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虔到底有些節操的,最後還是忍住了,沒給諸葛亮寫一封迴信。
諸葛亮給自己寫信敘同宗之情,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時代本來就是以家族為重,姓諸葛的又隻此一家,別無分號,一封信的事兒,並不出格。
可兩人終究分處敵國,這事兒隻能到此打住。
以後如果有機會見麵的話,倒是可以把這事兒提出來敘舊,沒機會見麵,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一旦諸葛虔主動給諸葛亮寫一封迴信,這個性質就不一樣了他諸葛虔多少有點裏通外國的嫌疑了。
出於對自己節操的要求,諸葛虔終究是打消了這年頭.但信件,諸葛虔還是鄭重的保存了起來。
萬一將來真的有那麽一天,咱打不過人家了,再把這個信掏出來不說被人優待吧,起碼保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諸葛虔也不是死腦筋,攤上這麽一個不知所謂的上司,多少也是要思考一下退路的。
至於陳倉道的防務問題,諸葛虔倒也不算失職,還是盡心盡力的在做的,起碼還是會派出斥候每日出巡,巡查陳倉道方向的敵軍。
有一說一,諸葛虔已經算是很盡職盡責了,但誰讓夏侯楙才是陳倉道的主將呢!!!
諸葛虔再盡責,他隻是副將,日常安排防務巡查是沒有問題,但手下的將士們是不是會照做,照做又能執行到什麽程度,這個就不是諸葛虔能決定的。
一些底層斥候諸葛虔還有獎懲的權利,但對於一些中層的將校,諸葛虔就沒有這個權利了,需要上報給主將夏侯楙。
而夏侯楙,根本不相信蜀軍會走陳倉道。
在夏侯楙看來,蜀軍出兵北伐已經快一個月,走的是褒斜道,如今已經兵出五丈原,跟郭淮對峙了。
五丈原那邊打的這麽熱鬧,夏侯楙通過軍報自然也知曉了一些信息,比如劉備親征,比如張飛等名將謀臣全在五丈原.蜀軍哪還有這個精力派兵來攻打陳倉道?!
所以啊,夏侯楙覺得,隻要自己身後的散關不失守,陳倉道就是安全的。
而如果散關失守,那自己繼續堅守陳倉道也沒有任何意義,不如就此撤兵,直接退入關中更好。
因此,夏侯楙根本就沒有非要堅守陳倉的想法。
而主將都是一副懶散樣子,想著實在不行就退往關中的姿態,你能指望下麵的士卒提起精神來,認真執行日常巡邏要求麽?!
再加上近一年的時間,劉巴就一直在有意識的拉攏腐化陳倉道的守軍們。
雖然劉巴的原意是為了方便官方走私用的,沒想到現在居然成了進攻陳倉道的有利條件。
諸葛虔雖然日常派出斥候對陳倉道進行偵查,但在各種情況的交叉影響下,陳倉道的斥候,最遠也不過是查探陳倉城外二十裏的範圍,而最近的,隻是在五裏外稍微晃悠一圈,然後就找個地方躲起來耍錢了。
這就造成了,魏延明明領軍已經到了陳倉城外三十裏了,卻依然沒有發現任何魏軍哨探的蹤跡。
這讓魏延覺得非常的不合理。
如今漢魏兩家可是擺開了陣勢在開戰啊,祁山道這些地方,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戰區,怎麽這個陳倉城戒備居然這麽鬆散,離城三十裏居然沒有看到魏軍斥候?!
魏延真的不理解,但魏延有魏延自己的作戰節奏,並不會輕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
魏延不是張溪,遇到這種反常情況就會停下來思考,畏首畏尾他魏延想這些幹什麽,以我為主,直接莽過去就是了。
當然,魏延這麽做,並不代表魏延隻是單純的莽夫。
事實上,在這次出兵陳倉道前,魏延已經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準備工作,對於如何進攻陳倉道,魏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這次魏延的作戰任務,是快速攻占陳倉道,進而偷襲眉縣.那麽,進軍速度就是非常關鍵的事情。
而陳倉道本身就是連綿無盡的祁山中的一條山路,本身就非常的崎嶇難行。
兩萬大軍要通過這樣的山路,勢必是走一字長蛇陣,因此也勢必會讓行軍隊伍拖得非常的長。
這種行軍,是根本無法瞞過曹魏軍斥候的眼線的,對於魏延來說,有沒有魏軍斥候巡查都一樣,他不會因為有斥候巡查就停下來戒備,也不會因為沒有斥候巡查就疑神疑鬼。
不管有沒有斥候,魏延都不會打亂自己的行軍節奏,他的目的就是快速行軍,盡快趕到陳倉城,不給陳倉城守將夏侯楙太多的準備時間。
甚至說,魏延還巴不得有魏軍斥候發現自己的行蹤呢。
為了快速行軍,也為了能吸引魏軍主動出擊,魏延在這次突襲陳倉的過程中,把兩萬大軍分成了兩段。
前頭部隊,是魏延親自率領的七千步卒,後續部隊,則是由吳班率領的一萬三千餘人。
魏延的目的,一方麵是可以搶時間進軍陳倉城,給陳倉城守將夏侯楙製造壓力,另一方麵,也有故意給魏軍察覺到,引誘魏軍出城設伏的目的在裏麵。
根據情報顯示,陳倉城魏軍有五千人左右,並不是沒有能力出城野戰留兩千人守城,三千人外出設伏,伏擊魏延率領的前頭部隊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一旦魏軍出城設伏,魏延率領的七千人先頭部隊固然有落入包圍圈的風險,但這些兵力也足夠魏延支撐一段時間的隻要支撐到吳班帶領後軍趕到,那魏延就可以配合吳班,前後夾擊,吃掉出城設伏的這股魏軍,為接下來攻城降低難度了。
這就是魏延的小戰術。
可問題是,魏老匹夫這一路行軍,根本沒有發現任何魏軍斥候的蹤影,甚至一直到距離陳倉城不到二十裏的時候,魏軍似乎也沒有任何察覺。
這下魏延不能再行軍了。
二十裏路,不過是半天的行軍時間,也就是說,今晚好好休整,隔天一早出發的話,下午就能抵達陳倉城下。
現在魏延要考慮的,不是怎麽行軍和應對敵軍的斥候偵查了,而是要考慮,該怎麽攻城了。
魏延停軍休整,讓士卒恢複體力,同時派出自己的斥候查探陳倉城情況,搜集具體情報,準備攻城。
這次進軍陳倉道的要點,法正再三叮囑過魏延,那就是要快,對於陳倉道,如果能一股而下,那是最好的,千萬不能在陳倉城下停滯的太久.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天的時間。
這是法正估算的,從陳倉道傳信到長安,曹真得到消息後做出調整反應的最長時間。
魏延雖然也知道,陳倉道守將夏侯楙是一個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家夥,但這個時候的魏延,還沒有以後那麽自大,除了諸葛亮,誰都不放在眼裏。
雖然魏延依然覺得夏侯楙應該也沒啥本事,但十五天攻下一道易守難攻的關鍵城池,多少還是有些壓力的。
陳倉雖是小城,城牆不高,隻有五丈高的普通城牆而已,但據說當年曹真曾經花大力氣對這些城牆進行過加固築造,所以非常的堅固。
這還隻是一點,最重要的一點是,陳倉城位於陳倉道上,城池前方根本沒有大片的開闊地可以用於大軍集結,一次進攻隻能投入三千到五千的兵力,多了兵力根本排不開。
這也是為什麽,曹真敢在陳倉道隻安排五千守軍的原因——人數優勢在陳倉城麵前,並沒有任何意義。
而法正又要求魏延速勝,所以魏延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按部就班的伐木製造大型攻城器械,隻能靠簡單易製的鉤梯攻城。
麵對這麽一座堅固的小城,這麽多進攻不利的因素,如果想要在十五天內攻下這座城池,打通從陳倉道進入關中的通道魏延覺得,除了用人命堆,好像真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這不是魏延心狠,而是這個世道如此,慈不掌兵的道理,魏延這個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平民將領,其實比誰都懂。
如果有的選,魏延還用人命堆,那是魏延殘暴不仁可現在這不是沒得選嘛。
如此狹窄的地形,如此不利的進攻局麵,如此緊促的進攻時間要求.那個法正,居然還說什麽“待敵有變,伺機而動”?!
就算夏侯楙真的是蠢貨,麵對這麽有利的情況,怎麽可能會守都不守一下,會“有變”?!
這就是為啥魏延不待見法正的原因.這些當謀士的,說話總是神神叨叨的,說出來的話一點都不明確,一點都不實在。
這方麵,雖然魏延也很不爽張溪那個無膽鼠輩,但有一說一,魏延看不上張溪的主要原因,是在魏延看來,張溪過於膽小謹慎,缺乏大將之風可起碼魏延跟張溪一起搭檔的時候,張溪會明確的告訴魏延,我為什麽不這麽做,或者你什麽事情不能做。
相反,不管是法正還是諸葛亮,都非常喜歡說話隻說一半,似乎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才智.魏延又不是那種隻知道執行軍令的無謀之輩,所以魏延非常討厭這樣的說話方式。
拿魏延本身來說,魏延有自己對敵情的判斷,在前線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進攻做出調整可如果頭上始終有個套子在,而這個套子還是那種人為不說清楚,讓人迷迷糊糊的套子,魏延做起事情來,就會覺得束手束腳,無法完全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來。
就像現在,魏延努力思考該怎麽攻城,為了攻城又要做哪些準備,如何才能出奇不易的進攻到陳倉城下,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可法正卻讓魏延領兵到了陳倉城下可以先等等,但卻不告訴魏延具體的原因,隻說什麽“有變”。
“有變”你個大頭鬼啊,有這座堅城在手,又有這麽多的有利因素,難不成夏侯楙還能不戰而逃?!
本章完
諸葛亮給自己寫信敘同宗之情,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時代本來就是以家族為重,姓諸葛的又隻此一家,別無分號,一封信的事兒,並不出格。
可兩人終究分處敵國,這事兒隻能到此打住。
以後如果有機會見麵的話,倒是可以把這事兒提出來敘舊,沒機會見麵,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一旦諸葛虔主動給諸葛亮寫一封迴信,這個性質就不一樣了他諸葛虔多少有點裏通外國的嫌疑了。
出於對自己節操的要求,諸葛虔終究是打消了這年頭.但信件,諸葛虔還是鄭重的保存了起來。
萬一將來真的有那麽一天,咱打不過人家了,再把這個信掏出來不說被人優待吧,起碼保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諸葛虔也不是死腦筋,攤上這麽一個不知所謂的上司,多少也是要思考一下退路的。
至於陳倉道的防務問題,諸葛虔倒也不算失職,還是盡心盡力的在做的,起碼還是會派出斥候每日出巡,巡查陳倉道方向的敵軍。
有一說一,諸葛虔已經算是很盡職盡責了,但誰讓夏侯楙才是陳倉道的主將呢!!!
諸葛虔再盡責,他隻是副將,日常安排防務巡查是沒有問題,但手下的將士們是不是會照做,照做又能執行到什麽程度,這個就不是諸葛虔能決定的。
一些底層斥候諸葛虔還有獎懲的權利,但對於一些中層的將校,諸葛虔就沒有這個權利了,需要上報給主將夏侯楙。
而夏侯楙,根本不相信蜀軍會走陳倉道。
在夏侯楙看來,蜀軍出兵北伐已經快一個月,走的是褒斜道,如今已經兵出五丈原,跟郭淮對峙了。
五丈原那邊打的這麽熱鬧,夏侯楙通過軍報自然也知曉了一些信息,比如劉備親征,比如張飛等名將謀臣全在五丈原.蜀軍哪還有這個精力派兵來攻打陳倉道?!
所以啊,夏侯楙覺得,隻要自己身後的散關不失守,陳倉道就是安全的。
而如果散關失守,那自己繼續堅守陳倉道也沒有任何意義,不如就此撤兵,直接退入關中更好。
因此,夏侯楙根本就沒有非要堅守陳倉的想法。
而主將都是一副懶散樣子,想著實在不行就退往關中的姿態,你能指望下麵的士卒提起精神來,認真執行日常巡邏要求麽?!
再加上近一年的時間,劉巴就一直在有意識的拉攏腐化陳倉道的守軍們。
雖然劉巴的原意是為了方便官方走私用的,沒想到現在居然成了進攻陳倉道的有利條件。
諸葛虔雖然日常派出斥候對陳倉道進行偵查,但在各種情況的交叉影響下,陳倉道的斥候,最遠也不過是查探陳倉城外二十裏的範圍,而最近的,隻是在五裏外稍微晃悠一圈,然後就找個地方躲起來耍錢了。
這就造成了,魏延明明領軍已經到了陳倉城外三十裏了,卻依然沒有發現任何魏軍哨探的蹤跡。
這讓魏延覺得非常的不合理。
如今漢魏兩家可是擺開了陣勢在開戰啊,祁山道這些地方,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戰區,怎麽這個陳倉城戒備居然這麽鬆散,離城三十裏居然沒有看到魏軍斥候?!
魏延真的不理解,但魏延有魏延自己的作戰節奏,並不會輕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幹擾。
魏延不是張溪,遇到這種反常情況就會停下來思考,畏首畏尾他魏延想這些幹什麽,以我為主,直接莽過去就是了。
當然,魏延這麽做,並不代表魏延隻是單純的莽夫。
事實上,在這次出兵陳倉道前,魏延已經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準備工作,對於如何進攻陳倉道,魏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這次魏延的作戰任務,是快速攻占陳倉道,進而偷襲眉縣.那麽,進軍速度就是非常關鍵的事情。
而陳倉道本身就是連綿無盡的祁山中的一條山路,本身就非常的崎嶇難行。
兩萬大軍要通過這樣的山路,勢必是走一字長蛇陣,因此也勢必會讓行軍隊伍拖得非常的長。
這種行軍,是根本無法瞞過曹魏軍斥候的眼線的,對於魏延來說,有沒有魏軍斥候巡查都一樣,他不會因為有斥候巡查就停下來戒備,也不會因為沒有斥候巡查就疑神疑鬼。
不管有沒有斥候,魏延都不會打亂自己的行軍節奏,他的目的就是快速行軍,盡快趕到陳倉城,不給陳倉城守將夏侯楙太多的準備時間。
甚至說,魏延還巴不得有魏軍斥候發現自己的行蹤呢。
為了快速行軍,也為了能吸引魏軍主動出擊,魏延在這次突襲陳倉的過程中,把兩萬大軍分成了兩段。
前頭部隊,是魏延親自率領的七千步卒,後續部隊,則是由吳班率領的一萬三千餘人。
魏延的目的,一方麵是可以搶時間進軍陳倉城,給陳倉城守將夏侯楙製造壓力,另一方麵,也有故意給魏軍察覺到,引誘魏軍出城設伏的目的在裏麵。
根據情報顯示,陳倉城魏軍有五千人左右,並不是沒有能力出城野戰留兩千人守城,三千人外出設伏,伏擊魏延率領的前頭部隊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一旦魏軍出城設伏,魏延率領的七千人先頭部隊固然有落入包圍圈的風險,但這些兵力也足夠魏延支撐一段時間的隻要支撐到吳班帶領後軍趕到,那魏延就可以配合吳班,前後夾擊,吃掉出城設伏的這股魏軍,為接下來攻城降低難度了。
這就是魏延的小戰術。
可問題是,魏老匹夫這一路行軍,根本沒有發現任何魏軍斥候的蹤影,甚至一直到距離陳倉城不到二十裏的時候,魏軍似乎也沒有任何察覺。
這下魏延不能再行軍了。
二十裏路,不過是半天的行軍時間,也就是說,今晚好好休整,隔天一早出發的話,下午就能抵達陳倉城下。
現在魏延要考慮的,不是怎麽行軍和應對敵軍的斥候偵查了,而是要考慮,該怎麽攻城了。
魏延停軍休整,讓士卒恢複體力,同時派出自己的斥候查探陳倉城情況,搜集具體情報,準備攻城。
這次進軍陳倉道的要點,法正再三叮囑過魏延,那就是要快,對於陳倉道,如果能一股而下,那是最好的,千萬不能在陳倉城下停滯的太久.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天的時間。
這是法正估算的,從陳倉道傳信到長安,曹真得到消息後做出調整反應的最長時間。
魏延雖然也知道,陳倉道守將夏侯楙是一個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家夥,但這個時候的魏延,還沒有以後那麽自大,除了諸葛亮,誰都不放在眼裏。
雖然魏延依然覺得夏侯楙應該也沒啥本事,但十五天攻下一道易守難攻的關鍵城池,多少還是有些壓力的。
陳倉雖是小城,城牆不高,隻有五丈高的普通城牆而已,但據說當年曹真曾經花大力氣對這些城牆進行過加固築造,所以非常的堅固。
這還隻是一點,最重要的一點是,陳倉城位於陳倉道上,城池前方根本沒有大片的開闊地可以用於大軍集結,一次進攻隻能投入三千到五千的兵力,多了兵力根本排不開。
這也是為什麽,曹真敢在陳倉道隻安排五千守軍的原因——人數優勢在陳倉城麵前,並沒有任何意義。
而法正又要求魏延速勝,所以魏延也沒有那麽多的時間按部就班的伐木製造大型攻城器械,隻能靠簡單易製的鉤梯攻城。
麵對這麽一座堅固的小城,這麽多進攻不利的因素,如果想要在十五天內攻下這座城池,打通從陳倉道進入關中的通道魏延覺得,除了用人命堆,好像真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這不是魏延心狠,而是這個世道如此,慈不掌兵的道理,魏延這個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平民將領,其實比誰都懂。
如果有的選,魏延還用人命堆,那是魏延殘暴不仁可現在這不是沒得選嘛。
如此狹窄的地形,如此不利的進攻局麵,如此緊促的進攻時間要求.那個法正,居然還說什麽“待敵有變,伺機而動”?!
就算夏侯楙真的是蠢貨,麵對這麽有利的情況,怎麽可能會守都不守一下,會“有變”?!
這就是為啥魏延不待見法正的原因.這些當謀士的,說話總是神神叨叨的,說出來的話一點都不明確,一點都不實在。
這方麵,雖然魏延也很不爽張溪那個無膽鼠輩,但有一說一,魏延看不上張溪的主要原因,是在魏延看來,張溪過於膽小謹慎,缺乏大將之風可起碼魏延跟張溪一起搭檔的時候,張溪會明確的告訴魏延,我為什麽不這麽做,或者你什麽事情不能做。
相反,不管是法正還是諸葛亮,都非常喜歡說話隻說一半,似乎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才智.魏延又不是那種隻知道執行軍令的無謀之輩,所以魏延非常討厭這樣的說話方式。
拿魏延本身來說,魏延有自己對敵情的判斷,在前線的時候,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對自己的進攻做出調整可如果頭上始終有個套子在,而這個套子還是那種人為不說清楚,讓人迷迷糊糊的套子,魏延做起事情來,就會覺得束手束腳,無法完全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來。
就像現在,魏延努力思考該怎麽攻城,為了攻城又要做哪些準備,如何才能出奇不易的進攻到陳倉城下,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可法正卻讓魏延領兵到了陳倉城下可以先等等,但卻不告訴魏延具體的原因,隻說什麽“有變”。
“有變”你個大頭鬼啊,有這座堅城在手,又有這麽多的有利因素,難不成夏侯楙還能不戰而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