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呢,其實真的是一個技術活。
怎麽撤,往哪兒撤,誰先撤,誰斷後.這些都要有個統籌的安排。
否則,撤退分分鍾會變成敗退,而敗退也會分分鍾變成潰逃.到了那個時候,就徹底控住不住了。
這些道理,郭淮都懂,好歹也是積年的老將了。
但郭淮同樣知道,在戰場之上,不是所有的情況,都會按照你想的那樣去發展的,人力麵對局勢的時候,總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比如現在。
郭淮倒是想組織安排好士卒撤退的事宜,但如今的戰場局勢,已經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了。
因此,郭淮下令撤退,其實就是帶著本部五千人,外加過來匯合的毋丘儉所部四千餘人,提前退出戰場,往渭水渡口方向撤退。
至於其他還在維持防線的魏軍士卒,郭淮最大的良心,就是讓傳令兵打出旗語,允許各軍校尉退出戰場,分散突圍。
說白了,雖然郭淮也不想,但郭淮確實是把還在奮戰的萬餘魏軍將士們給丟下,先自己一個人跑了。
麵對三萬多蜀軍的全線進攻,魏軍的防線已經維持不住了,自己也無法依靠中軍突陣挽迴劣勢.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能逃出來多少就逃出來多少吧,總比被人擊破防線後,全軍覆沒來的強。
就這樣,郭淮連斷後軍隊都沒有留,直接帶著文欽和毋丘儉兩人一起,領軍一路迴撤,撤到渡口,組織士卒登船撤離。
對此,郭淮雖然無奈,但也沒辦法.有時候心不狠,真的做不了一軍主帥。
倒是毋丘儉和文欽,才上戰場沒多久,心裏終究是有些不安,也有點不甘心.這兩人向郭淮要了一千軍馬,在渡口外圍列陣,試圖接應從前方敗退過來的魏軍士卒。
郭淮倒也沒有說什麽,痛快的分給了兩人一千兵馬.但其實郭淮心裏也很清楚,他們接應不到多少敗退迴來的袍澤的。
蜀賊那邊的將軍們又不是傻子,他們一旦擊破了自家的防線,除了分割包圍自家殘軍外,第一時間肯定會派兵往渡口方向來的比起自家人,毋丘儉和文欽遇到蜀軍的可能性更高。
而郭淮之所以分兵給兩個人,一方麵也是讓這兩個人長點見識,讓他們知道一下戰場的殘酷性,另一方麵,他們的這一千人,多少是個預警。
郭淮好歹是帶了八千多人撤迴來呢,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全部登船完畢的.如果沒個警戒的話,蜀軍要是突然追擊而至,那自家士卒還得因為慌亂而自相踐踏,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郭淮還是很痛快的給了這兩人士卒,同時也交代他們,一旦蜀軍追至,千萬不要應戰,保持警戒快速撤退就好一千人登船,撐死不到一刻鍾時間,足夠了。
而事實上,就跟郭淮預料的那樣,文欽和毋丘儉根本沒有接應到多少從戰場上敗退下來的自己人,倒是在不到半個時辰之後,接到了斥候報告,說蜀軍距離渡口,已經不到十裏路了。
到了這個地步,文欽和毋丘儉也不敢再抱有幻想了,立刻引兵緩緩而撤,趕在蜀軍趕到前,完成了最後的登船撤退事宜。
當張飛親自領著先鋒部隊三千人趕到渭水邊渡口時,隻能看到已經飄蕩到渭水中間魏軍船隻.看的三爺隻能在馬上連連歎氣。
到底是晚了一步。
但好在,還有萬餘魏軍士卒被徹底留在了這邊的戰場上,倒也不算是徹底失敗.眼看著撤走的敵軍已經追不上了,張飛下令迴軍,參與圍剿那些敗退的魏軍。
就這樣,渭水渡口一戰,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經過一天的圍剿,被郭淮丟在渭水南岸的萬餘魏軍,除了少部分逃散外,大部分士卒都選擇了投降。
這些敗軍,全都交給了諸葛亮去妥善安置,是押送迴漢中,還是在眉縣就地安置,這些都是諸葛亮需要去頭疼的事情。
而劉備則暫時在渭水沿岸駐紮下來,跟張飛,黃權,龐統等人,一邊等待涼州軍團和武功縣方麵的消息,一邊商議接下來的進兵路線。
涼州軍團被散關擋在了關中之外,但如今渭水之戰已經結束,魏軍全麵撤往右扶風,散關後路已經斷絕,根本翻不起大風浪出來.劉備為了以防萬一,再次派出魏延領兵五千,配合趙雲攻取散關。
但實際上來說,當朱讚在眉縣支援戰失敗後,告別毋丘儉,帶著殘兵返迴散關後,孫禮就知道大勢已去了。
依然選擇堅守,不過是孫禮最後的節操所在.既然被曹真都督看重提拔,成為散關守將,那他總要忠於職守,盡最後的努力才行。
但即使如此,麵對趙雲的進攻,孫禮也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隨著朱讚的殘兵迴到散關,不需要多長時間,散關內的守軍都會知道眉縣已經失守,散關後路斷絕的消息這麽堅守下去,不過是在拖延時間罷了。
如果不是朱讚告訴孫禮,說郭淮將軍還有一個反奪眉縣的計劃,孫禮可以用來安撫散關守軍士卒的話,這個散關,孫禮可能十天都守不下去。
但即使如此,散關的軍心也非常的不穩,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而當郭淮將軍反攻眉縣失利,不得不退守渭水的消息傳到散關,散關的軍心就徹底亂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禮也知道散關是守不住的了.無奈之下,孫禮隻能“順應民心”,聯係關外的趙雲,主動打開散關,投降。
當魏延領兵剛剛走到半路的時候,趙雲已經帶領著涼州軍團進入了關中。
趙雲突破散關後,除了給劉備集團帶來了生力軍外,最主要的是,趙雲帶來了劉備現在最需要的涼州騎兵。
雖然羌胡騎兵的戰力如何真就沒個準,但在進攻關中平原的時候,手裏有一支騎兵和完全沒有騎兵,那可是兩碼事兒。
郭淮手裏一共就三千騎兵,就讓整個眉縣爭奪戰變得險象環生,如果不是夏侯楙太廢物,讓魏延搶占了先機,又應對得力,這個眉縣說不定到現在都不好說到底是誰的。
在關中平原作戰,缺什麽都不能缺了騎兵。
趙雲的到來,確實是給了劉備一個好消息但武功縣那邊,張溪派出軍使傳來的消息,可就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張溪確實已經領軍占領了武功縣,掃除了五丈原側翼的威脅,擊退了張合.但如今張溪手裏的兵力,隻有一萬人出頭了。
這點兵力,顯然不足以執行之前的策略,輕兵突襲長安了。
甚至於說,張溪的戰損太大了,大到必須要在武功縣暫停休整一段時間,才能有再次作戰的能力。
這讓劉備很意外。
畢竟張溪用兵,素來謹慎小心,這麽大的戰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更別說張溪傳來的戰報裏,還有馮習重傷的消息,這就讓劉備更加的心疼和不理解了。
但仔細翻閱了張溪送來的戰報後,劉備又覺得在這樣的突然遭遇戰中,以張溪手下的郡兵對抗張合率領的曹魏禁軍,打成這樣確實不意外。
而等劉備看完了整個戰報後,他甚至還有點小開心。
因為張溪的戰報最後,提到了另一件事——此戰之後,張合重傷昏迷不醒,魏軍在張合副將王昶的帶領下,主動撤離武功縣,退往右扶風,再從右扶風轉道,退迴原本的駐地左馮翊。
讓劉備真正開心的事情就是這個——張合重傷了,而且還昏迷不醒。
至於張合怎麽重傷的,張溪在軍報裏沒有說明原因,因為張溪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怎麽張合前腳還生龍活虎的在大昌集大殺四方呢,轉頭就重傷昏迷了。
這事兒,還是在張溪領軍進入武功縣之後,聽武功縣的那些世家鄉老們說起,才知道張合已經是重傷昏迷了的。
怪不得王昶撤兵撤的那叫一個幹脆利落呢!!!
而王昶呢王昶現在也是一腦門子的官司。
對於張合重傷昏迷這件事兒,王昶比任何人都不能接受明明是膝彎處中了一箭,一點小傷而已,怎麽就鬧的後果這麽嚴重的呢?!
可這事兒怪誰呢?!
是怪射出那一箭的馮習呢,還是怪為了急行軍撤迴武功縣,硬撐著把箭頭留在傷口內爬山路的張合自己呢?!
但凡早點把這個箭頭取出來,敷上創傷藥,張合的傷也不至於鬧到現在這麽嚴重。
等張合領兵離開山道,還沒迴到武功縣內,他就已經因為傷口發炎而發燒了,而當他勉強領兵到了武功縣後,整個人一放鬆,也就徹底暈倒了。
導致張合重傷昏迷的原因,其實就是傷口感染,而這種病,擱在這個時代,除非遇到像華佗,董奉這樣的外科高手,你就是遇到張機都不頂用。
張機這一脈,主治各種傷寒厲瘴,對外科真不怎麽擅長馮習到現在都還隻能虛弱的躺在床上就是一個明證。
可惜,華佗已經讓曹操給殺了,華佗一脈的弟子,比如樊阿之類的,基本都在江東避難,而董奉嘛,倒是醫術和醫德俱佳的人物,唯一的缺點是——董奉今年才四歲!
簡單來說,就是武功縣的大夫根本沒本事替張合治療這個傷口感染的問題。
張合因此也是一陣昏迷一陣清醒的,根本不能理事。
而王昶呢,隻能是一直守著張合,等到張合難得清醒過來的時候,趕緊請教現在張溪可就在城外打造攻城器械呢,隨時可能攻城,這個武功縣,咱們還守麽?!
按照王昶的想法,戰略已經失敗了,主將都這種情況了,還守個屁啊,趕緊撤軍迴左馮翊去,然後從長安請來名醫給老將軍治傷才是正理。
但可惜,王昶隻是副將,他沒有張合的授權,還真的指揮不動這群禁軍們,隻能是等著張合清醒過來後,再請示決斷。
張合一連昏迷了三天,第四天才勉強清醒過來。
而張合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王昶一定要保密他受傷的消息,不可讓張溪知曉那小子鬼主意太多,一旦知道自己傷重,必然會抓住機會攻城的。
而第二件事,張合立刻寫下手書,授權王昶指揮全軍,在合適的時機,棄守武功縣,退守左馮翊。
不得不說,在有了張合的授權之後,王昶立刻就支棱起來了一番操作,不僅順利的把張合受傷的消息瞞過了張溪,也順利的撤軍,把剩下的七千餘魏軍士卒,安然帶迴了左馮翊。
(本章完)
怎麽撤,往哪兒撤,誰先撤,誰斷後.這些都要有個統籌的安排。
否則,撤退分分鍾會變成敗退,而敗退也會分分鍾變成潰逃.到了那個時候,就徹底控住不住了。
這些道理,郭淮都懂,好歹也是積年的老將了。
但郭淮同樣知道,在戰場之上,不是所有的情況,都會按照你想的那樣去發展的,人力麵對局勢的時候,總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比如現在。
郭淮倒是想組織安排好士卒撤退的事宜,但如今的戰場局勢,已經不可能給他這個機會了。
因此,郭淮下令撤退,其實就是帶著本部五千人,外加過來匯合的毋丘儉所部四千餘人,提前退出戰場,往渭水渡口方向撤退。
至於其他還在維持防線的魏軍士卒,郭淮最大的良心,就是讓傳令兵打出旗語,允許各軍校尉退出戰場,分散突圍。
說白了,雖然郭淮也不想,但郭淮確實是把還在奮戰的萬餘魏軍將士們給丟下,先自己一個人跑了。
麵對三萬多蜀軍的全線進攻,魏軍的防線已經維持不住了,自己也無法依靠中軍突陣挽迴劣勢.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能逃出來多少就逃出來多少吧,總比被人擊破防線後,全軍覆沒來的強。
就這樣,郭淮連斷後軍隊都沒有留,直接帶著文欽和毋丘儉兩人一起,領軍一路迴撤,撤到渡口,組織士卒登船撤離。
對此,郭淮雖然無奈,但也沒辦法.有時候心不狠,真的做不了一軍主帥。
倒是毋丘儉和文欽,才上戰場沒多久,心裏終究是有些不安,也有點不甘心.這兩人向郭淮要了一千軍馬,在渡口外圍列陣,試圖接應從前方敗退過來的魏軍士卒。
郭淮倒也沒有說什麽,痛快的分給了兩人一千兵馬.但其實郭淮心裏也很清楚,他們接應不到多少敗退迴來的袍澤的。
蜀賊那邊的將軍們又不是傻子,他們一旦擊破了自家的防線,除了分割包圍自家殘軍外,第一時間肯定會派兵往渡口方向來的比起自家人,毋丘儉和文欽遇到蜀軍的可能性更高。
而郭淮之所以分兵給兩個人,一方麵也是讓這兩個人長點見識,讓他們知道一下戰場的殘酷性,另一方麵,他們的這一千人,多少是個預警。
郭淮好歹是帶了八千多人撤迴來呢,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全部登船完畢的.如果沒個警戒的話,蜀軍要是突然追擊而至,那自家士卒還得因為慌亂而自相踐踏,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郭淮還是很痛快的給了這兩人士卒,同時也交代他們,一旦蜀軍追至,千萬不要應戰,保持警戒快速撤退就好一千人登船,撐死不到一刻鍾時間,足夠了。
而事實上,就跟郭淮預料的那樣,文欽和毋丘儉根本沒有接應到多少從戰場上敗退下來的自己人,倒是在不到半個時辰之後,接到了斥候報告,說蜀軍距離渡口,已經不到十裏路了。
到了這個地步,文欽和毋丘儉也不敢再抱有幻想了,立刻引兵緩緩而撤,趕在蜀軍趕到前,完成了最後的登船撤退事宜。
當張飛親自領著先鋒部隊三千人趕到渭水邊渡口時,隻能看到已經飄蕩到渭水中間魏軍船隻.看的三爺隻能在馬上連連歎氣。
到底是晚了一步。
但好在,還有萬餘魏軍士卒被徹底留在了這邊的戰場上,倒也不算是徹底失敗.眼看著撤走的敵軍已經追不上了,張飛下令迴軍,參與圍剿那些敗退的魏軍。
就這樣,渭水渡口一戰,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經過一天的圍剿,被郭淮丟在渭水南岸的萬餘魏軍,除了少部分逃散外,大部分士卒都選擇了投降。
這些敗軍,全都交給了諸葛亮去妥善安置,是押送迴漢中,還是在眉縣就地安置,這些都是諸葛亮需要去頭疼的事情。
而劉備則暫時在渭水沿岸駐紮下來,跟張飛,黃權,龐統等人,一邊等待涼州軍團和武功縣方麵的消息,一邊商議接下來的進兵路線。
涼州軍團被散關擋在了關中之外,但如今渭水之戰已經結束,魏軍全麵撤往右扶風,散關後路已經斷絕,根本翻不起大風浪出來.劉備為了以防萬一,再次派出魏延領兵五千,配合趙雲攻取散關。
但實際上來說,當朱讚在眉縣支援戰失敗後,告別毋丘儉,帶著殘兵返迴散關後,孫禮就知道大勢已去了。
依然選擇堅守,不過是孫禮最後的節操所在.既然被曹真都督看重提拔,成為散關守將,那他總要忠於職守,盡最後的努力才行。
但即使如此,麵對趙雲的進攻,孫禮也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隨著朱讚的殘兵迴到散關,不需要多長時間,散關內的守軍都會知道眉縣已經失守,散關後路斷絕的消息這麽堅守下去,不過是在拖延時間罷了。
如果不是朱讚告訴孫禮,說郭淮將軍還有一個反奪眉縣的計劃,孫禮可以用來安撫散關守軍士卒的話,這個散關,孫禮可能十天都守不下去。
但即使如此,散關的軍心也非常的不穩,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而當郭淮將軍反攻眉縣失利,不得不退守渭水的消息傳到散關,散關的軍心就徹底亂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禮也知道散關是守不住的了.無奈之下,孫禮隻能“順應民心”,聯係關外的趙雲,主動打開散關,投降。
當魏延領兵剛剛走到半路的時候,趙雲已經帶領著涼州軍團進入了關中。
趙雲突破散關後,除了給劉備集團帶來了生力軍外,最主要的是,趙雲帶來了劉備現在最需要的涼州騎兵。
雖然羌胡騎兵的戰力如何真就沒個準,但在進攻關中平原的時候,手裏有一支騎兵和完全沒有騎兵,那可是兩碼事兒。
郭淮手裏一共就三千騎兵,就讓整個眉縣爭奪戰變得險象環生,如果不是夏侯楙太廢物,讓魏延搶占了先機,又應對得力,這個眉縣說不定到現在都不好說到底是誰的。
在關中平原作戰,缺什麽都不能缺了騎兵。
趙雲的到來,確實是給了劉備一個好消息但武功縣那邊,張溪派出軍使傳來的消息,可就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張溪確實已經領軍占領了武功縣,掃除了五丈原側翼的威脅,擊退了張合.但如今張溪手裏的兵力,隻有一萬人出頭了。
這點兵力,顯然不足以執行之前的策略,輕兵突襲長安了。
甚至於說,張溪的戰損太大了,大到必須要在武功縣暫停休整一段時間,才能有再次作戰的能力。
這讓劉備很意外。
畢竟張溪用兵,素來謹慎小心,這麽大的戰損,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更別說張溪傳來的戰報裏,還有馮習重傷的消息,這就讓劉備更加的心疼和不理解了。
但仔細翻閱了張溪送來的戰報後,劉備又覺得在這樣的突然遭遇戰中,以張溪手下的郡兵對抗張合率領的曹魏禁軍,打成這樣確實不意外。
而等劉備看完了整個戰報後,他甚至還有點小開心。
因為張溪的戰報最後,提到了另一件事——此戰之後,張合重傷昏迷不醒,魏軍在張合副將王昶的帶領下,主動撤離武功縣,退往右扶風,再從右扶風轉道,退迴原本的駐地左馮翊。
讓劉備真正開心的事情就是這個——張合重傷了,而且還昏迷不醒。
至於張合怎麽重傷的,張溪在軍報裏沒有說明原因,因為張溪也不知道到底是怎麽迴事,怎麽張合前腳還生龍活虎的在大昌集大殺四方呢,轉頭就重傷昏迷了。
這事兒,還是在張溪領軍進入武功縣之後,聽武功縣的那些世家鄉老們說起,才知道張合已經是重傷昏迷了的。
怪不得王昶撤兵撤的那叫一個幹脆利落呢!!!
而王昶呢王昶現在也是一腦門子的官司。
對於張合重傷昏迷這件事兒,王昶比任何人都不能接受明明是膝彎處中了一箭,一點小傷而已,怎麽就鬧的後果這麽嚴重的呢?!
可這事兒怪誰呢?!
是怪射出那一箭的馮習呢,還是怪為了急行軍撤迴武功縣,硬撐著把箭頭留在傷口內爬山路的張合自己呢?!
但凡早點把這個箭頭取出來,敷上創傷藥,張合的傷也不至於鬧到現在這麽嚴重。
等張合領兵離開山道,還沒迴到武功縣內,他就已經因為傷口發炎而發燒了,而當他勉強領兵到了武功縣後,整個人一放鬆,也就徹底暈倒了。
導致張合重傷昏迷的原因,其實就是傷口感染,而這種病,擱在這個時代,除非遇到像華佗,董奉這樣的外科高手,你就是遇到張機都不頂用。
張機這一脈,主治各種傷寒厲瘴,對外科真不怎麽擅長馮習到現在都還隻能虛弱的躺在床上就是一個明證。
可惜,華佗已經讓曹操給殺了,華佗一脈的弟子,比如樊阿之類的,基本都在江東避難,而董奉嘛,倒是醫術和醫德俱佳的人物,唯一的缺點是——董奉今年才四歲!
簡單來說,就是武功縣的大夫根本沒本事替張合治療這個傷口感染的問題。
張合因此也是一陣昏迷一陣清醒的,根本不能理事。
而王昶呢,隻能是一直守著張合,等到張合難得清醒過來的時候,趕緊請教現在張溪可就在城外打造攻城器械呢,隨時可能攻城,這個武功縣,咱們還守麽?!
按照王昶的想法,戰略已經失敗了,主將都這種情況了,還守個屁啊,趕緊撤軍迴左馮翊去,然後從長安請來名醫給老將軍治傷才是正理。
但可惜,王昶隻是副將,他沒有張合的授權,還真的指揮不動這群禁軍們,隻能是等著張合清醒過來後,再請示決斷。
張合一連昏迷了三天,第四天才勉強清醒過來。
而張合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王昶一定要保密他受傷的消息,不可讓張溪知曉那小子鬼主意太多,一旦知道自己傷重,必然會抓住機會攻城的。
而第二件事,張合立刻寫下手書,授權王昶指揮全軍,在合適的時機,棄守武功縣,退守左馮翊。
不得不說,在有了張合的授權之後,王昶立刻就支棱起來了一番操作,不僅順利的把張合受傷的消息瞞過了張溪,也順利的撤軍,把剩下的七千餘魏軍士卒,安然帶迴了左馮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