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縣世家的畫風,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變得這麽清奇的。
從漢末黃巾之亂到現在,天下大亂已經快四十年了,關中這個地方也不是什麽世外桃源,先有董卓造逆,後有山民造反,好不容易把這些玩意兒趕走了,涼州集團又來了。
還是在曹操領兵進入關中,驅逐了馬超,韓遂等涼州軍團後,關中才算是勉強安定了下來但也沒持續上幾年,劉備又開始北伐,兵臨關中了。
你要按照這個道理來看,關中世家們應該是會比較傾向於曹魏的,畢竟是曹操給關中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和平和穩定,關中世家們,對曹魏天生會有一定的好感。
事實上,大部分的關中世家,確實還是比較支持曹魏政權的,如今曹真能隻留五千人在長安,自己一個人帶兵出征,沒有關中世家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眉縣的這些世家嘛.算是一種另類。
這還得從劉巴通過褒斜道做官方走私,往關中大量傾瀉蜀中“特產”說起。
眉縣嘛,離的褒斜道不遠的,這地方,幾乎就是劉巴進行官方走私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而曹魏方麵呢,其實也不是不知道這點,但因為眉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是魏軍前線的重要後勤基地.長安的曹真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嚴查禁止這些事兒。
再加上蜀地的蜀錦,紙張,五銖錢這些東西,在大魏都是硬通貨,甚至連曹丕有時候都需要通過這些途徑來獲取蜀錦,大魏也需要用蜀地的五銖錢去跟遼東公孫氏交易戰馬,跟江東交易糧食有些事兒,自然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年頭的人,真沒幾個能意識到經濟戰的重要性的,曹魏從上到下,除了個別人覺得有些不妥外,就是曹丕,都不覺得這些蜀地的“特產”流入大魏境內,對大魏有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因此嘛.眉縣的世家,其實大部分,都已經有了後世買辦,白手套的樣子了。
對這些人來說,是大魏還是大漢統治自己,都不重要.或者說,如果是大漢能給他們足夠的好處,讓他們掌握大宗蜀錦,紙張,蜀製五銖錢的流通和發行渠道的話,那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些事兒,他們做起來是一點心裏負擔都不會有的。
如果眉縣的世家們能掌握這些權利.想想吧,關中有多大,又有多少世家豪族,這些世家豪族們,有哪個是不喜歡這些東西的?!
這不僅僅是能讓自家世家發展壯大的機會,甚至可能是一飛衝天,成為關中豪門的機會。
在加上關中的隔壁就是河東,河東的世家比關中還要多。
過了武關就是中原你知道整個中原有多少讀書人麽?!
更別說出了蕭關就是涼州,過了涼州就是人傻錢多的西域.絲綢之路啊,這簡直是一個聚寶盆。
這麽多的好處就在眼前,這幫眉縣世家能放過了麽?!
當然,這些眉縣世家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肯定無法獨吞這些好處,但眉縣這個地方的世家優勢肯定比其他地方的世家大,他們是第一批跟漢國有直接或者間接接觸的人,手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渠道,雖然不一定都能借此成為大世家,但僅僅以手頭的這些資源跟一些關中大世家進行交換,也足夠他們完成家族規模的躍遷了。
不過這裏麵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大漢能直接占據關中.很顯然,眉縣世家們,非常希望看到這一幕的出現。
這就是這幫眉縣世家們畫風格外清奇,居然主動幫著魏延守城的真實原因。
當然啦,這也跟如今的形勢有關係。
天下大亂四十年了,看不清形勢的世家,基本都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再怎麽小的世家,論眼裏,都比普通寒門要強的多。
上次劉備北伐的時候,曹丕親自坐鎮長安,指揮十五萬大軍阻擋,依然讓劉備完成了斷隴,攻下了雍州大半和整個涼州,還占據了褒斜道。
如今漢軍已經進入了關中,長安的曹真兵力捉襟見肘,總共加起來都不到十萬人,還被人攻破了糧草囤積地.怎麽想,都看不到大魏能反敗為勝的可能。
這種情況下,眉縣的世家們怎麽選,就很容易理解了。
眉縣對漢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眉縣守將似乎看著也不是多麽精明的人,眉縣世家這會兒跳出來表示支持,無非就是想欺負魏延不懂這裏麵的勾當,想從魏延手裏弄點承諾和好處而已。
而魏延確實不懂經濟方麵的事兒,對於這些眉縣世家突然清奇的畫風,多少有些不適應但搞清楚這些眉縣世家到底想要什麽之後,魏延壓根沒管。
他直接一揮手,表示隻要你們幫我守住眉縣,你們說啥我都答應。
魏延壓根沒考慮過事後該怎麽兌現的問題,這是諸葛亮,張溪,劉巴等人要去思考的問題,作為武將,魏延的思考方式很簡單,隻要守住眉縣就行。
再說了,以魏延的武將思維來想的話,隻要守住了眉縣,奪下了關中,整個關中不還是陛下說了算,你們現在如果趁火打劫的話,難道就不怕將來陛下找你們算賬麽?!
咱們大漢的皇帝,跟那個曹丕小兒可不一樣,你們敢紮刺,自然有的是人能來收拾你們。
比如說那個法孝直
因此,魏延根本不在乎自己到底答應了什麽,現在最重要的事兒,就是守住眉縣,因此眉縣世家的那一千私兵,魏延毫不猶豫的就給收編了。
處理完眉縣世家的事兒,迴過頭來,魏延順便處理一下王雙的事兒。
作為俘虜,王雙的勸降工作,魏延是交給諸葛虔去負責的。
經過前麵幾次作戰,魏延大概也了解了一些諸葛虔的能力,同時也對諸葛虔有了初步的信任雖然魏延依然不喜歡諸葛虔這個人。
但讓諸葛虔去勸降同為魏將的王雙,魏延倒是覺得說不定能有一些作用。
而王雙嘛其實王雙也不想死。
王雙從軍的原因就是為了光大自己的家族,他這個人也並不是那種非常有節操的人,因此對於投降,王雙其實並不抗拒。
但這裏麵有幾個小問題。
第一,諸葛虔去勸降王雙,讓王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如果立刻就答應投降的話,也顯得自己很沒有氣節。
第二,王雙暫時還不確定眉縣是不是會被大魏給奪迴去,自己如果現在選擇了投降,迴頭大魏奪迴眉縣,殺敗了蜀軍的北伐,那自己不是投降的很冤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蜀軍也沒說,自己投降後,給自己什麽樣的官職,什麽樣的待遇啊?!
如果還是隻當一個小小的校尉的話,那自己不是白投降了麽?!
因此,王雙到現在為止,一直咬著牙不鬆口,不說願意投降,但也不說要為大魏盡忠。
諸葛虔對王雙的了解真的不多,畢竟兩個人真的沒有見過麵,一些性格方麵的情報,諸葛虔還是聽說的傳聞,而傳聞到底靠不靠譜,諸葛虔也不知道。
再加上這幾天魏延領兵出城去接應吳班了,諸葛虔還得帶著剩餘的一千人駐守眉縣,生怕城內世家異動.反正王雙的勸降工作,到現在沒有任何進展。
等到魏延想起這事兒了,找來諸葛虔一問,諸葛虔也是一陣尷尬.
但諸葛虔是個“聰明”人啊,“聰明”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會給自己找理由。
“王雙此人,受曹真大恩,簡拔於行伍之中,想來是不願降的!”諸葛虔想了一下,對魏延稟報道,“屬下與此人見麵三次,此人皆一言不發,想來求死之心甚堅,將軍不若斬之,以全其名。”
諸葛虔也不算是造謠,他見了王雙三次,勸降了三次,王雙卻是都是一言不發的.你非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那也算是人之常情。
反正死的也不是他諸葛虔,魏將軍看著也不是特別看重這個王雙,何必追究這些細節呢?!
可諸葛虔這麽一說,反倒是讓魏延有些觸動了。
王雙這個人吧,其實魏延並不是很看重,畢竟從這個人的作戰風格來說,是那種有勇無謀的人,這種人,隻能當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連當先鋒的資格都沒有。
但諸葛虔這麽一說,魏延再聯合自己的實際一想.魏延突然有點想見見這個王雙了。
畢竟,寧死不降這種事兒,在這個時代,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那個於禁,深受曹魏大恩,身為五子良將之一樊城兵敗後,不也投降了關君侯,現在還在成都城內掛了一個閑職,活的好好的呢。
於禁這樣的人都做不到寧死不降,這個王雙居然能做到魏延覺得,這樣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是的,魏延很尊重這些有氣節的人,因為魏延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真實曆史上魏延,是沒有長反骨的,陳壽寫《三國誌》的時候,雖然把魏延和楊儀等人共列一傳,多少有些諷刺,也認為魏延不是什麽好人,但即使是陳壽,也不認為魏延在諸葛亮死後是要造反,他隻是要跟楊儀爭權而已。
而這個時空的魏延嘛,更是如此。
魏延是真的覺得自己可以為了主公,也就是如今的大漢皇帝陛下出生入死的。
因此,一聽諸葛虔這麽說,魏延也秉持著一顆尊重的心,親自派人去請來了王雙,打算最後問一句,走個過場,然後斬了王雙,成全他的名聲。
“將軍可願降?!”
“既然被擒,如何不降?!”
“.”
魏延覺得吧,這個眉縣裏的人,從世家到守將全特麽不正常!
本章完
從漢末黃巾之亂到現在,天下大亂已經快四十年了,關中這個地方也不是什麽世外桃源,先有董卓造逆,後有山民造反,好不容易把這些玩意兒趕走了,涼州集團又來了。
還是在曹操領兵進入關中,驅逐了馬超,韓遂等涼州軍團後,關中才算是勉強安定了下來但也沒持續上幾年,劉備又開始北伐,兵臨關中了。
你要按照這個道理來看,關中世家們應該是會比較傾向於曹魏的,畢竟是曹操給關中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和平和穩定,關中世家們,對曹魏天生會有一定的好感。
事實上,大部分的關中世家,確實還是比較支持曹魏政權的,如今曹真能隻留五千人在長安,自己一個人帶兵出征,沒有關中世家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眉縣的這些世家嘛.算是一種另類。
這還得從劉巴通過褒斜道做官方走私,往關中大量傾瀉蜀中“特產”說起。
眉縣嘛,離的褒斜道不遠的,這地方,幾乎就是劉巴進行官方走私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而曹魏方麵呢,其實也不是不知道這點,但因為眉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是魏軍前線的重要後勤基地.長安的曹真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該嚴查禁止這些事兒。
再加上蜀地的蜀錦,紙張,五銖錢這些東西,在大魏都是硬通貨,甚至連曹丕有時候都需要通過這些途徑來獲取蜀錦,大魏也需要用蜀地的五銖錢去跟遼東公孫氏交易戰馬,跟江東交易糧食有些事兒,自然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年頭的人,真沒幾個能意識到經濟戰的重要性的,曹魏從上到下,除了個別人覺得有些不妥外,就是曹丕,都不覺得這些蜀地的“特產”流入大魏境內,對大魏有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因此嘛.眉縣的世家,其實大部分,都已經有了後世買辦,白手套的樣子了。
對這些人來說,是大魏還是大漢統治自己,都不重要.或者說,如果是大漢能給他們足夠的好處,讓他們掌握大宗蜀錦,紙張,蜀製五銖錢的流通和發行渠道的話,那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些事兒,他們做起來是一點心裏負擔都不會有的。
如果眉縣的世家們能掌握這些權利.想想吧,關中有多大,又有多少世家豪族,這些世家豪族們,有哪個是不喜歡這些東西的?!
這不僅僅是能讓自家世家發展壯大的機會,甚至可能是一飛衝天,成為關中豪門的機會。
在加上關中的隔壁就是河東,河東的世家比關中還要多。
過了武關就是中原你知道整個中原有多少讀書人麽?!
更別說出了蕭關就是涼州,過了涼州就是人傻錢多的西域.絲綢之路啊,這簡直是一個聚寶盆。
這麽多的好處就在眼前,這幫眉縣世家能放過了麽?!
當然,這些眉縣世家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肯定無法獨吞這些好處,但眉縣這個地方的世家優勢肯定比其他地方的世家大,他們是第一批跟漢國有直接或者間接接觸的人,手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渠道,雖然不一定都能借此成為大世家,但僅僅以手頭的這些資源跟一些關中大世家進行交換,也足夠他們完成家族規模的躍遷了。
不過這裏麵得有個前提,那就是大漢能直接占據關中.很顯然,眉縣世家們,非常希望看到這一幕的出現。
這就是這幫眉縣世家們畫風格外清奇,居然主動幫著魏延守城的真實原因。
當然啦,這也跟如今的形勢有關係。
天下大亂四十年了,看不清形勢的世家,基本都已經消失的差不多了再怎麽小的世家,論眼裏,都比普通寒門要強的多。
上次劉備北伐的時候,曹丕親自坐鎮長安,指揮十五萬大軍阻擋,依然讓劉備完成了斷隴,攻下了雍州大半和整個涼州,還占據了褒斜道。
如今漢軍已經進入了關中,長安的曹真兵力捉襟見肘,總共加起來都不到十萬人,還被人攻破了糧草囤積地.怎麽想,都看不到大魏能反敗為勝的可能。
這種情況下,眉縣的世家們怎麽選,就很容易理解了。
眉縣對漢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眉縣守將似乎看著也不是多麽精明的人,眉縣世家這會兒跳出來表示支持,無非就是想欺負魏延不懂這裏麵的勾當,想從魏延手裏弄點承諾和好處而已。
而魏延確實不懂經濟方麵的事兒,對於這些眉縣世家突然清奇的畫風,多少有些不適應但搞清楚這些眉縣世家到底想要什麽之後,魏延壓根沒管。
他直接一揮手,表示隻要你們幫我守住眉縣,你們說啥我都答應。
魏延壓根沒考慮過事後該怎麽兌現的問題,這是諸葛亮,張溪,劉巴等人要去思考的問題,作為武將,魏延的思考方式很簡單,隻要守住眉縣就行。
再說了,以魏延的武將思維來想的話,隻要守住了眉縣,奪下了關中,整個關中不還是陛下說了算,你們現在如果趁火打劫的話,難道就不怕將來陛下找你們算賬麽?!
咱們大漢的皇帝,跟那個曹丕小兒可不一樣,你們敢紮刺,自然有的是人能來收拾你們。
比如說那個法孝直
因此,魏延根本不在乎自己到底答應了什麽,現在最重要的事兒,就是守住眉縣,因此眉縣世家的那一千私兵,魏延毫不猶豫的就給收編了。
處理完眉縣世家的事兒,迴過頭來,魏延順便處理一下王雙的事兒。
作為俘虜,王雙的勸降工作,魏延是交給諸葛虔去負責的。
經過前麵幾次作戰,魏延大概也了解了一些諸葛虔的能力,同時也對諸葛虔有了初步的信任雖然魏延依然不喜歡諸葛虔這個人。
但讓諸葛虔去勸降同為魏將的王雙,魏延倒是覺得說不定能有一些作用。
而王雙嘛其實王雙也不想死。
王雙從軍的原因就是為了光大自己的家族,他這個人也並不是那種非常有節操的人,因此對於投降,王雙其實並不抗拒。
但這裏麵有幾個小問題。
第一,諸葛虔去勸降王雙,讓王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如果立刻就答應投降的話,也顯得自己很沒有氣節。
第二,王雙暫時還不確定眉縣是不是會被大魏給奪迴去,自己如果現在選擇了投降,迴頭大魏奪迴眉縣,殺敗了蜀軍的北伐,那自己不是投降的很冤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蜀軍也沒說,自己投降後,給自己什麽樣的官職,什麽樣的待遇啊?!
如果還是隻當一個小小的校尉的話,那自己不是白投降了麽?!
因此,王雙到現在為止,一直咬著牙不鬆口,不說願意投降,但也不說要為大魏盡忠。
諸葛虔對王雙的了解真的不多,畢竟兩個人真的沒有見過麵,一些性格方麵的情報,諸葛虔還是聽說的傳聞,而傳聞到底靠不靠譜,諸葛虔也不知道。
再加上這幾天魏延領兵出城去接應吳班了,諸葛虔還得帶著剩餘的一千人駐守眉縣,生怕城內世家異動.反正王雙的勸降工作,到現在沒有任何進展。
等到魏延想起這事兒了,找來諸葛虔一問,諸葛虔也是一陣尷尬.
但諸葛虔是個“聰明”人啊,“聰明”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會給自己找理由。
“王雙此人,受曹真大恩,簡拔於行伍之中,想來是不願降的!”諸葛虔想了一下,對魏延稟報道,“屬下與此人見麵三次,此人皆一言不發,想來求死之心甚堅,將軍不若斬之,以全其名。”
諸葛虔也不算是造謠,他見了王雙三次,勸降了三次,王雙卻是都是一言不發的.你非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那也算是人之常情。
反正死的也不是他諸葛虔,魏將軍看著也不是特別看重這個王雙,何必追究這些細節呢?!
可諸葛虔這麽一說,反倒是讓魏延有些觸動了。
王雙這個人吧,其實魏延並不是很看重,畢竟從這個人的作戰風格來說,是那種有勇無謀的人,這種人,隻能當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連當先鋒的資格都沒有。
但諸葛虔這麽一說,魏延再聯合自己的實際一想.魏延突然有點想見見這個王雙了。
畢竟,寧死不降這種事兒,在這個時代,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那個於禁,深受曹魏大恩,身為五子良將之一樊城兵敗後,不也投降了關君侯,現在還在成都城內掛了一個閑職,活的好好的呢。
於禁這樣的人都做不到寧死不降,這個王雙居然能做到魏延覺得,這樣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是的,魏延很尊重這些有氣節的人,因為魏延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真實曆史上魏延,是沒有長反骨的,陳壽寫《三國誌》的時候,雖然把魏延和楊儀等人共列一傳,多少有些諷刺,也認為魏延不是什麽好人,但即使是陳壽,也不認為魏延在諸葛亮死後是要造反,他隻是要跟楊儀爭權而已。
而這個時空的魏延嘛,更是如此。
魏延是真的覺得自己可以為了主公,也就是如今的大漢皇帝陛下出生入死的。
因此,一聽諸葛虔這麽說,魏延也秉持著一顆尊重的心,親自派人去請來了王雙,打算最後問一句,走個過場,然後斬了王雙,成全他的名聲。
“將軍可願降?!”
“既然被擒,如何不降?!”
“.”
魏延覺得吧,這個眉縣裏的人,從世家到守將全特麽不正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