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終於是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了。
蜀賊如果是分兵南下攻克芮城縣,然後以芮城縣作為前進基地,鑽入中條山,然後再在安邑或者聞喜縣的方向離開中條山,直插魏軍後路的話那一切都完了。
芮城縣是在河東郡的最南側的,如今蜀賊圍城解縣,就算芮城縣真的被蜀賊分兵攻擊,他們的求援戰報也無法送到解縣來,更別說司馬師派出援兵救援了.芮城縣什麽時候失守,司馬師根本不可能知道。
至於蜀賊要穿越中條山,確實是有些困難的,畢竟蜀賊是外人,並不了解中條山的具體情況,甚至於說,就算是河東郡本地人,也不會有多少人熟知中條山內部的通行山道。
這是蜀賊穿越中條山最大的困難。
但是,這個隻是困難了點,並不代表做不到.如果河東郡內部真的有世家大族跟蜀賊裏應外合,給蜀賊派出了熟悉中條山地形的向導的話,要穿越中條山,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蜀賊還有一支擅長山地作戰的無當飛軍,如今的解縣城下,司馬師不僅沒有看到這支部隊,甚至連他們的指揮官王平都消失不見了蜀賊真的是有可能南下穿越中條山去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壓根不是薑敘有多無能,也不是自己的守城能力有多強,這根本就是蜀賊沒有認真的攻城,他們就是再拖延時間,把自己拖在解縣,好給穿越中條山的蜀賊偏師爭取時間。
而且,如果真的有河東世家跟蜀賊有所勾結的話,那麽等到蜀賊穿越了中條山,不管他們是抵達了安邑還是抵達了聞喜縣,恐怕內部早就有人接應了,要攻下這兩個縣,恐怕是易如反掌。
越想,司馬師越覺得這事兒是非常可能的因此,他必須立刻退兵。
先一步退往猗氏縣,匯合戴陵,然後跟著戴陵一起迴兵安邑.隻要自己先一步迴防安邑,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那幫河東世家也不敢輕易的跟蜀賊裏應外合。
這樣,河東局勢還能有所挽迴。
司馬師一想到這裏,當下也不做猶豫,直接下令,全軍整備,隔天一早,直接退兵。
攏共都不到一萬人了,解縣和猗氏縣的距離也不過是五六十裏地,兩天的行軍時間而已,也不用專門安排斷後部隊,一路邊打邊撤就是了。
司馬師這一撤,薑敘當然不會這麽輕易的放過他畢竟司馬師是真的猜對了,鄧艾和王平兩人,確實是領兵鑽中條山去了。
早在出兵河東郡之前,鄧艾在和薑敘商議如何快速攻破河東郡的時候,就主動向薑敘提出了這個策略。
正麵上,由薑敘領兵牽製住司馬師的主力大軍,側麵,鄧艾和王平帶領無當飛軍去翻越中條山,襲擊敵軍後路。
但這個策略,其實是非常冒險的。
一來,當時薑敘和鄧艾還不知道司馬師會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守衛河東,如果司馬師采取步步後退,誘敵深入的作戰方式的話,恐怕不等鄧艾穿越中條山,他司馬師都能退到安邑了。
這樣,穿越中條山偷襲後路就成了一個笑話。
二來,當時鄧艾對中條山內部的情況也不是很了解,而王平作為無當飛軍的指揮官,也不敢保證自己麾下的軍隊真的能穿越中條山。
無當飛軍,隻是比一般的郡兵士卒更加適應在山地作戰,並不代表他們能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山老林裏輕易的找到出路別說這個時代的軍隊,就是二戰時期的軍隊,鑽入深山老林裏出不來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所以啊,這事兒吧,隻是作為一個備選方案,列入到進攻河東郡的作戰計劃中的。
能不能用的上,其實薑敘和鄧艾自己都不知道。
可就在薑敘和鄧艾輕鬆度過蒲阪津,在河東郡完成了集結後第一個好消息送上門來了。
司馬師沒有選擇節節設防,誘敵深入的戰法,而是在解縣和猗氏縣集結了兩萬多兵馬,就地設防,準備在這兩個地方阻擋住漢軍的河東北伐主力。
這樣的戰法,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好消息不管是不是采用鄧艾的那條奇計,如今司馬師的應對,都是薑敘和鄧艾願意看到的。
而第二個好消息,則是來自河東衛氏。
河東衛氏偷偷派遣家族子弟,前來麵見薑敘,想要跟漢軍裏應外合,奪取河東。
河東衛氏這麽做,一方麵,是諸葛亮坐鎮洛陽期間,持續不斷地對河東地區進行拉攏分化起到了效果,另一方麵如今河東衛氏的代家主,叫衛沈。
對,就是那個張仲景的弟子,張溪曾經的家庭醫生,衛沈。
衛沈雖然確實是衛氏的子弟,但是衛沈這個人吧,跟他師父一樣,都不太想管家族裏麵的事情,所以在此之前,衛沈要麽是跟著張仲景學醫,要麽就是在蜀地到處遊蕩,有病看病,沒病寫書。
這對衛沈來說,才是真正想要過的日子。
但可惜,這個好日子,在八年前,終於是到頭了.河東衛氏的家主衛覬病逝,而他的長子衛瓘,當時隻有十歲。
因此,衛沈被家族裏的族老們再三勸說,不得不離開蜀地,迴到河東,當了八年的代家主。
本來吧,衛沈是琢磨著,等待侄子二十歲正式成年了,自己把位子一讓,就可以繼續安心寫醫書,然後送到瀟湘書院去刊印,惠及天下,功成名就了結果大漢又北伐了。
這事兒吧衛沈就不得不派人來聯絡薑敘和鄧艾了。
真不是衛沈想要摻和這裏麵的事兒,而是衛氏的族老們湊在一起嘰嘰咕咕的商量了好幾年,最終還是決定,接受大漢丞相的邀請,重歸大漢陣營。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大漢三興,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而衛氏也不是河東裴氏那種樹大根深,家族內部有千人之多的世家大族,衛氏本家在河東其實攏共就三房,算上外地的分家,整個家族加起來,族譜上的人丁也隻有兩百多人。
衛氏傳名天下,靠的是自身家族代代傳承的文學才能和家族內那批珍貴的孤本藏書土地多寡,對衛氏而言,夠用就行。
所以啊,對於衛氏來說,轉投大漢,其實對他們的家族利益的影響,並不大。
更何況,大漢丞相已經答應了,將來在河東地區會成立一座新的書院,而這座書院的成立,會交給河東衛氏去牽頭承辦.這才是衛氏最需要的東西。
因此,這還真的不是衛沈的私人行為,而是一個家族的決斷。
之所以讓衛沈出麵派人來跟大漢北伐軍溝通,純粹是因為衛沈本人曾經當過張溪的私人醫生,他跟鄧艾之間,有過不錯的私交。
早年鄧艾還年幼的時候,在張府內部住著,有個頭疼腦熱,槍棒創傷,都是衛沈給看的,兩人關係一直不錯。
能說的上話,就能爭取到更大的利益嘛。
而隨著衛氏的投誠,鄧艾穿越中條山計劃的最後一塊短板,中條山的地理問題,也隨之而解。
有了向導,有了裏應外合的世家支持,再加上司馬師集中兵力於解縣的“幫助”.鄧艾終於是獲得了薑敘的同意,和王平一起率領無當飛軍一路南下,進攻芮城縣。
而就在半個月前,隨著鄧艾和王平的大軍壓境,隻有不到千人守衛的芮城縣令選擇了開城投降,而鄧艾和王平在城內略作休整,等來了衛氏派出的向導,然後就從芮城縣出發,鑽入中條山,直奔安邑縣城而去。
算算時間,如今的鄧艾和王平,應該已經進入中條山快半個月了,這點時間,應該不足以讓兩人領兵鑽出中條山,更別說還要攻克安邑城。
這種情況下,薑敘的責任就是要拖住司馬師迴援安邑的步伐,司馬師一撤,不管他有沒有陷阱,薑敘都必須追上去。
說白了,薑敘其實也是在冒險,但薑敘冒險追擊有資本,他手裏兵多,遭遇一兩次伏擊,薑敘也損失的起。
可司馬師是真的損失不起這個時間。
薑敘一路冒險追擊,司馬師也不敢停下來就地阻擋或者設伏,一路退迴了猗氏縣。
然後,司馬師在猗氏縣稍作休整,跟戴陵稍微交代了一下,留下來五千人給戴陵留守猗氏,自己率領兩萬人左右,繼續迴撤,準備撤迴安邑。
當然,給戴陵五千人,也不是要戴陵送死,司馬師隻要求戴陵堅守五日時間,五日過後,戴陵就可以棄守猗氏縣,領兵迴撤安邑,或者直接往北,退往汾陰縣暫避也可以。
司馬師隻是需要這五日的時間。
(本章完)
蜀賊如果是分兵南下攻克芮城縣,然後以芮城縣作為前進基地,鑽入中條山,然後再在安邑或者聞喜縣的方向離開中條山,直插魏軍後路的話那一切都完了。
芮城縣是在河東郡的最南側的,如今蜀賊圍城解縣,就算芮城縣真的被蜀賊分兵攻擊,他們的求援戰報也無法送到解縣來,更別說司馬師派出援兵救援了.芮城縣什麽時候失守,司馬師根本不可能知道。
至於蜀賊要穿越中條山,確實是有些困難的,畢竟蜀賊是外人,並不了解中條山的具體情況,甚至於說,就算是河東郡本地人,也不會有多少人熟知中條山內部的通行山道。
這是蜀賊穿越中條山最大的困難。
但是,這個隻是困難了點,並不代表做不到.如果河東郡內部真的有世家大族跟蜀賊裏應外合,給蜀賊派出了熟悉中條山地形的向導的話,要穿越中條山,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蜀賊還有一支擅長山地作戰的無當飛軍,如今的解縣城下,司馬師不僅沒有看到這支部隊,甚至連他們的指揮官王平都消失不見了蜀賊真的是有可能南下穿越中條山去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壓根不是薑敘有多無能,也不是自己的守城能力有多強,這根本就是蜀賊沒有認真的攻城,他們就是再拖延時間,把自己拖在解縣,好給穿越中條山的蜀賊偏師爭取時間。
而且,如果真的有河東世家跟蜀賊有所勾結的話,那麽等到蜀賊穿越了中條山,不管他們是抵達了安邑還是抵達了聞喜縣,恐怕內部早就有人接應了,要攻下這兩個縣,恐怕是易如反掌。
越想,司馬師越覺得這事兒是非常可能的因此,他必須立刻退兵。
先一步退往猗氏縣,匯合戴陵,然後跟著戴陵一起迴兵安邑.隻要自己先一步迴防安邑,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那幫河東世家也不敢輕易的跟蜀賊裏應外合。
這樣,河東局勢還能有所挽迴。
司馬師一想到這裏,當下也不做猶豫,直接下令,全軍整備,隔天一早,直接退兵。
攏共都不到一萬人了,解縣和猗氏縣的距離也不過是五六十裏地,兩天的行軍時間而已,也不用專門安排斷後部隊,一路邊打邊撤就是了。
司馬師這一撤,薑敘當然不會這麽輕易的放過他畢竟司馬師是真的猜對了,鄧艾和王平兩人,確實是領兵鑽中條山去了。
早在出兵河東郡之前,鄧艾在和薑敘商議如何快速攻破河東郡的時候,就主動向薑敘提出了這個策略。
正麵上,由薑敘領兵牽製住司馬師的主力大軍,側麵,鄧艾和王平帶領無當飛軍去翻越中條山,襲擊敵軍後路。
但這個策略,其實是非常冒險的。
一來,當時薑敘和鄧艾還不知道司馬師會采取什麽樣的措施來守衛河東,如果司馬師采取步步後退,誘敵深入的作戰方式的話,恐怕不等鄧艾穿越中條山,他司馬師都能退到安邑了。
這樣,穿越中條山偷襲後路就成了一個笑話。
二來,當時鄧艾對中條山內部的情況也不是很了解,而王平作為無當飛軍的指揮官,也不敢保證自己麾下的軍隊真的能穿越中條山。
無當飛軍,隻是比一般的郡兵士卒更加適應在山地作戰,並不代表他們能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山老林裏輕易的找到出路別說這個時代的軍隊,就是二戰時期的軍隊,鑽入深山老林裏出不來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所以啊,這事兒吧,隻是作為一個備選方案,列入到進攻河東郡的作戰計劃中的。
能不能用的上,其實薑敘和鄧艾自己都不知道。
可就在薑敘和鄧艾輕鬆度過蒲阪津,在河東郡完成了集結後第一個好消息送上門來了。
司馬師沒有選擇節節設防,誘敵深入的戰法,而是在解縣和猗氏縣集結了兩萬多兵馬,就地設防,準備在這兩個地方阻擋住漢軍的河東北伐主力。
這樣的戰法,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好消息不管是不是采用鄧艾的那條奇計,如今司馬師的應對,都是薑敘和鄧艾願意看到的。
而第二個好消息,則是來自河東衛氏。
河東衛氏偷偷派遣家族子弟,前來麵見薑敘,想要跟漢軍裏應外合,奪取河東。
河東衛氏這麽做,一方麵,是諸葛亮坐鎮洛陽期間,持續不斷地對河東地區進行拉攏分化起到了效果,另一方麵如今河東衛氏的代家主,叫衛沈。
對,就是那個張仲景的弟子,張溪曾經的家庭醫生,衛沈。
衛沈雖然確實是衛氏的子弟,但是衛沈這個人吧,跟他師父一樣,都不太想管家族裏麵的事情,所以在此之前,衛沈要麽是跟著張仲景學醫,要麽就是在蜀地到處遊蕩,有病看病,沒病寫書。
這對衛沈來說,才是真正想要過的日子。
但可惜,這個好日子,在八年前,終於是到頭了.河東衛氏的家主衛覬病逝,而他的長子衛瓘,當時隻有十歲。
因此,衛沈被家族裏的族老們再三勸說,不得不離開蜀地,迴到河東,當了八年的代家主。
本來吧,衛沈是琢磨著,等待侄子二十歲正式成年了,自己把位子一讓,就可以繼續安心寫醫書,然後送到瀟湘書院去刊印,惠及天下,功成名就了結果大漢又北伐了。
這事兒吧衛沈就不得不派人來聯絡薑敘和鄧艾了。
真不是衛沈想要摻和這裏麵的事兒,而是衛氏的族老們湊在一起嘰嘰咕咕的商量了好幾年,最終還是決定,接受大漢丞相的邀請,重歸大漢陣營。
畢竟,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大漢三興,恐怕是不可避免了。
而衛氏也不是河東裴氏那種樹大根深,家族內部有千人之多的世家大族,衛氏本家在河東其實攏共就三房,算上外地的分家,整個家族加起來,族譜上的人丁也隻有兩百多人。
衛氏傳名天下,靠的是自身家族代代傳承的文學才能和家族內那批珍貴的孤本藏書土地多寡,對衛氏而言,夠用就行。
所以啊,對於衛氏來說,轉投大漢,其實對他們的家族利益的影響,並不大。
更何況,大漢丞相已經答應了,將來在河東地區會成立一座新的書院,而這座書院的成立,會交給河東衛氏去牽頭承辦.這才是衛氏最需要的東西。
因此,這還真的不是衛沈的私人行為,而是一個家族的決斷。
之所以讓衛沈出麵派人來跟大漢北伐軍溝通,純粹是因為衛沈本人曾經當過張溪的私人醫生,他跟鄧艾之間,有過不錯的私交。
早年鄧艾還年幼的時候,在張府內部住著,有個頭疼腦熱,槍棒創傷,都是衛沈給看的,兩人關係一直不錯。
能說的上話,就能爭取到更大的利益嘛。
而隨著衛氏的投誠,鄧艾穿越中條山計劃的最後一塊短板,中條山的地理問題,也隨之而解。
有了向導,有了裏應外合的世家支持,再加上司馬師集中兵力於解縣的“幫助”.鄧艾終於是獲得了薑敘的同意,和王平一起率領無當飛軍一路南下,進攻芮城縣。
而就在半個月前,隨著鄧艾和王平的大軍壓境,隻有不到千人守衛的芮城縣令選擇了開城投降,而鄧艾和王平在城內略作休整,等來了衛氏派出的向導,然後就從芮城縣出發,鑽入中條山,直奔安邑縣城而去。
算算時間,如今的鄧艾和王平,應該已經進入中條山快半個月了,這點時間,應該不足以讓兩人領兵鑽出中條山,更別說還要攻克安邑城。
這種情況下,薑敘的責任就是要拖住司馬師迴援安邑的步伐,司馬師一撤,不管他有沒有陷阱,薑敘都必須追上去。
說白了,薑敘其實也是在冒險,但薑敘冒險追擊有資本,他手裏兵多,遭遇一兩次伏擊,薑敘也損失的起。
可司馬師是真的損失不起這個時間。
薑敘一路冒險追擊,司馬師也不敢停下來就地阻擋或者設伏,一路退迴了猗氏縣。
然後,司馬師在猗氏縣稍作休整,跟戴陵稍微交代了一下,留下來五千人給戴陵留守猗氏,自己率領兩萬人左右,繼續迴撤,準備撤迴安邑。
當然,給戴陵五千人,也不是要戴陵送死,司馬師隻要求戴陵堅守五日時間,五日過後,戴陵就可以棄守猗氏縣,領兵迴撤安邑,或者直接往北,退往汾陰縣暫避也可以。
司馬師隻是需要這五日的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