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寒風還盛,友誼賓館的門口就陸續開始來人。

    沒有橫幅,沒有迎賓,所有人都直奔聚英廳。

    燧石科技是通過信息產業部那邊介紹才訂到友誼賓館的,友誼賓館的日常運營負責人也隻以為是某個有門路的企業自己搞的私人會議。

    雖然實情如此,但當韓經緯和陶知行的車子都來到友誼賓館之後,大冷天的友誼賓館的經理汗都要流下來了。

    “不用這麽緊張,就是一個內部會議,按照正常的會議服務就行。”

    陶知行兩句話就打發走了他,然後和韓經緯一起先進了會議室。

    已經到的院所負責人都占來起來迎接他們,陶知行和韓經緯隻一揮手,就先坐在前台兩個人聊起來。

    也沒人過來打擾他們,除了簡玉書。

    “顧鬆人呢?還躲著在?”

    簡玉書笑道:“已經到了的,我給他打電話。”

    跟顧鬆說完兩位部長已經到了,簡玉書就說道:“他這幾天是躲得辛苦,找他的人都把我電話打爆了。”

    陶知行樂了:“也讓他體會一下當領導的痛苦。怎麽,都不敢露麵了?怕被圍住?”

    “可不是嘛。他說年齡小太吃虧了,不熟的人還可以裝一下霸道總裁。但在熟人老師長輩這些人麵前,腰完全挺不直啊。”

    “這話說得有趣。他年齡雖然小,但辦事還是靠譜。計劃送過來之後,我們已經看了,沒什麽問題。今天我們就是過來鎮場的,免得有爭論。”

    簡玉書微微躬身:“感謝兩位部長的重視。”

    陶知行對韓經緯歎道:“說來說去還是科研經費不足鬧的,這額外多出來一大塊,也不怪大家心動。”

    韓經緯笑道:“慢慢來嘛,這沒有辦法。按說呢他也沒必要用這種方式來用這筆錢,完全可以慢慢組建自己的團隊,慢慢地做。他這樣子,也是存著多調動一些科研力量的心思吧。你不是說他要造飛船上天嗎?我看他是知道一己之力幹不成,現在這是在賣好呢。”

    “他賣不賣好不管,迴頭沒有足夠成果出來,將來也不能一直這麽支持他。”

    兩位大佬在那輕鬆地聊著,簡玉書替顧鬆捏著一把汗。

    雖然他已經是經常創造奇跡的人,但兩位部長坐一起的氣場還是很強大的,讓簡玉書都有些心虛起來。

    然後戴著兜帽和口罩的顧鬆就溜了過來,把口罩一摘笑嘻嘻地問好。

    “你至於這樣嗎?”陶知行無語。

    “這不是開春了嘛,換季,容易感冒!部長,您要是出門在外,尤其是如果要出國的話,也得戴著!”顧鬆一臉正經。

    簡玉書都聽傻了,戴口罩的部長……嘶,這畫麵有點不太敢想象。

    “別貧嘴,正說你呢。”陶知行說道,“搞這麽大一出,三年時間要搞這麽多課題,你計劃雖然做得好,有沒有把握管控住?”

    顧鬆唯獨不擔心這個,笑著說道:“您放心吧,不用三年,您就等著收果子吧。”

    “還收果子……怎麽正正經經嚴嚴肅肅的科研工作,到了你嘴巴裏就不像樣了呢?”

    韓經緯調侃道:“大概這就是所謂少年狂吧。”

    “03年啦,今年我18啦,是青年了!”

    簡玉書是佩服他,在部長麵前也一樣地敢口花花了,看樣子是個逗逼青年。

    會議室裏,也都注意到了顧鬆已經露麵了。奈何現在顧鬆就窩在了部長邊上,也不可能找他說什麽。

    這感覺真是難熬啊。

    人還在陸陸續續地到,賓館那邊已經迅速提高了接待服務標準,熱茶、麵點、紙筆都一小推車一小推車地往裏送。

    雖然不知道是個什麽會,但經理過來瞄過幾眼之後,就已經知道都是些什麽人了。

    科學家們!

    燕大、華清、燕京理工大、哈冰工程大……一會的工夫就聽到了這麽多響當當的名字。

    看樣子是個級別很高、保密程度也不低的科研會議!

    在賓館經理眼中非常厲害的科學家們,此刻卻活像一個街頭等待派活的泥瓦匠。

    被挑中了,就能參與課題,有榮譽,有錢拿。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雖然有些憋屈,有些沒麵子,但唯獨沒有不服。

    錢是人家用自己的成績、後續的規劃向國家爭取到的。

    技術上人家上次閉門會議上10分鍾科研攻關秀了三個問題,就造就了三篇新的有影響力的論文。

    搞笑的是三家還都給顧鬆掛了一個二作的名字,這舔的姿勢也是清奇。

    顧鬆接到他們電話的時候整個人都被驚住了。

    就這樣,到了八點半,人就坐滿了。

    顧鬆請陶知行和韓經緯坐到了主席台上,然後敲了敲話筒:“新年好,先給大家拜個晚年!”

    台下響起歡快的笑意和掌聲。

    “新年新氣象,感謝陶部長和韓部長特地來參加我們這個精密儀器及機械專項科研基金的第一屆合作者大會。年過完了,咱們一起開始搞點大事情。”

    整個會議廳裏的注意力都聚集到了他身上,顧鬆說道:“牛總曾經去國外參觀,人家說,給咱們全套的光刻機圖紙,咱們也造不出來。今天這個會議,我想嚐試著去解決這個事情。搞基礎研究都是得花錢,涉及到精密儀器和機械這一塊,測量技術、材料技術、控製技術、製造工藝……很多都需要投入。但現在這個階段,資金量就這麽多,因此,我也製定了一份研究計劃,先闡述一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耀東又一次被喊來放幻燈片了。

    顧鬆侃侃而談:“這一個專項基金,在基礎研究層麵,會安排總計10億的資金。另外5億,會專門安排到和兩個尖端設備有關的專題項目中。除了光刻機,就是機床!”

    唯恐在座的理論研究派太多,顧鬆專門說道:“我辦的是企業,我關注應用,我出的經費,就要做出好的產品。將來我想做芯片,不想被國外掐著光刻機脖子。將來我想做其他的精密機械,也不想被國外掐著尖端機床的脖子。所以,這一個專項基金,我希望大家參與的目的是很明確的!這不是為了刷論文、鑽研理論深度!我要的,是能強國的東西!”

    “今天大家糾結於科研經費的稀缺,但科研經費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它需要企業能賺錢、大家工資高了有錢花、國家整體富起來了稅收足夠多,才會有更多的科研經費投入進來。但現在我們企業去競爭,沒有優勢,因為基礎的工藝、材料和這些尖端設備,我們差得太遠。院校其他的課題我不管,我這是企業的課題,我就隻有一個目的:花出去的錢,將來我能賺迴來!”

    “一切不能轉化好產品的成果,對我來說,都是垃圾!諸位,光刻機,尖端機床,材料和基礎工藝,讓我們為國家的崛起,一起出一份力!3年時間,15億經費,我希望三年之後大家再迴想起現在這些課題,可以驕傲地對身邊人說:我們做到了!到時候,他們享受到的富裕和強大,有我們的一份力!”

    滿座寂靜無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命當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畝南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畝南山並收藏重生之命當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