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元年,冬。


    武關,潼關異動的曹軍,在進入冬季後,突然的消停了起來。


    真不是曹魏突然中止了作戰計劃,而是因為實際條件實在不允許。


    雍州地界,進入十一月以後氣溫驟降,自十一月中旬開始下了第一場雪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雍州下了足足三場雪。


    等時間進入了十二月之後,雍州再次下了一場大雪,持續了足足十天的時間,下雪的量,比去年十二月那次還要大。


    整個雍州地界基本都被大雪覆蓋,出門積雪足足有兩尺厚,這樣的天氣下,別說出兵作戰,就是出門串個親戚都不容易。


    這就是漢末小冰河期的威力。


    在這種天氣下,別說潼關和武關兩地的曹魏軍隊,就是雍州的大漢郡兵們,也都縮迴了鄔堡或是營房內不出,連操練布防都做不到了。


    而這一場大雪,不僅打亂了曹魏的軍事部署,雍州的應戰部署也同樣被打亂了。


    如今的雍州刺史府,最大的政務,不是應對曹魏可能的入侵,而是救災。


    今年的大雪太大了,雍州各地幾乎都陷入了雪災之中,而這年頭的百姓,抗災能力真的很低,幾乎接近於零。


    曆經數十年戰亂,百姓的房屋,很多都是木板稻草房,關中之地不是沒有泥瓦房,但那基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人家才能住的起。


    去年滿寵搞了一把遷民,很多百姓都舍棄了自己的家園,被迫離開家鄉遷徙,雖然中間有一半的人最終還是迴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有些地方曆經戰火之後,房屋早就破敗了。


    因此,剛剛安置下來的關中百姓,基本都住的是木板稻草房,甚至一些中小型世家,也隻能勉強修繕一下,住進泥瓦房而已。


    就木板稻草房和泥瓦房的保暖能力,遇到這樣大規模的降雪,人根本扛不住。


    泥瓦房還好點,最多就是有些裂縫漏風,木板房.那就跟住野外沒啥區別。


    再加上降雪量太大,有些不堅固的泥瓦房都有些支撐不住積雪的重量,更別說稻草當屋頂的木板房了。


    整個關中四十六縣,每縣都遭遇了雪災,每縣都出現了數量不小的難民。


    光右扶風郡一地,總計近二十萬丁口,有四萬人受災,因為房屋被壓塌而不得不流落街頭。


    而北地郡,安定郡兩地,也是受災嚴重,前後加起來,關中四十餘萬人口,有十萬百姓受災。


    受災人數最少的,還得是左馮翊郡。


    倒不是左馮翊郡太守胡遵治理地方有功,純粹是因為如今左馮翊丁口不足,在這裏呆著的大部分都是郡兵和北軍,這些人是不計入丁口人數的。


    但同樣,受災最嚴重的的地方,也是左馮翊郡。


    左馮翊郡的丁口,大部分都是世家為了贖買雍州土地而釋放出來的隱匿丁口,這些人被諸葛亮打包送來左馮翊後,就安置在民屯營內,準備屯田。


    這些隱匿丁口,可是沒有任何資產傍身的,他們能來到左馮翊,都是諸葛亮派人專門護送的結果,不然以這些人隨身攜帶的口糧,讓他們自己來左馮翊,那估計走不到漢中就得餓死大半了。


    因此,這些人到了雍州之後,張溪還得派人專門出麵組織他們安頓下來,給他們建造房屋,準備各種過冬物資。


    可問題是,這些人抵達左馮翊的時間已經太晚了,都快十一月份了,再加上張溪也沒有料到今年的冬天居然這麽冷,下了這麽長時間的雪,給這些屯田民們安排的,還是比較傳統的木板稻草房。


    沒辦法,這種房子建造起來簡單快速啊,張溪本來想著,隻要熬過這個冬天,過了春耕,再給這些屯田民改善住宅環境的事兒可誰知道,這個冬天就不好過。


    事實上,為了應對這次過冬,張溪確實早有準備,但這些準備的基礎,是建立在往常的過冬經驗上的,突然遭遇這麽大範圍的雪災,以張溪為首的雍州刺史府,確實有些準備不足。


    在入冬前,張溪確實下過刺史令,要求各縣提前準備過冬事宜,重點是囤積足夠的糧草,各縣修繕府衙,倉庫,義所,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號召百姓修繕自家住所,為此官府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


    但.這年頭的官府號召力,最多停留在縣城裏,離開縣城到了鄉下,官府說話都沒有鄉老好使。


    而且啊,這年頭講究一個“民不舉,官不究”,官府說歸說,百姓做不做的,那是百姓的事兒,官府真不能強行幹涉。


    因此吧,整個雍州,張溪為首的雍州刺史府確實對這次雪災的準備嚴重不足,但同樣的,雍州百姓也對這次雪災的應對,嚴重不足。


    從十一月中旬連續下雪開始,張溪就意識到了,今年的冬天,可能比去年還要難過,早早的開始下令各州縣做好救災準備,同時張溪也開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準備救災。


    比如張溪就要求各縣,隨時做好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的準備,同時讓各縣收拾好府庫義所,隨時準備好接納受災百姓。


    可到底還是有些低估了雪災的威力,當雪災真正來臨的時候,各縣官府的府庫,義所,根本無法容納下那麽多的災民。


    為此,張溪不得不下令,從府庫中調用軍中帳篷,分發各縣,臨時搭建軍帳,收容百姓。


    軍帳確實不保暖,但好歹是氈布做的,起碼它擋風啊。


    總比讓百姓在雪地裏凍死要強的多。


    緊接著,張溪打破了慣例,緊急調撥軍中火碳供應地方.火碳這東西就是產自越巂郡的煤炭,這玩意兒屬於是軍管物資,是不能輕易調撥給民用的。


    但事到如今,張溪已經管不了那麽多了。


    好不容易當了一方主事官,卻因為自己的無能,導致百姓凍死餓死吧.張溪的心裏,可是最受不得這個的。


    當將軍的時候,帶領軍卒拚殺,雖然心裏負擔也有,但張溪並不太在意。


    當兵吃糧,自然要為國家保家衛國,開疆拓土,這是作為將軍兵卒們共同的責任,有所死傷,在所難免。


    但百姓不同,百姓提供賦稅給國家,國家卻不能保護好百姓,治理地方還要讓百姓凍死餓死這絕對是執政官的無能。


    張溪為此不得不調用手頭上的一切資源,來救助百姓災民,力求能讓更多的百姓災民活下去。


    但.實話實說,確實準備的不夠充分。


    不管是氈布帳篷也好,軍中火碳也罷,原本都是為了供應士卒過冬的物資,這些東西,本來就不太多,也沒有想過要給百姓預備一份,調用過多,軍卒受凍,調用少了,百姓受災。


    這裏麵的平衡,真的很難掌握。


    但萬幸,張溪手頭,有倆得力助手。


    這時候,蔣琬和陳祗的統籌能力,就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這兩人的統籌安排下,十一月的雪災初期,總算是還能勉強渡過,百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安置,真正凍死野外的人數也不過數百人在這個年代,遭遇這樣的雪災,隻凍死了數百人,已經算是相當不得了的政績了。


    但,當十二月的大雪開始降下的時候,哪怕是蔣琬和陳祗,也頂不住了。


    他們的統籌能力再強,手頭也得有救災物資才行啊。


    沒有東西,怎麽安排救災?!


    為此,張溪不得不立刻上書天子,同時給諸葛亮去了一封信。


    上書天子,那是請罪,表示雍州雪災,因為自己的思慮不周,準備不足,如今救災情況不容樂觀,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請求天子處罰。


    給諸葛亮去信,那就是求援。


    糧食方麵倒是沒有要求,這方麵張溪早早就在雍州囤積下了一批,因此暫時還不缺,可越巂郡的煤炭和蜀中的氈布帳篷,你再給我運一批過來,我等著急用呢。


    諸葛亮一接到張溪的書信後,也是大驚。


    但諸葛亮卻沒有要怪罪張溪的心思,按照張溪描述的雪災情況,哪怕是他諸葛亮坐鎮雍州,也不可能完成這樣的救災任務。


    張溪確實有些準備不足,但有一說一,張溪真不是大意了,而是這場雪災之大,覆蓋範圍之廣,誰也沒有料到而已。


    不管如何,雍州雪災必須救助,諸葛亮當即下令讓張裔負責全權處理這事兒,調集蜀中和越巂郡的物資,派人盡快送去雍州。


    可,還有一個問題。


    如今益州也已經入冬了,雖然下的雪不多吧,多少還是影響到了一些路況,運輸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製。


    再加上漢中那邊傳來消息,說是漢中也下了大雪,雖然沒有雍州那麽嚴重吧,但也是大雪封路。


    最重要的是,褒斜道,陳倉道這兩條能通往關中的山道,因為積雪嚴重,再加上山路陡峭,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通過大量的車隊物資。


    單個人冒險穿越山道是可能的,但車隊這種東西,根本無法在積雪的棧道上行進。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組織軍卒或者百姓對棧道進行專門的清理,可問題是,如今是冬天,而棧道又長,清理棧道本身就非常的費時費力,這要是再一晚上來場大雪,或者索性更加倒黴一點,引起雪崩或者山體滑坡,那棧道就徹底毀了。


    因此啊,這些救災物資,出於謹慎起見,諸葛亮決定走祁山道,繞路送往雍州。


    隻是,這多出來的十幾天繞路時間,就必須得讓張溪自己想辦法熬過去了。


    而當張溪接到諸葛亮的書信,告知救災物資走祁山道的消息時,已經是十二月中旬了。


    這個時候,關中的大雪,已經下了快一半了。


    這種情況下,張溪手頭的物資已經耗去了一半,要撐過這十幾天的時間,基本不太可能。


    張溪思來想去,最終還是不得不做出了決定。


    打開長安城城門,允許各地受災百姓前往長安避難。


    這是一個下策,但目前來說,也是唯一的辦法。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