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人之中到底誰是聖皇的後手?”


    各種想法都在匯聚。


    陳勝等學子的上空才氣匯聚,氣象萬千。


    陳勝已經逐一的對三個方麵進行了反駁。


    這三段的文章分析已經寫完,但是看著這些話語總覺得少了什麽。


    仔細一看,原來是這隻是將三個方麵的內容分析反駁,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想法。


    總體看下來,這文章並沒有自己的特色,看起來有些平庸。


    眉頭一皺,這可不行。


    抬頭看看四周的學子,上空才氣匯聚,氣象萬千。


    思量一下,陳勝提筆繼續寫起來。


    正道,自然要將雜家的道發揚出來,怎麽發揚出來,當然是非議諸子之道。


    之前三點隻是說明了自己的立場。


    現在他要說明自己的想法。


    隻是該選誰呢?


    陳勝目光在諸子之中遊蕩。


    忽然在法家上麵停住了。


    對,就是法家。


    現在顯學之中,是人間第一學派,每天攻擊法家的人不計其數。


    十幾天前,陳勝還差點因為儒家和法家的孝悌問題而被開除。


    現在想來在孝悌這一方麵,法家確實是應該被諸子所罵。


    法家是霸道治學,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強國。


    怎麽強國,自然是將宗室貴族、以及所有百姓身上的血肉刮幹淨。


    在這方麵秦國法家的做法最值得非議。


    其次就是齊國法家,不過齊國畢竟是儒、家道家的發源地與基本盤,法家在齊地終究沒有全麵開花。


    它沒有與秦國法家走上同一條道路。


    秦國法家在這一方的操作就很牛批。


    秦法的根本就是讓大宗族變成小宗族,小宗族變成小家。


    小家之中有成年男子的就讓他分家。


    最後秦地之中再也沒有大家族,再也沒有大宗族。


    一夫攜五口而治百田。


    這就是秦國法家最喜歡的家族社會。


    而秦國的重稅,一直讓秦國的百姓維持在溫飽線上,想要吃飽就隻能努力耕田作戰。


    種田和作戰,才能讓秦人吃飽和過上好日子。


    秦國人作戰英勇的原因就是為了吃飽和過好日子種更多的田。


    普通百姓為了吃飽還需要努力拚命,那麽年老失去生活能力的百姓怎麽辦?


    這就造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秦人老無所養。


    兄弟分家,造成了普通百姓家庭沒有大宗族那樣的抗風險能力,每一個壯年勞力,過的都是極其辛苦。


    天下亂戰之時,就很少看到有六國百姓逃亡秦國。


    既然秦國的百姓活在溫飽線上,那麽供養失去生存能力的老人就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那麽秦國法家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秦法在諸國法律之中是最為嚴苛的,同時它還有詳細的條文來解釋其中的各種問題。


    但是在法家社會之中,愚民是基本法則之一。


    法家向來認為百姓越弱,國家就越強。


    當今齊國之中能夠出現很多的學院,是因為齊法家沒有對齊國朝堂形成絕對的控製。


    愚民政策就是讓百姓不要思考。


    這樣就不會讓百姓對繁重的勞役進行思考,最後形成法抗力量。


    秦國社會曾經出現一個現象。


    無論是反對秦法,還是吹捧秦法,都被懲罰了。


    表麵原因是看起來很高大上,公平什麽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願意百姓思考。


    無論是貶低還是吹捧都是要動腦子的。


    愚民的後果就是造成了百姓不懂秦法的詳細條文。


    雖然在秦法之中,也有規定,百姓有權利詢問法律規則,甚至百姓所問的規則也要記下來,上報到更高級的地方。


    但是這有什麽用,在百姓之中,依然是很多人不懂法。


    詳細而嚴密的法律,隻會造成秦國街道上全是受刑之人的後果。


    秦國的法家在這個基礎之上,對孝道立法。


    但是百姓根本就沒有能力奉養老人,秦法之中也有連坐與舉報的製度。


    後果可想。


    而齊國國內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但是也隻是相對來說。


    當年聖皇變化,雖然強齊,但是也埋下了隱患。


    陳勝思考著將齊國國內的情況,對比之前秦國的情況。


    剩下的怎麽寫,也想到了。


    陳勝思量片刻,飛速運轉。


    “善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尹尹以堯舜之道為殷國基,子孫紹位,百代不絕,商鞅以重刑峭法為秦國基,六代而奪,刑既嚴峻以,有作為相做之法,造誹謗,增肉刑,百姓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


    陳勝從商君變法說起,對法家在人道的影響開始整體的敘述。


    洋洋灑灑數百字之後就開始寫法家在孝道方麵的過失。


    “《春秋》之法,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故臣罪莫重於弑君,子罪莫重於弑父,然秦法之下,子殺父,子不養父者比比皆是……”


    陳勝書寫的時候,才氣在筆尖流轉,冥冥之中似乎引起了什麽。


    才氣縱橫。汪洋肆意,陳勝沉入其中。


    這些才氣與上空的才氣交融,第二朵才氣之花,在陳勝的上空顯現。


    第二朵才氣之花,遠比第一朵才氣之花,凝聚的速度更快。


    這頓時引起的很多人的注意。


    “這是第二朵才氣之花。”


    更多的人看的是陳勝的文章,他們都想知道陳勝寫了什麽。


    畢竟陳勝是這些學子之中,誌氣最高的存在。


    到了此時陳勝的誌氣高度,諸聖已經有了考量。


    “這是要批判法家思想呀。”


    陳勝的後半截文章一開頭,諸聖就看出來了。


    臉色十分古怪。


    陳勝之前的文章幾乎已經將他的偏向說得清清楚楚,但是到這裏筆鋒一轉居然開始說起法家,這是幾個意思?


    這是想當牆頭草,還想兩邊討好?


    不過這等聖者心思似海深,不會表現的太過。


    畢竟他們都是曆經很多事情的人物。


    不過暗中已經有聖者在交流了。


    對於法家這個法今王的學派,很多顯學都是一肚子意見。


    畢竟諸子顯學之中,儒家、墨家、道家都是崇尚三代之學,而法家是三王不同法,五帝不同理。


    這次的行動,法家也沒有參與,明顯是和諸多顯學不是一個派係。


    當然也不是說法家之中都是如此,隻是法家修士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聖者也就那幾位。


    當陳勝寫到法家對待孝悌之道的態度,很多人已然確定了。


    儒家講忠孝,墨家也講,道家更講。


    法家也講孝悌,但是行為卻在逼迫百姓不講。


    許多人看到這裏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陳勝的目的是什麽。


    前麵已經在攻擊文界諸多學派,確定了自己的立場,這時候又在攻擊法家,語氣也是極為嚴重,這是鬧的那般?


    至於牆頭草,前麵和後麵的話,已經講的夠嚴厲的。


    這樣將兩邊都得罪了,明顯不是想做牆頭草,那又是幾個意思?


    聖皇看著陳勝的文章臉色也是有些古怪,不過他控製的還好,隻有那一閃而過的怪異。


    法家聖道韓非也是臉色陰沉,他著實想不到陳勝的目的。


    陳勝應該是知道他是什麽人,他的心思,既然是清楚的,這般攻擊法家究竟為何?


    不過隨著陳勝書寫,文章的後麵的內容也出現了。


    陳勝認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國家的義務,百姓年輕時候為國家拚搏,老了應該有官府供養。


    以年齡論,每年每月從官府領走足夠果腹的糧食,而不是任由他餓死,或者強行將義務轉嫁給吃不飽飯的百姓。


    齊國變法數十年,齊國百姓雖然富足,但是吃不飽飯,餓死老人的現象依然出現。


    這是政治的過失。


    齊國之地的老齊人還能勉強接受,畢竟已經維持了幾十年,新的一代已經習慣,但是那些被統治了才十年的百姓並不能接受。


    當然這其中秦國除外,秦國的百姓說不定還會感到幸福。


    其他五國的百姓一直在王道治理的政策之下,對於齊國這種王道之中,夾雜霸道的刑罰並不能適應。


    誰讓聖皇當初統一天下,用了不少的懷柔手段。


    現在除了齊國之外的很多百姓的年輕一代以及正是當打之年的壯年都是活在王道統治之下。


    這樣的人想要他們適應齊法,那就是太難了。統一天下八年時間,實際上齊國滅天下也就有這二十年的時間。


    就算是最先滅亡的燕國,很多壯年之人都是如此。


    而今曾經的燕國太子丹也是反齊聯盟中的一員。


    陳勝從各國情況分析,齊國出現了和當初秦國類似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長久之下,壓力隻會越聚越多。


    總有一天迴爆發出來。


    陳勝的解決辦法是以國家力量強行推動這些,來減緩矛盾。


    從各個方麵分析,顯得極為有條理。


    有的聖者已經在分析陳勝辦法的可行性。


    但是不久很多人就開始搖頭。


    法家的根本就是要壓榨底層的百姓,極度的壓榨,這樣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這是對法家的製度的破壞。


    不過陳勝的辦法倒是有可取之處。


    聖皇的麵色倒是一直沒有任何的變化。


    對他來說,這些他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之中都見過。


    當他漫步在時間長河之中的時候,他見過無數的英雄豪傑,見過那些霸氣不可一世的君王,都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終究隻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除非那個有不世雄傑鎮壓的時代。


    聖皇的目光看向了不可知之地,似乎看透了天地之間的極致變化。


    想要建立一個人人如龍的理想世界隻有一條路。


    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天地。


    讓世界都圍繞突然地意誌轉動,而這些,現在還不夠。


    隻有他取代了天,才能讓這個世界真正的實現大同。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並不是隻有儒家想。


    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而隻有混合諸道才能實現那萬古未有人能實現的夢想。


    也許引領這個時代跳躍古今時間的界限,超脫天地之外。


    聖皇心神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不聚集在陳勝的文章之上。


    陳勝已經快寫完了。


    當他寫出自己想法的時候,上空第二朵才氣之花,已經出現第二朵。


    而周圍的學子,申、隕等人也有各式各樣的文章出現,看起來十分十分耀眼。


    隻不過他們的才氣匯聚並沒有陳勝的多。


    當陳勝的筆在最後一個字上停下來,他的第二朵才氣之花徹底成型。


    申他們這些的嘴角微微上揚。


    雖然因為陳勝才氣此時出現了不少,但是陳勝的出身注定他是無法和在場的人比拚底蘊的。


    很多人為了理想山都做了充足的準備。


    原本才氣不足,貌不驚人,默默無聞的學子,此時忽然爆發出強大的文氣,很多人都凝聚出一朵文氣之花。


    這些人平日裏就在琢磨學問,以及是對理想山試煉的考核進行準備。


    多年辛苦隻為今朝。


    原本那些誌氣隻有六尺頂峰的學子也在才氣的調動下,出現了陡然的增長。


    很快,這些學子之中就出現了十多個七尺誌氣的學子。


    而正我山上,也是精彩紛呈。


    諸聖看著這樣的情況也是會心一笑。


    這些都是文道的未來。


    文道七尺誌氣的都是未來的精英。


    或許他們之中很多人,名聲不顯,但是能在幾百萬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這最後的一百多人,這本就是值得鼓勵的事情。


    爭鳴山上論群雄,哪有那麽簡單,就那十幾個人怎麽可能。


    諸子顯學之中誰家沒有兩個隱藏起來的弟子。


    雖然沒有申那般出色,但是也相差不多。


    “轟。”


    太多的才氣匯聚在一起,頓時引起了巨大的震動,理想山的規則似乎被觸發了。


    在理想山上有這麽一個設定。


    才氣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能觸動理想山對學子的獎勵。


    按照學子的誌氣高低分發獎勵。


    而獎勵的就是文運。


    陳勝放下筆看向山頂。


    他看到了理想山之上的變化。


    丟下筆,陳勝看到申走了出去。


    他也起身。


    出來的瞬間正好也看到了安期生。


    雙方對視一眼,笑了笑,一起往山上走去。


    他們要在那裏接受這三山最後的文運。


    然後就是天驕匯聚的爭鳴山。


    陳勝邊走邊想,已經來到了山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陳勝的人生推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崖望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崖望天並收藏陳勝的人生推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