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陳景恪就把自己對唐詩宋詞的理解全都講了一遍,什麽五言七言,什麽律詩絕句。
什麽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絕早已有之,隻是格律還不成熟,詩人也多不受格律約束,創作更加自由。
唐朝詩人完善了格律,把律詩和絕句推向了巔峰。
同時陳景恪也正式把長短句命名為詞。
再有人質疑‘詞’難登大雅之堂的時候,他拿出了自己抄的那首《青玉桉·元夕》。
正所謂優秀的作品是不分什麽格式約束的,能被所有人所接受。
上元節才剛剛過去,親眼見到這首詞,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
畢竟大家都是舉子,要參加科舉,要出仕做官的。
可不敢昧著良心說《元夕》上不得台麵,否則會被大家嘲笑的。
陳景恪並沒有研究過詩詞的具體格律,他所說的也隻是泛泛而談,不完善的地方非常的多。
對此他解釋道:還在研究中,想法不成熟,說與諸君聽,請勿嘲笑
越是如此,眾人對他就愈發的尊敬。
毫不藏私的把自己的研究發現傳授給他人,甚至連不成熟的想法都說了出來,品格實在太高尚了。
就連部分原本對他不以為然的人,也改變了看法,對他提倡的新詩風多了幾分重視。
收獲最大的當屬上官儀,之前他就一直在嚐試突破,隻是不得要領。
經陳景恪這一番講解,醞釀了許多年的靈感終於結出了果實。
心中已經產生了重重想法,就等迴去消化吸收,然後寫出屬於自己的新體詩了。
不過話說到這裏陳景恪話鋒一轉道:“詩詞文章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本身,格律隻是輔左我們寫作的工具……”
“我們需要格律,卻不能被它困死……有時候為了完美表達出意境,也不妨稍稍出一點格。”
上官儀思索道:“所以元日大朝第一首並非有瑕疵,而是先生故意為之是嗎?”
他的稱唿不知不覺間已經從醫師變成了先生。
陳景恪頷首道:“可以這麽理解,諸位以為格律上有瑕疵的元日大朝,在意境上是否完美呢?”
眾人皆點頭。
不承認也不行啊,自從這首元日大朝詩出現,不知道多少人嚐試修改,最後發現都不行。
上官儀若有所思的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格律是魚,而意境風骨才是熊掌。”
陳景恪道:“上官學士所言亦是我所思……所以我認為可以把詩劃分為今體詩和古體詩……”
“今體詩講究格律,而古體詩更加的自由……共同點就是追求意境上的超出和風骨。”
上官儀敬佩的道:“先生所言甚是,如果一味追求格律完美,那我們將會從齊梁詩風的窠臼,落入另一個窠臼。”
其他人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縱使有人還不甚了了,但聽了這麽多也知道陳景恪真的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不敢輕易提出質疑了。
停了一會兒給眾人反應的時間,陳景恪才繼續說道:“我們還要拓展全新的題材……”
“我們要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這樣的山水田園詩。”
“要有‘秦時明月漢時關,千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樣的邊塞詩。”
“要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浪漫詩。”
“還要有‘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這樣的現實主義詩。”
“……”
這一番話聽的眾人目瞪口呆,那模樣像是見了鬼一般。
不是因為他提出了這麽多新題材,而是他一張口就又拿出了如此多的新詩。
且每一首都是那麽的經典。
這下,連最看不上他的世家子弟也閉口不言了。
倒不是沒有人想過不顧一切的打壓他,掌握話語權的人顛倒黑白簡直不要太常見了。
可陳景恪已經拿出了實實在在的作品,總數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十首,每一首都是經典。
想反駁他,就要先把這些詩也一起駁斥了。
他們有這個能力嗎?沒有。
而且他們很清楚,今天這場文會必然會名揚天下。這個時候誰跳出來當反派,就會跟著反向揚名。
陳景恪倡導的新詩風影響力越大,今天嘲諷他的人丟臉就越狠。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自然也就沒有人敢輕易站出來指責他。
李明達已經的俏臉通紅,看向陳景恪的眼神都醉了。
不過還好,她一直以氣疾為由戴著麵紗,別人並不能發現她的異樣。
之後眾人又一起討論新詩風,嚐試著對它進行完善,還有一些人拿著自己的作品讓陳景恪指點。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
陳景恪習字的時候抄錄過那麽多經典詩詞,讓他寫詩有問題,點評還是可以的,所以多多少少都給了大家一些指點。
文會一直持續到下午,眾人都意猶未盡不肯散去。
直到李麗質保證在科舉之後會再舉行一次文會,且會把本次文會的作品集合成冊,廣為傳播。
眾人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等把眾人都送走,陳景恪才長籲了口氣,道:“終於結束了,真累啊。”
長孫衝敬佩的道:“以前隻知景恪詩才無雙,今日方知我還是太淺薄了。你何止是詩才無雙,已然是一代大家矣。”
房遺愛也難得的發表了意見,道:“我對文事所知不多,然亦能看出景恪已經脫出了現有詩風之窠臼,開創詩文新篇章矣。”
陳景恪謙虛的道:“兩位兄長謬讚了,不過是僥幸有所得而已。”
這時李麗質問道:“剛才你一口氣又拿出了好幾首新詩,快說是不是還有作品沒有拿出來?”
陳景恪笑道:“確實還有一些詩,不過以後我就要靠這些作品撐場麵了,可不能都拿出來。”
眾人隻當他是開玩笑,但也沒有再追問讓他現在就拿出來。
正如他所說,作為一個以詩詞揚名的人,他確實有必要準備幾首詩應付某些突發場麵。
又在這裏休息了一會兒,陳景恪就提出告辭。
迴到百草堂才發現,尚藥局的奉禦何求竟然也在。
難道出事兒了?他心中不禁想到。
正所謂好事不靈壞事靈,他剛進門何求就猶如看到了大救星,道:
“先生你終於迴來了,我有一惑特來請教。”
什麽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絕早已有之,隻是格律還不成熟,詩人也多不受格律約束,創作更加自由。
唐朝詩人完善了格律,把律詩和絕句推向了巔峰。
同時陳景恪也正式把長短句命名為詞。
再有人質疑‘詞’難登大雅之堂的時候,他拿出了自己抄的那首《青玉桉·元夕》。
正所謂優秀的作品是不分什麽格式約束的,能被所有人所接受。
上元節才剛剛過去,親眼見到這首詞,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
畢竟大家都是舉子,要參加科舉,要出仕做官的。
可不敢昧著良心說《元夕》上不得台麵,否則會被大家嘲笑的。
陳景恪並沒有研究過詩詞的具體格律,他所說的也隻是泛泛而談,不完善的地方非常的多。
對此他解釋道:還在研究中,想法不成熟,說與諸君聽,請勿嘲笑
越是如此,眾人對他就愈發的尊敬。
毫不藏私的把自己的研究發現傳授給他人,甚至連不成熟的想法都說了出來,品格實在太高尚了。
就連部分原本對他不以為然的人,也改變了看法,對他提倡的新詩風多了幾分重視。
收獲最大的當屬上官儀,之前他就一直在嚐試突破,隻是不得要領。
經陳景恪這一番講解,醞釀了許多年的靈感終於結出了果實。
心中已經產生了重重想法,就等迴去消化吸收,然後寫出屬於自己的新體詩了。
不過話說到這裏陳景恪話鋒一轉道:“詩詞文章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本身,格律隻是輔左我們寫作的工具……”
“我們需要格律,卻不能被它困死……有時候為了完美表達出意境,也不妨稍稍出一點格。”
上官儀思索道:“所以元日大朝第一首並非有瑕疵,而是先生故意為之是嗎?”
他的稱唿不知不覺間已經從醫師變成了先生。
陳景恪頷首道:“可以這麽理解,諸位以為格律上有瑕疵的元日大朝,在意境上是否完美呢?”
眾人皆點頭。
不承認也不行啊,自從這首元日大朝詩出現,不知道多少人嚐試修改,最後發現都不行。
上官儀若有所思的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格律是魚,而意境風骨才是熊掌。”
陳景恪道:“上官學士所言亦是我所思……所以我認為可以把詩劃分為今體詩和古體詩……”
“今體詩講究格律,而古體詩更加的自由……共同點就是追求意境上的超出和風骨。”
上官儀敬佩的道:“先生所言甚是,如果一味追求格律完美,那我們將會從齊梁詩風的窠臼,落入另一個窠臼。”
其他人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縱使有人還不甚了了,但聽了這麽多也知道陳景恪真的走出了一條新路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不敢輕易提出質疑了。
停了一會兒給眾人反應的時間,陳景恪才繼續說道:“我們還要拓展全新的題材……”
“我們要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這樣的山水田園詩。”
“要有‘秦時明月漢時關,千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樣的邊塞詩。”
“要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浪漫詩。”
“還要有‘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這樣的現實主義詩。”
“……”
這一番話聽的眾人目瞪口呆,那模樣像是見了鬼一般。
不是因為他提出了這麽多新題材,而是他一張口就又拿出了如此多的新詩。
且每一首都是那麽的經典。
這下,連最看不上他的世家子弟也閉口不言了。
倒不是沒有人想過不顧一切的打壓他,掌握話語權的人顛倒黑白簡直不要太常見了。
可陳景恪已經拿出了實實在在的作品,總數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十首,每一首都是經典。
想反駁他,就要先把這些詩也一起駁斥了。
他們有這個能力嗎?沒有。
而且他們很清楚,今天這場文會必然會名揚天下。這個時候誰跳出來當反派,就會跟著反向揚名。
陳景恪倡導的新詩風影響力越大,今天嘲諷他的人丟臉就越狠。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自然也就沒有人敢輕易站出來指責他。
李明達已經的俏臉通紅,看向陳景恪的眼神都醉了。
不過還好,她一直以氣疾為由戴著麵紗,別人並不能發現她的異樣。
之後眾人又一起討論新詩風,嚐試著對它進行完善,還有一些人拿著自己的作品讓陳景恪指點。
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
陳景恪習字的時候抄錄過那麽多經典詩詞,讓他寫詩有問題,點評還是可以的,所以多多少少都給了大家一些指點。
文會一直持續到下午,眾人都意猶未盡不肯散去。
直到李麗質保證在科舉之後會再舉行一次文會,且會把本次文會的作品集合成冊,廣為傳播。
眾人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等把眾人都送走,陳景恪才長籲了口氣,道:“終於結束了,真累啊。”
長孫衝敬佩的道:“以前隻知景恪詩才無雙,今日方知我還是太淺薄了。你何止是詩才無雙,已然是一代大家矣。”
房遺愛也難得的發表了意見,道:“我對文事所知不多,然亦能看出景恪已經脫出了現有詩風之窠臼,開創詩文新篇章矣。”
陳景恪謙虛的道:“兩位兄長謬讚了,不過是僥幸有所得而已。”
這時李麗質問道:“剛才你一口氣又拿出了好幾首新詩,快說是不是還有作品沒有拿出來?”
陳景恪笑道:“確實還有一些詩,不過以後我就要靠這些作品撐場麵了,可不能都拿出來。”
眾人隻當他是開玩笑,但也沒有再追問讓他現在就拿出來。
正如他所說,作為一個以詩詞揚名的人,他確實有必要準備幾首詩應付某些突發場麵。
又在這裏休息了一會兒,陳景恪就提出告辭。
迴到百草堂才發現,尚藥局的奉禦何求竟然也在。
難道出事兒了?他心中不禁想到。
正所謂好事不靈壞事靈,他剛進門何求就猶如看到了大救星,道:
“先生你終於迴來了,我有一惑特來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