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溪新上任南郡太守,花了十幾天的功夫,認真閱讀了上半年南郡的各種公文,熟悉南郡的具體情況。
看完後,張溪發現,這個南郡太守的工作,比起巴東郡太守來說,確實要輕省不少。
這裏的政務,基本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做事方式也有了固定的套路,不像巴東郡那樣是新收之地,需要重建。
官員各司其位,百姓依令而行,依時而動,並不需要新上任的南郡太守張溪,去尋求什麽特殊的治理方法。
嗯,起碼州郡裏的文書上,是這麽說的。
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馬良,馬季常。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良的能力,真的比他的幼弟馬謖要強的多。
嗯.這麽說可能也不太準確,馬謖其實能力不差,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可惜,他在不合適的時機,讓某個人放到了不合適的位置上,因此被罵了近千年。
而且馬謖的死多少也有些.算了,不想了。
總而言之,馬良跟弟弟馬謖偏好軍事不同,馬良就是一個治政的文官,治理地方就是他最大的才能。
關羽鎮守荊州這麽多年,前期有諸葛亮幫忙調理政務,但諸葛亮入蜀後,所有的政務都落到了馬良的頭上。
馬良幫著關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官僚管理體係,同時興修水利,把江漢平原上因為戰亂荒廢或者損壞的水利設施全部整修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馬良勸說關羽,對江陵城進行了加固。
而加固江陵城這個事兒吧,其實挺不好說的。
現在看來,加固郡治防禦,可以有效的抵禦外敵的入侵,但也正因為馬良把江陵城修建的太堅固了,導致關羽在襄樊之戰後迴軍,聽說糜芳投降,江東軍進駐江陵城後,歎息著說,江陵城沒法攻克,最後轉道去了臨沮。
後來曹丕繼位後三路伐吳,江東的朱然,就是靠著江陵城的堅固,配合孫權擊退了曹丕的進攻,保住了荊州。
有時候啊,世事就是這麽無常,關羽和馬良修築江陵城的本意是保住荊州的根基,但後來,卻讓江東人占了便宜。
張溪雖然明知道是這樣,但這個江陵城還是要修的。
不僅要修,還得修的更加堅固一些。
曆史線的南郡太守是糜芳,可現在,已經是他張元長了。
這要是不修的堅固一點,將來怎麽用來給關羽迴軍拖時間。
總而言之,馬季常在政務方麵,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不是死的早的話,將來成就不會比蔣琬費禕更低。
畢竟在荊州時,馬良的名氣可比蔣琬要高的多。
而馬良呢現在的馬良,都快著急上火到睡不著覺了。
有些事情呢,要是不真正當家,是不知道其中的艱辛的。
張溪剛上任的時候,為了熟悉政務,他看的,基本都是南郡的上半年工作報告,現在都已經八月份了,很多事情,其實跟現在不一樣。
因此,馬良在等到張溪初步熟悉了南郡情況後,趕緊拉著伊籍,兩個人一起去拜訪了張溪。
張溪自然是熱情的接見了兩人。
“季常先生,伯機先生,許久未見,近來可好?!”張溪熱情的,對馬良和伊籍行禮問好。
這兩個人,是劉備留下來,幫助關羽治理荊州的,是州牧一級的屬官,而張溪,隻是南郡太守,從職級地位來說,張溪還是下屬。
不過嘛,這年頭是亂世,張溪的功勞地位都在那兒擺著呢,馬良和伊籍也不會真的把張溪當成下屬來對待。
馬良和伊籍也躬身迴禮,說道,“不敢,我等見過郡守。”
再然後嘛,就是一陣客套,然後張溪請兩人落座,自己在主位上跪坐下來,等著兩人說明來意。
馬良和伊籍對視了一眼,最終還是由伊籍出麵,解釋情況。
主要是因為馬良和張溪真的不熟。
馬良出仕那會兒,劉備在武陵郡,馬良跟在劉備身邊,而張溪這時候,是在江夏郡當郡丞。
等到劉備得到了南郡,馬良跟著劉備來到了江陵,也隻是跟張溪有過匆匆一麵之緣,然後張溪就去了長沙,主持改造沼澤的事情了。
再後來,劉備入川,張溪隨行,馬良就再也沒有見過張溪。
所以,盡管現在荊州政務以馬良為主,伊籍為輔,但從親厚關係來說,還是伊籍跟張溪更加熟悉一點,由伊籍來跟張溪說明,更好一些。
伊籍也清楚這一點,所以自然沒有推讓,對著張溪一拱手,說道,“元長從益州而來,近日可曾了解南郡民情?!”
張溪點點頭,說道,“近日查閱公文,倒也了解一二。”
伊籍順勢,繼續說道,“既如此,元長可知,南郡如今,已然危如累卵矣。”
張溪那個納悶的.啥情況啊?!
雖然說這年頭文人說話喜歡誇張,但這個是不是有些過了?!
前兩天看公文,張溪還想著馬良到底是能吏,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南郡更是如此,自己還打算蕭規曹隨呢.怎麽今天伊籍就說什麽“危如累卵”了?!
張溪不解啊,趕緊的問道,“伯機先生何出此言?!溪前日查看公文,南郡各地春耕順利,民情晏然,也無大疫大災,故而感歎兩位先生治理之功。如今先生卻言“危如累卵”,此何意也?!”
到了這個時候,馬良終於也說話了。
馬良先是跟張溪一拱手,然後才說道,“郡守有所不知半年前,南郡各地官吏齊整,各項事務巨細皆有良吏。可自年中時,主公調遣荊州官吏前往益州,荊州各地官吏皆有缺失,若長此下去,秋收之際,無人指使,恐耽誤大事矣。”
嗯.嗯?!
劉備新定益州不假,需要人才支撐管理也不假,但至於要抽調這麽多的荊州基層官吏去益州麽?!
張溪有點奇怪,故而不動聲色,繼續問道,“不知主公抽調官吏幾何?!”
馬良迴答道,“大小官吏共計三十餘人,以“掾”“史”之位者居多。”
三十多個人,還都是各部事務官員的正副長官這確實有點多了。
劉備在荊州,實際掌控隻有三個郡,每個郡大概也就是二十個左右這類的實務官,劉備一下子抽調了一半,確實會嚴重影響各郡的正常運作。
但劉備為什麽會這麽做?!
以劉備的眼光和能力,不可能看不到這麽做的壞處,哪怕益州世家不配合劉備,劉備也沒必要抽調這麽多的荊州人入川治理啊。
再者,就算劉備看不出來,那諸葛亮這個內政能力點滿的神人,他不可能看不出來啊。
最後,也是張溪最不解的地方——堂堂荊襄之地,連三十個中層管理人才都找不出來麽?!
是,這年頭的識字率是低,人才也少,但荊襄的世家們,如果真的有心湊一下,三十個能擔任這種中層管理的人才,總還是能找的出來的吧?!
突然,張溪有點明白,為什麽劉備要這麽做了。
一方麵,大概是因為劉備如今常駐益州,不方便直接管理荊州,生怕荊州世家借機搞事,所以把掌握荊州政務的中層管理者抽走一半,方便讓關羽更好的掌控荊州。
另一方麵,劉備和諸葛亮估計也是想逼得荊州世家再拿一批人才出來出仕,這樣可以加深荊州世家跟劉備集團的捆綁,省的他們將來跟賣劉表一樣的把關羽也給賣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
張溪看看馬良和伊籍,笑著說道,“主公當自有打算,我等為臣屬者,隻需依命而行便可。”
嘛,嘛,反正這事兒吧,我不接招。
馬良頓時急了,趕緊勸道,“郡守何出此言。代君守牧一方,豈可如此不作為?!再者,郡中官吏不足,影響民生,亦是大罪,望郡守三思。”
張溪心說,我三思了啊,就是因為三思了,所以這事兒才跟我無關啊。
而伊籍一看張溪那樣,就知道張溪是真的不想插手。
可如果不插手,那到了秋收的時候,自己和馬良兩個人,又要負責州裏的政務,又要幫助下麵的人處理實務,非得累死不可。
因此,伊籍趕緊的也加入了勸說的行列。
“元長,如今官吏不足,元長便是有施政之心,恐也無人配合,如此豈不誤了大事?!”伊籍說道,“故此,還請元長向主公稟明荊州情形,請主公放迴荊州征調官員.亦不需多,隻需十餘人便可。”
伊籍不僅勸說了,還提出了解決辦法——讓荊州的人再迴來就好了。
可張溪想明白了劉備的目的,哪兒還能上這種缺心眼的文書。
所以嘛,張溪笑了下,說道,“若隻是人手不足,此倒也無礙!”
說著,張溪站了起來,對伊籍和馬良說道,“溪自巴東郡辟得兩位賢才,一曰李球,一曰張嶷,皆有治理地方之能,隻待明日,便正式任命為郡丞與司馬,統管軍中政務軍務,當無礙矣。”
馬良和伊籍表示聽了個寂寞。
這是多兩個人就能解決的事兒麽,官吏缺口可是高達三十多人啊。
再說了,你從巴東郡征辟了兩個聽都沒聽說過的賢才.等等,啥玩意兒?!從哪兒征辟的?!
巴東郡?!那不就是益州人了麽?!
你讓兩個益州人來當荊州的一郡主官?!
開什麽玩笑呢,欺我荊州無人耶?!
(本章完)
看完後,張溪發現,這個南郡太守的工作,比起巴東郡太守來說,確實要輕省不少。
這裏的政務,基本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做事方式也有了固定的套路,不像巴東郡那樣是新收之地,需要重建。
官員各司其位,百姓依令而行,依時而動,並不需要新上任的南郡太守張溪,去尋求什麽特殊的治理方法。
嗯,起碼州郡裏的文書上,是這麽說的。
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馬良,馬季常。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良的能力,真的比他的幼弟馬謖要強的多。
嗯.這麽說可能也不太準確,馬謖其實能力不差,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可惜,他在不合適的時機,讓某個人放到了不合適的位置上,因此被罵了近千年。
而且馬謖的死多少也有些.算了,不想了。
總而言之,馬良跟弟弟馬謖偏好軍事不同,馬良就是一個治政的文官,治理地方就是他最大的才能。
關羽鎮守荊州這麽多年,前期有諸葛亮幫忙調理政務,但諸葛亮入蜀後,所有的政務都落到了馬良的頭上。
馬良幫著關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官僚管理體係,同時興修水利,把江漢平原上因為戰亂荒廢或者損壞的水利設施全部整修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馬良勸說關羽,對江陵城進行了加固。
而加固江陵城這個事兒吧,其實挺不好說的。
現在看來,加固郡治防禦,可以有效的抵禦外敵的入侵,但也正因為馬良把江陵城修建的太堅固了,導致關羽在襄樊之戰後迴軍,聽說糜芳投降,江東軍進駐江陵城後,歎息著說,江陵城沒法攻克,最後轉道去了臨沮。
後來曹丕繼位後三路伐吳,江東的朱然,就是靠著江陵城的堅固,配合孫權擊退了曹丕的進攻,保住了荊州。
有時候啊,世事就是這麽無常,關羽和馬良修築江陵城的本意是保住荊州的根基,但後來,卻讓江東人占了便宜。
張溪雖然明知道是這樣,但這個江陵城還是要修的。
不僅要修,還得修的更加堅固一些。
曆史線的南郡太守是糜芳,可現在,已經是他張元長了。
這要是不修的堅固一點,將來怎麽用來給關羽迴軍拖時間。
總而言之,馬季常在政務方麵,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不是死的早的話,將來成就不會比蔣琬費禕更低。
畢竟在荊州時,馬良的名氣可比蔣琬要高的多。
而馬良呢現在的馬良,都快著急上火到睡不著覺了。
有些事情呢,要是不真正當家,是不知道其中的艱辛的。
張溪剛上任的時候,為了熟悉政務,他看的,基本都是南郡的上半年工作報告,現在都已經八月份了,很多事情,其實跟現在不一樣。
因此,馬良在等到張溪初步熟悉了南郡情況後,趕緊拉著伊籍,兩個人一起去拜訪了張溪。
張溪自然是熱情的接見了兩人。
“季常先生,伯機先生,許久未見,近來可好?!”張溪熱情的,對馬良和伊籍行禮問好。
這兩個人,是劉備留下來,幫助關羽治理荊州的,是州牧一級的屬官,而張溪,隻是南郡太守,從職級地位來說,張溪還是下屬。
不過嘛,這年頭是亂世,張溪的功勞地位都在那兒擺著呢,馬良和伊籍也不會真的把張溪當成下屬來對待。
馬良和伊籍也躬身迴禮,說道,“不敢,我等見過郡守。”
再然後嘛,就是一陣客套,然後張溪請兩人落座,自己在主位上跪坐下來,等著兩人說明來意。
馬良和伊籍對視了一眼,最終還是由伊籍出麵,解釋情況。
主要是因為馬良和張溪真的不熟。
馬良出仕那會兒,劉備在武陵郡,馬良跟在劉備身邊,而張溪這時候,是在江夏郡當郡丞。
等到劉備得到了南郡,馬良跟著劉備來到了江陵,也隻是跟張溪有過匆匆一麵之緣,然後張溪就去了長沙,主持改造沼澤的事情了。
再後來,劉備入川,張溪隨行,馬良就再也沒有見過張溪。
所以,盡管現在荊州政務以馬良為主,伊籍為輔,但從親厚關係來說,還是伊籍跟張溪更加熟悉一點,由伊籍來跟張溪說明,更好一些。
伊籍也清楚這一點,所以自然沒有推讓,對著張溪一拱手,說道,“元長從益州而來,近日可曾了解南郡民情?!”
張溪點點頭,說道,“近日查閱公文,倒也了解一二。”
伊籍順勢,繼續說道,“既如此,元長可知,南郡如今,已然危如累卵矣。”
張溪那個納悶的.啥情況啊?!
雖然說這年頭文人說話喜歡誇張,但這個是不是有些過了?!
前兩天看公文,張溪還想著馬良到底是能吏,荊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南郡更是如此,自己還打算蕭規曹隨呢.怎麽今天伊籍就說什麽“危如累卵”了?!
張溪不解啊,趕緊的問道,“伯機先生何出此言?!溪前日查看公文,南郡各地春耕順利,民情晏然,也無大疫大災,故而感歎兩位先生治理之功。如今先生卻言“危如累卵”,此何意也?!”
到了這個時候,馬良終於也說話了。
馬良先是跟張溪一拱手,然後才說道,“郡守有所不知半年前,南郡各地官吏齊整,各項事務巨細皆有良吏。可自年中時,主公調遣荊州官吏前往益州,荊州各地官吏皆有缺失,若長此下去,秋收之際,無人指使,恐耽誤大事矣。”
嗯.嗯?!
劉備新定益州不假,需要人才支撐管理也不假,但至於要抽調這麽多的荊州基層官吏去益州麽?!
張溪有點奇怪,故而不動聲色,繼續問道,“不知主公抽調官吏幾何?!”
馬良迴答道,“大小官吏共計三十餘人,以“掾”“史”之位者居多。”
三十多個人,還都是各部事務官員的正副長官這確實有點多了。
劉備在荊州,實際掌控隻有三個郡,每個郡大概也就是二十個左右這類的實務官,劉備一下子抽調了一半,確實會嚴重影響各郡的正常運作。
但劉備為什麽會這麽做?!
以劉備的眼光和能力,不可能看不到這麽做的壞處,哪怕益州世家不配合劉備,劉備也沒必要抽調這麽多的荊州人入川治理啊。
再者,就算劉備看不出來,那諸葛亮這個內政能力點滿的神人,他不可能看不出來啊。
最後,也是張溪最不解的地方——堂堂荊襄之地,連三十個中層管理人才都找不出來麽?!
是,這年頭的識字率是低,人才也少,但荊襄的世家們,如果真的有心湊一下,三十個能擔任這種中層管理的人才,總還是能找的出來的吧?!
突然,張溪有點明白,為什麽劉備要這麽做了。
一方麵,大概是因為劉備如今常駐益州,不方便直接管理荊州,生怕荊州世家借機搞事,所以把掌握荊州政務的中層管理者抽走一半,方便讓關羽更好的掌控荊州。
另一方麵,劉備和諸葛亮估計也是想逼得荊州世家再拿一批人才出來出仕,這樣可以加深荊州世家跟劉備集團的捆綁,省的他們將來跟賣劉表一樣的把關羽也給賣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
張溪看看馬良和伊籍,笑著說道,“主公當自有打算,我等為臣屬者,隻需依命而行便可。”
嘛,嘛,反正這事兒吧,我不接招。
馬良頓時急了,趕緊勸道,“郡守何出此言。代君守牧一方,豈可如此不作為?!再者,郡中官吏不足,影響民生,亦是大罪,望郡守三思。”
張溪心說,我三思了啊,就是因為三思了,所以這事兒才跟我無關啊。
而伊籍一看張溪那樣,就知道張溪是真的不想插手。
可如果不插手,那到了秋收的時候,自己和馬良兩個人,又要負責州裏的政務,又要幫助下麵的人處理實務,非得累死不可。
因此,伊籍趕緊的也加入了勸說的行列。
“元長,如今官吏不足,元長便是有施政之心,恐也無人配合,如此豈不誤了大事?!”伊籍說道,“故此,還請元長向主公稟明荊州情形,請主公放迴荊州征調官員.亦不需多,隻需十餘人便可。”
伊籍不僅勸說了,還提出了解決辦法——讓荊州的人再迴來就好了。
可張溪想明白了劉備的目的,哪兒還能上這種缺心眼的文書。
所以嘛,張溪笑了下,說道,“若隻是人手不足,此倒也無礙!”
說著,張溪站了起來,對伊籍和馬良說道,“溪自巴東郡辟得兩位賢才,一曰李球,一曰張嶷,皆有治理地方之能,隻待明日,便正式任命為郡丞與司馬,統管軍中政務軍務,當無礙矣。”
馬良和伊籍表示聽了個寂寞。
這是多兩個人就能解決的事兒麽,官吏缺口可是高達三十多人啊。
再說了,你從巴東郡征辟了兩個聽都沒聽說過的賢才.等等,啥玩意兒?!從哪兒征辟的?!
巴東郡?!那不就是益州人了麽?!
你讓兩個益州人來當荊州的一郡主官?!
開什麽玩笑呢,欺我荊州無人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