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之際,老將軍可下招賢令,不論品德優劣,唯才是舉。隻要其自信自己之才,便可來投,老將軍依其才而定官職。此便可擴大寒門的勢力,為以後鋪路。”
“唐山此言大善,我這便將文若等人叫來商議此事。”
“老將軍且慢,容還有一事,老將軍此時還可將監察之事提出。”
“計將安出?”
李唐山笑道:“老將軍到時便知。”
待眾人到齊後,任囂說道:“今逢蝗災,諸位皆身兼數職,且各地也有官員空缺,故我欲下招賢令,向燕昭王一樣為天下賢士提供實現自己抱負之機。”
趙佗說道:“老將軍此舉也不是不可,今逢亂世,當以天下賢士來治之,隻是不知老將軍有何要求?”
任囂笑道:“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李唐山此時說道:“老將軍,吾以為首要條件便是才能,唯才是舉,其他皆可以暫不考慮。”
“唐山此言不妥,”趙佗反駁道,“無德有才,再居官位,豈不會貽害百姓?”
“趙大人所慮吾有不同想法。先人曾言,人非聖人,豈能完美處事,故有才者德行略有虧實屬正常,隻要諸位同僚相互監督,若有人實為大惡,自可稟告老將軍,老將軍再依事斷之,當無大患。”
任囂見眾人議論紛紛,喊道:“安靜。諸位對唐山所言有何看法?”
眾人相互看了幾眼,便有人說道:“趙大人所言不無道理,然若有人不顯於麵,我等又如何得知,故此法不妥。”
李唐山知道有人上鉤了,於是說道:“諸位擔心不無道理,不如讓老將軍命人專行此事,如此一來必讓那些心懷鬼胎之士無所隱藏。”
任囂聽到此處,向李唐山看了一眼,又看向先前說話之人說道:“唐山之言也不無不可,不知諸位有何看法?或是能有比唐山更為簡便之方法?”
眾人皆無話可說,任囂見此,便說道:“既如此,便據唐山所說來行,可好?”
“臣等遵老將軍令。”
任囂笑道:“唐山,此事是你提出,可還有需要注意之處?”
“老將軍,此乃容草創,還尚未精研,不過老將軍要真行唐山所說,容則需囑咐老將軍,行此事之人隻能有監察之權,萬萬不可賦予其審判等權力。”
“吾知曉,”任囂道:“既然如此,便設一官職好了,由專人從事。”
“諾。”
任囂看了一圈,說道:“今初議,尚未定論,便有唐山先行負責,待完善之後再議。”
“諾。”
“既如此,便由趙佗擬招賢令,散至各地。今日便如此,爾等先退下吧。”
眾人欲退,任囂叫住李唐山,說道:“唐山還需在鄱陽多待幾日,你在鄱陽沒有家人,頗為冷清,還是先來我府上,我等也好敘敘舊。”
所有人都以為這次蝗災定不會再出事端了,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情況好像便不太樂觀了。
徐地方,鄱陽,將軍府內的眾人滿臉焦急之色,誰都沒有料到此次蝗災危害如此之大,災民不斷增加,雖是徐地方之富也無法全部救濟。
呈芮此時說道:“老將軍,災民越聚越多,糧食也即將用盡,若再不解決,恐災民叛亂!”
藍虎等人也毫無辦法。如今可用之糧隻有軍糧,軍糧卻不可輕動,但在此局麵下,怕是不懂不行了。藍虎於是說道:“老將軍,唯今之際,隻有動用軍糧了。不然,悔之無救。”
任囂其實心裏也明白此時隻有此法可用,但他卻怕照此情況下去,怕是軍糧都無法維持。任囂無法下定決心,於是便向眾人問道:“諸位可還有何良策。”
眾人都埋下了頭,他們也知道任囂擔憂何事,但卻都不敢想象那種情況。這時,刀間說道:“老將軍,初唐山之法外別無他法。且此時我等也隻能允許災民流往他地,以徐地方之力也無法承擔如此數量的災民。”
魚威洲此時問道:“不知老將軍是否求助於閩越王家?”
任囂說道:“閩越王家糧食畢竟不多,先前已助一部分,此時已無餘力。其雖有錢財,但觀這天下,有何人可賣之?”
聽完任囂的話,眾人也不報認何希望了。任囂看著這些人,說道:“便依唐山與趙佗所言行事,爾等先下去吧。”
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識一樣,總喜歡挑戰人的潛力。一段時間的救災過後,令任囂頭疼的消息再一次傳來:軍糧怕是不夠支撐了,現在已有軍隊食桑葚度日。
就算以徐地方之富,任囂都無力阻擋此次蝗災,就更別說幽地方、青地方這些不是苦寒便是戰亂之地。全天下的人都在祈禱,祈禱此次蝗災快快過去。
各地的流民聽說現在隻有鹹陽之地還有糧可接濟,於是便紛紛湧向鹹陽。此時,就算有多少餘糧的任囂也無法堅持了,於是眾人便再一次對此事展開商議。
屋內沒有一個人說話,都在沉默思索,此時的他們也麵臨同任囂一樣的選擇,既該不該動用軍糧。任囂無法靜下心來,便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看向前麵的李唐山與趙佗兩人,他們知道此時也隻有此二人的想法或許有效,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麵對此時這種彈盡糧絕的局麵,二人也無可奈何。李唐山向任囂說道:“老將軍,此時隻有動用軍糧了,用南征軍大營之糧再將各地軍糧抽用一部分,或可麵對此時危機。”
任囂聽完李唐山的話,又看了一眼趙佗,趙佗見此,搖了搖頭,便把頭低了下去。任囂便知隻能這麽做了,於是便說道:“爾等即刻便依唐山所言,抽調軍糧,至於南征軍大營之糧,便由藍虎前往調取,發往各地。”
或許是老天也知道了所有人的潛能都被耗盡,幾日之後,災情便慢慢的減弱了。各地官員此時都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果再繼續下去,所有人都不知道會發生何事。
又過了一段時間,蝗災最終是過去了,災民便開始準備慢慢返迴,當然也有的災民留了下來。此時各地官員要做的便是做好災民的返鄉與安定工作。對於任囂等人來說,重要的是安排流往其他地方的流民的返鄉,而對於任囂,此時麵臨的是如何將這些流民最大化的利用。
“唐山此言大善,我這便將文若等人叫來商議此事。”
“老將軍且慢,容還有一事,老將軍此時還可將監察之事提出。”
“計將安出?”
李唐山笑道:“老將軍到時便知。”
待眾人到齊後,任囂說道:“今逢蝗災,諸位皆身兼數職,且各地也有官員空缺,故我欲下招賢令,向燕昭王一樣為天下賢士提供實現自己抱負之機。”
趙佗說道:“老將軍此舉也不是不可,今逢亂世,當以天下賢士來治之,隻是不知老將軍有何要求?”
任囂笑道:“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李唐山此時說道:“老將軍,吾以為首要條件便是才能,唯才是舉,其他皆可以暫不考慮。”
“唐山此言不妥,”趙佗反駁道,“無德有才,再居官位,豈不會貽害百姓?”
“趙大人所慮吾有不同想法。先人曾言,人非聖人,豈能完美處事,故有才者德行略有虧實屬正常,隻要諸位同僚相互監督,若有人實為大惡,自可稟告老將軍,老將軍再依事斷之,當無大患。”
任囂見眾人議論紛紛,喊道:“安靜。諸位對唐山所言有何看法?”
眾人相互看了幾眼,便有人說道:“趙大人所言不無道理,然若有人不顯於麵,我等又如何得知,故此法不妥。”
李唐山知道有人上鉤了,於是說道:“諸位擔心不無道理,不如讓老將軍命人專行此事,如此一來必讓那些心懷鬼胎之士無所隱藏。”
任囂聽到此處,向李唐山看了一眼,又看向先前說話之人說道:“唐山之言也不無不可,不知諸位有何看法?或是能有比唐山更為簡便之方法?”
眾人皆無話可說,任囂見此,便說道:“既如此,便據唐山所說來行,可好?”
“臣等遵老將軍令。”
任囂笑道:“唐山,此事是你提出,可還有需要注意之處?”
“老將軍,此乃容草創,還尚未精研,不過老將軍要真行唐山所說,容則需囑咐老將軍,行此事之人隻能有監察之權,萬萬不可賦予其審判等權力。”
“吾知曉,”任囂道:“既然如此,便設一官職好了,由專人從事。”
“諾。”
任囂看了一圈,說道:“今初議,尚未定論,便有唐山先行負責,待完善之後再議。”
“諾。”
“既如此,便由趙佗擬招賢令,散至各地。今日便如此,爾等先退下吧。”
眾人欲退,任囂叫住李唐山,說道:“唐山還需在鄱陽多待幾日,你在鄱陽沒有家人,頗為冷清,還是先來我府上,我等也好敘敘舊。”
所有人都以為這次蝗災定不會再出事端了,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情況好像便不太樂觀了。
徐地方,鄱陽,將軍府內的眾人滿臉焦急之色,誰都沒有料到此次蝗災危害如此之大,災民不斷增加,雖是徐地方之富也無法全部救濟。
呈芮此時說道:“老將軍,災民越聚越多,糧食也即將用盡,若再不解決,恐災民叛亂!”
藍虎等人也毫無辦法。如今可用之糧隻有軍糧,軍糧卻不可輕動,但在此局麵下,怕是不懂不行了。藍虎於是說道:“老將軍,唯今之際,隻有動用軍糧了。不然,悔之無救。”
任囂其實心裏也明白此時隻有此法可用,但他卻怕照此情況下去,怕是軍糧都無法維持。任囂無法下定決心,於是便向眾人問道:“諸位可還有何良策。”
眾人都埋下了頭,他們也知道任囂擔憂何事,但卻都不敢想象那種情況。這時,刀間說道:“老將軍,初唐山之法外別無他法。且此時我等也隻能允許災民流往他地,以徐地方之力也無法承擔如此數量的災民。”
魚威洲此時問道:“不知老將軍是否求助於閩越王家?”
任囂說道:“閩越王家糧食畢竟不多,先前已助一部分,此時已無餘力。其雖有錢財,但觀這天下,有何人可賣之?”
聽完任囂的話,眾人也不報認何希望了。任囂看著這些人,說道:“便依唐山與趙佗所言行事,爾等先下去吧。”
似乎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識一樣,總喜歡挑戰人的潛力。一段時間的救災過後,令任囂頭疼的消息再一次傳來:軍糧怕是不夠支撐了,現在已有軍隊食桑葚度日。
就算以徐地方之富,任囂都無力阻擋此次蝗災,就更別說幽地方、青地方這些不是苦寒便是戰亂之地。全天下的人都在祈禱,祈禱此次蝗災快快過去。
各地的流民聽說現在隻有鹹陽之地還有糧可接濟,於是便紛紛湧向鹹陽。此時,就算有多少餘糧的任囂也無法堅持了,於是眾人便再一次對此事展開商議。
屋內沒有一個人說話,都在沉默思索,此時的他們也麵臨同任囂一樣的選擇,既該不該動用軍糧。任囂無法靜下心來,便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看向前麵的李唐山與趙佗兩人,他們知道此時也隻有此二人的想法或許有效,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麵對此時這種彈盡糧絕的局麵,二人也無可奈何。李唐山向任囂說道:“老將軍,此時隻有動用軍糧了,用南征軍大營之糧再將各地軍糧抽用一部分,或可麵對此時危機。”
任囂聽完李唐山的話,又看了一眼趙佗,趙佗見此,搖了搖頭,便把頭低了下去。任囂便知隻能這麽做了,於是便說道:“爾等即刻便依唐山所言,抽調軍糧,至於南征軍大營之糧,便由藍虎前往調取,發往各地。”
或許是老天也知道了所有人的潛能都被耗盡,幾日之後,災情便慢慢的減弱了。各地官員此時都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果再繼續下去,所有人都不知道會發生何事。
又過了一段時間,蝗災最終是過去了,災民便開始準備慢慢返迴,當然也有的災民留了下來。此時各地官員要做的便是做好災民的返鄉與安定工作。對於任囂等人來說,重要的是安排流往其他地方的流民的返鄉,而對於任囂,此時麵臨的是如何將這些流民最大化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