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裁撤下十四衛中顯露的手段,所有人都清楚地看見了,自那以後,也就再沒有什麽成規模的抗議。


    因為,大家都怕死。


    而這個新皇帝,是真的會殺人,就算你祖上曾是為朝廷立過功的,也是照殺不誤。


    沒有文臣在明裏暗裏的搞事情,剔除了最後一部分反對力量以後,裁撤下十四衛的行動就順利得多。


    當軍戶們聽見朝廷允許該隸以後,很快就放下手中刀槍,開始歡唿萬歲了。


    對他們而言,什麽撫恤都不重要,隻要是能脫掉這身世世代代的軍戶皮,比什麽都高興。


    願意打漁的,可以到福建沿海做一個漁民,隸入漁戶籍。


    有心在山東晾曬鹽貨的,也可以和朝廷說,朝廷會給山東位於兩淮的鹽場、鹽田發去公文,給予他們鹽戶的身份。


    隸為民籍最主要的一點是,想幹什麽就能幹什麽,就算以後他們的子孫不再想打漁曬鹽,也可以隨時改換。


    這就是自由,是世世代代的自由,這是十兩撫恤所達不到的效果。


    之所以不久前會群情激憤,主要是因為那些不想失去世襲軍戶的權貴子弟,蒙蔽了軍戶們的視聽。


    當這些權貴子弟閉嘴之後,事情就變得順利多了。


    裁撤掉下十四衛,下一步便是要招募新一批的親軍衛士卒,將餘下上十二衛的軍卒補充起來。


    可問題又來了,下十四衛都已經裁撤了,難道上十二衛的世襲權貴子弟和軍戶世襲身份,還要留著嗎?


    要知道,不僅是下十四衛中如同於全這樣的人不少,上十二衛中更多。


    上十二衛之所以是上十二衛,那是因為他們都是第一批設置的,是朱元章親手設立,涉及到的權貴家族比下十四衛更多。


    朱棣已經清楚地明白,親軍衛現在戰鬥力衰弱的根本原因。


    還不隻是土木堡之變早成的軍官斷代,主要原因和衛所中相差不多,是權貴子弟的世襲製度。


    這些人中有不少,根本沒有任何過人之處,僅憑父母的官身和朝廷的世襲製度,就在親軍衛留有一席之地。


    他們的身份,使得他們一出生就位於許多軍戶子弟努力奮鬥上一輩子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朱棣忽然想起當年,東甌王湯和曾在醉酒時,向自己提起的一句玩笑話,當時湯和以酒醉後的玩笑口吻說:


    “你爹把所有朱家子孫都封王,子孫的子子孫孫,也要封王,現在還好,可十代百年之後呢?”


    “這麽多的王,還不把大明給漲破了?”


    上一世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朱棣還很年輕,第一個想法隻是害怕,害怕朱元章聽到這些話後,會對湯和秋後算賬。


    要知道,他的老爹眼睛裏是從不揉任何沙子的。


    朱棣沒有細想,當時便第一時間捂住了湯和的嘴,看著他沉沉睡去,也沒有將這件事向第二個人提及。


    可是經曆了一世之後,現在重生到三十年以後的大明,朱棣身處的角度已經和當時截然不同,想法也發生了根本上的改變。


    湯和的話,實在是細思極恐。


    這種說法不隻是限於朱家的子孫和子子孫孫,他們這些開國功臣的子孫和子子孫孫,也是同樣適用。


    是啊,現在這種比例還不算多,因為畢竟才兩三代人,可要是再過上三十年呢,再過上六十年呢!


    過了十代以後,這些擁有能征善戰祖先的權貴子弟,還能有他們祖先十之一二的本領嗎?


    朱棣一思考到這種情況,就覺得時不我待。


    這早晚是一個大問題。


    一旦以後讓類似於全這種權貴子弟,占據了大明全天下衛所的主要軍職,那麽大明也就離衰亡不遠了。


    將領不敢死戰,文臣隻知內鬥,這樣的國家豈能長久?


    “陛下,吏部尚書求見。”汪直來到跟前,小心說道。


    朱棣的思緒被打斷,滴咕了一聲:“何文淵?他來做什麽,讓他進來。”


    不多時,尚書何文淵捧著一遝本子,來到朱棣麵前。


    朱棣一見,心裏便是陰沉起來,看他這個架勢,準沒什麽好事兒。


    吏部尚書何文淵,是王直舉薦的繼任人選。


    當初,前內閣首輔王直致仕,這也是朱棣給他的恩典,因為王直知道,皇帝完全有本事把他留住,或者讓他晚節不保。


    但是朱棣,沒有這麽做,固然是有上一世對王直精明能幹的心態,最主要的是,還是不願意讓這個為大明操勞一輩子的老臣寒心。


    王直掌管下的內閣,雖然在很多事情上毫無建樹,但卻為剛剛重生迴來重新繼位的朱棣,壓製了土木堡後文臣集團的囂張氣焰。


    別看王直在景泰初年當首輔那兩年沒幹什麽事兒,可實際上,他幹的事兒一點也不比於謙少。


    隻不過,於謙幹的都是大事,王直是小事。


    身為文官集團當之無愧的領袖,王直既沒有在土木堡之後,對武勳勢力大肆打壓,也不怎麽在朝政大事上和新皇帝叫板。


    他所做最多的,就是對文臣們的請求視而不見,私底下對文臣們過激的行為加以訓斥,如果沒有他壓著,有些事朱棣還真不好辦。


    也正是因為王直這種不顯山露水的聰明之舉,朱棣才給了他這份最後的恩典,讓他能以內閣首輔的威嚴結束一生仕途。


    而王直舉薦的這個何文淵,也是有深層考慮的,絕對不是隨手拿出來一個就讓朱棣去用的。


    王直已經頤養天年了,更沒必要故意坑朱棣一把,舉薦一個喜歡和他對著幹的下屬上來給自己找不痛快。


    這個何文淵也正是如此,在吏部中一直被王直當做接班人培養。


    自從上任吏部尚書以來,吏部就基本沒在朝政大事上和朱棣唱過什麽反調,但凡事卻也不是完全向著皇帝。


    這恐怕就是王直私下的傳授了,這個何文淵自打主政吏部以來,這還是頭一迴來到乾清宮。


    朱棣就知道,肯定是有大事了。


    不過,朱棣也握著一張對付他的底牌,那就是何文淵並沒有入閣。


    何文淵是肯定想入閣,在翰林中存有名位的,這也是文臣們都想要的。


    他一進門,便將本子交給一旁小太監,躬身說道:“啟奏陛下,臣部經核天啟九年京察過失,及景泰元年京屬各部院衙門文武臣工,開列革職九十二人名單。”


    “恭請陛下禦覽,萬歲萬萬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棣重生土木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崛起的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崛起的石頭並收藏朱棣重生土木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