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祗忽悠著麾下的烏合之眾繼續往槐裏縣前進,而槐裏縣城外的郭淮軍和吳懿率領的北軍,終於是見到了麵,並且已經準備開戰了。


    郭淮早早的就領兵嚴陣以待,而吳懿也沒有放輕敵的錯誤,早早下令士卒做好了戰鬥準備。


    雙方在槐裏城下麵對麵,吳懿一看郭淮軍的列陣方向,自然就明白郭淮早有防備,想要用突襲取勝,已經是不可能了。


    而同樣,郭淮一看吳懿領軍的行軍速度,軍容嚴整,也知道敵軍將領並非泛泛之輩,想要打敵軍一個立足未穩,恐怕也不現實。


    雙方都明白,這恐怕就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


    但郭淮有信心。


    自己有一萬一千步卒,外加五千騎兵,麵對敵軍八千步卒和槐裏城內的三千殘軍,怎麽想都不會輸。


    尤其是騎兵,給了郭淮強大的底氣。


    因此,郭淮在兩軍列陣完畢後,率先發動了進攻。


    一方麵,搶攻可以有效的提升士氣,顯示自己底氣十足,另一方麵,郭淮也不認為自己到了需要被動防守的地步。


    畢竟自己是兵力和戰力的優勢方。


    當然,郭淮到底也是名將,有著自己作為名將的謹慎和作戰方式。


    郭淮並沒有一開始就大軍壓上,全麵進攻,而是讓秦朗率領五千騎兵運到到側翼壓陣,自己指揮麾下的五千步兵發起進攻。


    這是試探性的進攻,郭淮需要了解對手的步兵戰力,同時也需要看一下敵軍將領的指揮方式。


    而吳懿的應對,就相對簡單粗暴了許多——全線壓上。


    站在吳懿的立場上,這麽做也是正常的。


    吳懿隻帶了八千北軍提前趕到了槐裏,身後的援軍距離自己還有兩天的路程,而駐守在槐裏城內的守軍,吳懿也不敢指望,他必須在一開始就盡全力應戰,占據主動。


    所以,當郭淮派出五千士卒試探性進攻的時候,吳懿沒有任何猶豫的選擇了全線壓上。


    然後郭淮就傻眼了。


    倒不是傻眼吳懿的應對,郭淮這點經驗還是有的。


    真正讓郭淮傻眼的,是漢軍的戰鬥力。


    五千魏軍對陣八千漢軍,郭淮確實想過自己的士卒可能會處在下風,但.雙方交手不到一刻鍾的時間,郭淮就發現,自己的前沿士卒就有支撐不住的跡象。


    這太出乎郭淮的預料了。


    郭淮其實跟大漢北軍交手過,那是在五年前蜀漢的二次北伐時期,當時郭淮率領著曹魏的中央禁軍精銳,對陣剛剛成軍不到兩年的大漢北軍。


    結果是中央禁軍可以壓著大漢北軍進攻,雖然打的有點費事兒,但依然還是占據上風的。


    因此,郭淮得出了一個結論,蜀賊的所謂精銳北軍,大概就是略強於大魏普通郡兵,但弱於中央禁軍的程度。


    如今郭淮進攻右扶風的軍團,確實不再是中央禁軍,而是司隸地區的郡兵,戰鬥力略微遜色於蜀賊北軍,郭淮是有預期的。


    但即使總體戰力不如,在郭淮看來,短期內擋住蜀賊北軍的進攻,應該也不是什麽太困難的事情。


    一刻鍾的時間內就被打的陣型不穩,有潰敗的可能,這不是略強於郡兵的戰鬥力,而是兩者之間的戰鬥力有著明顯的差距。


    大魏的中央禁軍也不可能在一刻鍾內徹底擊潰地方郡兵啊。


    再迴頭仔細觀察蜀賊的軍械裝備跟五年前遭遇的那支蜀賊北軍的大差別沒有,但小細節上,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五年前的蜀賊北軍,跟大魏的中央禁軍一樣,幾乎是做到了一線作戰部隊全員覆甲的程度,手中的軍械也都鑄造精良,這才能有比較高的戰鬥力。


    而如今的蜀賊北軍,在繼承了這些特點的基礎上,最大的區別,就是軍械的不同。


    五年前的蜀賊北軍,除了數千士卒保留了奇怪的兵器外,大部分士卒的作戰兵器都是長槍配苗刀可如今,蜀賊的士卒在兵器的使用上,更加的五花八門了。


    不僅有長槍,長戈,還有奇怪的盾牌,苗刀,以及一種類似長戟,但側刃帶勾的奇怪兵器。


    而就是這些奇怪的兵器互相配合,導致魏軍的前鋒應對不利,陷入全麵被動的局麵。


    這是軍械上的變化,而陣型上的變化,也讓郭淮感到一陣驚奇。


    蜀賊並沒有采用這個時代常見的鋒矢陣,圓陣之類的陣法,而是用了一種很奇怪的作戰陣法。


    蜀賊把八千士卒分為八個千人隊,前後左右各有分布,而隨著魏軍進攻,這些蜀賊先用長槍和盾牌兵的千人隊阻擋,在擋住第一波魏軍進攻後,長槍隊就會退後,長戈隊和苗刀隊上前進行近身肉搏,持續保持對魏軍的進攻壓力。


    而更要命的是,這些千人隊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也絕對不會戀戰,似乎每個千人隊在進攻了一段時間後就會選擇退後,讓其他的千人隊上來接應繼續進攻,而隨著陣型的不停變動,不斷的擠壓魏軍的前鋒軍,進而產生分割包圍的效果,在局部區域內,營造出了多打少的局麵。


    這才是魏軍前鋒在一刻鍾的作戰之後,有撐不住跡象的根本原因。


    自身的陣型優勢無法發揮出來,左右兩翼的援兵又被人分割阻擋在外,前鋒軍要持續麵對持有不同攻擊距離的武器的千人隊的輪番進攻,有時候甚至還會麵臨少打多的局麵.能撐住才是怪事呢。


    郭淮一看繼續這麽下去,自己的步兵恐怕撐不了太久就會崩潰立刻下令,讓側翼的秦朗,率領五千騎兵投入戰場。


    步兵對戰方麵,郭淮在沒有找到破解敵軍陣法的情況下,一時是沒有辦法挽迴劣勢了。


    但騎兵不一樣。


    不管你的步兵戰法多精妙,戰力多麽強大,麵對兵種壓製的騎兵,郭淮就不信,對麵的蜀將還能用步兵對抗騎兵!!!


    秦朗看到郭淮的旗語命令後,也不做猶豫,立刻下令騎兵整理好攻擊陣型,開始提速,直接進攻蜀軍側翼。


    而吳懿,在看到秦朗整理騎兵陣型的時候,就猜到了騎兵會發動突襲,立刻應變。


    分出五千人的部隊,開始往戰場側翼移動,剩下的三千人,繼續對正麵的魏軍進行進攻壓製。


    這個調整,直接把郭淮給看傻了對麵的蜀將是缺心眼麽?!他要用五千步兵去硬抗五千騎兵的衝擊?!


    真的,別說五千步兵,就是給郭淮一萬步兵,郭淮都幹不出來這種缺心眼的事兒來。


    可對麵的蜀賊將軍就這麽幹了。


    郭淮一陣傻眼之後,心裏也是一陣冷笑.看來,這場戰鬥,很快就能結束了。


    不僅郭淮這麽認為,指揮騎兵的秦朗也是這麽認為的。


    在秦朗看來,對麵蜀將的應對,不是在阻擋自己的騎兵突擊,而是在給自己送軍功。


    這麽好的機會,秦朗要是不抓住,那不是腦殘了。


    因此,秦朗立刻下令,騎兵全軍突擊,衝殺向蜀賊的側翼。


    就在秦朗認為,很快就能結束這場戰鬥,自己斬獲真正意義上的軍功時.接下來的發展,讓秦朗和郭淮全都目瞪口呆了。


    麵對五千騎兵的衝擊,漢軍方麵列出了千人規模的長槍陣,同時在長槍陣後麵,弓弩兵就位,以拋射的方式,往騎兵的衝擊路線上拋射箭矢。


    這不是啥出人意料的應對,這是步兵對抗騎兵的標準配置,沒啥新鮮的,秦朗和郭淮看到了,也沒覺得有什麽奇怪的地方。


    隻要等騎兵快速接近步兵陣營,衝垮前麵的長槍陣,剩下的步兵,根本無法抵抗騎兵的來迴衝殺,隻有潰敗一條路可走。


    因此,這個時候,郭淮和秦朗都在等,等騎兵快速通過箭矢覆蓋的區域,靠近並衝垮長槍陣。


    可接下來的戰鬥,郭淮和秦朗都不能理解了。


    騎兵確實很快的通過了箭矢覆蓋的區域,也快速靠近了長槍陣,並且在第一時間,對長槍陣發動了進攻。


    而千人隊的長槍陣,要布防整個戰場側翼,注定了兵力不足,所以長槍陣的防禦厚度自然也不夠,騎兵要衝破這個長槍陣的防禦,也不是什麽難事。


    但等到魏軍騎兵突破了長槍陣後卻發現,長槍陣後還有一道長盾陣剛剛負責拋射箭矢的弓手弩兵們,這會兒已經放棄了弓弩,改用盾牌,在長槍陣後方快速建立起了第二防禦陣地。


    而此時被突破後的長槍陣士卒,也沒有秦朗預料中的出現慌亂,而是在互相唿應之後,往整個軍陣的後方撤退,似乎是要重新整理陣型,再次作戰。


    這個時候的曹魏騎兵,在突破過長槍陣之後,已經沒有心思去管身後的槍兵怎麽做了,他們必須要繼續保持速度和衝擊力,衝破眼前的盾牌陣防禦。


    因此,騎兵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繼續對盾牌陣發動衝鋒。


    說實話,光靠盾牌陣,想要阻擋住數千騎兵的衝鋒根本不可能。


    但是,這次除了盾牌陣外,魏軍騎兵還要麵對的,是在盾牌陣後方,手持著奇怪長戟的步兵士卒們。


    而更要命的是,這些手持奇怪長戟的士卒,他們的攻擊目標,不再是魏軍的騎兵,而是他們胯下的戰馬。


    而這些士卒手裏的奇怪長戟,也有一個後世響亮的名字——鉤鐮槍。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