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出來,朕也還要找你算賬。”
就在楊善沉浸在自己的聰慧之中無法自拔時,朱棣冰冷的話語,給他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將他拉迴了殘酷的現實。
楊善膽虛不敢與朱棣對視,下意識低頭,蒼白的辯駁道:“臣又無罪,陛下有什麽賬和臣可算?”
“孫繼宗造反禍亂,縱兵攻打皇宮,你往日與孫氏一族,來往甚密,書信皆在北鎮撫司,豈能與之無關?”朱棣冷笑道:
“來人,將禮部左侍郎楊善押下去,以謀反罪誅滅全族!”
語落,兩名生麵孔的大漢將軍上殿,將還在懵逼狀態中的楊善架住就往下走。
楊善整個人懸空,腦迴路頓時反應過來,大唿:“陛下,臣無辜!臣對大明忠心耿耿,天日可鑒!”
“臣無辜啊!”
劇本不該是這麽演的!
我站出來是為表露忠心,不是來找死的!
太後呢?
到底什麽情況,一夜的功夫,難不成就徹底失勢了?
很明顯,在府邸中躲了一夜的楊善,和其餘很多朝臣一樣,都還搞不清楚狀況。
隻不過他是個急功近利的人,想做第一個給孫若微火種送炭的人,他的下場,也讓其餘朝臣轉瞬間看清了大明現在真正的主導者是誰。
作為內閣首輔,如今的王直是油鍋裏的那個人。
內閣首輔既是文臣之首,上到景泰皇帝,下至滿朝文武,全都在等他這個有地位的人站出來表態。
可即便是王直,也實在沒預料到如今的這個局麵。
幾天之內,大明的整個中樞就完全變天了,事態轉變之迅速,甚至於他這個內閣首輔事先也全然不知,現在也是多臉懵逼。
王直的嘴巴動了動,最終還是沒選擇替楊善求情。
楊善的下場已經顯而易見,剛剛發動政變奪取宮政大權的景泰皇帝,如今需要一個殺雞儆猴的機會。
碰巧,這貨就跳出來了,結果全族都噶了。
王直之前是猜到楊善可能會被當成典型處理,但是他沒料到這位景泰皇帝竟然這麽狠,直接誅滅了他的全族!
這種行為,也是在告訴在朝的群臣,至少皇宮和京城,大勢已定了,任何人都翻不起風浪。
殺雞儆猴之後呢?
則需要一個撫慰人心的機會。
想到這裏王直忽然會議起了年少時期的一段往事,意氣風發起兵靖難的朱棣,率領靖難大軍攻入金陵,就是如今這樣一副樣子。
當時王直還是個少年,朱棣騎馬進入金陵時,曾在人群中看了他一眼。
隻這一眼,便令年少時的王直渾身一顫,引為天人。
彼時的朱棣,做事淩厲、果斷,對敢於犯顏的建文舊臣,不說二話,直接就殺,輕則身首異處,重則滅族。
誅殺建文舊臣後,對其餘的臣子則是倍加拉攏,並且出台相應的善民政策,迅速穩定了靖難之役後的全國人心。
他的欲擒故縱,他的欲取先予,王直一直都深深刻在心裏。
隻不過王直實在沒想到,自己這一輩子,竟然經曆了兩次重大的政變,還都是如此的相似。
這位景泰皇帝如今的做法,簡直是深得太宗文皇帝的深傳,一點兒不拖泥帶水,老練得根本不像第一次。
憑借經曆過靖難之役的經驗,王直很快發現,隻要眼前這個景泰皇帝,不會忽然犯傻,太後一黨就根本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
略作思索,王直很快就轉變心態,決定做這個帶領群臣諂媚的從龍之臣。
他於是在萬眾矚目下上前,說道:“陛下聖明,孫繼宗身為外戚,卻掌兵權,違背祖製不說,竟敢縱兵攻打皇城,的確該死。”
朱棣也緩和神色,臉上兇狠的神色頓時消散,和顏悅色道:“愛卿所言,甚合朕意,誅滅楊善全族,實非朕之本意。”
“孫繼宗調動後軍都督府,孫紹宗脅迫北鎮撫司,意欲攻打皇城,朕迫於自保,不得不誅殺孫氏。”
“太後想必是為孫氏一族不顧皇恩浩蕩之做法甚為失望,因此而瘋,太後雖瘋,但朝廷禮製尤在,朕亦當遵行。”
“孫氏一族造反禍亂,皆係狼子野心、咎由自取,與諸位愛卿無關,與太後更是無關,朕此後會繼續禮尊太後,現已遷居仁壽宮。”
“諸卿盡可放心!”
一番話下來,浮躁起來的人心漸漸安定下去。
朝堂上的人精都聽得出這一番糖衣炮彈下包藏著的威脅之意,但他們至少能確定,隻要不和楊善一樣蠢得跳出去,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個時候,活著還是最重要的。
這一番軟硬兼施,令許多曆經幾朝的老臣們,都是倍感熟悉。
禮部尚書胡濙這時出列道:“啟奏陛下,為合乎禮製,臣與兵部尚書於謙、大理寺卿王文等商議,請立陛下之生母吳氏為聖皇太後,尊居仁壽宮。”
“唯今之計,兩宮並立,為從善之舉!”
“準卿所奏。”
朱棣一身鎧甲尚未脫去,還有些許早已凝固的血漬,忽然從龍椅上下來,走在奉天殿上。
隨後,與群臣的眼神一一對視。
靜靜走了一圈迴來,朱棣一步步登上禦階上,迴首說道:
“自今日起,凡正統年間遭受貶斥的官員,尤其是遭受王振和孫氏一族迫害的官員,一律恢複原職錄用。”
“正統年間的一切懲戒條陳,凡與永樂一朝相悖的,皆概作廢,遭受懲戒之人員,皆免懲戒之身,擇優錄用。”
“禮部尚書胡濙!朕命你擬定《正統奸臣錄》,將孫氏一族作為魁首錄入,太後既已瘋癲,可免錄其中。”
《正統奸臣錄》
這是代表著什麽,胡濙自然明白,但也沒什麽推托之詞,站出來說道:“臣領旨,舉薦商輅、王一寧、江源三人輔以編撰。”
“準。”
朱棣頷首,隨後正色道:“朕如今誅殺孫氏,匡正天下,必當盡誅邪佞,倘若有罪者不敢殺之,無罪者赦免從事,綱常何在?”
“群臣悉知,朕之本意,絕非誤傷牽連禍及傷亡,散朝吧。”
於謙這時忽然出來道:“臣兵部尚書於謙,有本所奏。”
朱棣這才看到了在這次政變中,手握最大權利,但卻一直當一個幕後透明人的於謙,笑笑點頭,示意讓他繼續。
於謙說道:“陛下既已親政,當禦群臣拜太後,既合乎禮製法度,也可穩天下臣工之心。”
朱棣深深看了他一眼,略作遲疑,隨後道:“準。”
就在楊善沉浸在自己的聰慧之中無法自拔時,朱棣冰冷的話語,給他當頭澆了一盆涼水,將他拉迴了殘酷的現實。
楊善膽虛不敢與朱棣對視,下意識低頭,蒼白的辯駁道:“臣又無罪,陛下有什麽賬和臣可算?”
“孫繼宗造反禍亂,縱兵攻打皇宮,你往日與孫氏一族,來往甚密,書信皆在北鎮撫司,豈能與之無關?”朱棣冷笑道:
“來人,將禮部左侍郎楊善押下去,以謀反罪誅滅全族!”
語落,兩名生麵孔的大漢將軍上殿,將還在懵逼狀態中的楊善架住就往下走。
楊善整個人懸空,腦迴路頓時反應過來,大唿:“陛下,臣無辜!臣對大明忠心耿耿,天日可鑒!”
“臣無辜啊!”
劇本不該是這麽演的!
我站出來是為表露忠心,不是來找死的!
太後呢?
到底什麽情況,一夜的功夫,難不成就徹底失勢了?
很明顯,在府邸中躲了一夜的楊善,和其餘很多朝臣一樣,都還搞不清楚狀況。
隻不過他是個急功近利的人,想做第一個給孫若微火種送炭的人,他的下場,也讓其餘朝臣轉瞬間看清了大明現在真正的主導者是誰。
作為內閣首輔,如今的王直是油鍋裏的那個人。
內閣首輔既是文臣之首,上到景泰皇帝,下至滿朝文武,全都在等他這個有地位的人站出來表態。
可即便是王直,也實在沒預料到如今的這個局麵。
幾天之內,大明的整個中樞就完全變天了,事態轉變之迅速,甚至於他這個內閣首輔事先也全然不知,現在也是多臉懵逼。
王直的嘴巴動了動,最終還是沒選擇替楊善求情。
楊善的下場已經顯而易見,剛剛發動政變奪取宮政大權的景泰皇帝,如今需要一個殺雞儆猴的機會。
碰巧,這貨就跳出來了,結果全族都噶了。
王直之前是猜到楊善可能會被當成典型處理,但是他沒料到這位景泰皇帝竟然這麽狠,直接誅滅了他的全族!
這種行為,也是在告訴在朝的群臣,至少皇宮和京城,大勢已定了,任何人都翻不起風浪。
殺雞儆猴之後呢?
則需要一個撫慰人心的機會。
想到這裏王直忽然會議起了年少時期的一段往事,意氣風發起兵靖難的朱棣,率領靖難大軍攻入金陵,就是如今這樣一副樣子。
當時王直還是個少年,朱棣騎馬進入金陵時,曾在人群中看了他一眼。
隻這一眼,便令年少時的王直渾身一顫,引為天人。
彼時的朱棣,做事淩厲、果斷,對敢於犯顏的建文舊臣,不說二話,直接就殺,輕則身首異處,重則滅族。
誅殺建文舊臣後,對其餘的臣子則是倍加拉攏,並且出台相應的善民政策,迅速穩定了靖難之役後的全國人心。
他的欲擒故縱,他的欲取先予,王直一直都深深刻在心裏。
隻不過王直實在沒想到,自己這一輩子,竟然經曆了兩次重大的政變,還都是如此的相似。
這位景泰皇帝如今的做法,簡直是深得太宗文皇帝的深傳,一點兒不拖泥帶水,老練得根本不像第一次。
憑借經曆過靖難之役的經驗,王直很快發現,隻要眼前這個景泰皇帝,不會忽然犯傻,太後一黨就根本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
略作思索,王直很快就轉變心態,決定做這個帶領群臣諂媚的從龍之臣。
他於是在萬眾矚目下上前,說道:“陛下聖明,孫繼宗身為外戚,卻掌兵權,違背祖製不說,竟敢縱兵攻打皇城,的確該死。”
朱棣也緩和神色,臉上兇狠的神色頓時消散,和顏悅色道:“愛卿所言,甚合朕意,誅滅楊善全族,實非朕之本意。”
“孫繼宗調動後軍都督府,孫紹宗脅迫北鎮撫司,意欲攻打皇城,朕迫於自保,不得不誅殺孫氏。”
“太後想必是為孫氏一族不顧皇恩浩蕩之做法甚為失望,因此而瘋,太後雖瘋,但朝廷禮製尤在,朕亦當遵行。”
“孫氏一族造反禍亂,皆係狼子野心、咎由自取,與諸位愛卿無關,與太後更是無關,朕此後會繼續禮尊太後,現已遷居仁壽宮。”
“諸卿盡可放心!”
一番話下來,浮躁起來的人心漸漸安定下去。
朝堂上的人精都聽得出這一番糖衣炮彈下包藏著的威脅之意,但他們至少能確定,隻要不和楊善一樣蠢得跳出去,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個時候,活著還是最重要的。
這一番軟硬兼施,令許多曆經幾朝的老臣們,都是倍感熟悉。
禮部尚書胡濙這時出列道:“啟奏陛下,為合乎禮製,臣與兵部尚書於謙、大理寺卿王文等商議,請立陛下之生母吳氏為聖皇太後,尊居仁壽宮。”
“唯今之計,兩宮並立,為從善之舉!”
“準卿所奏。”
朱棣一身鎧甲尚未脫去,還有些許早已凝固的血漬,忽然從龍椅上下來,走在奉天殿上。
隨後,與群臣的眼神一一對視。
靜靜走了一圈迴來,朱棣一步步登上禦階上,迴首說道:
“自今日起,凡正統年間遭受貶斥的官員,尤其是遭受王振和孫氏一族迫害的官員,一律恢複原職錄用。”
“正統年間的一切懲戒條陳,凡與永樂一朝相悖的,皆概作廢,遭受懲戒之人員,皆免懲戒之身,擇優錄用。”
“禮部尚書胡濙!朕命你擬定《正統奸臣錄》,將孫氏一族作為魁首錄入,太後既已瘋癲,可免錄其中。”
《正統奸臣錄》
這是代表著什麽,胡濙自然明白,但也沒什麽推托之詞,站出來說道:“臣領旨,舉薦商輅、王一寧、江源三人輔以編撰。”
“準。”
朱棣頷首,隨後正色道:“朕如今誅殺孫氏,匡正天下,必當盡誅邪佞,倘若有罪者不敢殺之,無罪者赦免從事,綱常何在?”
“群臣悉知,朕之本意,絕非誤傷牽連禍及傷亡,散朝吧。”
於謙這時忽然出來道:“臣兵部尚書於謙,有本所奏。”
朱棣這才看到了在這次政變中,手握最大權利,但卻一直當一個幕後透明人的於謙,笑笑點頭,示意讓他繼續。
於謙說道:“陛下既已親政,當禦群臣拜太後,既合乎禮製法度,也可穩天下臣工之心。”
朱棣深深看了他一眼,略作遲疑,隨後道:“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