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諸葛亮忍不住讚歎一聲。


    不難看出,劉永這套針對世家豪族累世為官,掌握朝廷名器的辦法很有效。


    “陛下真是眼光獨到,想法新穎,思維開闊……”諸葛亮麵色動容,激奮之色溢於言表,“真是……真是堪稱大手筆!”


    而劉永則是微微欠身,謙遜道:“丞相廖讚了。”


    借用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這可不是劉永的功勞,而是曆史的必然,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隨著曆史的發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先秦兩漢的貴族政治和魏晉南北的門閥製度都必將被小地主崛起的文官政治取而代之,這是自然規律。


    “但,陛下,您所要達到的局麵是在知識傳播更容易、更廣的基礎上…………而目前來說,您所設置的前提並不成立。”諸葛亮的眼色很熱,一下就道出劉永想法的命門。


    這個時代的書籍的傳播和文化的傳承是由手抄於竹簡上實現的,手抄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抄錯、抄漏,既阻礙了文化的發展,又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而劉永破解此題的答案是…………紙張與印刷術!


    改進造紙術劉永已經下令考工令李央下去研發,想必過一段時日李央就會搗鼓出來,那下麵就隻剩下印刷術了。


    印刷術,準確的說,是雕版印刷術!


    而怎樣發明雕版印刷術,劉永想說簡直不要太簡單。


    對此他已胸有成竹,“丞相,朕有一種設想。來,公且看……”


    劉永示意諸葛亮注意兩人麵前的棋盤,並指著棋盤的刻痕道:“如果用刻刀在木版上將反體字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再在木板刻痕底部刷蘸墨汁,最後則將紙覆蓋在板麵上。”


    比示完,劉永抬頭問聽得入迷的諸葛亮:“那麽丞相說說…………紙張會成什麽樣子?”


    此刻,諸葛亮目中異彩漣漣,仔細思考著,猛地脫口答道:“紙上便會印出文字!”


    “沒錯!而且還能印出圖像!”劉永做了補充


    望著年紀輕輕卻英武不凡的劉永,諸葛亮此刻真是欣慰不已,天子早慧成熟,實乃國家社稷之幸!


    萬千世界,何其璀璨,這個世界總會有一些天賦異稟的人出現的,古有甘羅十二歲拜相,諸葛亮相信今時的少年天子也屬於那一類人。


    待今上在經過歲月的一番磨礪與沉澱,未必不能做一位中興之主。


    是的,還需要經過歲月的成長和蹉跎,諸葛亮不得不說劉永描繪的景象很誘人,但……要讓泥腿子、苦哈哈的子弟也能讀上書、識上字,如果不動用國家力量推動這項事業,那會是一場多麽漫長的演變……


    幾十年?還是幾百年?


    即便,即便有朝廷的大力推廣和扶持,父母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農家子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成長為人才,能和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公開比試不落下風?


    開玩笑!真以為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紈絝、不學無術之徒,人家的經學傳家、家學加持都是無用功?


    說句不客氣的話,即便人家是紈絝,人家也是有知識、見過世麵的紈絝!強於寒門子弟……太多了!


    “陛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您所布的局太恢弘了,它不像在幾年十年內能完成的事情,倒像是幾代人的重任、百年大計!”諸葛亮雖然不想向劉永潑冷水,但作為丞相——上佐天子下撫黎庶,該講的必須要講的。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經過諸葛亮的分析,劉永的熱情一下子熄滅大半,還真讓……諸葛丞相說對了!


    曆史上,那個被扣上暴君帽子的隋煬帝,讓天空一聲巨響——科舉製度閃亮登場,而後唐代發麵雕版印刷術,可直到宋代科舉製才真正走向成熟,文官政治到那時才建立起八百年的統治地位。


    幽幽發出一聲歎息,“朕還是太年輕了……”


    不過劉永仍舊沒有放棄,他相信隻要變通一下,總會能找到辦法……隻是時機未到!


    諸葛亮見年輕的皇帝有些喪氣,當即轉變話題,又問道:“如若陛下能一改世家大族把持官位的境況呢,那……陛下接下來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加強國力?”


    “漢承秦製,這個“漢”說的是先漢,先漢之所以如此強大不外乎四個字:編戶齊民!”劉永低頭迴答,仍在思考解決之道。


    “編戶齊民!好一個編戶齊民!”諸葛亮駭然變色,這一刻他真的覺得劉永是劉備轉世!


    因為,因為當年他和先帝劉備討論先漢所以興隆時,提得最多的一點就是編戶齊民。


    漢承秦製,編戶齊民,將天下的自耕農、佃農、佃工編入戶籍,他們是國家的基石,編民的數量直接關係國力的強弱,軍隊的兵源從他們當中出,朝廷的賦稅也從他們當中征收。


    而先漢之所以能有強大的國力,能組建規模、數量龐大且戰鬥力不俗的郡國兵係統,原因就是數量龐大的編民和對地主豪強的高壓政策!


    正應先漢後期失去了對地主豪強的控製,兼並之風盛行,編民人數減少,國家才征發不到合格的郡國兵,郡國兵體係才土崩瓦解。以至於光武才能以極具懸殊的兵力擊潰新朝四十二萬郡國兵,到那時……所謂的郡國兵隻剩下歪瓜裂棗,早就爛透了。正因為如此,光武才會省內地都尉,罷郡國兵。


    編戶齊民雖好,可惜……如果不能解決世家豪族的問題,一切隻能紙上談兵。


    諸葛亮惋惜的搖搖頭,“可惜呀!陛下,理想雖好,但殘酷的才是現實。”


    雖然實現編戶齊民機會渺然,但從今日一番長談,諸葛亮終於確定了劉永真有人主之才,並且劉永能親臨造訪不也表明了問題——天子仍然器重丞相。


    至於李嚴任禦史大夫這迴事,也就沒有那麽不能接受了。這樣想著,諸葛亮又將話題轉迴正題:“李嚴,昭烈皇帝指認的顧命大臣,陛下今以其為禦史大夫,臣仍認為並無不妥。”


    “哦,”聽諸葛亮這麽說,劉永心頭一喜,“如此,丞相同意了?”


    “對,但臣也有一個請求,萬望陛下應允。”


    隻要能同意李嚴出任禦史大夫,劉永自然不無不可,“丞相但請講。”


    “日後若臣領軍北伐,以李嚴為副手。”


    劉永略微思索,頷首同意:“準!”


    **************************


    五日後,議殿


    劉永冕旒朝服,升價而坐,大會文武群臣。


    丞相諸葛亮出班奏曰:“臣亮謹與九卿、諸將軍、大臣、列侯、吏兩千石議:光祿勳、江州都督、都亭侯李嚴顧命之臣,撫鎮東疆,功在社稷。宜遷為禦史大夫,三公位,俸中二千石!”


    劉永正襟危坐,麵容肅穆,張口答曰:“可,其令有司建禦史大夫衙署,置屬官。”


    時維漢建興四年八月初,天子令尚書令陳震起草《策文》,遣太常賴恭持節至李嚴府邸授予《策文》。


    策嚴為禦史大夫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禦史大夫嚴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君起勖哉!


    翌日


    天子、百官齊聚昭烈廟,丞相亮宣讀《策文》畢,高聲唱曰:漢建興四年八月,皇帝策詔以李嚴其為禦史大夫!


    即後鼓樂齊鳴,編鍾大奏!


    群臣高唿:“謹為陛下賀!謹為禦史大夫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蜀漢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兔愛烏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兔愛烏騅並收藏三國之蜀漢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