,便懂了劉永的意思。


    而趙雲則是很疑惑,“漢中地廣人稀,即便陛下先前曾下詔徙五郡之民充填漢中,可這恐怕也隻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那增修山河堰有何益處?”


    “徒勞民傷財耳。”


    劉永不答,轉向諸葛亮:“丞相,可知朕意?”


    諸葛亮精芒一閃,道:“陛下是想增加漢中郡的糧食產量!”


    “沒錯!”劉永斷然附和,這才解釋道:“一旦王師北上,無論出兵隴右亦還是奇襲潼關,戰事皆非一朝一夕便能結束。漢軍的軍糧問題,要未雨綢繆。”


    “從巴蜀運糧是大頭,但蜀道崎嶇艱難,一石糧食運往漢中,路途上就要損耗一半。這大頭來的相當不容易。因此北伐軍糧,巴蜀運糧固然是一個方麵,漢中也需擴大生產貼補軍用。”


    “恕臣直言,漢中軍民滿打滿算不過五萬人,自足尚且捉襟見肘,想要供應起北伐大軍的部分軍糧無異於天方夜譚!”趙雲搖搖腦袋,還是不明白劉永的用意。


    這時,隻見諸葛亮略有所思的講道:“如果臣未會錯意的話,陛下的意思是朝廷無論哪個方向北伐,把漢中作為出兵基地都是定局。那麽,作為前進基地的漢中勢必會駐進大量軍隊,增修山河堰灌溉農田,有利於軍隊北上漢中後的軍屯。”


    聞聽諸葛亮此言,劉永笑了笑,讚賞道:“不錯,丞相道出了朕的意思。朕先前遷五郡民一萬家至漢中除了充實漢中外,也有為增修山河堰提供徭役的意思。”


    “不知陛下準備多大規模地整修山河堰?”山河堰,與關中的鄭國渠、白公渠和益州的都江堰齊名於世,李嚴亦有所耳聞。


    “像都江堰一樣,朕準備一勞永逸,都江堰使蜀地成了天府之國,山河堰至少要福澤後世,百年無毀。”麵對眾卿,劉永侃侃而談,充滿自信。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做好了功課。“朕預計增修後的山河堰,能灌溉褒城縣田一萬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計四萬六千餘畝。”


    在漢中休上勸農,開拓農田、興修水利這是諸葛亮早就想做的事,不想,今晚國宴劉永倒搶先一步提了出來。


    隻是…………


    “臣觀陛下山河堰工程所圖甚大,可即使加上遷徙至漢中的五郡民,增修山河堰的人手仍然缺口很大、遠遠不足,縱使漢中駐軍魏延部能分撥一部分人立,然而還是遠遠不夠!”


    “不錯!”劉永點點頭,“山河堰水利的增修確實極需要勞壯,因此,朕決定抽調西軍四部斯臾、邛都七部營軍兩萬四千人北上漢中,擇地屯田、囤積糧食,順便興修山河堰。”


    “抽調四部斯臾、邛都七部營軍?陛下,這兩支部隊可謂西軍中堅,若是掉走,西線防禦大大削弱呀。萬一汶山等地的羌夷有何異動,或隴西魏軍借道陰平、武都進犯,朝廷恐怕鞭長莫及。”漢中之戰前夕,馬岱曾隨其兄長馬超、張飛入武都迎擊魏軍,因此到過武都一線,平日對於西線兵事也很上心。


    劉永自信一笑,道:“卿擔心西抽調西軍主力後,西線一旦有事,國家力窮不能所製。而朕今夜想同諸卿商議的第二件事,便是四部斯臾、邛都七部營軍調走後,如何填補暴露的防禦漏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蜀漢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兔愛烏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兔愛烏騅並收藏三國之蜀漢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