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一把禮賢下士的‘明君’,李治很是開心,拉著陳景恪聊了起來。
陳景恪自然也是樂的和未來皇帝打好關係,不過他不是一味的附和李治,該反駁的時候還是會反駁的。
隻不過他反駁的時候語氣比較委婉,不會讓李治覺得丟麵子。
總之就是兩人聊的還算投機。
說到興頭上,李治就把侍者都驅趕了出去,一幅神秘兮兮的從櫃子裏取出一個膽狀瓶子。
陳景恪隻一眼就知道,這上麵畫的是世界地圖。
略微一想就知道是怎麽迴事兒了,顯然李世民也在做兩手準備。
去遼東前把一些比較核心的事情交待給李治,以防萬一。
李治畢竟還是年輕,知道了這麽大的秘密就忍不住想和人說。
但他又分得清輕重,這麽大的事情必然不能隨便告訴別人的。
恰好這地圖是陳景恪給的,所以他就忍不住拿出來討論。
果不其然,李治炫耀一般的把花瓶擺在他麵前,道:“景恪,你看我畫的這幅地圖如何?”
陳景恪轉動花瓶仔細觀察,比自己畫的那一副輪廓圖詳細了許多,也多了一些地名。
比如清晰的標注出了遼東三國、倭奴國、流鬼國、吐蕃、西域諸國等等。
不過他敏銳的發現,大唐所占麵積的比例大了足足一圈。
雖然整體輪廓沒有變,可是要按照他畫出來的比例計算,大唐的麵積足足有一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以上。
這讓他有些哭笑不得,不過倒也沒有揭穿,而是道:“不錯,殿下畫的地圖比我畫的詳細了許多。”
李治很是高興,然後感慨的道:“實未想到天下竟如此巨大,若非景恪告知,恐怕我一輩子都被蒙在鼓裏。”
陳景恪謙虛的道:“隻要大唐保持銳意進取,總有一天我們的腳步能踏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就算沒有我殿下一樣能知道世界的真實模樣,隻是早晚的問題。”
李治雖然得意卻並沒有喪失理智,道:“景恪謙虛了,之前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猶如摸象之盲人一般。”
“自以為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世界,並沾沾自喜固步不前,更大的可能是一生都無法認識到大象的真實模樣。”
“你的地圖讓我們認識到,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這張圖就像是為我們打開了一雙全新的眼睛,朝廷的很多政策都將因此而變。”
陳景恪笑道:“或許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並認識聖人和殿下的使命吧。”
“若有一天我大唐的腳步踏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華夏文明的火光照耀全人類,我就沒有白活這一世。”
李治也有些激動,畢竟統治全世界聽起來就很熱血好吧。
不過他腦子還是很清醒的,知道這基本沒什麽可能性,所以並沒有附和。
反而遲疑了一下,問道:“景恪真是……那位的弟子嗎?”
陳景恪搖頭道:“不知道,他老人家從未表明過身份。有時候我甚至都懷疑明珠入懷和神仙入夢都是假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罷了。”
李治卻搖頭道:“不可能,神仙入夢當是真實無虛,否則你這一身醫術是從何而來?或許是他老人家心有顧慮故未言明身份。”
“你放心,我們並無懷疑你之意。其實你的師尊他更好,不是他也無礙。你本人,你的一身所學才是最重要的。”
陳景恪感動的道:“謝殿下,我一定會以一身所學報答聖人和殿下知遇之恩。”
他心中想的實則是,這位太子殿下還是年輕啊,這麽快就把老底兒給交了。
換成李世民是絕對不會說這樣的話的。
看來這一頭乳虎還是太稚嫩,需要培養才行。
上一世的李治除了身體原因,倒也沒有什麽太大的毛病。
但心胸氣度上比李世民差了太多,而且人品也很屑。
長孫無忌的下場就不說了,王皇後、蕭淑妃、大姨子、武則天的外甥女……突出一個無情渣男。
殺起姐夫妹夫、親外甥、女婿等也是毫不手軟,甚至親兒子也能當豬養。
陳景恪已經決定,如果李治還是這種性格,以後他就找個機會帶著小兕子離京,免得哪天被一刀給剁了。
不過李治對宗室確實挺優握的,隻要不造反都相當寬容。
至於李恪之死,這事兒還真怪不了他。
那時候掌權的是長孫無忌,他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曆史記載,長孫無忌要殺李恪的時候,他親自去求情,長孫無忌當場就懟了迴去。
李治被嚇的瑟瑟發抖。
可見當時他對這個舅父是有多恐懼,但更多的恐怕是憤恨。
總之李治一生優點有,政績也很突出,缺點也相當明顯。
就是不知道這輩子他的氣量能不能大一點,人品也不要這麽屑。
接下來李治就對著地圖,暢談了一番自己的遠大理想。
但說來說去始終脫不出固有的認知,不外乎就是打過去讓對方臣服,然後采取羈縻統治。
至於別的長遠計劃,一概沒有。
陳景恪暗自搖頭,決定給他澆一盆冷水。
“殿下可曾想過,大唐現如今的人口是否足以支撐你的計劃?”
“隻有身體強壯,揮舞出去的拳頭才會有力氣……大唐的綜合實力就是軀體,大軍就是拳頭。”
“綜合實力就是人口、糧食產量、各項物資的生產總量等等的綜合。”
“不論殿下有何等雄心壯誌,都要先從自身做起勤修內政。”
“隻有大唐強大了,才有能力實現爭霸天下的理想。”
李治微微頷首,求教道:“景恪有何教我?”
陳景恪下意識的就想指點江山,不過馬上就反應過來又把嘴巴給閉上了。
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態度誠懇的李治,好小子,差點被你給套了話。
但他還是決定略微說上一些,想了想就說道:“我隻會治病救人,不懂治國。”
“隻能把我想到的一些問題告訴殿下,如何解決就要看聖人、殿下和群臣的了。”
李治有些失望,不過迅即就掩去,道:“請說。”
陳景恪說道:“剛才我說過,不論大唐想要做什麽,人口和糧食都是最重要的。朝廷必須要想辦法增加人口,增加糧食的產量。”
“不論是治國還是開疆拓土,都需要足夠的人才……朝廷必須要想辦法培養出足夠多,且足夠忠心的讀書人。”
“海洋廣闊無邊,朝廷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水師,確保把大海掌握在手中……”
“如果我們滅了遼東三國,再打敗西突厥把西域納入統治範圍……介時大唐的邊境從東到西橫跨萬裏之遙。”
“到時候我們的軍隊如何輪換……府兵製還能不能吃撐的住。如果支撐不住,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吐蕃地處高原,大唐的軍隊進入高原就會失去戰鬥力……戰略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他們手裏,我們隻能被動防守。”
“如何把吐蕃人困死在高原之上,甚至培養出一支擁有在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主動出擊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占據如此龐大的土地,如何實現有效的治理?繼續用羈縻政策?還是想辦法設置州郡?”
“歸降的各部該如何管理,是給他們劃一塊地,讓他們保持原有的部落和風俗習慣,還是改風易俗讓他們成為唐人?”
“如果許其劃地自治,將來他們反叛的怎麽辦?就是引狼入室為子孫埋下禍根。”
“如果強迫其改風易俗,他們現在就會反叛,甚至導致百族離心。”
“……”
陳景恪一口氣提出了十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眼下大多都還不是問題。
但從時間維度上去看,未來必然是會遇到。
李治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他是個聰明人,順著陳景恪的思路稍微一想就知道,這些問題並非杞人憂天。
“景恪,你既然能看到這些問題,必然有解決之法,還請教我。”
陳景恪並不上當,道:“能看出問題並不代表就能解決,非是我不願意說,而是確實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殿下與其問我,不若多向聖人請教,他雄才大略必有良策。”
李治很是不甘心,但見他態度堅決也不好再說什麽。
之後他指著地圖請教了許多地理上的問題,陳景恪撿知道的迴答了一些,不知道的就以沒記住為由搪塞過去。
期間李治幾次突然提出治國方麵的問題,不過陳景恪早有防備並沒有上當。
李治依然不甘心,就轉而請教起了《老子》的問題,試圖以此來套話。
陳景恪照樣不上當,說起大道理來一堆一堆的,說到具體事務一概不知。
李治實在無法,也隻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等他離開後,就寫了一份奏章,把今天的情況報告給了李世民,重點提到了李大亮病重的事情。
然後又單獨寫了一封密信,把陳景恪提出的這些問題做了匯報,並請教該如何破解。
此時李世民的禦駕剛剛抵達太平宮,接到奏章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從他離京開始,李治每天都會寫奏章,匯報一天的詳細情況。
單獨寫信也是常有之事,往往是請安問好,或者是遇到了疑難問題找他請教。
在他看來,這一次理應也是如此。
先拿起奏章,看到裏麵的內容就變得唏噓起來。李大亮可是他很信重的臣子,沒想到竟然病重至此。
當即就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李大亮的,賞賜他藥材、財物等,並讓他好生養病。
一封是給馬周的,讓刑部侍郎、將作少監閻立本任檢校工部侍郎,幫李大亮分擔一部分工作。
處理完公務,他才打開那一封私信,看到裏麵的內容臉色一變坐直了身軀。
反複把這封信看了幾遍,他嘴角才浮起一絲笑容。
“陳景恪,你果然還有事情瞞著我。”
“雉奴,你終於露出馬腳了。心有猛虎而細嗅梅香,哈哈……好,不愧是我和觀音婢的兒子。”
隨後又再次提筆給李治迴了一封信。
信上沒有透露什麽東西,隻是提醒他,不要把這些問題透露給外人。
並讓他多和陳景恪交流,多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桉。
還說等避暑迴宮,會考問他這些問題的答桉雲雲。
把信寫好並著人送往長安,他就開始思考起陳景恪提出的這些問題。
越想就越覺得這些問題提的很精辟,每一種都是大唐必然會遇到的。
比如府兵製的崩潰。
這個推測非常合理,府兵平時務農戰時為兵,平均下來兩年當兵一年迴家輪休。
戰爭期間繳獲的物資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能補貼家用。
要是能立下功勳,那簡直是光宗耀祖。
如果戰線拉的太長,輪休就會變得很麻煩。不用等將來,現在就已經初露端倪。
安西都護府的兵三到五年才會輪換一次。
原因是路途遙遠,一來一迴就需要半年的功夫。要是輪換太頻繁,時間全耽誤在路上了。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等到大唐拿下西域全部土地,一來一迴光趕路就需要大半年,恐怕輪換起來會更麻煩。
到時候七八年、十來年來年輪換一次都不是沒有可能。
這麽長時間不迴家,將士們必然會有意見。
而且離家這麽遠,繳獲的物資也沒有辦法帶迴來補貼家用,對將士們的家庭也是個巨大的負擔。
到那個時候,當兵恐怕就會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這些問題積累在一起無法處理,就會導致整個府兵體係的崩潰。
府兵製是大唐的根本國策之一,一旦崩潰可能會引起天下大亂。
之前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沒有人提醒過。
可以說從來都沒有人想過,府兵製這麽優秀的製度會崩潰。
陳景恪的這一次提醒,讓他陡然醒悟過來。
雖然還沒有想到什麽完善的解決辦法,可提前發現問題,並作出針對性措施,依然能避免很多風險。
至少比府兵體係崩潰了才後知後覺要好的多。
想到這裏,李世民麵色複雜的想道:這些問題是陳景恪自己想到的,還是那位老人家告訴他的?
如果是那位老人家告訴他的,那麽有沒有告訴他解決的辦法?
陳景恪自然也是樂的和未來皇帝打好關係,不過他不是一味的附和李治,該反駁的時候還是會反駁的。
隻不過他反駁的時候語氣比較委婉,不會讓李治覺得丟麵子。
總之就是兩人聊的還算投機。
說到興頭上,李治就把侍者都驅趕了出去,一幅神秘兮兮的從櫃子裏取出一個膽狀瓶子。
陳景恪隻一眼就知道,這上麵畫的是世界地圖。
略微一想就知道是怎麽迴事兒了,顯然李世民也在做兩手準備。
去遼東前把一些比較核心的事情交待給李治,以防萬一。
李治畢竟還是年輕,知道了這麽大的秘密就忍不住想和人說。
但他又分得清輕重,這麽大的事情必然不能隨便告訴別人的。
恰好這地圖是陳景恪給的,所以他就忍不住拿出來討論。
果不其然,李治炫耀一般的把花瓶擺在他麵前,道:“景恪,你看我畫的這幅地圖如何?”
陳景恪轉動花瓶仔細觀察,比自己畫的那一副輪廓圖詳細了許多,也多了一些地名。
比如清晰的標注出了遼東三國、倭奴國、流鬼國、吐蕃、西域諸國等等。
不過他敏銳的發現,大唐所占麵積的比例大了足足一圈。
雖然整體輪廓沒有變,可是要按照他畫出來的比例計算,大唐的麵積足足有一千五百萬平方公裏以上。
這讓他有些哭笑不得,不過倒也沒有揭穿,而是道:“不錯,殿下畫的地圖比我畫的詳細了許多。”
李治很是高興,然後感慨的道:“實未想到天下竟如此巨大,若非景恪告知,恐怕我一輩子都被蒙在鼓裏。”
陳景恪謙虛的道:“隻要大唐保持銳意進取,總有一天我們的腳步能踏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就算沒有我殿下一樣能知道世界的真實模樣,隻是早晚的問題。”
李治雖然得意卻並沒有喪失理智,道:“景恪謙虛了,之前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猶如摸象之盲人一般。”
“自以為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世界,並沾沾自喜固步不前,更大的可能是一生都無法認識到大象的真實模樣。”
“你的地圖讓我們認識到,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這張圖就像是為我們打開了一雙全新的眼睛,朝廷的很多政策都將因此而變。”
陳景恪笑道:“或許這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並認識聖人和殿下的使命吧。”
“若有一天我大唐的腳步踏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華夏文明的火光照耀全人類,我就沒有白活這一世。”
李治也有些激動,畢竟統治全世界聽起來就很熱血好吧。
不過他腦子還是很清醒的,知道這基本沒什麽可能性,所以並沒有附和。
反而遲疑了一下,問道:“景恪真是……那位的弟子嗎?”
陳景恪搖頭道:“不知道,他老人家從未表明過身份。有時候我甚至都懷疑明珠入懷和神仙入夢都是假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罷了。”
李治卻搖頭道:“不可能,神仙入夢當是真實無虛,否則你這一身醫術是從何而來?或許是他老人家心有顧慮故未言明身份。”
“你放心,我們並無懷疑你之意。其實你的師尊他更好,不是他也無礙。你本人,你的一身所學才是最重要的。”
陳景恪感動的道:“謝殿下,我一定會以一身所學報答聖人和殿下知遇之恩。”
他心中想的實則是,這位太子殿下還是年輕啊,這麽快就把老底兒給交了。
換成李世民是絕對不會說這樣的話的。
看來這一頭乳虎還是太稚嫩,需要培養才行。
上一世的李治除了身體原因,倒也沒有什麽太大的毛病。
但心胸氣度上比李世民差了太多,而且人品也很屑。
長孫無忌的下場就不說了,王皇後、蕭淑妃、大姨子、武則天的外甥女……突出一個無情渣男。
殺起姐夫妹夫、親外甥、女婿等也是毫不手軟,甚至親兒子也能當豬養。
陳景恪已經決定,如果李治還是這種性格,以後他就找個機會帶著小兕子離京,免得哪天被一刀給剁了。
不過李治對宗室確實挺優握的,隻要不造反都相當寬容。
至於李恪之死,這事兒還真怪不了他。
那時候掌權的是長孫無忌,他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曆史記載,長孫無忌要殺李恪的時候,他親自去求情,長孫無忌當場就懟了迴去。
李治被嚇的瑟瑟發抖。
可見當時他對這個舅父是有多恐懼,但更多的恐怕是憤恨。
總之李治一生優點有,政績也很突出,缺點也相當明顯。
就是不知道這輩子他的氣量能不能大一點,人品也不要這麽屑。
接下來李治就對著地圖,暢談了一番自己的遠大理想。
但說來說去始終脫不出固有的認知,不外乎就是打過去讓對方臣服,然後采取羈縻統治。
至於別的長遠計劃,一概沒有。
陳景恪暗自搖頭,決定給他澆一盆冷水。
“殿下可曾想過,大唐現如今的人口是否足以支撐你的計劃?”
“隻有身體強壯,揮舞出去的拳頭才會有力氣……大唐的綜合實力就是軀體,大軍就是拳頭。”
“綜合實力就是人口、糧食產量、各項物資的生產總量等等的綜合。”
“不論殿下有何等雄心壯誌,都要先從自身做起勤修內政。”
“隻有大唐強大了,才有能力實現爭霸天下的理想。”
李治微微頷首,求教道:“景恪有何教我?”
陳景恪下意識的就想指點江山,不過馬上就反應過來又把嘴巴給閉上了。
不動聲色的看了一眼態度誠懇的李治,好小子,差點被你給套了話。
但他還是決定略微說上一些,想了想就說道:“我隻會治病救人,不懂治國。”
“隻能把我想到的一些問題告訴殿下,如何解決就要看聖人、殿下和群臣的了。”
李治有些失望,不過迅即就掩去,道:“請說。”
陳景恪說道:“剛才我說過,不論大唐想要做什麽,人口和糧食都是最重要的。朝廷必須要想辦法增加人口,增加糧食的產量。”
“不論是治國還是開疆拓土,都需要足夠的人才……朝廷必須要想辦法培養出足夠多,且足夠忠心的讀書人。”
“海洋廣闊無邊,朝廷要有一支足夠強大的水師,確保把大海掌握在手中……”
“如果我們滅了遼東三國,再打敗西突厥把西域納入統治範圍……介時大唐的邊境從東到西橫跨萬裏之遙。”
“到時候我們的軍隊如何輪換……府兵製還能不能吃撐的住。如果支撐不住,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吐蕃地處高原,大唐的軍隊進入高原就會失去戰鬥力……戰略主動權始終掌握在他們手裏,我們隻能被動防守。”
“如何把吐蕃人困死在高原之上,甚至培養出一支擁有在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主動出擊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占據如此龐大的土地,如何實現有效的治理?繼續用羈縻政策?還是想辦法設置州郡?”
“歸降的各部該如何管理,是給他們劃一塊地,讓他們保持原有的部落和風俗習慣,還是改風易俗讓他們成為唐人?”
“如果許其劃地自治,將來他們反叛的怎麽辦?就是引狼入室為子孫埋下禍根。”
“如果強迫其改風易俗,他們現在就會反叛,甚至導致百族離心。”
“……”
陳景恪一口氣提出了十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眼下大多都還不是問題。
但從時間維度上去看,未來必然是會遇到。
李治的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他是個聰明人,順著陳景恪的思路稍微一想就知道,這些問題並非杞人憂天。
“景恪,你既然能看到這些問題,必然有解決之法,還請教我。”
陳景恪並不上當,道:“能看出問題並不代表就能解決,非是我不願意說,而是確實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殿下與其問我,不若多向聖人請教,他雄才大略必有良策。”
李治很是不甘心,但見他態度堅決也不好再說什麽。
之後他指著地圖請教了許多地理上的問題,陳景恪撿知道的迴答了一些,不知道的就以沒記住為由搪塞過去。
期間李治幾次突然提出治國方麵的問題,不過陳景恪早有防備並沒有上當。
李治依然不甘心,就轉而請教起了《老子》的問題,試圖以此來套話。
陳景恪照樣不上當,說起大道理來一堆一堆的,說到具體事務一概不知。
李治實在無法,也隻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等他離開後,就寫了一份奏章,把今天的情況報告給了李世民,重點提到了李大亮病重的事情。
然後又單獨寫了一封密信,把陳景恪提出的這些問題做了匯報,並請教該如何破解。
此時李世民的禦駕剛剛抵達太平宮,接到奏章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
從他離京開始,李治每天都會寫奏章,匯報一天的詳細情況。
單獨寫信也是常有之事,往往是請安問好,或者是遇到了疑難問題找他請教。
在他看來,這一次理應也是如此。
先拿起奏章,看到裏麵的內容就變得唏噓起來。李大亮可是他很信重的臣子,沒想到竟然病重至此。
當即就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李大亮的,賞賜他藥材、財物等,並讓他好生養病。
一封是給馬周的,讓刑部侍郎、將作少監閻立本任檢校工部侍郎,幫李大亮分擔一部分工作。
處理完公務,他才打開那一封私信,看到裏麵的內容臉色一變坐直了身軀。
反複把這封信看了幾遍,他嘴角才浮起一絲笑容。
“陳景恪,你果然還有事情瞞著我。”
“雉奴,你終於露出馬腳了。心有猛虎而細嗅梅香,哈哈……好,不愧是我和觀音婢的兒子。”
隨後又再次提筆給李治迴了一封信。
信上沒有透露什麽東西,隻是提醒他,不要把這些問題透露給外人。
並讓他多和陳景恪交流,多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桉。
還說等避暑迴宮,會考問他這些問題的答桉雲雲。
把信寫好並著人送往長安,他就開始思考起陳景恪提出的這些問題。
越想就越覺得這些問題提的很精辟,每一種都是大唐必然會遇到的。
比如府兵製的崩潰。
這個推測非常合理,府兵平時務農戰時為兵,平均下來兩年當兵一年迴家輪休。
戰爭期間繳獲的物資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能補貼家用。
要是能立下功勳,那簡直是光宗耀祖。
如果戰線拉的太長,輪休就會變得很麻煩。不用等將來,現在就已經初露端倪。
安西都護府的兵三到五年才會輪換一次。
原因是路途遙遠,一來一迴就需要半年的功夫。要是輪換太頻繁,時間全耽誤在路上了。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等到大唐拿下西域全部土地,一來一迴光趕路就需要大半年,恐怕輪換起來會更麻煩。
到時候七八年、十來年來年輪換一次都不是沒有可能。
這麽長時間不迴家,將士們必然會有意見。
而且離家這麽遠,繳獲的物資也沒有辦法帶迴來補貼家用,對將士們的家庭也是個巨大的負擔。
到那個時候,當兵恐怕就會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這些問題積累在一起無法處理,就會導致整個府兵體係的崩潰。
府兵製是大唐的根本國策之一,一旦崩潰可能會引起天下大亂。
之前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沒有人提醒過。
可以說從來都沒有人想過,府兵製這麽優秀的製度會崩潰。
陳景恪的這一次提醒,讓他陡然醒悟過來。
雖然還沒有想到什麽完善的解決辦法,可提前發現問題,並作出針對性措施,依然能避免很多風險。
至少比府兵體係崩潰了才後知後覺要好的多。
想到這裏,李世民麵色複雜的想道:這些問題是陳景恪自己想到的,還是那位老人家告訴他的?
如果是那位老人家告訴他的,那麽有沒有告訴他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