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也不知道,但是,學院裏不但有學文的經史子集,還有學兵法的,學騎射的,我覺得這個學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朝廷選拔人才,即便是不考科舉,也會被推薦到其他地方入仕,但是,學文的,隻怕還得參加科考。”路梓潼說。
“行吧,你去吧,考不上再迴來,咋樣也得試試去,要不然浪費了小玉姑娘的一番好心。”陸七嬸很是支持。
恰巧玉米也成熟了。
宋涵玉要路梓潼帶一百斤玉米進京,說她家要種,路梓潼認為是宋玉瑾的主意。
於是,崔氏又給陸俊明收拾了一馬車的衣服什麽的,又給宋家帶了醬油,玉米。
路梓潼還把自己空間裏做好的香脂,肥皂給她帶過去兩馬車。
在宋涵玉迴到家的兩個月後,陸俊明帶著幾馬車的東西,在無塵的護送下,也進京了。
送走陸俊明,陸老七家開始忙活玉米的事情。
白知府也來到了地頭上,親自稱重,他要看看一畝玉米究竟能收多少斤的糧食。
白知府要的是淨重,就是脫去玉米棒子,隻留純玉米的重量,還有把玉米磨成麵的重量。
如此,白知府自己選了兩畝看起來種植的不太好的地。
知府大人的一聲令下,衙役們開始收玉米,人多力量大。
一上午時間,兩畝地就收完了。
把糧食搬迴到陸老七家,又開始脫粒,脫粒是手工脫,一個個掰的手指疼。
最後稱重,沒有磨成麵的是九百六十七斤。
磨成麵粉的是八百八十九斤。
即便如此,一畝地的產出也夠白知府驚訝了。
要知道大周各地糧食最高畝產三百多斤,還都是江浙那邊水多田好的地方。
陸家村的土地算是比較一般的,產出八九百斤,就算最差的西邊,再減兩百斤,也比以往的要多。
白知府很震驚,非常震驚。
立刻召集手下的各部官員開會,要推廣玉米的種植,但是玉米在種植期間也會有各種的病症。
其中陸老七是種植過兩次玉米了,也知道對付病症的手法,於是,白知府讓各個地方縣衙,鄉村的裏長都要派人來學習。
並且,為了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凡是第一年種植玉米的農家,可以免稅,種一畝玉米免一畝地的稅,種兩畝免兩畝地的稅,但是隻限於這一年。
而且,玉米的種子是免費提供給大家,不過,第二年收獲的時候,是要把種子給還迴來的。
這一次,又是陸家人做的決定,為的就是讓聊城的老百姓不再餓肚子。
白知府把這個指令頒布下去的時候,各地縣令裏長,都統計一下要種植玉米的農戶,大概需要多少斤的玉米種子。
如此統計下來,陸老七家一年打下的糧食又送走了一半。
不過,這些種子也不是白送給農戶的,借多少第二年還多少。
而玉米地裏的玉米稈,就被趙福給收起來,也不知道趙景旭買的馬匹都放到那裏,反正一車一車往外麵拉。
趙景旭很是開心,玉米稈弄碎之後加點麥麩,那些馬匹們吃的可開心了。
趙景旭算的沒錯,如果聊城的所有土地加起來,其中一半種上玉米,那玉米和玉米稈就能供養五萬軍馬一冬的軍糧。
可是,他真的要用到這些軍馬嗎?
新一輪的地又要翻了,翻完之後種上小麥,等小麥成熟後再種一次玉米。
一年兩季,春麥,冬麥,春玉米,秋玉米,如此的種植速度,就跟現代的差不多了。
不過,陸家村還有桑葉和生薑。
生薑賣的也不錯,但是,種桑葉的人家不少,生薑多了就不值錢了。
為此,不用路梓潼自己出主意,勤勞聰明的陸家村人自己便做出了,薑糖,薑片,醃製薑絲的特色產品。
而且,薑也是一種藥物,藥鋪的人也會需要的。
如此一來,生薑也是另外一種賣銀子的糧食。
吃不愁了,銀子也有了來源,有些農家就開始種青菜,蘿卜,土豆,紅薯等一些雜糧了。
陸家村人種糧食的安排不用路梓潼管,有陸老七這個種糧食小能手,什麽都能搞定。
陸家村的人們也越來越富裕,家中糧倉很滿,口袋裏也都有銀錢。
每天天不亮先下地幹活,吃過早飯之後,就開始各去各的工廠,孩子們也不在村子裏瘋玩,在私塾裏傳來陣陣朗讀的聲音。
比起其他地方,陸家村裏一片安寧歲月,富足平靜。
宋玉瑾和無塵從京城迴來了。
一起來到趙景旭房間的時候,倆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看。
“阿旭,京城裏現在很亂,聖上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朝廷裏爭權奪勢,太子和魏王對立,聽說魏王已經跟西邊安清王聯手,打算逼宮。我們該怎麽辦?”
趙景旭依舊很沉住氣。
“等。”
一個等字,讓宋玉瑾很著急。
“還等什麽?非要等京城大亂嗎?還是要等魏王逼宮,我們再打著清君側的名義攻打京城?”
趙景旭淡定的瞟了他一眼,不再說話了。
相比宋玉瑾的憤怒和著急,無塵倒是很輕鬆,淡淡的瞟了宋玉瑾一眼,一甩袖子離開了。
“我去找我的小主子了。”
就在無塵離開之後,宋玉瑾就覺得頭暈腦脹,眼睛一翻,暈了過去。
而此時,門外的無塵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趙景旭吃驚的看著暈倒的宋玉瑾,很無奈的把他移到軟塌上。
也好,暈一會兒,也少叨叨幾句,無塵此舉甚得他心。
陸家村的果園也是大豐收。
路梓潼跟陸文山商量,讓陸宏遠兩口去聊城的水果鋪裏做掌櫃,另外,安排陳蘭花去香脂鋪賣香脂。
陳蘭花就等著路梓潼的安排,要進城那,一聽就很是開心。
水果鋪原來是不住人的,但是,發生了兩次偷竊事件後,盡管一到晚上衙門的人還很注意這邊,還是會丟一些水果。
水果鋪離百貨商鋪有點遠,百貨商鋪住著兩個店小二。
路梓潼就想著不如讓陸宏遠兩口住這裏,看門還是方便的。
後院還是做倉庫,臨街的二樓打掃一些是可以住人的,後院有廚房有水井,做飯洗衣都很方便。
於是,秋高氣爽的一個初秋,陳蘭花和陸宏遠兩口就搬到了水果鋪裏了。
水果鋪的水果本來就是果園裏的,價格也都是定好的。
原來是陸俊英兼職管賬,陸宏遠來了,他就自己整理店鋪,自己管賬。
“行吧,你去吧,考不上再迴來,咋樣也得試試去,要不然浪費了小玉姑娘的一番好心。”陸七嬸很是支持。
恰巧玉米也成熟了。
宋涵玉要路梓潼帶一百斤玉米進京,說她家要種,路梓潼認為是宋玉瑾的主意。
於是,崔氏又給陸俊明收拾了一馬車的衣服什麽的,又給宋家帶了醬油,玉米。
路梓潼還把自己空間裏做好的香脂,肥皂給她帶過去兩馬車。
在宋涵玉迴到家的兩個月後,陸俊明帶著幾馬車的東西,在無塵的護送下,也進京了。
送走陸俊明,陸老七家開始忙活玉米的事情。
白知府也來到了地頭上,親自稱重,他要看看一畝玉米究竟能收多少斤的糧食。
白知府要的是淨重,就是脫去玉米棒子,隻留純玉米的重量,還有把玉米磨成麵的重量。
如此,白知府自己選了兩畝看起來種植的不太好的地。
知府大人的一聲令下,衙役們開始收玉米,人多力量大。
一上午時間,兩畝地就收完了。
把糧食搬迴到陸老七家,又開始脫粒,脫粒是手工脫,一個個掰的手指疼。
最後稱重,沒有磨成麵的是九百六十七斤。
磨成麵粉的是八百八十九斤。
即便如此,一畝地的產出也夠白知府驚訝了。
要知道大周各地糧食最高畝產三百多斤,還都是江浙那邊水多田好的地方。
陸家村的土地算是比較一般的,產出八九百斤,就算最差的西邊,再減兩百斤,也比以往的要多。
白知府很震驚,非常震驚。
立刻召集手下的各部官員開會,要推廣玉米的種植,但是玉米在種植期間也會有各種的病症。
其中陸老七是種植過兩次玉米了,也知道對付病症的手法,於是,白知府讓各個地方縣衙,鄉村的裏長都要派人來學習。
並且,為了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凡是第一年種植玉米的農家,可以免稅,種一畝玉米免一畝地的稅,種兩畝免兩畝地的稅,但是隻限於這一年。
而且,玉米的種子是免費提供給大家,不過,第二年收獲的時候,是要把種子給還迴來的。
這一次,又是陸家人做的決定,為的就是讓聊城的老百姓不再餓肚子。
白知府把這個指令頒布下去的時候,各地縣令裏長,都統計一下要種植玉米的農戶,大概需要多少斤的玉米種子。
如此統計下來,陸老七家一年打下的糧食又送走了一半。
不過,這些種子也不是白送給農戶的,借多少第二年還多少。
而玉米地裏的玉米稈,就被趙福給收起來,也不知道趙景旭買的馬匹都放到那裏,反正一車一車往外麵拉。
趙景旭很是開心,玉米稈弄碎之後加點麥麩,那些馬匹們吃的可開心了。
趙景旭算的沒錯,如果聊城的所有土地加起來,其中一半種上玉米,那玉米和玉米稈就能供養五萬軍馬一冬的軍糧。
可是,他真的要用到這些軍馬嗎?
新一輪的地又要翻了,翻完之後種上小麥,等小麥成熟後再種一次玉米。
一年兩季,春麥,冬麥,春玉米,秋玉米,如此的種植速度,就跟現代的差不多了。
不過,陸家村還有桑葉和生薑。
生薑賣的也不錯,但是,種桑葉的人家不少,生薑多了就不值錢了。
為此,不用路梓潼自己出主意,勤勞聰明的陸家村人自己便做出了,薑糖,薑片,醃製薑絲的特色產品。
而且,薑也是一種藥物,藥鋪的人也會需要的。
如此一來,生薑也是另外一種賣銀子的糧食。
吃不愁了,銀子也有了來源,有些農家就開始種青菜,蘿卜,土豆,紅薯等一些雜糧了。
陸家村人種糧食的安排不用路梓潼管,有陸老七這個種糧食小能手,什麽都能搞定。
陸家村的人們也越來越富裕,家中糧倉很滿,口袋裏也都有銀錢。
每天天不亮先下地幹活,吃過早飯之後,就開始各去各的工廠,孩子們也不在村子裏瘋玩,在私塾裏傳來陣陣朗讀的聲音。
比起其他地方,陸家村裏一片安寧歲月,富足平靜。
宋玉瑾和無塵從京城迴來了。
一起來到趙景旭房間的時候,倆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看。
“阿旭,京城裏現在很亂,聖上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朝廷裏爭權奪勢,太子和魏王對立,聽說魏王已經跟西邊安清王聯手,打算逼宮。我們該怎麽辦?”
趙景旭依舊很沉住氣。
“等。”
一個等字,讓宋玉瑾很著急。
“還等什麽?非要等京城大亂嗎?還是要等魏王逼宮,我們再打著清君側的名義攻打京城?”
趙景旭淡定的瞟了他一眼,不再說話了。
相比宋玉瑾的憤怒和著急,無塵倒是很輕鬆,淡淡的瞟了宋玉瑾一眼,一甩袖子離開了。
“我去找我的小主子了。”
就在無塵離開之後,宋玉瑾就覺得頭暈腦脹,眼睛一翻,暈了過去。
而此時,門外的無塵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趙景旭吃驚的看著暈倒的宋玉瑾,很無奈的把他移到軟塌上。
也好,暈一會兒,也少叨叨幾句,無塵此舉甚得他心。
陸家村的果園也是大豐收。
路梓潼跟陸文山商量,讓陸宏遠兩口去聊城的水果鋪裏做掌櫃,另外,安排陳蘭花去香脂鋪賣香脂。
陳蘭花就等著路梓潼的安排,要進城那,一聽就很是開心。
水果鋪原來是不住人的,但是,發生了兩次偷竊事件後,盡管一到晚上衙門的人還很注意這邊,還是會丟一些水果。
水果鋪離百貨商鋪有點遠,百貨商鋪住著兩個店小二。
路梓潼就想著不如讓陸宏遠兩口住這裏,看門還是方便的。
後院還是做倉庫,臨街的二樓打掃一些是可以住人的,後院有廚房有水井,做飯洗衣都很方便。
於是,秋高氣爽的一個初秋,陳蘭花和陸宏遠兩口就搬到了水果鋪裏了。
水果鋪的水果本來就是果園裏的,價格也都是定好的。
原來是陸俊英兼職管賬,陸宏遠來了,他就自己整理店鋪,自己管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