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人士大夫們,身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點。
他們的嘴皮子,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天下間最堅硬的東西。
有些時候,已經堅硬過了刀劍。
如果輕而易舉的就把他們殺了,實在太便宜他們。
不如將他們全部集中起來,扔到草原上,讓他們向那些草原部落的牧民,
傳授各種各樣的儒家經典。
這些牧民知道什麽?他們知道的也僅僅是羊該怎麽放,牛該怎麽放,又或者馬該怎麽放。
至於每個部落的光輝曆史,幾乎沒有幾個牧民知道。
那些光輝的歲月,基本上全部屬於那些王公貴族。
就像打下了萬裏疆土的大元一樣,記住的也隻有黃金家族以及相關的貴族成員。
至於下麵的那些牧民,
想的更多的是明天該去哪裏放羊,哪裏的水草更加豐茂,怎樣做才能完成王公貴族們分下來的指標,怎樣做才能活得更長遠,又或者娶到媳婦。
至於祖宗的榮譽,和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他們與王公貴族的區別,本質上,與普通老百姓和地主士紳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
給他們教授漢語,或者教授儒家經典,可能會非常費工夫,但給他們的孩子教授,就會大不一樣。
等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再用利誘。
會說漢語的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以此為基礎,將會逐步把他們的語言掃進垃圾堆。
不管什麽時候,
不管在哪裏,普通老百姓都沒有辦法掌握知識。
所以,
目前的牧民,幾乎就是白紙,可以任由孫傑揮毫潑墨。
再將這些牧民的姓名更改,給他們起漢姓,
改漢名,要不了多久,就能將他們徹底同化。
至於頑固派以及不想同化的,隻有死路一條。
這種人在普通牧民當中,數量也不會很多,也隻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按照孫傑的這些方法,推行四五十年,五六十年,這些人還會記得自己的過往嗎?
順便給他們編造一些曆史,曆史永遠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到時候該怎麽寫,怎麽說,都由孫傑說了算。
孫傑說他們的祖上是漢人,那他們就是。
這次在草原上定下來的這些規矩將會作為一個範本,如果效果好,那麽孫傑將會把這個範本推行到全世界。
以後,孫傑手中的地盤可不僅僅隻有這麽一片地方。
朝鮮,倭國,東南亞,以及西方,美洲,
大洋洲以及整個世界。
這些地方,孫傑都會采取這樣的方法。
說的難聽一點,叫做焚書坑儒,禁絕史書。
天底下運行的道理便是如此,弱者不配擁有曆史。
孫傑將自己早已經製定出來的那些規章製度,交給了孫傳庭。
科爾沁部落的安置之事,在目前來看,尤為重要。
所以,必須要讓靠得住且有能力的官員北上,親自督辦此事。
孫傑給了孫傳庭很大的權力,可以直接調動延綏鎮的守軍,一切以安頓科爾沁部落為主。
……
孫傳庭北上之後,孫傑下達了征兵令。
這次征兵的主要目標:正規軍十萬人,預備役二十萬人。
之所以一次性擴充這麽多,是因為孫傑要準備南下了。
巴圖爾琿那邊的事情沒有什麽懸念,盡管那邊還沒有勝利傳過來,但孫傑知道,勝利隻是時間問題。
那邊地廣人稀,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異族,處理起來也不太困難。
軍隊直接進駐,鬧就壓,反就殺。
直接采取軍管,甚至都不需要太過注意。
南方不同,江南擁有富庶的土地也擁有廣闊的江山。
這次孫傑要以席卷天下之勢,徹底將南方收複。
那邊的府縣多如牛毛,想要安安穩穩將這些地方全部占下來,每個地方的守軍必不可少。
在立國之初,不管哪朝哪代,在地方上,尤其是偏離中央的地方上,都會留守大量的軍隊。
孫傑這裏也一樣,留守足夠的軍隊,時刻防備士紳勢力,卷土重來、死灰複燃。
三十萬軍隊,看上去有些少,但相對於如今這個大環境,已經足夠了。
征兵令下達,作為軍參院代行參事的盧象升,忙的幾乎不著家,恨不得吃住都在軍參院的衙門中。
軍參院衙門,其實就在如今皇宮的大門外。
和文參院麵對麵,坐落於東西兩側。
距離近,孫傑也時常會向盧象升詢問征兵情況。
盧象升的能力不用多說,作為明末為數不多幾個能做實事的人,自然處理的井井有條。
孫傑可不像崇禎那樣,設置眾多掣肘以及障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讓事情更完美,就必須要學會放權。
京兆府乃至整個陝西以及山西,全都被孫傑發下去的征兵令,刺激的熱火朝天。
和在明朝當兵不同,在孫傑這裏當兵,象征著前途無量,象征著衣食無憂。
別的不說,光是當兵時下發的那些安家田,就足以讓很多百姓眼紅。
幾乎每個征兵點,都被大量青壯包圍。
在孫傑的刻意引導下,“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時代漸行漸遠。
一時間,頗有幾分漢唐雄風。
手中的地方大了,手裏的人也多了,征兵時候的條件要比之前高上很多。
幾乎每個征兵點外都放著幾個重量不輕的石鎖,隻有那些把石鎖能舉過肩膀的人才會被錄取。
這也隻是初篩,後麵還有長跑,力量等項目。
所有的項目過關之後,才會被選入新兵。
這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便是為期五個月的新兵訓練。
新兵訓練早已經有了現成的規章製度,除了必要的軍事訓練之外,幾乎每天晚上還要進行一個時辰的漢字教學。
軍隊戰鬥力的強弱,和識字率也有很大的關係。
識字率越高,士兵素養越高,命令貫徹率也就越高。
以後立功升遷,也不用擔心士兵不認字的情況出現。
在新兵期間,表現優秀的士兵,還會被錄入大秦軍校學習。
除了第一期的那些學員能夠接受孫傑親自教導之外,後麵這幾期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
孫傑是大秦軍校的校長不錯,可現在並不會親自教授學員。
登基為帝之後,事情一天比一天多。
軍校那邊有已經出師的人才,也能應付如今的局麵。
即便孫傑不會親自教學,新兵們也已進入大秦軍校學習為榮。
進入大秦軍校,就意味著他們正式成為軍隊的預備幹部。
以後,一旦立功受賞,他們的升遷速度最快。
這種製度,直接打破了明朝軍製的弊病,以軍校養軍官,然後在軍參院的體係下升遷。
直接把文武兩途各自獨立,孫傑通過掌控軍校和軍參院,來掌控軍權,杜絕文人領兵的情況出現。
和北方的積極備戰不同,南方那邊,進入夏季之後,脂粉氣味也越來越濃鬱。
孫傑之前已經將秦淮河兩岸毀的差不多了,可在楊嗣昌他們等人的默許之下,往日繁盛的秦淮河又迴來了。
雖然比不上以前,但也差不了太多。
這些文人士大夫,永遠都是尋歡作樂的高手。
孫傑解救的速度,遠遠比不上他們奴役的速度。
除非將他們這些人徹底消滅,不然,這一情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空氣中的脂粉氣味越來越多,秦淮河上的畫舫也漸漸增多。
河麵上泛著一層薄薄的膩光,那是姑娘們卸妝之後的胭脂。
楊嗣昌坐在一家畫舫中,窗外是清波泛起的秦淮河,陣陣清風吹來,伴隨著畫舫當中的琴音笛聲,楊嗣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真好,這日子真舒坦!”
楊嗣昌一臉笑容,似乎北方和他已經徹底沒了關係,在這溫柔鄉當中,也漸漸的失去了往日的誌向。
盡管以前他並沒有多少誌向,可也要比現在強上不少。
坐在他對麵的是被他招攬過來的鄭芝龍,饒是這個自認為已經見慣風雨的海上大將,也不得不感歎眼前的靡靡之音。
“下了一輩子的苦力,在海上吹了半輩子的海風,到頭來卻不如這些大人們,以前真是白活了!”
心裏連連感歎。
正了正神色,看向楊嗣昌:“從弗朗機人那裏購買的五千杆新式火銃已經到位,我也抽掉了一萬多人。
現在正在金陵城外修建軍營,要不了多久就能投入使用。到了那個時候,這一萬人,便可成軍。”
楊嗣昌在聽到這些話之後清醒了許多,他問道:“一萬兵是不是有些少?而且,火銃為何隻有五千杆?!”
鄭芝龍一臉為難:“屬下也知道五千杆火銃不夠,可大人給的錢不夠啊。
這些佛朗機人吃準了咱們沒有地方購買火銃,於是大肆加價,以前能買一萬個火銃的錢,現在隻能買五千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屬下也無能為力!”
然而,事情壓根就不是這樣的。
楊嗣昌在南方征稅,收取的錢財,能買八萬杆火銃。
大明慣例,層層克扣。
這些錢在進戶部之前,先被內閣分潤,然後送入戶部。
進入戶部之後,再被戶部的人分潤,再交由兵部。
經過兵部分潤,交於鄭芝龍時已經沒多少了。
就這麽一層一層分下來,到鄭芝龍手中,原本可以購買八萬杆火銃的錢,現在隻能買一萬杆。
鄭芝龍也不是啥光彩人物,一萬杆火銃的錢,愣是被他刮了一半,隻買了五千杆火銃。
大明朝的老傳統,層層克扣,層層截留。
即便現在苟全金陵,依舊忘不了他們的老本行。
楊嗣昌怒了。
他當時和內閣,明明隻分了兩萬杆火銃的錢。
可萬萬沒有想到,下麵的人竟然這麽狠,到最後,六萬杆的錢,隻剩下五千杆。
這出入可不是一般的大。
“這些貪官,一個個的真是該殺!”
楊嗣昌一把拍在麵前的桌子上,一臉憤怒的大吼大叫。
也僅此而已罷了,也隻能大喊大叫。
至於抓人,至於清查,他連那個想法都沒有。
真要查,他截留的那些錢財,就得全部還出去。
吃進肚子裏的肉,又怎麽可能再吐出來?
楊嗣昌也深知那些貪官的德行,也深知整個大明朝上上下下的潛規則。
從他就開始貪了,自己身子不正,又怎麽能查別人?
這種事查不了。
表麵上看,南明小朝廷還以朱慈烺為尊。
可實際上,已經分為京城派、勳貴派、江南派等幾個派係。
京城派是從京城過來的官員,他們自認為是京城正統,所以看不上當地的官員。
朝政中樞,也基本上被這些人壟斷把持。
這自然引起了江南派和勳貴派的不滿。
勳貴派是京城過來的勳貴,他們比不上江南派和京城派,但他們有錢,來了江南之後,就開始招兵買馬,在如今的南明朝廷中,有不小的實力。
江南派是江南本地的官員,他們在京城派的排擠下,進不了南明小朝廷的權利中樞,但依靠著主場優勢以及人多勢眾,把持了大量基層官員。
這三派各有各的長處,在朱慈烺登基以來的這些時間裏,爭鬥不休。
和天啟年間的東林黨與閹黨之爭,差不了太多。
有些時候,就很難理解明末的這些文人。
都快亡國了,還在那裏爭。爭來爭去,隻會便宜外人。
曆史上的南明就是內鬥不止,如今還是一個樣子。
並沒有朱慈烺的登基而變好多少,隻是少了幾個“監國”的王爺,內裏該爭還得爭。
楊嗣昌罵了半天,終究還是化作一聲聲歎息。
沒辦法,隻能裝鴕鳥了。
又喝了一杯酒,將鄭芝龍說的這些事,暫時拋之腦後。
又沉迷在眼前的“良辰美景”當中。
後庭花曲,靡靡之音。
大明朝爛在了根子裏,他們這些人都在逃避罷了。
他們和曆史上,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那些人,沒有什麽區別。
他們的嘴皮子,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天下間最堅硬的東西。
有些時候,已經堅硬過了刀劍。
如果輕而易舉的就把他們殺了,實在太便宜他們。
不如將他們全部集中起來,扔到草原上,讓他們向那些草原部落的牧民,
傳授各種各樣的儒家經典。
這些牧民知道什麽?他們知道的也僅僅是羊該怎麽放,牛該怎麽放,又或者馬該怎麽放。
至於每個部落的光輝曆史,幾乎沒有幾個牧民知道。
那些光輝的歲月,基本上全部屬於那些王公貴族。
就像打下了萬裏疆土的大元一樣,記住的也隻有黃金家族以及相關的貴族成員。
至於下麵的那些牧民,
想的更多的是明天該去哪裏放羊,哪裏的水草更加豐茂,怎樣做才能完成王公貴族們分下來的指標,怎樣做才能活得更長遠,又或者娶到媳婦。
至於祖宗的榮譽,和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他們與王公貴族的區別,本質上,與普通老百姓和地主士紳沒有什麽太大的不同。
給他們教授漢語,或者教授儒家經典,可能會非常費工夫,但給他們的孩子教授,就會大不一樣。
等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再用利誘。
會說漢語的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以此為基礎,將會逐步把他們的語言掃進垃圾堆。
不管什麽時候,
不管在哪裏,普通老百姓都沒有辦法掌握知識。
所以,
目前的牧民,幾乎就是白紙,可以任由孫傑揮毫潑墨。
再將這些牧民的姓名更改,給他們起漢姓,
改漢名,要不了多久,就能將他們徹底同化。
至於頑固派以及不想同化的,隻有死路一條。
這種人在普通牧民當中,數量也不會很多,也隻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按照孫傑的這些方法,推行四五十年,五六十年,這些人還會記得自己的過往嗎?
順便給他們編造一些曆史,曆史永遠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到時候該怎麽寫,怎麽說,都由孫傑說了算。
孫傑說他們的祖上是漢人,那他們就是。
這次在草原上定下來的這些規矩將會作為一個範本,如果效果好,那麽孫傑將會把這個範本推行到全世界。
以後,孫傑手中的地盤可不僅僅隻有這麽一片地方。
朝鮮,倭國,東南亞,以及西方,美洲,
大洋洲以及整個世界。
這些地方,孫傑都會采取這樣的方法。
說的難聽一點,叫做焚書坑儒,禁絕史書。
天底下運行的道理便是如此,弱者不配擁有曆史。
孫傑將自己早已經製定出來的那些規章製度,交給了孫傳庭。
科爾沁部落的安置之事,在目前來看,尤為重要。
所以,必須要讓靠得住且有能力的官員北上,親自督辦此事。
孫傑給了孫傳庭很大的權力,可以直接調動延綏鎮的守軍,一切以安頓科爾沁部落為主。
……
孫傳庭北上之後,孫傑下達了征兵令。
這次征兵的主要目標:正規軍十萬人,預備役二十萬人。
之所以一次性擴充這麽多,是因為孫傑要準備南下了。
巴圖爾琿那邊的事情沒有什麽懸念,盡管那邊還沒有勝利傳過來,但孫傑知道,勝利隻是時間問題。
那邊地廣人稀,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異族,處理起來也不太困難。
軍隊直接進駐,鬧就壓,反就殺。
直接采取軍管,甚至都不需要太過注意。
南方不同,江南擁有富庶的土地也擁有廣闊的江山。
這次孫傑要以席卷天下之勢,徹底將南方收複。
那邊的府縣多如牛毛,想要安安穩穩將這些地方全部占下來,每個地方的守軍必不可少。
在立國之初,不管哪朝哪代,在地方上,尤其是偏離中央的地方上,都會留守大量的軍隊。
孫傑這裏也一樣,留守足夠的軍隊,時刻防備士紳勢力,卷土重來、死灰複燃。
三十萬軍隊,看上去有些少,但相對於如今這個大環境,已經足夠了。
征兵令下達,作為軍參院代行參事的盧象升,忙的幾乎不著家,恨不得吃住都在軍參院的衙門中。
軍參院衙門,其實就在如今皇宮的大門外。
和文參院麵對麵,坐落於東西兩側。
距離近,孫傑也時常會向盧象升詢問征兵情況。
盧象升的能力不用多說,作為明末為數不多幾個能做實事的人,自然處理的井井有條。
孫傑可不像崇禎那樣,設置眾多掣肘以及障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讓事情更完美,就必須要學會放權。
京兆府乃至整個陝西以及山西,全都被孫傑發下去的征兵令,刺激的熱火朝天。
和在明朝當兵不同,在孫傑這裏當兵,象征著前途無量,象征著衣食無憂。
別的不說,光是當兵時下發的那些安家田,就足以讓很多百姓眼紅。
幾乎每個征兵點,都被大量青壯包圍。
在孫傑的刻意引導下,“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時代漸行漸遠。
一時間,頗有幾分漢唐雄風。
手中的地方大了,手裏的人也多了,征兵時候的條件要比之前高上很多。
幾乎每個征兵點外都放著幾個重量不輕的石鎖,隻有那些把石鎖能舉過肩膀的人才會被錄取。
這也隻是初篩,後麵還有長跑,力量等項目。
所有的項目過關之後,才會被選入新兵。
這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便是為期五個月的新兵訓練。
新兵訓練早已經有了現成的規章製度,除了必要的軍事訓練之外,幾乎每天晚上還要進行一個時辰的漢字教學。
軍隊戰鬥力的強弱,和識字率也有很大的關係。
識字率越高,士兵素養越高,命令貫徹率也就越高。
以後立功升遷,也不用擔心士兵不認字的情況出現。
在新兵期間,表現優秀的士兵,還會被錄入大秦軍校學習。
除了第一期的那些學員能夠接受孫傑親自教導之外,後麵這幾期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
孫傑是大秦軍校的校長不錯,可現在並不會親自教授學員。
登基為帝之後,事情一天比一天多。
軍校那邊有已經出師的人才,也能應付如今的局麵。
即便孫傑不會親自教學,新兵們也已進入大秦軍校學習為榮。
進入大秦軍校,就意味著他們正式成為軍隊的預備幹部。
以後,一旦立功受賞,他們的升遷速度最快。
這種製度,直接打破了明朝軍製的弊病,以軍校養軍官,然後在軍參院的體係下升遷。
直接把文武兩途各自獨立,孫傑通過掌控軍校和軍參院,來掌控軍權,杜絕文人領兵的情況出現。
和北方的積極備戰不同,南方那邊,進入夏季之後,脂粉氣味也越來越濃鬱。
孫傑之前已經將秦淮河兩岸毀的差不多了,可在楊嗣昌他們等人的默許之下,往日繁盛的秦淮河又迴來了。
雖然比不上以前,但也差不了太多。
這些文人士大夫,永遠都是尋歡作樂的高手。
孫傑解救的速度,遠遠比不上他們奴役的速度。
除非將他們這些人徹底消滅,不然,這一情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空氣中的脂粉氣味越來越多,秦淮河上的畫舫也漸漸增多。
河麵上泛著一層薄薄的膩光,那是姑娘們卸妝之後的胭脂。
楊嗣昌坐在一家畫舫中,窗外是清波泛起的秦淮河,陣陣清風吹來,伴隨著畫舫當中的琴音笛聲,楊嗣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真好,這日子真舒坦!”
楊嗣昌一臉笑容,似乎北方和他已經徹底沒了關係,在這溫柔鄉當中,也漸漸的失去了往日的誌向。
盡管以前他並沒有多少誌向,可也要比現在強上不少。
坐在他對麵的是被他招攬過來的鄭芝龍,饒是這個自認為已經見慣風雨的海上大將,也不得不感歎眼前的靡靡之音。
“下了一輩子的苦力,在海上吹了半輩子的海風,到頭來卻不如這些大人們,以前真是白活了!”
心裏連連感歎。
正了正神色,看向楊嗣昌:“從弗朗機人那裏購買的五千杆新式火銃已經到位,我也抽掉了一萬多人。
現在正在金陵城外修建軍營,要不了多久就能投入使用。到了那個時候,這一萬人,便可成軍。”
楊嗣昌在聽到這些話之後清醒了許多,他問道:“一萬兵是不是有些少?而且,火銃為何隻有五千杆?!”
鄭芝龍一臉為難:“屬下也知道五千杆火銃不夠,可大人給的錢不夠啊。
這些佛朗機人吃準了咱們沒有地方購買火銃,於是大肆加價,以前能買一萬個火銃的錢,現在隻能買五千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屬下也無能為力!”
然而,事情壓根就不是這樣的。
楊嗣昌在南方征稅,收取的錢財,能買八萬杆火銃。
大明慣例,層層克扣。
這些錢在進戶部之前,先被內閣分潤,然後送入戶部。
進入戶部之後,再被戶部的人分潤,再交由兵部。
經過兵部分潤,交於鄭芝龍時已經沒多少了。
就這麽一層一層分下來,到鄭芝龍手中,原本可以購買八萬杆火銃的錢,現在隻能買一萬杆。
鄭芝龍也不是啥光彩人物,一萬杆火銃的錢,愣是被他刮了一半,隻買了五千杆火銃。
大明朝的老傳統,層層克扣,層層截留。
即便現在苟全金陵,依舊忘不了他們的老本行。
楊嗣昌怒了。
他當時和內閣,明明隻分了兩萬杆火銃的錢。
可萬萬沒有想到,下麵的人竟然這麽狠,到最後,六萬杆的錢,隻剩下五千杆。
這出入可不是一般的大。
“這些貪官,一個個的真是該殺!”
楊嗣昌一把拍在麵前的桌子上,一臉憤怒的大吼大叫。
也僅此而已罷了,也隻能大喊大叫。
至於抓人,至於清查,他連那個想法都沒有。
真要查,他截留的那些錢財,就得全部還出去。
吃進肚子裏的肉,又怎麽可能再吐出來?
楊嗣昌也深知那些貪官的德行,也深知整個大明朝上上下下的潛規則。
從他就開始貪了,自己身子不正,又怎麽能查別人?
這種事查不了。
表麵上看,南明小朝廷還以朱慈烺為尊。
可實際上,已經分為京城派、勳貴派、江南派等幾個派係。
京城派是從京城過來的官員,他們自認為是京城正統,所以看不上當地的官員。
朝政中樞,也基本上被這些人壟斷把持。
這自然引起了江南派和勳貴派的不滿。
勳貴派是京城過來的勳貴,他們比不上江南派和京城派,但他們有錢,來了江南之後,就開始招兵買馬,在如今的南明朝廷中,有不小的實力。
江南派是江南本地的官員,他們在京城派的排擠下,進不了南明小朝廷的權利中樞,但依靠著主場優勢以及人多勢眾,把持了大量基層官員。
這三派各有各的長處,在朱慈烺登基以來的這些時間裏,爭鬥不休。
和天啟年間的東林黨與閹黨之爭,差不了太多。
有些時候,就很難理解明末的這些文人。
都快亡國了,還在那裏爭。爭來爭去,隻會便宜外人。
曆史上的南明就是內鬥不止,如今還是一個樣子。
並沒有朱慈烺的登基而變好多少,隻是少了幾個“監國”的王爺,內裏該爭還得爭。
楊嗣昌罵了半天,終究還是化作一聲聲歎息。
沒辦法,隻能裝鴕鳥了。
又喝了一杯酒,將鄭芝龍說的這些事,暫時拋之腦後。
又沉迷在眼前的“良辰美景”當中。
後庭花曲,靡靡之音。
大明朝爛在了根子裏,他們這些人都在逃避罷了。
他們和曆史上,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那些人,沒有什麽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