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高高的掛在天上,孫傑率領兵馬出發了。


    城外道路上的黃土留下了雜亂的腳印,從西邊吹來的風很快將這些腳印撫平。


    孫玲站在城牆上,目視著孫傑的身影逐漸消失。


    “夫人,該迴去了!”


    站在身後的丫鬟輕聲說道。


    “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迴來!”


    孫玲歎了一口氣,眉目間流轉著擔憂。


    悔教夫婿覓封侯!


    可是,這天下大事,


    她一個婦人,又如何能言說呢?


    所做唯有支持罷了。


    城中留守兩千兵馬,北邊的煤礦那裏留守五百,剩餘的一千五百人留在了城中。


    梁五負責留守,王筆協助。


    楊臨跟著孫傑一起去了。


    孫傑騎著戰馬,走在去西安府的官道上。


    本來可以直接去潼關,隻是有些事情要去做。


    秦商有一批貨要往京城附近送,剛好孫傑要過去,


    所以順道稍上。


    大明北邊的這些大城中都有秦商的產業,這些產業孫傑也可以利用。


    依靠這些產業,可以構建一個龐大的情報網絡。


    隻不過,目前這個情報網絡剛剛開始。


    跟著孫傑一起走的楊臨,便主要負責此事。


    等孫傑率領兵馬來到西安府城外時,孫初文已經率領著人手在外等候多時了。


    孫傑到了西安府,直接帶著他們一起走。


    時間緊迫,哪裏還允許敘舊?


    官道一直往東,朝著潼關方向。


    這是一條要道,明朝數次修繕。


    可時至今日,依舊殘破不堪。


    明末亂世多不法,人都吃不飽肚子,又哪裏來的空閑和金錢?


    路很爛,東一個坑,西一個坑,大大的阻礙了行軍速度。


    好在軍中的輜重不多,除了必要的糧食以及少量的武器之外,


    也沒什麽了。


    武器彈藥又不是隨時大規模使用,除了決戰之時需求量大之外,其他時間幾乎用不到。


    隻需要保存少部分就行了,有金門在,武器彈藥什麽的可以補充,不用隨時帶著。


    也就是秦商商隊速度能慢一些,但也能接受。


    ……


    陣陣西風出來,秋意更濃,冷氣蕭森。


    卷起地上存在了千年的黃土往天上而去,天地之間蒼茫一片。


    太陽越發暗淡,前路開始渺茫。


    孫傑騎著戰馬,行走在最前方。


    就像是領頭羊一樣,指明了方向,帶著隊伍一直往前。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騎著戰馬徐徐向前,頭頂上的鴻雁往南。


    夕陽傾斜,掛在天邊,赤霞無邊。


    沿著官道駐紮,一頂頂行軍帳篷蔓延出去好遠。


    營地中多了不少火堆,陣陣夜風吹來,火苗在黑夜中舞動。


    孫傑大帳中,一麵大明地圖掛在中央,他舉著台燈,認真查看。


    因為孫傑的緣故,很多事情出現了偏差。


    和曆史上的記錄越走越遠,記憶中的那些史實已經不夠用了。


    目光來到了遼東上,眉頭緊皺,思考著下一步的行動。


    如今距離潼關還有一天的路程,沒有關防印信,潼關守將恐怕不會放行。


    不過,這倒不妨事。


    又不是流賊土匪,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將領,有身份印信在,還怕什麽?


    到時候,白花花的銀子撒出去,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門外走進一人,是剛剛吃過晚飯的楊臨。


    “大人!”


    朝著孫傑拱手行禮,態度謙和。


    孫傑轉過身子,手中的台燈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


    “何事?!”


    坐了下來,問道,順便指了指對麵的椅子,示意楊臨坐下來。


    楊臨告了一聲謝,坐在了孫傑對麵。


    “大人,是這樣的,馬上就要出潼關了。到時候會進入山西,這是我們秦商在山西的店鋪所在,還請大人過目!”


    楊臨從懷中取出一本薄冊子,放在了桌子上。


    孫傑拿起冊子,翻看著。


    記錄的很詳細,甚至具體到哪條街道,門朝哪邊。


    不過,秦商在山西的店鋪基本上集中在那些府城中,下麵的縣城並不多。


    所以這冊子看上去薄了很多。


    “這樣吧,還是按照之前的計劃,店鋪掌櫃,每隔半月,往迴發一次記錄。


    不管有沒有事,都必須往迴發。內容涵蓋當地各項事情,越詳細越好。


    至於真正的情報人員,等這次事情結束之後,再做安排。目前,先用這種方式來。”


    孫傑放下手中的冊子,開口說道。


    這種法子雖然效率不高,但成本最低。


    先讓秦商的這些店鋪兼職此事,等這次戰事結束之後,再做重新做安排。


    “遵命!”


    楊臨走了出去,房間中隻剩下孫傑一人。


    夜深了,空氣中的露氣濃鬱。


    這小冰河時期裏,才是金秋時節,外麵便已經冷的站不住人。


    好在帳篷中有一個小銅爐,驅散了不少寒冷。


    第二天,天剛剛亮,孫傑率領著軍隊出發了。


    沒多久,來到了潼關外麵。


    裏麵的守軍在看到孫傑的隊伍時,一個個惶恐的厲害。


    沒收到上麵的命令,說今天有兵馬經過。


    實在搞不清楚是怎麽迴事,隻能把城門死死關閉,守在城牆上。


    潼關是扼守陝西的交通要道,隻能從這裏過去,沒有第二條路選擇。


    沒有朝廷發下來的關防印信,想要提兵到處亂跑,壓根沒那個可能。


    除非像流賊那樣,撿小路亂竄。


    不過,這樣的話,要繞很遠的路。


    問題不是很大,孫傑出示了自己的身份憑證,然後又花了一筆錢,自然進了城。


    城中的這些守軍可不在乎孫傑他們去哪,將領們見有錢賺,自然會放孫傑過去。


    不是流賊,又是官軍序列,也不用擔心什麽。


    昌盛之年想要進入,難於上天。可如今,天下早就爛了。


    過了潼關,進入了山西境地。


    潼關以東的地形和陝西關中差不多,但往北的話,就和陝西陝北差不多了。


    想要去京城附近,就要走大同、宣府那條路,這條路最近,最省事。


    孫傑帶著軍隊一路北上,朝著大同方向前進。


    穀竀


    這麽一支軍隊出現在山西境內,凡是經過的縣城,都驚慌失措。


    和潼關守將的反應差不多,壓根沒收到朝廷的關防命令,根本不知道孫傑的兵馬從何處而來,又準備往何處而去。


    他們這些人,急匆匆的把這個情況往京城送去。


    孫傑可不會在乎這些驚惶無措的官員,大大方方的走在官道上。


    山西的守軍,精銳的那部分被調到了京城,剩下的都是衛所廢物,除了睜眼看之外,哪裏還敢出城?


    要是尋常流賊,說不定還敢派一些兵馬出去騷擾。


    可這支軍隊令行禁止,軍紀嚴整,人人有甲,這怎麽敢出去?


    這一路而去,壓根沒遇到什麽事,反倒是遠在京城的崇禎寢食難安。


    北邊的建奴正磨刀霍霍,兵力正往京城附近調動,還沒等兵馬全部到達,怎麽突然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山西腹地?


    而且,看那樣子還是準備去大同。


    這就離大譜了,去大同還能去哪裏?不可能直接破關出去草原吧?


    既然如此的話,那就隻有一個目標了。


    過大同,經宣化,往京城。


    除了這條線路之外,崇禎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麽目的。


    山西的兵馬該調的都調走了,這支兵馬是哪裏來的?


    之前壓根沒聽到消息。


    皇帝本就是權利敏感生物,這種不受掌控的事情讓崇禎坐立不安,如芒刺背。


    禦書房中,新任內閣首輔劉宇亮、兵部尚書楊嗣昌,以及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的陳新甲。


    這個陳新甲,倒是有幾分本事。


    他的官位是楊嗣昌推舉來的,兩人之間關係密切。


    按照原本的曆史,再過兩年,他將會成為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沒什麽稀奇,關鍵是他的舉人身份。


    縱觀整個大明王朝,能以舉人身份做到尚書一職的人,也就他陳新甲和弘治年間的工部尚書賈俊兩人了。


    整個大明王朝將近三百年,以舉人身份做到一部要員的人,就他們兩個。


    說起來,這人也是一個悲情人物。不是說他有多麽慷慨大義,實在是因為死的窩囊。


    崇禎十五年,鬆錦大戰失敗之後,崇禎愈發覺得局勢敗壞,便密使他與建奴和議。


    後來因為家童無意間泄露消息,輿論大嘩,被惱羞成怒的崇禎以莫須有的罪名所殺。


    崇禎就是一個典型的甩鍋俠,對,都是他的,錯,都是臣子的。


    而陳新甲,便是那個可憐兮兮的背鍋俠。


    《明史》評價:“其人在邊疆多年,有才幹,有魄力,習邊事,可為文人統帥之典範。然不能持廉,才亦不可大用,終屢誤國事,貽後世以罵名。”


    禦書房雖大,可哪裏有他陳新甲說話的餘地?


    若是崇禎不詢問,他哪裏能說話?


    崇禎臉色難看,不停的歎息。


    突然有一支兵馬出現在山西腹地往大同而去,不管是誰,都沒法忍受。


    若是北邊無事,倒也不用太過擔心。


    可事到如今,建奴磨刀霍霍準備南下,哪裏還能應付?


    “諸位可有看法?哪裏來的兵馬?突然就出現了!”


    崇禎一臉焦慮,看著堂下幾人。


    劉宇亮誌大才疏,沒什麽本事,皺著眉頭半天說不出什麽。


    楊嗣昌皺眉沉思,心裏卻有了一絲猜想:


    “莫不是他?這家夥膽大包天,無令領兵乃謀逆大罪,也隻有他了!


    不過,他在陝西,怎麽跑到山西來了?潼關那邊的守將,怎麽沒個動靜?”


    “也沒往山西那邊發布調令,哪裏來的兵馬?現在手中沒有多餘人手,該如何?”


    表情又急躁了幾分,崇禎心煩意亂。


    稍作思考,楊嗣昌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話說!”


    楊嗣昌的聲音洪亮,崇禎臉色一振,喜出望外,忙道:“速速說來!”


    “陛下,臣以為,這支兵馬應該是從陝西來的!”楊嗣昌說道。


    那些慌張倒是沒了,隻是崇禎更加疑惑。


    從陝西來的?


    陝西如今還有兵馬嗎?


    三邊兵馬被洪承疇帶走了,關中秦軍也被孫傳庭帶走了。


    現在陝西哪裏還有兵馬?


    卻是忘了孫傑這支兵馬。


    由此可見,崇禎壓根沒把孫傑的這支兵馬放在心上。


    楊嗣昌解釋道:“陛下,除了孫、洪大人之外,陝西還有一支兵馬,那便是逆王的叛軍,不過,他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歸降,可是這次並沒有調動他們,倒是有些古怪!”


    這話不僅沒有解決掉崇禎心中的疑惑,反而更懵了。


    原本的叛軍,被朝廷招降之後不好好的想著待在陝西,怎麽還亂跑?


    難不成想要學流賊一樣?


    可根據發過來的消息來看,自從這支軍隊進入山西境內之後,便秋毫不犯,不僅沒有攻打任何城池,甚至都沒有做出任何過分的舉動,隻是朝著大同方向進發。


    這如何解釋?


    和流賊行為南轅北轍,無法解釋啊。


    難不成,他們是來北上勤王的?


    崇禎第一個不相信。


    天下已經糜爛的不成樣了,那些將官往往指揮不動。


    很早之前就給左良玉發了一道命令,可是這廝磨磨唧唧,一會兒要軍餉,一會兒要行軍糧,現在距離京城還遠。


    像左良玉這樣的將官數不勝數,如今突然出現這樣的事,崇禎如何會相信?


    “他來京城幹什麽?朕並沒有征調他們,他們想要幹什麽?


    總不可能前來勤王吧?莫非想要攻打京城?”


    崇禎有些忐忑。


    倒是有些風聲鶴唳了。


    說起來他也可憐,自從坐上這個皇位之後,隔三差五便是建奴叩關,隔三差五便是流賊作祟。


    這冷不丁又來這麽一檔子事,自然忐忑。


    目光從楊嗣昌的身上流過,來到了陳新甲的身上。


    “陳愛卿可有話說?”崇禎問道。


    陳新甲站了出來,朝著崇禎拱手行禮,道:“陛下,臣以為,不如遣一大臣前往,問問便知!”


    “這行嗎?”


    崇禎問道。


    臉上的憂慮又加深幾分。


    “陛下,山西傳來的消息已經很明確了,他們一路上秋毫不犯,不似強盜賊兵,行事有章法,說明此軍將領乃是深明大義之人。


    此番領兵去大同,估計另有他事,造反的可能性不大。派遣一大臣前往,很有可能問出目的。”


    陳新甲說道。


    這話說的和沒說一樣。


    不過,這也算是迴答了。崇禎也聽出了弦外之音。


    若是造反,遣一大臣過去,估計手起刀落,大臣腦袋直接哢嚓搬家。


    但也搞清楚了這些兵馬的目的,也能提前做出安排。


    至於派遣兵馬過去,不現實。


    建奴的刀高懸在頭頂上,兵馬如何能過去?


    再說了,要是人家沒造反,這過去之後,一個不慎,逼反了他們,那該如何?


    崇禎看向眾人,點了點頭,道:“此言有理,不知哪位愛卿願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數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數沙人並收藏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