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山看到路梓潼來了,知道這件事是她開的頭,她才是正主。
“小五,小五,你看現在種果樹,大伯一個人也忙不過來,能不能讓你宏遠哥也來幫忙。”
路梓潼點點頭:“好啊,我正說這事那,爺爺,大伯,文山伯伯,咱們這個果園子要怎麽種,需要多少人,多長時間能種好,確保今年春天來的時候桃樹,杏樹,梨樹都開花,這些你們得給我個章程啊。”
陸文山和陸大樹麵麵相覷,一頭霧水一臉懵。
“章程,啥章程?”
陸文山隻會種樹,陸大樹隻會種莊稼,他們聽路梓潼的意思,好像是讓他倆管果園子。
陸老七一看倆人都不是機靈人,有些急躁了。
“就是像你們種莊稼一樣,什麽時候播種,什麽時候澆水,給拿出個時間,還有,種果樹需要多少人,咱們得去找村裏人幫忙。”
陸文山先明白過來:“知道了知道了,這個我還真能說道說道。”
山上的果樹要種過來,原來的樹就得移走,一來一迴的,也不影響山體綠化。
要想果園子弄得漂亮好看,地麵也得休整,一邊種樹一邊休整,剛開始確實需要好多人。
“二十個吧,二月底前,把所有的樹都栽上,三月底能活過來到四月就開花了,再晚就得到明年了。”陸文山建議道。
若是樹苗的話,當然是去年最好,可這些是原來路梓潼種好的樹,移栽就簡單了。
“用不了那麽多,十個人就夠了,果園不可能一年就弄成,今年能種多少就多少,明年咱們再慢慢種。”陸大樹比較務實。
他也聽明白了陸老七的意思。
陸老七瞅了路梓潼一眼:“小五,你說那。”
雇人是需要銀子的,再說,陸大樹說的對,果園子不是一年就能建好的,隻要能在寺廟建成之前弄成畫裏的樣子,就可以了。
“爺爺,我覺得大伯說的對,咱們不能著急,慢慢來,再說,一旦果園子建成後,還需要人管理,先雇十個人,再算上文山伯伯和宏遠哥,最後留下四個人就足夠了。”
如此,果園子的事情就定下來了。
陸老七本來想讓陸大樹一個管理的,後來發現他著實沒有陸二林機靈,不放心,便自己操心起來。
天氣暖和了,馬上要耕地了,為了不影響農事,陸老七也每家隻要一個人,按照酒肆的工錢和管理,跟著他一起上山種樹。
不同的是,酒肆的活是長期的,果園子的活是臨時的。
寺廟開始修葺的時候,這邊人就不好找了。
修建寺廟是朱大人管理的,但是他卻把這件事交給了趙景旭,讓他先選地方。
朱大人為什麽對趙景旭這麽好,路梓潼忽然想起那日跟宋玉瑾一起去知府時的情景。
知州王哲說是新任知府一手辦理賣山頭的手續,那請問趙景旭跟新任知府又是什麽關係。
趙景旭帶著人上山看地方,廟宇很大,需要修葺的地方很多,而且修建廟宇十分的有講究。
從下麵往上伸展的樓梯是九九八十一台,九個台階為一組,如此修九台,寓意著修成正佛需要九九八十一難。
上過台階之後是大殿,小殿,都有,穿過門神,才能進大殿,後麵還得有寺廟主持僧侶的住處,和香客們的住處。
修建寺廟的人把燙樣模型擺到趙景旭院子裏的時候,引來村裏人圍觀。
“哇,這就是咱們山裏要修建的廟。”
“修建完之後,我們就成了守護菩薩的人了。”
“聽說能修建廟宇的都是福地。”
“咱們村子難道還不是福地啊,福星來過還有神仙泉,還碰到了活神仙。”
確實如此。
可就在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真正的監工知州王哲來了。
“哎呀,趙公子,借你個住處住一住吧,知府大人把任務交給我,難啊。”
路梓潼這才明白,是讓趙景旭選地址,讓知州王哲監理。
可是王哲對趙景旭的態度也很恭敬。
修建廟宇是有專門給官府做工的人幹的。
但是也需要臨時幹重活的。
每人一天五文錢,管午飯,早飯和晚飯都不管,因為都是附近的村裏人,早晚要點卯才能算數。
寺廟修建需要三年,三年都得在這裏幹活,一天才五文錢。
陸家村的村民來幹的少了,劉集村和外麵村子的人就多了。
陸家村這下又熱鬧了。
這些日子,山楂不多了,價格有點高,崔氏的山楂片做的不多。
隻需要陸俊鵬幫忙就行了。
陳杜娟快生了,也沒讓她幹活。
崔氏正忙著,就聽到外麵有人喊她。
“大姐,大姐,我來看你了。”
崔氏打開門一看,她的二弟崔大勇和二弟媳婦曹氏來了。
早些年,崔氏家裏窮,崔氏沒少貼補他們。
自從崔氏的雙親過世之後,倆個弟弟也分家了,各過各的。
崔氏婆家有事讓他們來的時候,隻有小弟和小弟媳婦過來。
這個崔大勇和曹氏可從來不進她婆家的門。
今天是什麽風把他們給吹來了?崔氏並沒有好臉色。
“你們怎麽來了?”
來著都是客,到底是親弟弟,崔氏還是把人讓到院子裏了。
曹氏驚訝的看著四周的青磚大瓦房,高牆大院,十分羨慕。
“大姐,聽說你婆家有錢了,修了大房子,俺們來見識見識。”
崔氏雖然很煩曹氏,但是曹氏這句話還是讓崔氏很受用的。
“這有啥好看的,屋裏坐吧,杜鵑,給你舅舅舅媽沏點茶。”
“好,就來。”陳杜娟答應一聲,去沏茶了。
曹氏也不進屋,就在院子裏來迴轉,一邊轉一邊問。
“這是俊鵬的屋子吧,這邊是俊華的?兩邊一樣大,還挺暖和。”
曹氏想推門進去,被崔氏巧妙的給擋了。
她兒子兒媳婦的屋子,她都不進去,怎麽會讓別人進。
曹氏看崔氏不讓進,幹笑著轉了話題。
“聽說俊華也娶媳婦了,唉,去年我剛巧病了,聽小巧說新媳婦還挺俊,他們人呢?”
小巧是崔氏小弟媳婦,為人跟名字一樣乖巧,崔氏婆家有事,都是她來。
崔氏指指山上:“山上蓋寺廟,葉兒和二郎倆人去賣包子了,估計這會兒也該迴來了。”
楊柳葉和陸俊華在寺廟開始建的時候,就在山坡下弄了個包子攤,除了賣包子,還賣粥,菜粥和豆漿。
曹氏眨巴眨巴眼,撇撇嘴:“聽說原先就是個賣包子的,嫁過來還賣包子。”
言語中竟然又看不起他們的意思。
“小五,小五,你看現在種果樹,大伯一個人也忙不過來,能不能讓你宏遠哥也來幫忙。”
路梓潼點點頭:“好啊,我正說這事那,爺爺,大伯,文山伯伯,咱們這個果園子要怎麽種,需要多少人,多長時間能種好,確保今年春天來的時候桃樹,杏樹,梨樹都開花,這些你們得給我個章程啊。”
陸文山和陸大樹麵麵相覷,一頭霧水一臉懵。
“章程,啥章程?”
陸文山隻會種樹,陸大樹隻會種莊稼,他們聽路梓潼的意思,好像是讓他倆管果園子。
陸老七一看倆人都不是機靈人,有些急躁了。
“就是像你們種莊稼一樣,什麽時候播種,什麽時候澆水,給拿出個時間,還有,種果樹需要多少人,咱們得去找村裏人幫忙。”
陸文山先明白過來:“知道了知道了,這個我還真能說道說道。”
山上的果樹要種過來,原來的樹就得移走,一來一迴的,也不影響山體綠化。
要想果園子弄得漂亮好看,地麵也得休整,一邊種樹一邊休整,剛開始確實需要好多人。
“二十個吧,二月底前,把所有的樹都栽上,三月底能活過來到四月就開花了,再晚就得到明年了。”陸文山建議道。
若是樹苗的話,當然是去年最好,可這些是原來路梓潼種好的樹,移栽就簡單了。
“用不了那麽多,十個人就夠了,果園不可能一年就弄成,今年能種多少就多少,明年咱們再慢慢種。”陸大樹比較務實。
他也聽明白了陸老七的意思。
陸老七瞅了路梓潼一眼:“小五,你說那。”
雇人是需要銀子的,再說,陸大樹說的對,果園子不是一年就能建好的,隻要能在寺廟建成之前弄成畫裏的樣子,就可以了。
“爺爺,我覺得大伯說的對,咱們不能著急,慢慢來,再說,一旦果園子建成後,還需要人管理,先雇十個人,再算上文山伯伯和宏遠哥,最後留下四個人就足夠了。”
如此,果園子的事情就定下來了。
陸老七本來想讓陸大樹一個管理的,後來發現他著實沒有陸二林機靈,不放心,便自己操心起來。
天氣暖和了,馬上要耕地了,為了不影響農事,陸老七也每家隻要一個人,按照酒肆的工錢和管理,跟著他一起上山種樹。
不同的是,酒肆的活是長期的,果園子的活是臨時的。
寺廟開始修葺的時候,這邊人就不好找了。
修建寺廟是朱大人管理的,但是他卻把這件事交給了趙景旭,讓他先選地方。
朱大人為什麽對趙景旭這麽好,路梓潼忽然想起那日跟宋玉瑾一起去知府時的情景。
知州王哲說是新任知府一手辦理賣山頭的手續,那請問趙景旭跟新任知府又是什麽關係。
趙景旭帶著人上山看地方,廟宇很大,需要修葺的地方很多,而且修建廟宇十分的有講究。
從下麵往上伸展的樓梯是九九八十一台,九個台階為一組,如此修九台,寓意著修成正佛需要九九八十一難。
上過台階之後是大殿,小殿,都有,穿過門神,才能進大殿,後麵還得有寺廟主持僧侶的住處,和香客們的住處。
修建寺廟的人把燙樣模型擺到趙景旭院子裏的時候,引來村裏人圍觀。
“哇,這就是咱們山裏要修建的廟。”
“修建完之後,我們就成了守護菩薩的人了。”
“聽說能修建廟宇的都是福地。”
“咱們村子難道還不是福地啊,福星來過還有神仙泉,還碰到了活神仙。”
確實如此。
可就在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真正的監工知州王哲來了。
“哎呀,趙公子,借你個住處住一住吧,知府大人把任務交給我,難啊。”
路梓潼這才明白,是讓趙景旭選地址,讓知州王哲監理。
可是王哲對趙景旭的態度也很恭敬。
修建廟宇是有專門給官府做工的人幹的。
但是也需要臨時幹重活的。
每人一天五文錢,管午飯,早飯和晚飯都不管,因為都是附近的村裏人,早晚要點卯才能算數。
寺廟修建需要三年,三年都得在這裏幹活,一天才五文錢。
陸家村的村民來幹的少了,劉集村和外麵村子的人就多了。
陸家村這下又熱鬧了。
這些日子,山楂不多了,價格有點高,崔氏的山楂片做的不多。
隻需要陸俊鵬幫忙就行了。
陳杜娟快生了,也沒讓她幹活。
崔氏正忙著,就聽到外麵有人喊她。
“大姐,大姐,我來看你了。”
崔氏打開門一看,她的二弟崔大勇和二弟媳婦曹氏來了。
早些年,崔氏家裏窮,崔氏沒少貼補他們。
自從崔氏的雙親過世之後,倆個弟弟也分家了,各過各的。
崔氏婆家有事讓他們來的時候,隻有小弟和小弟媳婦過來。
這個崔大勇和曹氏可從來不進她婆家的門。
今天是什麽風把他們給吹來了?崔氏並沒有好臉色。
“你們怎麽來了?”
來著都是客,到底是親弟弟,崔氏還是把人讓到院子裏了。
曹氏驚訝的看著四周的青磚大瓦房,高牆大院,十分羨慕。
“大姐,聽說你婆家有錢了,修了大房子,俺們來見識見識。”
崔氏雖然很煩曹氏,但是曹氏這句話還是讓崔氏很受用的。
“這有啥好看的,屋裏坐吧,杜鵑,給你舅舅舅媽沏點茶。”
“好,就來。”陳杜娟答應一聲,去沏茶了。
曹氏也不進屋,就在院子裏來迴轉,一邊轉一邊問。
“這是俊鵬的屋子吧,這邊是俊華的?兩邊一樣大,還挺暖和。”
曹氏想推門進去,被崔氏巧妙的給擋了。
她兒子兒媳婦的屋子,她都不進去,怎麽會讓別人進。
曹氏看崔氏不讓進,幹笑著轉了話題。
“聽說俊華也娶媳婦了,唉,去年我剛巧病了,聽小巧說新媳婦還挺俊,他們人呢?”
小巧是崔氏小弟媳婦,為人跟名字一樣乖巧,崔氏婆家有事,都是她來。
崔氏指指山上:“山上蓋寺廟,葉兒和二郎倆人去賣包子了,估計這會兒也該迴來了。”
楊柳葉和陸俊華在寺廟開始建的時候,就在山坡下弄了個包子攤,除了賣包子,還賣粥,菜粥和豆漿。
曹氏眨巴眨巴眼,撇撇嘴:“聽說原先就是個賣包子的,嫁過來還賣包子。”
言語中竟然又看不起他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