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記得洪武、永樂年間有不少火器,叫做碗口銃、手銃的,都還在使用嗎?”看著眾人全部到齊,朱棣問道。


    眾人對視一眼,英國公張輗出來說道:“迴陛下,都還在使用,隻不過碗口銃太過粗大,攜帶不便,隻用於守城。”


    “現在我邊軍裝配的手銃大致有二十幾種,不知道陛下說的是哪一種?”


    “二十幾種,這麽多了?”朱棣吃了一驚,道:“朕記得手銃不是隻在永樂七年和永樂十二年,製造出過兩種嗎?”


    “是,但在此之後,又造出了二十幾種......”張輗再次詢問:“不知陛下,問的是哪一種?”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裏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朱棣扶了撫額頭,倒也怪不得,僅是手銃就配發了這麽多,數量繁雜,到底有什麽用,什麽時候用,也不都說清楚。


    就算配發再多,也不能形成戰鬥力,有什麽用?


    “那你就挨個給朕說說,這些手銃的用法。”


    張輗道了一聲是。


    “現編入我官軍製式火器的手銃,以天、勝、英、奇、功、神、電等字為首編號,都由兵仗局和軍器局製造,僅景泰元年製成手銃便有一萬四千餘支。”


    “如此多的手銃編入官軍,為何沒能形成該有的戰鬥力?”於謙提出了疑問。


    張輗咳咳兩聲,在眾人疑惑的眼光中,繼續說道:“編入我官軍的正式手銃,有無敵手銃、快槍、連子銃、一窩蜂等,但都是輔助裝備。”


    “也就是說,這些手銃並不會真正作為主力火器使用。”


    聽到這話,朱棣確定了現在大明火器列裝部隊,到底是在哪走了彎路,站起身走下禦桉,負手踱步道:


    “昔年永樂五征蒙古,朕觀那忽蘭忽失溫一戰堪稱經典,太宗皇帝北征,何曾懼怕過胡虜騎兵。”


    “於謙,你當年隨軍,應該知道一些細節吧?”


    “現在朝中經曆此戰的功臣不多了,你就給大家講講吧!”


    於謙眼中一暗,又想起了土木堡之變給大明帶來的損失,說道:


    “當年太宗皇帝識破虜酋馬哈木的陰謀,率領大軍在忽蘭忽失溫一帶與瓦剌騎兵大戰,數萬騎兵占據高處,直衝我軍。”


    “太宗皇帝沉穩應對,以三大營騎兵、步兵、火器相結合的戰術,用神機銃炮猛轟山上衝來的數萬瓦剌騎兵。”


    “當時那場麵,臣現在想起,仍覺得驚心動魄!那可是數萬瓦剌騎兵,或許連馬哈木也沒料到,我神機營的火器威力如此強勁!”


    “數萬騎兵,未曾衝到我軍陣前,就遭到大片殺傷,一瀉千裏!”


    張輗喊道:“太宗威武!


    ”


    眾人都是聽得心曠神怡,這些故事,現在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土木堡之變後,明軍戰鬥力幾乎斷層。


    就算是宣大的楊洪、郭登二位將軍,也隻能憑借關城據守,鮮少有再能主動出擊到大漠之上,痛擊瓦剌騎兵了。


    這樣下去,再過上五十年、一百年,明軍戰鬥力到底要退化到什麽地步?


    實在是難以想象,這是當年追隨太宗打到忽蘭忽失溫封狼居胥的明軍,看來,軍備變革,勢在必行了。


    不能讓這種退化,持續下去。


    朱棣迴想起上一世的武功,也是滿心的傲氣,說道:“這次,朕要確立以神機營為主的新編火器營戰術,不能再讓他們亂放火器了。”


    “不然,火器製造再多,再是精良,也會毫無用武之地。”


    於謙說道:“臣同意,不過再單純用太宗當年的戰法,已經不可行了,那畢竟是快五十年前的事了。”


    “這些年以來,邊疆的遊牧民族騎兵戰法也在改變,我明軍不僅要精進火器的技術,也要改變戰法。”


    朱棣點頭,問道:“諸位中有不少立過戰功的,都說說,各抒己見吧!那三個臭皮匠還頂上個諸葛武侯,咱們這些人,怎麽也比三個臭皮匠要強吧?”


    “哈哈哈。”眾人哄堂大笑,氣氛頓時輕鬆不少。


    英國公張輗說道:“臣雖然不及父親勇猛,也比不上大哥的韜略,但臣很熟悉我大明的火器規製。”


    “臣以為,我軍火器目前粗製濫造太過嚴重,浪費了許多相應的財力,許多火器造出來發到軍中,士卒不知道是做什麽用的,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該用。”


    “士卒們,也缺乏使用這些火器的對應訓練!”


    朱棣點頭,說道:“這是一個問題,神機營日後不能單純作為一個在京師的精銳大營,也要給各地新編的火器營起帶頭作用。”


    “神機營要負責將懂行的教官發往全國各地的新編火器營,教授地方士卒使用火器,對火器分類也要明確使用方法和範圍。”


    “手銃種類太多,大部分都是沒什麽用的,射程短且不適合讓步兵使用,全部召迴,等兵仗局和軍器司試驗後,選出幾種合適的,在下發軍中。”


    “碗口銃這種洪武年就在用的老古董,除九邊以外的地區全部召迴,該熔的熔,該銷毀的銷毀,以後也不用再造了。”


    “九邊各鎮的暫且留著,朕看大同總兵楊洪的奏疏寫,去歲還有碗口銃在城頭射殺瓦剌騎兵的例子,就隻用於守城吧。”


    “敕諭軍器司、兵仗局,要他們挑選技術嫻熟的匠人,不論出身,不論籍貫,到天工局報道,專門研究火器。”


    張輗鬆了口氣,說道:“陛下聖明!”


    於謙站出來說道:“陛下,正統年間,沂王規定,不許邊方自造火器,京庫關領者多有不堪,懼怕地方粗製濫造,懼怕胡虜學習我火器之法。”


    “但臣認為,此舉過於杞人憂天,陛下如今也見到了,各地火器依舊粗製濫造、屢禁不絕,反而影響大明火器之發展。”


    “臣請陛下廢除此例,許邊關火器自造,許民間自研。”


    “還有這種成例,沂王實在是過於天真了。”朱棣有些吃驚,看來又是那個不爭氣的重孫子搞出來的,說道:


    “準了,此後開邊關自造火器之權,在邊關各地增減王恭廠的分廠,由司禮監下派提督太監統籌。”


    “民間也可自研火器,但禁止私藏火器,以火器傷人,若民造技術比朝廷的更為耐用,還可以獲得嘉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棣重生土木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崛起的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崛起的石頭並收藏朱棣重生土木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