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對於這個密探到底是誰,季漢的高層,是有過一些猜測的。


    比如說龐統,他就曾經猜測過,會不會是曹魏的大鴻臚劉曄。


    畢竟,這個密探每次的落款就隻有一個“劉”字,而密探承報的內容又大多是隻有曹魏高層才能知道的機密.除了劉曄外,龐統實在找不到幾個符合條件的人選。


    而且,在龐統看來,劉曄也不是沒有這麽做的理由劉曄畢竟是漢室後裔,而且論血統的話,比劉備這個中山靖王之後都要根正苗紅。


    以前,是大漢傾頹,導致漢室後裔不得不另尋出路有劉備這樣力圖光複漢室的,也有像劉表,劉璋這樣試圖割據一地的,自然也有像劉曄那樣選擇另投明主的。


    可如今,大漢光複在望,身為漢室後裔,顯然不可能跟著曹魏一起陪葬.劉曄試圖聯係季漢,作為內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這隻是龐統的猜測的理解,也有持反對意見的人。


    比如說徐庶。


    徐庶認為,劉曄這個人,是早年就選擇了跟隨曹操,在曹丕篡漢的時候也一言不發的人,早就沒把自己當成是漢室宗親了。


    劉曄這個人,雖然站在漢室宗親的立場上,行為令人不齒,但在這個亂世中,卻也情有可原可如果再私通大漢,背棄曹魏,那劉曄這個人的名聲可就臭了。


    至少,徐庶不認為劉曄是如此人品的人。


    而且,作為密探,自然是要以保密為先.落款隻有一個“劉”字,可不代表這個人就一定姓劉,也許這隻是一個心向大漢的代號而已。


    如果拋開姓氏的因素的話,那麽曹魏朝堂之上,能知道這些機密的人也不在少數,拋開那些人品還說得過去的曹魏三朝老臣,其他人都有可能是這個密探。


    甚至,徐庶都懷疑過,有沒有可能是曹魏宮廷內部的校書郎或者黃門令這些人雖然官小,但作為記錄朝政的工作人員,他們也是必須在場的,能知道這些機密也正常。


    可現在,所有人的疑惑都解開了.這個密探,居然連托孤內容都知道,那他就不可能是什麽校書郎,黃門令之類的小官了。


    托孤,一般都是皇帝在臨終前跟托孤大臣私下談話的時候,隻有在最後要下詔的時候,才會讓黃門令入內理論上講,黃門令也不知道之前曹叡跟托孤大臣說了什麽。


    隻有當事人才能知道詳細的現場內容。


    而整個曹魏的托孤現場,根據密報的描述,好像隻有孫資和劉放兩個人。他們是作為曹叡的心腹,全程參與和見證了整個托孤過程的.更別說他們還勸說曹叡,更改了托孤重臣的人選。


    這麽一思考的話,這個密探,隻有可能是孫資,劉放兩人中的一個,而根據那個落款,基本所有人,都認準了,這個密探,可能就是劉放。


    不然是真的說不過去了。


    而如果是劉放的話,他的行為就說得過去了。


    劉放也是漢室宗親,但劉放這個人的人品吧.說實話,他但凡人品好一點,朝中能有人捧,他也不至於到現在都隻是曹叡的心腹,隻能輔佐曹叡處置政務,其他方麵都沒啥建樹了。


    而且,隨著曹叡去世,劉放也就失去了自己最可靠的靠山.曹叡無子,曹芳又年幼,朝政基本都掌握在托孤大臣手裏,而等到曹芳長大了,必然也會有自己的班底,根本用不上劉放了。


    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劉放是真的有這個動機,跟大漢私通的他得想辦法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一個困擾在大漢高層眾人心中的謎團,算是解開了,但是吧.諸葛亮拿出這封信,可不是讓大漢重臣們來討論,密探究竟是誰的。


    “據甲字密探所報,曹叡病故,托孤於曹爽和司馬懿,而根據北地其他密探迴報,司馬懿在曹叡病故後,亦稱病閉門不出,如今曹魏軍政大權,皆落於曹爽之手如此良機,我等若坐而視之,必受其咎。”


    諸葛亮如是說道。


    諸葛亮展示這封密信的重點,是想告訴所有人,如今曹魏主少國疑,雖然有兩個托孤重臣,但司馬懿因為之前兗州慘敗的影響,到現在都隻能閉門不出,軍政大權都在曹爽這個缺心眼的官二代手裏。


    而曹爽這個人,不會有人認為,他比司馬懿更難纏吧?!


    如果不能抓住現在曹爽秉政的機會發動北伐,迴頭萬一讓司馬懿重新迴到朝廷中樞,那曹魏可就不好對付了。


    時不我待啊。


    “正因如此,我等才要靜待時機!”徐庶卻依然表達了不同意的看法,說道,“司馬懿此人狼視鷹顧,必不甘於人下,而傳言司馬懿與曹爽不合,此二人同為托孤大臣,大權卻聚於曹爽一人之手.久而久之,司馬懿必有反擊,彼時曹魏內亂,方是我等北伐之機也!!!”


    徐庶當然不會認為曹爽比司馬懿更強,但是呢,徐庶顯然也高估了曹爽。


    徐庶認為,曹爽作為曹魏宗族將領,雖然說他的能力一般吧,但作為曹氏宗族,又有托孤大臣的身份,掌權基礎天然比司馬懿這個外臣要牢靠一些,如果司馬懿要爭權奪利的話,曹爽未必沒有反戈一擊的能力。


    到了那個時候,曹魏必定陷入到兩位輔政大臣的內亂之中,人心混亂.介時北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庶畢竟是按照這個時代常規的眼光來看待事務發展的,他可沒有開天眼,也不會知道曹爽到底能拉胯到什麽程度。


    而開了天眼的那位呢.其實也覺得,再等上幾年也不是什麽問題。


    張溪很清楚的知道,曹叡的死,就是曹魏衰亡的轉折點。


    但這個時空,曹叡死早了.現在的曹芳,才四歲左右,比曆史上繼位的時間還要更早。


    說真的,張溪是真的沒懂,曹叡死早了,為什麽還能是曹芳繼位,而不是曹宇或者其他已經成年的曹氏宗族成員。


    曹叡這麽精明的一代帝王,怎麽會讓如今已經勢力萎縮到隻剩下河北地區的曹魏,陷入到這麽一個主少國疑的境地。


    這時候,對曹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反正你曹叡也沒兒子,讓誰繼位不是繼位,為什麽偏要找一個才幾歲大的孩子繼位?!


    找個成年的堂弟之類的,他不行麽?!


    張溪確實看不懂,但是吧,曹芳繼位確實是事實,曹魏現在,確實是主少國疑。


    但是呢,也正是因為這個主少國疑,導致曹魏的政權是掌握在宗室代表曹爽的手裏,司馬懿短時間內也無法去奪權。


    畢竟,這個時候,心向曹魏的大臣還是占據大多數的,如果司馬懿這個時候跟曹爽去爭權的話,勢必會引起那些心向曹魏的大臣的警惕和抵製你一介外臣,在天子年幼的時候,試圖掌控朝廷爭權,是想幹什麽?!


    當第二個董卓麽?!


    因此,這個時候,司馬懿閉門不出,張溪倒是能理解為什麽.他在等,等曹爽作死作到曹魏的那些忠臣們都受不了曹爽了,這樣司馬懿再出手奪權,就不是爭權奪利,而是“撥亂反正”了。


    曆史上的司馬懿,不就是那麽幹的,連蔣濟這樣的人都能支持司馬懿,可見曹爽已經到了何等天怒人怨的地步。


    所以啊,按照張溪的想法,其實也不是不能繼續等等,等到曹爽做大死,引發了曹魏內部叛亂哪怕最後還是司馬懿贏了,但曹魏的人心,恐怕就拿不迴來了。


    到了那個時候北伐,確實能跟徐庶預判的那樣,事半功倍。


    隻是吧.


    “元直之謀,老夫亦知,隻是.需得等到何時?!”


    “太祖高皇帝七年而定天下,世祖光武帝十三年重複河山.自先帝入蜀稱帝以來,如今已一十五年矣。”


    “老夫今年五十有七,元直,士元皆年長於我,元長年歲最小,如今也已四十有七矣.諸君與老夫,又有幾年可等?!”


    “今歲不伐,明歲不討,歲歲不征.將來到地下麵見先帝,當如何複之,還請諸君教我!!!”


    嘛,死魚頭做人不講究啊。


    道理說不過,開始上感情攻勢了.


    但,這套吧,對別人也許無效,但對現場的這幾個人,還真的特別有效。


    不管是徐庶,龐統,張溪,還是後加入的李嚴,或多或少的,都是受到劉備簡拔重用的。


    按照這個時代的價值觀,這份知遇之恩,是必須要報的。


    而現在最主要的問題,還真的不是大漢有沒有能力征討曹魏的問題,而是這幫玩意兒各懷私心,不想立刻征討曹魏的問題。


    所以啊,當諸葛亮拿出感情攻勢,用劉備說事兒了.徐庶,龐統,李嚴三人,全都麵露慚色,不再言語了。


    而這個北伐的問題,基本上也就被諸葛亮再次拿捏了。


    隻是,打不打的問題解決了,怎麽打的問題,就得提上日程了這個,大家心裏都沒有底。


    畢竟,之前是真的沒人想打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