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經過張溪和諸葛亮的一頓組合拳之後,南中和蜀中的世家們,總算是在蔗糖這件事情上,達成了利益一致。


    蜀中世家有糧,但他們的人力資源大部分都投入到剛剛分配好的銅礦開采上去了,臨時再分出人力來南中種甘蔗,心有餘而力不足。


    建寧四大姓手裏沒糧,核心區域內也不是太適合種植甘蔗,但他們在夷人中有極高的聲望,即使在永昌和雲南兩郡也是一樣,他們可以想辦法勸說山中的夷人們出山,來種植園種甘蔗。


    而王氏和呂氏是地頭蛇,不僅熟知地方,而且在地方的影響力也不小,想要繞開他們開墾種植園,根本不可能。


    一方有糧無人,一方有人無地,一方有地無糧三方合作起來,這個南中甘蔗種植園項目,不就可以搞起來了麽?!


    而張溪和諸葛亮則表示,你們要開墾山林種植甘蔗我們是不反對的,而且我們還可以把熬製蔗糖的方法告訴你們,但是你們開墾出來的甘蔗種植園這個東西,按照大漢的律法,那也是要交稅的。


    倒也不是很高,但畢竟也不是糧食,折中一下,就取二十稅一就可以了。


    當然,你們熬製了蔗糖,要是自己用,那就不交稅了,但如果是要運輸和交易,那就得交商稅。


    嗯,考慮到蔗糖這種東西是妥妥的奢侈品,因此征稅比較高,五稅一,這個沒問題吧?!


    至於種植園中的種植戶百姓嘛這個就給你們一點優惠條件吧,人丁稅就免了,讓百姓減輕一點負擔,但你們種植園裏的百姓,夷人暫時不管,但漢人哪怕是流民,你們也必須要到官府登記造冊,成為自由民,服從官府徭役。


    這個就是張溪和諸葛亮的條件。


    世家們當然對此有意見但不是對農業和人丁徭役有意見,主要是這個商稅,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是,糖這個東西這時候是奢侈品,但隨著蔗糖的大量產出,以後糖也不是那麽少見的五稅一是不是太高了?!


    十稅一吧?!


    而諸葛亮和張溪略微的商量了一下,也退了一步,允許十稅一的商稅,但對於南中種植園的夷人,官府也要介入管轄。


    當然,隻是登記,並不是給夷人漢民待遇,因此也不會征收夷人的人丁稅,也不會發動夷人的徭役。


    但是呢,這些夷人在種植園耕種滿五年後,可以自願到官府登記為漢民,到時候就要服徭役,但隻要繼續在種植園種植,也依然可以免除人丁稅。


    另外,既然登記了,那麽夷人的生死,也必須要這些世家們來保證,可不能跟這時代的無地流民似的,死了隨便一埋,連官府都不知道。


    說白了,張溪和諸葛亮就是看上了這些世家手裏的流民和夷人人口了。


    而世家們稍微商量了一下,覺得這樣雖然限製了大家隱匿人口,不能把流民和夷人當牲口用了,但僅僅不用交人丁稅這一點,就可以吸引大量的漢夷一起來種植園工作。


    大漢人丁稅其實挺高的,比起農業稅來說,人丁稅才是自耕農最大的負擔。


    至於徭役這種事情沒辦法的,南中到處都缺人,各種基礎都需要人力來維持,諸葛亮和張溪不可能白白少收一半的商稅的。


    雙方敲定了合作協議後,這個事情的框架就算這麽定下來了。


    至於將來這個種植園會發展成什麽樣,種植園裏的勞作的人,最終還會不會重新淪落為農奴,這個張溪也不好確定。


    反正在法律上,張溪已經把幫他們確立了自由民的地位,如果這樣這些流民和夷人都要寧可被種植園主剝削,也不願意成為自由民,那就不是張溪能管轄的了。


    張溪覺得自己已經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大框架定下來,那麽剩下的就是管理和協調的事情了,這種事兒不需要張溪這個庲降都督親自插手,交給了王士和龔祿這倆諸葛亮推薦的管理型人才來負責就可以了。


    更何況這倆也是南中人,跟南中世家打交道,也會更好溝通。


    張溪在忙完這些讓他比較關注的事情後,終於可以暫時放下心來,開始履行屬於自己庲降都督的職責了。


    快九月份了,張溪這個庲降都督,得去南中各地轉一圈。


    畢竟是剛剛平定戰亂的,去地方各地看看,安撫一下民心也是必要的。


    至於諸葛亮,他暫時還不會立刻迴成都去,會一直在南中呆到年底,協調各世家陸續開始開采礦區後,再迴成都。


    因此,張溪很不負責任的把味縣的一些政務拜托給諸葛亮處理,自己則帶著張翼以及五部都尉府中的一部,開始了南中巡視的工作。


    第一站,就是馬謖所在的越巂郡。


    有一說一,馬謖這個人吧,軍事天分到底如何,張溪暫時還看不出來,但他治理地方的能力是真的不錯。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馬謖就已經安定了越巂郡的人心,並且開始主持瀘水附近鐵礦區的采礦基礎設施建設了。


    馬謖利用原越巂郡夷王高定的妻小在越巂郡的影響力,吸引了一批夷人出山,安置在鐵礦生產區,同時跟這些夷人約定,隻要采礦滿五年,就可以全家獲得漢民資格,同時獲得越巂郡的土地,由專人教導他們耕種。


    同時馬謖又任命夷人降將鄂煥為越巂郡司馬,前往山中勸說夷人出山,同時編組了一支夷人為主的部隊負責礦山的護衛工作,跟漢人郡兵進行職能區分,但基本待遇卻相差不大,盡量在漢夷之間一碗水端平。


    至於漢夷之間的矛盾,馬謖也在盡量的公平對待,任命地方官員雖然還是以漢人為主,但馬謖規定,凡二十仗以上的刑罰,必須要由他這個越巂郡太守審核後才能用刑,盡量避免出現地方官員欺壓夷人的事情發生。


    張溪到了越巂郡,在聽馬謖匯報了如上的政令後,也是一陣目瞪口呆。


    你還真的是丞相的好弟子啊合著丞相“凡二十杖以上者鹹決之”的事兒,是從你這兒開的頭?!


    你也不怕把自己給累死?!


    馬謖一說起這個,也是苦著臉,無奈的跟張溪抱怨。


    沒辦法啊,他也不想的。


    越巂郡這個地方太特殊了,可以說是南中六郡裏,漢夷矛盾最尖銳的地方,偏偏這個地方還有非常大的一片鐵礦區和金銀礦藏。


    如果自己不能用這種方法讓漢夷都信服,保持地方穩定的話,這些礦產根本沒法開采出來的。


    金銀礦也就算了,這東西有沒有意義都不大,但鐵礦這個東西,必須是掌控在官府手裏,不能假手他人的。


    馬謖也不想這麽累的管這麽多事情,但為了快速穩定民心,安撫夷人,同時吸引夷人出山當礦工,他不得不這麽做。


    張溪聽完後頓時明白了。


    馬謖的勞心勞力,跟曆史上丞相的勞心勞力是不一樣的,馬謖這個,就是一個臨時性的行為,隻要等到越巂郡的夷人心服,大多數夷人出山采礦或者耕種後,就可以不用這麽累了。


    而丞相那個丞相就是性格問題,他那是責任感太強了,壓根不放心手下人做事而已。


    既然如此,張溪也沒啥好說的,隻能是讓馬謖不要太累,多找點人才幫幫自己,別什麽事兒都自己扛著。


    可一說起這個,馬謖又鬱悶了。


    越巂郡這個地方,地處蜀中和南中的交界之處,已經算是益州比較偏遠的地方了。


    這地方,往南就是蠻族夷人紮堆的南中,往北是江陽郡和犍為郡這地方雖然也不能說是不服王化吧,但文教的事情,終究是比起蜀中要差一大截。


    就這麽個地方,哪裏能找出什麽合適的管理人才來幫自己啊。


    而且,即使是江陽和犍為兩郡的人才,人家也更希望去成都,誰會沒事兒跑來越巂郡這種地方受苦?!


    馬謖當時想在轄區和周邊吸引人才,但真的沒有什麽世家子弟願意來自己這邊當官啊。


    至於寒門子弟不是馬謖看不上寒門子弟,實在是這年頭的寒門子弟實在良莠不齊,有些人真就是說則天下無敵,做則無能為力。


    馬謖又沒有那麽多時間來一一辨別這些人的才能如何,更不敢把越巂郡這麽重要的地方,交給這些不知才能如何的人來管理啊。


    張溪一聽這事兒,皺眉思考了好一會兒的功夫,一直在權衡利弊特麽這不是現成的,小規模試行科舉製的理由麽?!


    不知道能力如何,上考場考一下,由馬謖出題,針對現在越巂郡的實際情況,讓這些寒門士子們做出針對性的迴答,這不就能知道每個人的能力優劣了麽?!


    但這事兒,張溪依然有些不敢擅自做主,畢竟這事兒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張溪還是決定暫時等等,等他巡視完畢迴到味縣後,跟諸葛亮好好的商量一下,再決定怎麽做。


    巡視完越巂郡,張溪也不敢耽擱自己的行程,繼續出發,前往牂牁郡。


    而牂牁郡的馬忠,正在迫不及待的等著張溪的到來。


    (本章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風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風洞並收藏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