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暫時留在江陵城外的營寨中,周瑜作為南郡太守,也算是主人了,自然要好好的招待一下劉備。
就算明知道劉備在江陵呆著,有收買人心的嫌疑,但這時候的周瑜不會這麽小心眼,畢竟江陵是在他的實際控製之下的。
江陵世家又不是傻子,根基都在江陵,怎麽可能派人去追隨劉備而不是自己這個江陵太守呢。
而且這段時間以來,隨著周瑜開始整理江陵政務,已經又不少的世家派出子弟出仕,幫助周瑜管理南郡了。
畢竟周瑜是世家子弟出身,世家們看周瑜,肯定比看一個不知道哪兒鑽出來的漢室宗親要順眼。
再加上周瑜是地頭蛇,劉備隻是個過路的,早晚要走.怎麽選擇還需要想麽?!
是的,不需要想,但總還是會有人不這麽想的。
比如說,龐統。
龐統一直在南郡城裏呆著,曹仁控製南郡的時候就在,現在周瑜控製南郡了,他還在。
龐統是龐德公是叔侄關係,不過龐家是大家族,龐統和龐德公的血緣關係已經很疏遠了,隻能說是族叔和族侄的關係而已。
但龐統年少時因為相貌問題不被人看好,反倒是龐德公愛惜他的才華,把他介紹給司馬徽,結果司馬徽的一句“南州士之冠冕”讓龐統聲名鵲起。
成名後的龐統,結識了諸葛亮,徐庶等人,互相之間的關係挺複雜的,既互相敬佩對方的學識能力,又經常互相懟。
這裏麵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還不錯,徐庶和龐統的關係也不錯,但龐統和諸葛亮嘛.關係不算好,但也不差,算是普通朋友的關係。
兩個聰明人湊在一起,多少有點比較的心理,這不算什麽。
但是呢,對於看人,兩個人倒是出奇的一致。
兩個人都看不上荊州牧劉表,而且龐統更加激進一點,他連周瑜都看不上。
就周瑜那個長相,一看就是靠著小白臉上位的,沒啥本事。
曹操兵敗北逃,周瑜居然還在江南滯留了十幾天才跨江進攻江陵,簡直是貽誤戰機。
他如果早點過江,不給曹仁收攏士卒的時間,這個江陵城至於要打半年多時間麽?!
反正龐統就是這麽認為周瑜的,所以江陵城中的世家們紛紛出仕周瑜,龐家也想跟周瑜搞好關係,但龐統就是死活看不上周瑜。
而就在這個時候,左將軍劉備親自拜訪龐府,送來了不少禮物,就讓龐統上心了。
龐統跟諸葛亮關係不親密,但龐統跟諸葛亮也沒啥矛盾,隻是兩個聰明人互相較勁而已。
龐統並不會因為諸葛亮出仕了劉備,就打死不選劉備.這事關自己的功名事業,不是用來賭氣的。
所以龐統也借著答謝的名義,拜見了劉備,想要看看劉備的誌向和才能,值不值得他龐統出山輔佐。
劉備跟龐統這麽一聊,兩個人的腦電波就好像天生合拍一樣的對上了。
而且兩個人一聊就是一整天,聊的興起,劉備直接就在龐府過夜,發動了終極技能——同榻而眠。
然後龐統就跑不掉了。
劉備為啥會突然拜訪龐府?!
張溪攛掇的。
劉備怎麽知道龐統這個人的?!
張溪攛掇的。
劉備怎麽知道龐統有大才的?!
還是張溪攛掇的。
張溪早就猜測,龐統這個人就在江陵城裏。
赤壁之戰的時候沒見到龐統獻什麽連環計,張溪就猜測這個龐統應該是走的史實路線,躲在江陵城裏避難了。
因此,在周瑜攻下江陵城後,忙於公務無暇關注江陵城人才的情況下,張溪就開始偷偷的打探龐統的消息。
但龐統把自己藏的太好了,他如果不想出來見人,哪怕張溪找到龐府了,一樣還是見不到。
龐家可是江陵世家魁首,張溪也不敢在龐家放肆,人家說龐統不在,張溪又不能進去搜人。
幸好劉備來了,然後張溪就告訴劉備,江陵城中有一位大才,跟諸葛亮,徐庶等人為友,還被司馬徽稱讚為“南州士之冠冕”.為了增加劉備的興趣,張溪把演義裏的“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之說都搬出來了。
司馬徽真沒說過這話,這是羅貫中說的。
但張溪為了防止劉備跟曆史上那樣一開始不看重龐統,特意把這話給搬了出來,增加龐統的分量。
其實張溪是真的想多了。
諸葛亮和徐庶這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已經很高了,更何況還有司馬徽的那句評語劉備已經很相信龐統的才能了。
倒是張溪沒事兒扯什麽“臥龍鳳雛”的,反而讓劉備起了考教龐統的心思。
但好在龐統的學識是真的淵博,跟劉備的誌向和立場也來電,本人也不像《三國演義》裏寫的那樣相貌醜陋,被劉備看輕雖然黑了點,但龐統的長相還是在正常審美範圍內的。
因此,劉備和龐統兩個人相談甚歡,同榻而眠,一直到隔天離開龐府,劉備正式向龐統提出了出仕邀請。
“先生大才,備深感敬佩。今欲請先生為從事中郎,還請先生出山襄助,共扶漢室!”
劉備躬身揖手,對龐統說道。
龐統也是一臉感動,同樣躬身迴禮,說道,“蒙將軍看種,統敢不效命。還請主公先迴營中,待統理完家事,便去營中麵見主公。”
張溪在邊上一看,樂了。
主公都叫上了,這龐統可就跑不了了。
周瑜那個家夥,現在就算要強征龐統出仕,也沒辦法了龐統已經是左將軍府從事中郎了。
一想到周瑜那家夥咬牙切齒的樣子,張溪就想樂誰讓這貨前幾天說自己“厚顏無恥”的。
張溪越想越覺得可樂,就是龐統在一遍看著心裏直嘀咕.聽聞這張元長也是智謀之士,今日一見,怎的如此名不副實?!
張溪不知道龐統在心裏給自己下了這麽一個評價,還繼續樂顛顛的陪著劉備一起迴營。
至於周瑜嘛,他還真的沒有張溪想的那麽氣急敗壞。
周瑜這個時候並沒有見過龐統,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龐統的才華到底如何。
這年頭的名士間吹捧大多有些誇張的成分,自己在江東也不是沒見過所謂的名士,引經據典,談天說地,這些人賊擅長。
但一說到治國理政,用兵克敵,這幫人全得靠邊站。
聽他們的,還不如聽張子布的,假投降算了,哪兒來的赤壁大捷,占據南郡。
再一個,周瑜真正看重的,不是龐統,而是龐家。
龐家在荊州的名聲人望太高,人脈關係也相當複雜,所以周瑜主要是想要借用龐家的力量來快速安慰江陵城的局麵,盡快的恢複江陵城的生產。
周瑜隻是需要龐家人出仕,至於這個人是龐統還是龐林,又或者是龐家的誰,現在的周瑜並不在乎。
再加上現在江陵城百廢待興,政務太多,周瑜真沒有時間去見龐統,自然也不會在意龐統是不是被劉備給拐跑了。
拐跑了他也不在意,隻要龐家另外派個人出仕就可以了,反正隻是要個名頭,誰來都一樣。
三天後,龐統整理完家族中的事情,親自前往城外劉備的營寨,拜見了劉備,出任左將軍府從事中郎。
而龐統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劉備分析一下,要不要去江東見孫權,討要油江口容身。
而龐統對這件事的態度是——去!
當時張溪就不樂意了,趕緊的再次力陳去的風險,而且要劉備再等等,等徐庶和諸葛亮的迴信後,再做決斷。
但龐統卻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才華展示。
“周公瑾卻有不利主公之心,然則此番主公前往柴桑,有驚無險也!”龐統勸說劉備道,“其一、周公瑾屯兵江陵,雖有大功,卻不得擅離,其欲對主公不利者,不過書信一封爾。其二、魯肅身在柴桑輔佐孫討虜,其人乃盟約發起者,必然全力維護盟約,護佑主公周全。其三=、孫討虜少年承業,本無功績服人,如今卻擊退曹操,名滿天下,正是意氣風發之際,豈會擅自背盟為天下笑?!”
龐統一下子舉出了三個例子,來證明劉備去江東不過是有驚無險,就算周瑜想要暗害劉備,孫權和魯肅都不會答應。
說的有道理.但萬一呢?!
張溪還是覺得,這事兒太過冒險,再次勸諫劉備,說道,“龐從事之言雖有理,然主公豈不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主公身係全軍安危,豈可輕易犯險?!溪之見,還是得諸葛軍師和徐軍師之信後,再做決斷不遲。”
龐統頓時皺眉了,說道,“自古成大事者,焉有不犯險者?!昔日高祖皇帝亦有鴻門宴之急,不也化險為夷?!主公此番前往柴桑,隻需小心謹慎,當無大礙矣。”
啥就“無大礙”了?!
這麽喜歡犯險,怪不得你將來被射成刺蝟。
張溪還要勸,但劉備這時候卻已經做出了決定。
“元長無需再勸,吾意已決。”劉備擺擺手,微笑著,對著張溪說道,“來日辭別周公瑾,吾當親往柴桑拜見孫將軍,商討油江口之事。”
“.諾!”
就算明知道劉備在江陵呆著,有收買人心的嫌疑,但這時候的周瑜不會這麽小心眼,畢竟江陵是在他的實際控製之下的。
江陵世家又不是傻子,根基都在江陵,怎麽可能派人去追隨劉備而不是自己這個江陵太守呢。
而且這段時間以來,隨著周瑜開始整理江陵政務,已經又不少的世家派出子弟出仕,幫助周瑜管理南郡了。
畢竟周瑜是世家子弟出身,世家們看周瑜,肯定比看一個不知道哪兒鑽出來的漢室宗親要順眼。
再加上周瑜是地頭蛇,劉備隻是個過路的,早晚要走.怎麽選擇還需要想麽?!
是的,不需要想,但總還是會有人不這麽想的。
比如說,龐統。
龐統一直在南郡城裏呆著,曹仁控製南郡的時候就在,現在周瑜控製南郡了,他還在。
龐統是龐德公是叔侄關係,不過龐家是大家族,龐統和龐德公的血緣關係已經很疏遠了,隻能說是族叔和族侄的關係而已。
但龐統年少時因為相貌問題不被人看好,反倒是龐德公愛惜他的才華,把他介紹給司馬徽,結果司馬徽的一句“南州士之冠冕”讓龐統聲名鵲起。
成名後的龐統,結識了諸葛亮,徐庶等人,互相之間的關係挺複雜的,既互相敬佩對方的學識能力,又經常互相懟。
這裏麵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還不錯,徐庶和龐統的關係也不錯,但龐統和諸葛亮嘛.關係不算好,但也不差,算是普通朋友的關係。
兩個聰明人湊在一起,多少有點比較的心理,這不算什麽。
但是呢,對於看人,兩個人倒是出奇的一致。
兩個人都看不上荊州牧劉表,而且龐統更加激進一點,他連周瑜都看不上。
就周瑜那個長相,一看就是靠著小白臉上位的,沒啥本事。
曹操兵敗北逃,周瑜居然還在江南滯留了十幾天才跨江進攻江陵,簡直是貽誤戰機。
他如果早點過江,不給曹仁收攏士卒的時間,這個江陵城至於要打半年多時間麽?!
反正龐統就是這麽認為周瑜的,所以江陵城中的世家們紛紛出仕周瑜,龐家也想跟周瑜搞好關係,但龐統就是死活看不上周瑜。
而就在這個時候,左將軍劉備親自拜訪龐府,送來了不少禮物,就讓龐統上心了。
龐統跟諸葛亮關係不親密,但龐統跟諸葛亮也沒啥矛盾,隻是兩個聰明人互相較勁而已。
龐統並不會因為諸葛亮出仕了劉備,就打死不選劉備.這事關自己的功名事業,不是用來賭氣的。
所以龐統也借著答謝的名義,拜見了劉備,想要看看劉備的誌向和才能,值不值得他龐統出山輔佐。
劉備跟龐統這麽一聊,兩個人的腦電波就好像天生合拍一樣的對上了。
而且兩個人一聊就是一整天,聊的興起,劉備直接就在龐府過夜,發動了終極技能——同榻而眠。
然後龐統就跑不掉了。
劉備為啥會突然拜訪龐府?!
張溪攛掇的。
劉備怎麽知道龐統這個人的?!
張溪攛掇的。
劉備怎麽知道龐統有大才的?!
還是張溪攛掇的。
張溪早就猜測,龐統這個人就在江陵城裏。
赤壁之戰的時候沒見到龐統獻什麽連環計,張溪就猜測這個龐統應該是走的史實路線,躲在江陵城裏避難了。
因此,在周瑜攻下江陵城後,忙於公務無暇關注江陵城人才的情況下,張溪就開始偷偷的打探龐統的消息。
但龐統把自己藏的太好了,他如果不想出來見人,哪怕張溪找到龐府了,一樣還是見不到。
龐家可是江陵世家魁首,張溪也不敢在龐家放肆,人家說龐統不在,張溪又不能進去搜人。
幸好劉備來了,然後張溪就告訴劉備,江陵城中有一位大才,跟諸葛亮,徐庶等人為友,還被司馬徽稱讚為“南州士之冠冕”.為了增加劉備的興趣,張溪把演義裏的“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之說都搬出來了。
司馬徽真沒說過這話,這是羅貫中說的。
但張溪為了防止劉備跟曆史上那樣一開始不看重龐統,特意把這話給搬了出來,增加龐統的分量。
其實張溪是真的想多了。
諸葛亮和徐庶這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已經很高了,更何況還有司馬徽的那句評語劉備已經很相信龐統的才能了。
倒是張溪沒事兒扯什麽“臥龍鳳雛”的,反而讓劉備起了考教龐統的心思。
但好在龐統的學識是真的淵博,跟劉備的誌向和立場也來電,本人也不像《三國演義》裏寫的那樣相貌醜陋,被劉備看輕雖然黑了點,但龐統的長相還是在正常審美範圍內的。
因此,劉備和龐統兩個人相談甚歡,同榻而眠,一直到隔天離開龐府,劉備正式向龐統提出了出仕邀請。
“先生大才,備深感敬佩。今欲請先生為從事中郎,還請先生出山襄助,共扶漢室!”
劉備躬身揖手,對龐統說道。
龐統也是一臉感動,同樣躬身迴禮,說道,“蒙將軍看種,統敢不效命。還請主公先迴營中,待統理完家事,便去營中麵見主公。”
張溪在邊上一看,樂了。
主公都叫上了,這龐統可就跑不了了。
周瑜那個家夥,現在就算要強征龐統出仕,也沒辦法了龐統已經是左將軍府從事中郎了。
一想到周瑜那家夥咬牙切齒的樣子,張溪就想樂誰讓這貨前幾天說自己“厚顏無恥”的。
張溪越想越覺得可樂,就是龐統在一遍看著心裏直嘀咕.聽聞這張元長也是智謀之士,今日一見,怎的如此名不副實?!
張溪不知道龐統在心裏給自己下了這麽一個評價,還繼續樂顛顛的陪著劉備一起迴營。
至於周瑜嘛,他還真的沒有張溪想的那麽氣急敗壞。
周瑜這個時候並沒有見過龐統,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龐統的才華到底如何。
這年頭的名士間吹捧大多有些誇張的成分,自己在江東也不是沒見過所謂的名士,引經據典,談天說地,這些人賊擅長。
但一說到治國理政,用兵克敵,這幫人全得靠邊站。
聽他們的,還不如聽張子布的,假投降算了,哪兒來的赤壁大捷,占據南郡。
再一個,周瑜真正看重的,不是龐統,而是龐家。
龐家在荊州的名聲人望太高,人脈關係也相當複雜,所以周瑜主要是想要借用龐家的力量來快速安慰江陵城的局麵,盡快的恢複江陵城的生產。
周瑜隻是需要龐家人出仕,至於這個人是龐統還是龐林,又或者是龐家的誰,現在的周瑜並不在乎。
再加上現在江陵城百廢待興,政務太多,周瑜真沒有時間去見龐統,自然也不會在意龐統是不是被劉備給拐跑了。
拐跑了他也不在意,隻要龐家另外派個人出仕就可以了,反正隻是要個名頭,誰來都一樣。
三天後,龐統整理完家族中的事情,親自前往城外劉備的營寨,拜見了劉備,出任左將軍府從事中郎。
而龐統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劉備分析一下,要不要去江東見孫權,討要油江口容身。
而龐統對這件事的態度是——去!
當時張溪就不樂意了,趕緊的再次力陳去的風險,而且要劉備再等等,等徐庶和諸葛亮的迴信後,再做決斷。
但龐統卻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才華展示。
“周公瑾卻有不利主公之心,然則此番主公前往柴桑,有驚無險也!”龐統勸說劉備道,“其一、周公瑾屯兵江陵,雖有大功,卻不得擅離,其欲對主公不利者,不過書信一封爾。其二、魯肅身在柴桑輔佐孫討虜,其人乃盟約發起者,必然全力維護盟約,護佑主公周全。其三=、孫討虜少年承業,本無功績服人,如今卻擊退曹操,名滿天下,正是意氣風發之際,豈會擅自背盟為天下笑?!”
龐統一下子舉出了三個例子,來證明劉備去江東不過是有驚無險,就算周瑜想要暗害劉備,孫權和魯肅都不會答應。
說的有道理.但萬一呢?!
張溪還是覺得,這事兒太過冒險,再次勸諫劉備,說道,“龐從事之言雖有理,然主公豈不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主公身係全軍安危,豈可輕易犯險?!溪之見,還是得諸葛軍師和徐軍師之信後,再做決斷不遲。”
龐統頓時皺眉了,說道,“自古成大事者,焉有不犯險者?!昔日高祖皇帝亦有鴻門宴之急,不也化險為夷?!主公此番前往柴桑,隻需小心謹慎,當無大礙矣。”
啥就“無大礙”了?!
這麽喜歡犯險,怪不得你將來被射成刺蝟。
張溪還要勸,但劉備這時候卻已經做出了決定。
“元長無需再勸,吾意已決。”劉備擺擺手,微笑著,對著張溪說道,“來日辭別周公瑾,吾當親往柴桑拜見孫將軍,商討油江口之事。”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