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擦亮。


    “陛下~陛下~”輕柔的唿聲讓粉肢嫩臂中的劉滄皺眉睜開了雙眼。


    短暫茫然,劉滄臉上閃過厭煩。


    “該死,這一天天的,這才什麽時辰?那群混蛋就是故意的。”劉滄低聲咒罵,身旁蔡琰、張繡娘發絲淩亂,也醒了過來。


    洛陽北宮,這裏成為了劉滄新的居所,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了劉滄,這期間沒有出現什麽意外。


    但當劉滄坐上皇位之後,他總感覺那些朝臣們懟他懟的底氣十足。


    劉滄想住建章宮,結果朝臣說天子怎能不居皇宮,要不咱遷都?


    朝臣態度各種端正,但劉滄又不想隨便引人去長生嶺,最終劉滄就差罵上一句‘滾蛋’,卻也不得不常住皇宮當中。


    何蓮依舊是太後,不過為了避嫌,太後住進了永安宮。


    蔡琰成為了皇後,張繡娘、皇甫怡筠封昭儀。


    漢時後宮宮嬪除了皇後外,其他稱謂也沒有那麽簡單,這昭儀更不是一個附屬物般隨隨便便的稱謂,簡單概括,爵比諸侯王。


    卞姬、鄒靜、羅克珊娜封婕妤,爵比列侯。


    大福、四福、楊蓉、楊桃封娙娥,爵比關內侯。


    張婉、卑彌唿、聶憐封華容,爵比大上造。


    常在太後何蓮身邊的何豔、杜氏、尹氏封美人,包括劉滄內侍封八子、充依,劉滄登上皇位,府中妻妾都獲得了正統身份。


    宮中規矩不少,不過外務也就罷了,劉滄顯然非常討厭私生活受到幹涉。


    至今劉滄常與幾女同寢,摟著婆娘徹夜長眠,朝官侍者對這方麵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宮中這幫子元老級的皇後嬪妃,一個比一個能打,其中不乏手握重兵之女,蔡琰總持後宮,她們要睡天子,也沒人想不開找她們的麻煩。


    。


    後宮事物朝中少有幹涉,但這天還沒亮的上朝就讓劉滄叫苦連天了。


    別說劉滄,就連蔡琰幾女都不太適應。她們常年習武,講究的是吃的好,睡的足,你這淩晨四五點就叫人起來開會是幾個意思!?


    皇帝不好當啊,尤其是當了皇帝後,原本那些見了你跟鵪鶉一樣的家夥中,居然有不少敢對你橫眉豎眼了。


    那些家夥相當會挑時機給你講道理,罵又不好罵,揍又不好揍,你想收拾他們,他們就給你哭。


    話說,對天子哭訴不算丟人吧?


    劉滄很頭疼,他登基沒兩天,就已經開始讓蔡琰尋人教劉乾治政。嗯,早學習,早上崗。


    九五之尊的體驗期還沒過,劉滄已經有點半煩了。


    。


    洗漱整理,蔡琰幾女還賴在床上,劉滄讓人不要打擾她們。又不缺人服侍,習武之人,沒什麽比休息好更重要的。


    什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看起來熱血沸騰,但那玩意就是作死訓練一次性消耗品的,練時挺強,停練就廢。


    。


    要說漢朝天子的工時還是非常良心的,官吏五日一沐,天子五日一朝,也就是說官員實行五天工作日,天子尋常五天上一次朝。


    其他時候,大家想處理政務就去處理政務。不想加班的,該泡澡泡澡,習文、習武、唱曲、練兵,所謂活到老,玩到老。


    這也是漢時不少人能年過半百,忽然改行轉職,好像什麽都會幹,什麽都能整的根本原因。


    畢竟連點自由支配的空餘時間都沒有,還談什麽成長發展?一條路走到黑,或許還能吃上口熱屎。


    漢朝天子工時挺短,但問題是現在不是尋常時日。


    劉滄剛剛登基,要處理的事情太多,這邊已經連續幾天大朝。收拾完畢,身穿天子冕服的劉滄兩眼直冒藍光,一副想揍人的模樣。


    。


    “瑪德,打著燈籠上工,這勞甚至的天子,做著真是麻煩。”前往德陽殿,宮人侍衛打著燈籠引路,劉滄憤憤對張讓都囔。


    “嗬嗬,過些時日就好了,陛下勤政,乃大漢之幸。”張讓笑臉盈盈,滿麵春風。


    石路、永巷,劉滄不喜在宮中乘車坐轎,一路行至德陽殿,入了後殿,張讓快步先行一段。


    “陛下臨朝~!”張讓細長唱腔般的宣告聲中,劉滄由後殿走出。


    “恭迎陛下!”朝中百官俯身拜禮。


    “免!”不用張讓接聲,劉滄袖袍一甩,眾臣禮畢,直起身來,各自找著各自的坐墊,劉滄走上龍榻,百官已經各自落座。


    嗯,這年頭的人不但不怎麽跪拜,上朝通常也都是坐著的。


    張讓重任少府常侍,宮中宦官不少,不過常侍暫時隻有張讓一人,劉宏那種十多個常侍的玩法,放到曆代漢帝身上都屬於超常規的操作。


    劉滄高居龍榻,莊嚴正坐,其實他挺想半靠著或者將腳墊起來。不過好歹是天子了,該擺的poss還是要擺,該裝的姿態還是要裝。


    不然,看些個朝臣哭著心煩。


    張讓立在劉滄身畔,朝中百官仰望,隻見張讓須發黑亮,皮膚嫩白,七八十歲的年齡,早年臉上的褶子都不見了。


    朝臣感歎禍害活千年之時,不由又偷偷瞅瞅皇甫嵩、蔡邕、鄭玄、張溫幾人,這些老家夥好像也越活越風騷了。


    傳言東平王擅長養生延壽之道,朝臣在很多方麵對劉滄保有敬畏,而這延壽之事,卻給劉滄帶來了相當多的正麵加分。


    “近年天下紛爭頻現,多有百姓流離。入山匪盜滋擾地方,今日朝議,朕欲立山嶽府君,以安天下。”


    “丞相,地域測繪可整理完畢?”群臣穩坐,劉滄出聲詢問。


    對於劉滄這種直奔主題的務實節奏朝臣已經熟悉,劉滄問時,卻見賈詡起身出列。


    大漢丞相賈詡,驃騎將軍典韋,劉滄沒準備再讓人做大將軍,典韋接了劉滄原本的軍職,黃忠領了車騎將軍。


    張溫任大司農,鄭玄為太常,蔡邕升司空,皇甫嵩接太尉,不情不願的劉表成了低調的司徒。


    而賈詡位極人臣,歸攏三公與大將軍部分權限,丞相之位再現朝中。


    “迴陛下,五嶽之地測算已經完成,其他山嶽尚需實地查看。然,山嶽府君事前,皇甫將軍一應老臣為保大漢元氣鞠躬盡瘁,當先做封賞為善。”


    賈詡朗聲,說話時,一條迷你蒼龍遊入殿中,群臣雖見怪不怪,但依舊忍不住對這條瞎溜達的蒼龍投以好奇注視。


    蒼龍漂浮遊走,尋著劉滄,攀上龍榻盤卷俯臥,卻是讓劉滄獲得龍帝之稱的鐵頭。


    “丞相所言大善,皇甫嵩、盧植,上前聽封。”隨手摸了摸鐵頭,朝臣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劉滄身上。


    皇甫嵩再獲槐裏侯爵位,食槐裏、美陽兩縣的租稅,食邑共八千戶。


    盧植拜北中郎將,獲範陽侯爵,命盧植歸攏幽州胡羌遺族以作教化。


    兩條冊封顯的有些突兀,但朝中不少老臣眼中閃爍精光,雖然時隔多年,但兩人獲得的封賞,明顯是當初被靈帝削奪的爵位、官職。


    有些話不能多說,說了就犯忌諱。但顯然劉滄是借兩人向外發出了某種信號。


    至少殿中入洛為官的許攸臉上流露出大快人心的表情,而那些被桓靈二帝禍禍過,或是家中有人被禍禍過的官員,看向劉滄的眼神更多了幾分親近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養牲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欣並收藏我在三國養牲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