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九年岷藩前世子朱徽焲控訴其同父異母的弟弟,鎮南王朱徽煣必死其母蘇氏一桉,在景泰元年重新被提起。
這就不得不提起當年明宣宗朱瞻基對此桉第一次做出的批駁,是痛斥岷藩前世子朱徽焲“誣毀仁廟,誹謗朝廷”。
為何如此?
因為當年的最終調查結果是為,岷藩前世子朱徽焲欲置弟弟於死地,而故意捏造罪名,對其進行誣陷。
辱及先帝,本就是大不敬之罪,何況這位先帝還是旁人眼中,當今天子景泰皇帝朱祁玉老爹的老爹。
於情於理,現在這個身份的朱棣都不可以坐視不理,自然有極其正當的理由重啟宗人府。
於是乎,在下敕諭令襄王朱瞻墡掌管宗人府以後,又下了一道聖旨。
聖旨內容也很簡單,這件多年前的破事兒已經夠混亂的了,對皇家顏麵實在重大,需要立刻梳理清楚。
朱棣的措辭嚴厲,讓朱徽焲、朱徽煣兄弟,及相關人員接到聖旨之後,立刻、馬上滾到北京將這件事情掰扯清楚。
這兩份聖旨,內閣通過和下發的效率都很快。
畢竟涉及宗親,全天下都看著呢,到底是岷藩前世子朱徽焲的垂死掙紮,還是他的弟弟鎮南王朱徽煣技高一籌。
這事兒現在除了朱棣明白了,其他人根本鬧不清楚,說什麽的都有,誰也沒那個本事敢往下壓。
倒是禮部,最近氣氛都不怎麽樣。
襄王朱瞻墡掌管宗人府以來,禮部的權利得到了很大的削弱。
原本土木堡之變以後,掌管宗人府的勳戚集團遭到重創,和軍事漸歸兵部一樣,宗親們的皇家冊籍、封爵、立妃等事,也都由宗人府改為禮部暫管。
雖然說是暫管,但朱棣知道,這種權利就和皇權一樣,一旦到手,就很難再還迴去了,何況現在勳貴也根本沒人有足夠的威望,去掌管整個宗親。
要是不早點奪迴到自己手上,那從此以後宗室就要受到文官集團掣肘,對皇權是一個很大的削弱。
朱棣透過這件大桉,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他知道如何能化險為夷,讓大桉的結果對自己最有利。
同時,朱棣也明白,自己這種做法實在對皇孫朱瞻墡很不地道的。
原本這個皇孫是很聰明的,從來沒有牽扯到什麽大事上來,上一世的朱棣就十分喜歡。
但是朱棣也實在是沒有了辦法,眼下要想一點點的把權利收迴來,宗親中不站出來一個人是不行的。
除了兩度監國卻毫無野心的襄王朱瞻墡以外,沒有第二個人選。
或許日後等到新勳貴集團成長起來,朱瞻墡表現依舊良好,朱棣還是會把他放迴去的,眼下隻能先拉他出來頂著了。
文官們對於這位襄王掌管宗人府,是根本沒有任何二話的,因為對於朱瞻墡,他們找不到任何黑點。
這個襄王,實在是太聰明了。
禮部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對禮部尚書胡惔的做法實在有些不滿。
雖說禮部尚書胡惔已經被朱棣綁上了“賊船”,可禮部之中卻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孫氏舊臣。
他們依舊相信,一切情況都會等到正統皇帝迴來以後得到解決。
如今宗人府逐漸收迴宗親的處置權,內閣為自保也不肯說話,禮部的官員們實在是坐不下去了。
就這樣幹瞪眼看著到手的權利一點點流逝卻毫無作為,這種感覺實在糟糕!
禮部右侍郎章倫本來就對禪讓大典之事耿耿於懷,持反對態度,不認可那次禪讓大典的結果,現在更是怒氣衝衝道:
“當今天子本為郕王,乃是臨危受命,為代皇帝,眼下搞出這些事來,擅殺孫氏一族,幽禁太後,簡直件件觸目驚心!”
“宗親度牒等事,本該是我禮部處置,何故歸於襄王?”
禮部尚書胡惔抬眼無力地看了他一眼,好像章倫越是在乎這些,他就越是不在乎,一點兒沒有掌管禮法的大臣的樣子。
他說道:“右侍郎若對此有異議,大可以上疏向陛下爭辯嘛!本部早就說了,今日部議,不是討論此事的。”
章倫以為是胡惔怕了,說道:“我看部堂是因為編撰了所謂的奸臣錄,貪生怕事了吧!”
胡惔身居高位了大半輩子,什麽風浪沒見過,這等低級的激將法他更是紋絲不動,懶懶說道:
“諸位臣僚,若對宗人府代管岷藩一桉有異議,足可以上疏爭辯,本部想,陛下並非是那蠻橫之人。”
“大家暢所欲言,陛下是一定會聽從的。”
簡單說,這事兒老夫我是不會管的。
在這比比沒什麽卵用,你們隨便說,反正我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會聽,要是真有那個本事,就去找皇帝嘮嘮。
事實證明,章倫的火候還是不到位。
被眾人一直陰陽怪氣的禮部尚書胡惔還沒怎麽樣,他受這一激頓時受不了了,站起身就要作動員。
章倫冷冷道:“朝廷法度敗壞,我等當一齊上奏天聽,求見太後,讓太後做主!太上皇也當盡早迎迴!”
胡惔聽了這話心道穩了,你小子死定了。
於是他麵色上更沒有章倫等人想看見的難受神情,反而緩和下來,章倫看他這副油鹽不進的樣子,心中更是生氣。
迴到府邸的當晚,便奮筆疾書了一番。
當這份奏疏第二天被汪直擺到朱棣的桉頭,朱棣是非常生氣的,這個章倫,實在是太放肆了!
章綸以近日各地不平,及黃河水災等天災人禍上疏陳述修德消災等十四項建議。
“宦官不可幹預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竊事權,後宮不可盛行聲色。凡陰盛之類的事,請都禁止。”
這話是在對朱棣寵信宦官王誠,重啟東廠表達不滿。
雖然東廠重啟至今,還沒有形成什麽太大的規模,完全對文臣們起不到任何作用,但就是有人看這個衙門不爽。
章倫的奏疏,就是他們心中想法最真實的寫照。
除此以外,章倫還表達了,朱棣之前弄的那個禪讓大典完全是他自己一廂情願,身為禮部右侍郎的他,根本不會承認。
所謂:
“孝悌是百行之本。願陛下退朝之後朝見兩宮皇太後,修問安視膳食之儀。上皇(明英宗)君臨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
“陛下曾親受上皇冊封,是上皇之臣。陛下與上皇,形雖異體,實同一人。臣伏讀奉迎上皇迴宮的詔書說:
‘禮惟有加尊而不能降低,義則以卑來奉尊。’
望陛下履行這一諾言,或者在初一、十五,或者在節日元旦,率領群臣在延和門遙拜上皇,以示兄弟之情,此實是天下至願。”
除了要求恢複朱祁鎮的太上皇名位以外,章倫還要求朱棣恢複錢太上皇後的地位,說香枕一桉,純屬當今中宮皇後汪氏失德,沒資格做中宮之主。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說什麽為正天下之母儀,定天下之大本,這樣才會則和氣充盈,災異自消。
朱棣讀完,麵上一副氣炸了的樣子,心裏卻是十分高興。
為什麽?
因為魚兒咬鉤了。
這麽久了,朱棣用了很多明裏暗裏的手段,想要逼那幫孫氏舊臣跳出來,可他們一直悶聲不吭。
終於,現在有一個孫氏舊臣忍不住蹦出來了。
這就不得不提起當年明宣宗朱瞻基對此桉第一次做出的批駁,是痛斥岷藩前世子朱徽焲“誣毀仁廟,誹謗朝廷”。
為何如此?
因為當年的最終調查結果是為,岷藩前世子朱徽焲欲置弟弟於死地,而故意捏造罪名,對其進行誣陷。
辱及先帝,本就是大不敬之罪,何況這位先帝還是旁人眼中,當今天子景泰皇帝朱祁玉老爹的老爹。
於情於理,現在這個身份的朱棣都不可以坐視不理,自然有極其正當的理由重啟宗人府。
於是乎,在下敕諭令襄王朱瞻墡掌管宗人府以後,又下了一道聖旨。
聖旨內容也很簡單,這件多年前的破事兒已經夠混亂的了,對皇家顏麵實在重大,需要立刻梳理清楚。
朱棣的措辭嚴厲,讓朱徽焲、朱徽煣兄弟,及相關人員接到聖旨之後,立刻、馬上滾到北京將這件事情掰扯清楚。
這兩份聖旨,內閣通過和下發的效率都很快。
畢竟涉及宗親,全天下都看著呢,到底是岷藩前世子朱徽焲的垂死掙紮,還是他的弟弟鎮南王朱徽煣技高一籌。
這事兒現在除了朱棣明白了,其他人根本鬧不清楚,說什麽的都有,誰也沒那個本事敢往下壓。
倒是禮部,最近氣氛都不怎麽樣。
襄王朱瞻墡掌管宗人府以來,禮部的權利得到了很大的削弱。
原本土木堡之變以後,掌管宗人府的勳戚集團遭到重創,和軍事漸歸兵部一樣,宗親們的皇家冊籍、封爵、立妃等事,也都由宗人府改為禮部暫管。
雖然說是暫管,但朱棣知道,這種權利就和皇權一樣,一旦到手,就很難再還迴去了,何況現在勳貴也根本沒人有足夠的威望,去掌管整個宗親。
要是不早點奪迴到自己手上,那從此以後宗室就要受到文官集團掣肘,對皇權是一個很大的削弱。
朱棣透過這件大桉,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他知道如何能化險為夷,讓大桉的結果對自己最有利。
同時,朱棣也明白,自己這種做法實在對皇孫朱瞻墡很不地道的。
原本這個皇孫是很聰明的,從來沒有牽扯到什麽大事上來,上一世的朱棣就十分喜歡。
但是朱棣也實在是沒有了辦法,眼下要想一點點的把權利收迴來,宗親中不站出來一個人是不行的。
除了兩度監國卻毫無野心的襄王朱瞻墡以外,沒有第二個人選。
或許日後等到新勳貴集團成長起來,朱瞻墡表現依舊良好,朱棣還是會把他放迴去的,眼下隻能先拉他出來頂著了。
文官們對於這位襄王掌管宗人府,是根本沒有任何二話的,因為對於朱瞻墡,他們找不到任何黑點。
這個襄王,實在是太聰明了。
禮部的官員們聚在一起,對禮部尚書胡惔的做法實在有些不滿。
雖說禮部尚書胡惔已經被朱棣綁上了“賊船”,可禮部之中卻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孫氏舊臣。
他們依舊相信,一切情況都會等到正統皇帝迴來以後得到解決。
如今宗人府逐漸收迴宗親的處置權,內閣為自保也不肯說話,禮部的官員們實在是坐不下去了。
就這樣幹瞪眼看著到手的權利一點點流逝卻毫無作為,這種感覺實在糟糕!
禮部右侍郎章倫本來就對禪讓大典之事耿耿於懷,持反對態度,不認可那次禪讓大典的結果,現在更是怒氣衝衝道:
“當今天子本為郕王,乃是臨危受命,為代皇帝,眼下搞出這些事來,擅殺孫氏一族,幽禁太後,簡直件件觸目驚心!”
“宗親度牒等事,本該是我禮部處置,何故歸於襄王?”
禮部尚書胡惔抬眼無力地看了他一眼,好像章倫越是在乎這些,他就越是不在乎,一點兒沒有掌管禮法的大臣的樣子。
他說道:“右侍郎若對此有異議,大可以上疏向陛下爭辯嘛!本部早就說了,今日部議,不是討論此事的。”
章倫以為是胡惔怕了,說道:“我看部堂是因為編撰了所謂的奸臣錄,貪生怕事了吧!”
胡惔身居高位了大半輩子,什麽風浪沒見過,這等低級的激將法他更是紋絲不動,懶懶說道:
“諸位臣僚,若對宗人府代管岷藩一桉有異議,足可以上疏爭辯,本部想,陛下並非是那蠻橫之人。”
“大家暢所欲言,陛下是一定會聽從的。”
簡單說,這事兒老夫我是不會管的。
在這比比沒什麽卵用,你們隨便說,反正我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會聽,要是真有那個本事,就去找皇帝嘮嘮。
事實證明,章倫的火候還是不到位。
被眾人一直陰陽怪氣的禮部尚書胡惔還沒怎麽樣,他受這一激頓時受不了了,站起身就要作動員。
章倫冷冷道:“朝廷法度敗壞,我等當一齊上奏天聽,求見太後,讓太後做主!太上皇也當盡早迎迴!”
胡惔聽了這話心道穩了,你小子死定了。
於是他麵色上更沒有章倫等人想看見的難受神情,反而緩和下來,章倫看他這副油鹽不進的樣子,心中更是生氣。
迴到府邸的當晚,便奮筆疾書了一番。
當這份奏疏第二天被汪直擺到朱棣的桉頭,朱棣是非常生氣的,這個章倫,實在是太放肆了!
章綸以近日各地不平,及黃河水災等天災人禍上疏陳述修德消災等十四項建議。
“宦官不可幹預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竊事權,後宮不可盛行聲色。凡陰盛之類的事,請都禁止。”
這話是在對朱棣寵信宦官王誠,重啟東廠表達不滿。
雖然東廠重啟至今,還沒有形成什麽太大的規模,完全對文臣們起不到任何作用,但就是有人看這個衙門不爽。
章倫的奏疏,就是他們心中想法最真實的寫照。
除此以外,章倫還表達了,朱棣之前弄的那個禪讓大典完全是他自己一廂情願,身為禮部右侍郎的他,根本不會承認。
所謂:
“孝悌是百行之本。願陛下退朝之後朝見兩宮皇太後,修問安視膳食之儀。上皇(明英宗)君臨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
“陛下曾親受上皇冊封,是上皇之臣。陛下與上皇,形雖異體,實同一人。臣伏讀奉迎上皇迴宮的詔書說:
‘禮惟有加尊而不能降低,義則以卑來奉尊。’
望陛下履行這一諾言,或者在初一、十五,或者在節日元旦,率領群臣在延和門遙拜上皇,以示兄弟之情,此實是天下至願。”
除了要求恢複朱祁鎮的太上皇名位以外,章倫還要求朱棣恢複錢太上皇後的地位,說香枕一桉,純屬當今中宮皇後汪氏失德,沒資格做中宮之主。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說什麽為正天下之母儀,定天下之大本,這樣才會則和氣充盈,災異自消。
朱棣讀完,麵上一副氣炸了的樣子,心裏卻是十分高興。
為什麽?
因為魚兒咬鉤了。
這麽久了,朱棣用了很多明裏暗裏的手段,想要逼那幫孫氏舊臣跳出來,可他們一直悶聲不吭。
終於,現在有一個孫氏舊臣忍不住蹦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