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這年頭,世家和世家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有些目光長遠的世家,比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不管他們做出的決策到底是不是對朝廷有利,但起碼對自己的家族,肯定是有利的。


    但有些世家的決策真的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比如這些北地秦州世家們,他們這次就真的失算了。


    這次羌人的叛亂,雖然不是他們煽動的,但坐視不管,引發秦州三郡陷落,導致他們也不得不退守天水郡賺是肯定沒得賺了,沒賠太多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張溪聽完了薑敘的講述,明白了這次羌人叛亂的前因後果後,對這幫世家們的遭遇,還真的又樂又恨。


    樂,就是純粹的幸災樂禍!


    本來張溪就看不上這年代的大部分世家們,如今看到他們自找倒黴,當然得幸災樂禍。


    恨,是對這些世家們隻顧私利的做派表達憤恨。


    這幫世家,就為了一點錢糧,可以置三郡百姓的生死存亡於不顧,讓三郡陷於戰火.特麽但凡他們早點出手幫忙,三郡百姓也不至於被羌人劫掠,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因此,當諸葛亮帶領主力大軍,也同樣進入冀縣後,張溪的第一件事,就是攛掇諸葛亮,借此機會,收拾一下這些秦州世家們。


    當初為了北伐順利進行,對本地世家采取了安撫的策略,如今看來,是不妥當的。


    這幫世家就是一群白眼狼,不趁機除掉一批,以後這種事情還可能再發生。


    真的,張溪不是不允許世家的存在,但這些世家得有個底線。


    自己內部怎麽鬥都行,麵對外族入侵的時候還存小心思,殺多少都不嫌多。


    自己內部怎麽玩也行,但不能牽扯到一州百姓,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了,那麽這些世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就是張溪對世家的態度。


    非要舉例說明的話,同是東晉時期琅琊王氏的傑出子弟,張溪可能更加欣賞王導,而討厭王敦。


    雖然王導的私心也不少,但他至少知道個內外,也有些底線,寧可衣冠南渡也不與異族同流合汙。


    可王敦不同,雖然也有匡扶社稷之功,但他為了權利鬥爭,可以輕易的發動內部叛亂,把百姓牽連入戰火。


    其實這倆嚴格說來,都不是什麽好東西,但這個時代下,世家已經是很難在短期內消除掉他們影響力的存在了,張溪也隻能退而求其次,希望多一些王導,少一些王敦。


    張溪的愛恨,就是那麽簡單直接,因此當諸葛亮進駐冀縣後,張溪直接一狀告到諸葛亮麵前,讓諸葛亮借機收拾一下這些所謂的“世家大族”們。


    可諸葛亮不能跟張溪那樣,想的太過簡單。


    政治這個東西,它就是個妥協的藝術雖然諸葛亮不知道這句話,但不代表諸葛亮不懂這裏麵的道理。


    嚴格說來,秦州世家們這次的做法,確實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但他們的做事方式,多少還是有點底線的。


    他們沒有親自下場煽動羌人造反,已經算是有節操的表現了。


    這年頭世家是什麽德行,諸葛亮太清楚了,但問題是,這年頭世家依然有效的掌握著輿論權,知識解釋權。


    在這兩項權利沒有徹底剝離前,想要徹底解決世家的問題,根本不可能。


    諸葛亮隻能是私下婉言寬慰張溪,告知張溪這裏麵的難處.你要樹立個把典型懲治一下,那沒問題,這次羌人作亂鬧得這麽大,諸葛亮也必須找隻雞殺一下,不然不足以震懾這些世家們。


    但你要把他們都幹掉.這太難了,對地方穩定也沒有任何好處。


    經過諸葛亮的再三勸說,張溪也是在沒轍了.諸葛亮說的,他都懂,但他就是覺得憋屈。


    可這又能怎麽辦呢,比張溪更憋屈的,是這個時代的百姓,可如果張溪真的把事情鬧大,把這些世家們全都鏟除了,信不信第一個罵張溪的,還是這些百姓。


    時代的局限性就在這裏,張溪沒有辦法改變的。


    既然如此那就商量一下吧,抓哪隻雞出來宰一下!!!


    這話說得的,諸葛亮都無語了.趕緊打發走張溪,讓他別摻和這裏麵的事兒。


    抓哪隻雞也是有講究的,不是你張元長看誰不順眼就能直接宰了的.這事兒啊,還是諸葛亮自己來吧,讓張溪參與進來,那才是真的容易壞事呢。


    再一個,諸葛亮也沒那麽簡單的就打算放過這些世家們,在那隻雞的剩餘價值壓榨完之前,還不會那麽輕易的下手。


    因此,隔天,冀縣城內就有消息靈通人事傳言,此次平定羌亂後,諸葛丞相有意追究秦州各級官吏的失察之罪。


    這不是什麽讓人意外的事情,如今羌人叛亂鬧的那麽大,總該有個人出來背鍋負責.隻是這人到底是誰,可就不好說了。


    誰都不想這種鍋落到自家的頭上,可四大世家們也都知道,這事兒,多半最後還是會落到自家子弟的頭上。


    誰讓秦州地區,四大世家的勢力最大,族中子弟擔任州郡官職最多呢。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在這場叛亂中,表現出自己站在朝廷的一麵,幫助朝廷盡快的結束這場叛亂,那麽在戰後,諸葛亮要追究,他也沒有足夠的借口和理由。


    是的,世家們也不蠢,他們都知道這個倒黴催的流言就是諸葛亮本人放出來的,但你要是真的把他當成一個流言來處理,那才是真正的自找倒黴呢。


    羌人作亂,你丟失的可能隻是財物錢糧,但不把諸葛亮當迴事,那你全家都可能直接丟失掉,而且還沒人同情你!


    諸葛亮在這方麵的手段,蜀地世家是早就領教過了,也早有傳言流傳到了西北北地世家可不願意用全家前途,去驗證一下這個流言的真偽。


    因此,當諸葛亮進入冀縣後,天水郡各縣的世家們,也紛紛開始了自己的“自救”行為。


    在冀縣的世家,主動找到諸葛亮,願意提供一些錢糧,甚至是羌人的情報,而分布各縣的世家們,也都紛紛找到各縣主官,願意出錢出力的幫助守城,甚至有些羌人圍城較弱的縣城內,世家都派出族內子弟,冒險出城,前往冀縣傳遞情報求援。


    短短的幾天時間裏,諸葛亮就收獲了不少的羌人情報,從羌人士兵的分布情況,到羌人內部之間的關係矛盾,諸葛亮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真的,這一刻,諸葛亮都有了跟張溪一樣的心思。


    錢糧也就算了,這些世家有的是,不在乎這個。


    但特麽這麽多,這麽詳細,這麽精準的情報,要說你們這幫世家跟城外的羌人之間沒有勾連,鬼都不信呐。


    還真的不如聽張溪的勸諫,索性勸借故幹掉得了好吧,諸葛亮也就這麽想想,實際上,還是不能這麽做的。


    忍住氣,耐住性子,找來了張溪,龐統,龐德,馬岱四人,開始商議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張溪,龐統,龐德可以理解,但最後一個參與會議的人,諸葛亮選擇了馬岱而不是薑敘。


    這也是有理由的。


    一方麵,薑敘身為秦州刺史,這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撫民心,出麵去應對秦州世家的“示好”,穩定冀縣城內的秩序。


    另一方麵,薑敘到底是有丟失州郡的罪過的,在叛亂沒有徹底平定前,薑敘還是有罪之身,不能不做出相應的懲罰。


    而馬岱作為武將,跟隨其兄馬超久在西北,論起作戰,馬岱比薑敘更加適合。


    如今已經是十一月的下旬,轉眼就到十二月了,秦州的雪倒是下過兩場了,但每次都下不到半天就停.諸葛亮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趁著今年冬雪不大的機會,主動出擊,正麵擊破這些作亂的羌人,收複州郡。


    這個事兒吧,其實在座的諸位,都不是很吃的準。


    這幾年,西北地區的氣候很奇怪的。


    有時候吧,從十月下旬開始就下雪,能斷斷續續的下一個月,到了十二月份反而天天放晴,甚至還有可能有提前迴春的跡象。


    但你要真信了這個天氣,出去播種莊稼,那麽一場氣溫突降下來,種什麽都得凍死。


    有時候呢,到了十二月都不會下雪,但也可能一夜過後,連著下個十幾天的鵝毛大雪,一直下到連門都被堵上的程度。


    所以啊,誰也不敢保證,這個時候沒怎麽下雪,之後的作戰期間,就也同樣不會下雪。


    這要是出兵索敵沒多久就還是下雪,大軍鋪開了出去,一時間收不迴來的話那倒黴的可就不僅僅是羌人了,自己人一樣受不了。


    所以啊,穩妥期間的做法,還是暫時屯兵冀縣不動,又或者隻驅散天水郡內的羌人部隊,守住天水郡邊境,等到開春,再做打算。


    可這麽一來,也有個問題——這幫羌人要是趁著冬日降雪,劫掠之後往草原上一躲,躲到開春.那怎麽辦?!


    劫掠的羌人身上也沒帶著印記,這些人撤迴草原後,誰也找不到他們。


    等到開春後,漢軍主力收複失地,兵臨草原先不說在草原上尋找這些羌人部落作戰多不容易,就算真的找到了,漢軍總不能跟羌人似的,見人就殺吧?!


    諸葛亮還沒有鐵石心腸到這個地步,更別說諸葛亮還打算順勢收攏羌人之心,更加不能濫殺無辜了。


    如今出兵,擊破羌兵,不僅能示之以威,還能為將來“服之以德”做準備。


    但開春後出兵,最多就是收複失地,安定漢人百姓之心,對羌人,連示之以威都不一定能做到,更別說什麽“服之以德”了。


    思來想去,諸葛亮還是決定采納龐統的建議,冒險出城索敵,尋找到羌兵主力,一戰以定勝負。


    雖然有些冒險,但,成功後的收獲也是最大的。


    就在諸葛亮準備下達軍令,讓全軍出城開拔的時候,薑敘突然來報。


    隴西諸郡的羌人在南安郡完成了集結,人數約有十五六萬,全軍正朝著天水郡西縣的方向逼來。


    諸葛亮和龐統都傻眼了還能有這樣的好事兒,自己送上門來找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