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旅順那邊:1營馬躍征新兵一千,全營為三千人,新兵以銃兵和炮兵為主。這樣一營達到8個局,每個局6門炮,全營48門炮。大概400左右的炮兵,900多長槍兵1700銃兵。依然守南關口。
3營毛信兵力不變,還是五千,守望海堡,歸服堡,紅嘴堡,複海堡,南信口堡,加金州。
因為各堡加起來還有2500精壯,負責囤田,加上金州5000遼民,他手上實際有人,且大部份都是精壯。
12營向懷來征兵一千,全營為三千人,配置與馬躍一樣,守北信口和長生島。
16營許必成征兵一千,全營為五千人,配置同上,守複州。複州也有五千遼民,他手上也有人。
張經還是領騎兵1營主管,領三千騎兵駐守複州,與許必成一起,他也是複州防線的最高負責人。
旅順內部守備軍2000不變。
這樣整個旅順戰兵達到人。(守備兵不算)
皮島這邊。
肖永秋7營,征兵一千,全營三千人,配置同上,守鐵山一線。
何良武19營征兵一千,全營三千人,在肖永秋7營南麵,鐵山左下。
徐威8營和陳有時21營皆一樣,各征兵一千,一個駐皮島西側,一個駐皮島東側。
西可以支援旅順,東可支援鐵山。
沈世魁23營三千人,增兵一千,共四千人,仍分守各島,但沈太爺大部份時間都在皮島必竟他算是丁毅的嶽父,皮島的條件要好點。
皮島另有兩千守備兵,駐守巷口,倉庫,諸將各住府等要地。
皮島戰兵達人。(守備兵不算)
這樣的話,丁毅迴來後等於大增兵,水陸共征兵近一萬人。
守備兵不算,登州兵不算,兩地戰兵再加上日本的三千,水師5000。
他的東江鎮眼下共有戰兵人。
這也因為今年財政和糧米狀況比較好,丁毅敢大規模征兵的原因。
雖然每月餉銀可能要多發一兩萬,但在皮島服務中心等各設施建立,未來可以迴收更多的餉銀。
會上諸將聽到自家已經有4萬多兵馬,一個個欣喜若狂。
從徐大堡跑出來才四年,丁大人已然發展到這個地步了,而且肯定會越來越強。
而且丁毅征兵比較容易,他前期發展有序,形成了從百姓到訓練有素的精壯,從精壯再到守備兵,守備兵再到戰兵的進階過程,一句話說出來,下麵自有各部合理運轉,然後征兵訓練,幾個月後,就是一波波的精兵(至少比其他明軍強)出來,再拉出去打幾仗,一年後,就全是精銳了。
現在他的問題是,銀子暫時能發工資,也夠運轉,糧米是勉強夠。
目前東江鎮的糧米,有三部份。
原先東江鎮全靠朝鮮和朝廷在支持皮島。
但後金越來越強,自朝鮮光海君派薑弘立帶兵一萬,助明軍伐後金失敗,且全軍覆沒後,對明朝的支持就越來越弱。
目前朝鮮國王為李倧,也就是將來的朝鮮仁祖。
李倧因政變上位,對毛文龍支持又加大,巔峰期朝鮮全年三分之一的開支在支持皮島,後金很惱火,於1627年發動了朝鮮的第一次戰爭。
朝鮮大敗,李倧逃到江華島,派人求和,被迫同意以後斷絕和明朝的來往。
從此對皮島的支持隻能偷偷摸摸,接著明朝和後金屢戰屢敗,朝鮮的心態也慢慢變了,目前朝鮮在兩邊討好,一邊賣糧給後金,一邊少量支持皮島。
因為朝廷和朝鮮的支援時間不定,有時一個月都沒有一批糧,有時會突然來一大批糧。
平均下來,朝廷和朝鮮每年對東江鎮的支糧在3---4萬石左右。(這是現在丁毅在的支援,原曆史毛文龍死後,可能更少,袁斬毛之前,朝廷更無糧過來。)
丁毅自己有旅順十四萬畝(已經產糧)年產糧大概在28--32萬石之間。
皮島在種五萬畝,明年可產夏糧,大概能收5-6萬石。
登州在種十四萬畝,明年可產夏糧,大概能收20-25萬石。
明朝此時,江南福建等地,種的好的兩季麥稻,能產3石以上。
丁毅這邊大概是2-2.5石,甚至會更少。
這樣如果沒有天災能收齊的話,全年他能有60萬石。
他現在人口有近三十萬,而且還要增加人口,這60萬石也是正好夠吃夠用。
為防止天災收成不好,所以丁毅倉庫每年根據人口變化,都要儲糧。
比如眼下,他那怕到外麵買糧來,也要保證旅順和皮島常年保持最低儲存15萬石以上。
所以丁毅現在,感覺銀子是暫時夠的,但糧不夠。
因為有些糧要到秋季才能收到,而他每天都有三十萬人在吃飯。
丁毅在打了日本後,解決了財政上的問題,下一刻他就開始考慮解決糧食問題。
必竟隻靠自己種植,一旦發生天災和極寒天氣,失去收成,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隻要把財政和糧食問題全解決了,他就可以專注暴兵練兵,擴大地盤。
-----
11月20日,丁毅來到登州,登州這邊的杜如海,王衛忠,嚴雄,劉元,周有根,方多台,楊端,都被叫來。
這邊是丁毅旅順之外的第二個據點,也被他視為第二塊地盤,他十分看重。
孔有德兵變結束後,朝廷抽王衛忠任登州遊擊,帶麾下三千兵馬駐守登州,當時丁毅又抽走了王衛忠一千兵,補了一千降兵給他。
沒多久,朝廷又下令,再從王衛忠部下抽兩千營兵,就地轉衛所兵。
當時丁毅讓路超任金山左所千戶,周有根為王徐前寨前所千戶,方多台為奇山所千戶,楊端為海陽所百戶等,後來路超幹錯事,被丁毅調了迴去,把皮島的嚴雄調了過來,任金山左所千戶。
於是登州這邊,王衛忠當時隻有一千兵,然後三個千戶所百戶所,各有幾百人,總之就是朝廷把王衛忠三千兵馬分到各處了。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丁毅早就有準備,當時就讓王衛忠組織一萬多降兵訓練,同時囤田建堡。
眼下近一年過去,今天丁毅過來,決定提前分田,並有重要事情要處理。
3營毛信兵力不變,還是五千,守望海堡,歸服堡,紅嘴堡,複海堡,南信口堡,加金州。
因為各堡加起來還有2500精壯,負責囤田,加上金州5000遼民,他手上實際有人,且大部份都是精壯。
12營向懷來征兵一千,全營為三千人,配置與馬躍一樣,守北信口和長生島。
16營許必成征兵一千,全營為五千人,配置同上,守複州。複州也有五千遼民,他手上也有人。
張經還是領騎兵1營主管,領三千騎兵駐守複州,與許必成一起,他也是複州防線的最高負責人。
旅順內部守備軍2000不變。
這樣整個旅順戰兵達到人。(守備兵不算)
皮島這邊。
肖永秋7營,征兵一千,全營三千人,配置同上,守鐵山一線。
何良武19營征兵一千,全營三千人,在肖永秋7營南麵,鐵山左下。
徐威8營和陳有時21營皆一樣,各征兵一千,一個駐皮島西側,一個駐皮島東側。
西可以支援旅順,東可支援鐵山。
沈世魁23營三千人,增兵一千,共四千人,仍分守各島,但沈太爺大部份時間都在皮島必竟他算是丁毅的嶽父,皮島的條件要好點。
皮島另有兩千守備兵,駐守巷口,倉庫,諸將各住府等要地。
皮島戰兵達人。(守備兵不算)
這樣的話,丁毅迴來後等於大增兵,水陸共征兵近一萬人。
守備兵不算,登州兵不算,兩地戰兵再加上日本的三千,水師5000。
他的東江鎮眼下共有戰兵人。
這也因為今年財政和糧米狀況比較好,丁毅敢大規模征兵的原因。
雖然每月餉銀可能要多發一兩萬,但在皮島服務中心等各設施建立,未來可以迴收更多的餉銀。
會上諸將聽到自家已經有4萬多兵馬,一個個欣喜若狂。
從徐大堡跑出來才四年,丁大人已然發展到這個地步了,而且肯定會越來越強。
而且丁毅征兵比較容易,他前期發展有序,形成了從百姓到訓練有素的精壯,從精壯再到守備兵,守備兵再到戰兵的進階過程,一句話說出來,下麵自有各部合理運轉,然後征兵訓練,幾個月後,就是一波波的精兵(至少比其他明軍強)出來,再拉出去打幾仗,一年後,就全是精銳了。
現在他的問題是,銀子暫時能發工資,也夠運轉,糧米是勉強夠。
目前東江鎮的糧米,有三部份。
原先東江鎮全靠朝鮮和朝廷在支持皮島。
但後金越來越強,自朝鮮光海君派薑弘立帶兵一萬,助明軍伐後金失敗,且全軍覆沒後,對明朝的支持就越來越弱。
目前朝鮮國王為李倧,也就是將來的朝鮮仁祖。
李倧因政變上位,對毛文龍支持又加大,巔峰期朝鮮全年三分之一的開支在支持皮島,後金很惱火,於1627年發動了朝鮮的第一次戰爭。
朝鮮大敗,李倧逃到江華島,派人求和,被迫同意以後斷絕和明朝的來往。
從此對皮島的支持隻能偷偷摸摸,接著明朝和後金屢戰屢敗,朝鮮的心態也慢慢變了,目前朝鮮在兩邊討好,一邊賣糧給後金,一邊少量支持皮島。
因為朝廷和朝鮮的支援時間不定,有時一個月都沒有一批糧,有時會突然來一大批糧。
平均下來,朝廷和朝鮮每年對東江鎮的支糧在3---4萬石左右。(這是現在丁毅在的支援,原曆史毛文龍死後,可能更少,袁斬毛之前,朝廷更無糧過來。)
丁毅自己有旅順十四萬畝(已經產糧)年產糧大概在28--32萬石之間。
皮島在種五萬畝,明年可產夏糧,大概能收5-6萬石。
登州在種十四萬畝,明年可產夏糧,大概能收20-25萬石。
明朝此時,江南福建等地,種的好的兩季麥稻,能產3石以上。
丁毅這邊大概是2-2.5石,甚至會更少。
這樣如果沒有天災能收齊的話,全年他能有60萬石。
他現在人口有近三十萬,而且還要增加人口,這60萬石也是正好夠吃夠用。
為防止天災收成不好,所以丁毅倉庫每年根據人口變化,都要儲糧。
比如眼下,他那怕到外麵買糧來,也要保證旅順和皮島常年保持最低儲存15萬石以上。
所以丁毅現在,感覺銀子是暫時夠的,但糧不夠。
因為有些糧要到秋季才能收到,而他每天都有三十萬人在吃飯。
丁毅在打了日本後,解決了財政上的問題,下一刻他就開始考慮解決糧食問題。
必竟隻靠自己種植,一旦發生天災和極寒天氣,失去收成,那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隻要把財政和糧食問題全解決了,他就可以專注暴兵練兵,擴大地盤。
-----
11月20日,丁毅來到登州,登州這邊的杜如海,王衛忠,嚴雄,劉元,周有根,方多台,楊端,都被叫來。
這邊是丁毅旅順之外的第二個據點,也被他視為第二塊地盤,他十分看重。
孔有德兵變結束後,朝廷抽王衛忠任登州遊擊,帶麾下三千兵馬駐守登州,當時丁毅又抽走了王衛忠一千兵,補了一千降兵給他。
沒多久,朝廷又下令,再從王衛忠部下抽兩千營兵,就地轉衛所兵。
當時丁毅讓路超任金山左所千戶,周有根為王徐前寨前所千戶,方多台為奇山所千戶,楊端為海陽所百戶等,後來路超幹錯事,被丁毅調了迴去,把皮島的嚴雄調了過來,任金山左所千戶。
於是登州這邊,王衛忠當時隻有一千兵,然後三個千戶所百戶所,各有幾百人,總之就是朝廷把王衛忠三千兵馬分到各處了。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丁毅早就有準備,當時就讓王衛忠組織一萬多降兵訓練,同時囤田建堡。
眼下近一年過去,今天丁毅過來,決定提前分田,並有重要事情要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