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仙海,齊達嗒地區,黃河支流流經此處,但大範圍的礫石沙地不宜培植牧草,更無法開墾農田。


    羌人的戰爭似乎比漢地黃巾還要講究不少,一方是揭竿起義的羌人義軍,另一方是燒當聚集起的各部聯軍。


    雙方沒有在草場綠地進行爭鬥,而是將這片礫石荒地作為了對陣的戰場。


    起義軍兵力七萬,其中半數步卒,裝備比燒當聯軍簡陋很多,義軍早時多為奴隸,也有一些想要投機或是久受欺壓的小部落。


    隨著羌地起義事態的發展,甚至有一些中型部落也出現了支持起義軍反抗羌地強勢大族的意向。


    起義發起者多是由漢地返迴之人,吸取張角與北宮伯玉起義經驗,打著解救奴隸的旗號,原本應該能夠匯聚更多人才對。


    不過為免內亂,羌人各部掌權者也比漢地當機立斷很多。


    起義軍未臨,羌人各大部落族內就進行了對奴隸的屠殺。隻留少量聽話,平日較受重用的奴隸,在保證有足夠耕種人手後,餘者盡屠。


    這也導致這邊出現了聲勢重,但又說不上兵多將廣的七萬起義大軍。


    燒當聯軍一方兵力五萬左右,皆配鐵質兵器,盡為騎兵,可謂兵強馬壯。


    要說胡羌匈奴馬匹是真的多,不過他們的馬匹跟漢人的房屋耕地有著類似的概念。


    如果這邊有庶民的說法,可以理解為馬匹則是羌人庶民的標配,同時,這些馬匹其實也都是他們的命根子。


    人皮戰鼓,腿骨鼓錘,鼓聲擂響,漫野黃土拉出雙方戰線,人嘯馬吟,亦有嘶吼叫罵。


    你殘暴,他低劣,你欺壓同族,他愚蠢受人挑撥。叫罵你來我往,戰兵持械欲衝。


    “嗚~~嗚~~嗚~~”充滿蠻荒氣息的號角聲遠遠傳來,雙方止聲南望。地平線上,再出人馬煙塵。


    一支軍隊,一支人數不多,但有著比他們更加精良裝備的軍隊翻過南方的丘陵,出現在兩軍的視線當中。


    漢旗飄揚,劉滄率軍路過戰場,吹號示警,欲從雙方之間數百米的空地上穿行而過。


    劉滄欲往仙海湖找蠱凋,但此地北方山脈阻路,山脈陡峭難以攀越,穿過這片戰場,渡過戰場北方的河流才有一條穿越山脈的通路。


    仙海高原不但海拔高,這邊的地理環境也非常複雜,仙海這邊還算好的,這邊類似一處盆地,所以強勢羌族也喜歡占據這裏。


    要是往西南方向,那才叫一個山脈交錯,穀地斑駁。


    漢地久受胡羌騷擾卻好似一直拿他們沒有辦法。


    羌人的戰力實在沒什麽可吹,除了比較要命的高原反應外,關鍵之處還在於這邊的地理環境難以盡討賊寇。


    “彭!”整齊的捶打聲響震動戰場。


    劉滄率部入場,起義軍一方盡數擊胸,沒有言辭問候,全體垂首行禮。


    劉滄不是來打仗的,他就是路過,帶來了和平與友誼。


    虎牛開道,罡氣獵獵,劉滄騎乘高大健馬,周身雷罡環繞。


    漢旗飄揚,角旗入軍。典韋、潘鳳、紀靈側提兵刃,兵刃拖出罡氣劃地。


    飛熊營、羽林騎亦持刃在手,獸麵遮臉,戟鋒各色氣刃忽明忽暗,戰馬鏗鏘落蹄。


    羌兵眾軍噤聲。


    個人業力基本不會降低減少,但因團體附加的業力卻會隨著聲望、聲勢增減。


    羽林已殤,雖然劉滄下軍一營獲賜羽林騎番號。可早在涼州入軍之時,羽林騎附加業力卻僅有一百。


    要知道,越騎、長水禁軍都有六百業力,可見羽林騎沒落到了什麽程度。


    涼州平叛,尤其是進入羌地之後,再度迎展的羽林戰旗讓羌人想起了虎賁的傳說。


    羽林騎業力增至六百,而同樣展旗的飛熊營,業力達到屯騎禁軍的八百之數。


    燒當精兵中也有一支擁有業力的酋長親軍,此時麵對‘牧野王’這支釋放罡氣,耀武過場的軍隊也是啞言無聲。


    劉滄在羌地晃蕩快兩個月了,羌人已經不想再跟這支軍隊打了。


    羌人不管劉滄叫東平王,他們視劉滄為放牧野獸的大王,通常稱唿劉滄為牧野王。


    惡神典韋,爪牙潘鳳、紀靈,暴軍飛熊,屠軍羽林。一個二個,反正就沒有一個好聽的稱唿。


    劉滄帶著這支軍隊也不攻打各族險要聚地,專撿地勢平坦之處晃蕩。


    羌人善騎射,行動如風,侵犯漢地亦是來去自如。


    可劉滄這邊貌似射的更狠,數百鐵脊強弓,再加上盡數獵戶出身的羽林一營。


    大家都有馬,人家還有猛虎野牛,再看看那隊貧弱狼軍戰馬上都蹲著的禿鷲。


    來啊,正麵剛?別鬧,咱羌人啥時候正麵剛過?


    好似站位顛倒一般,劉滄他們快活不快活羌人不知道,反正大小戰鬥經曆四五次後,羌人各部都不願意搭理劉滄一行了。


    自家內部有點不穩,劉滄帶來的和平與善意,他們終於感受到了。


    沒人惹劉滄,劉滄也不會主動攻擊羌人。


    結果一段時間晃下來,羌地起義聲隆,而眼前劉滄率軍晃過戰場,兩方也都等著劉滄離開之後,再說開幹。


    一群喊著要去祈福的瘟神,趕緊滾,別耽誤咱們幹仗!


    強軍先行,其後更有牧畜牛羊受狼軍驅趕,對於這些牲畜牛馬,羌人雙方眼中都是閃過貪婪,轉而又是無奈。


    要說劉滄急於通過此地也還有些別的原因,主要是劉滄飼育牛馬的數量飽和了,係統不再將劉滄獲得的牲畜劃入飼育範疇。


    青海湖那邊有一個羌地的貿易集中地,那邊有漢地商隊,劉滄需要將一些牲畜送迴漢地才行。


    戰馬六千,犛牛九千,藏羊三萬,劉滄隨行的牲畜隻有這些被劃入飼育係統,其他就算隨隊,也都是被正常放牧驅趕。


    這次倒不是猛獸那樣因為食物問題受到限製,而是身在羌地,係統默認劉滄無法保住更多的牲畜。


    牲畜數量龐大,尋食放牧也需要浪費很多時間。


    小偷、強盜、馬匪,就算正經羌人部族不想明麵上跟劉滄衝突,但牛馬動人心,哪怕頂著虎狼鷹凋的巡視襲擊,時常也有些不知死活的人惦記劉滄隨行的牲畜。


    胡羌喜劫掠,但他們通常不會為難行走他們這邊的商隊,或者說他們不敢劫掠知名商隊,這些商隊某種程度來說也可謂羌人的生命線。


    商隊在這邊遇到為難,甚至各大部落的酋長還會出麵維護。


    打聽到仙海湖那邊有類似集市的聚地,正好順路,劉滄也就想盡快去那邊找個漢地商隊,牽一些牛羊迴去。


    人馬穿行戰場,直到劉滄一眾身影逐漸消失在另一邊的矮丘之後,後方人皮鼓點再次奏響,殺伐喊殺,驚起鷹凋升空。


    行進十裏再見草地,牧民驚唿聚集自家牛羊,畏懼著劉滄一眾的行軍。


    再行五裏,放眼山脈峭壁高聳,河道水淺處,牛馬可渡。


    河道過後,千米峽穀大道,山坡甚至山壁上可見石屋村落。


    虎嘯鷹鳴,羌族噤聲,劉滄一眾行過山道,遙望可見連天湖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養牲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欣並收藏我在三國養牲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