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君臣奏事,禍水東引
從宗正寺走出來的千古一帝 作者:冰茶常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已修改。】
未時過半。
烈日高懸,萬物懨懨。
皇宮紫宸殿禦書房內。
正德帝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
麵色極其平靜地徐徐翻閱著手中所持奏章。
全然不曾理會先他人一步而至的太子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
似是全身心皆沉浸於手中所持奏章之中。
又好似刻意借此舉敲打太子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
一時間偌大的紫宸殿內。
除正德帝時不時翻動奏章所發出的輕微聲響外。
便再無其他絲毫聲響。
聞召後便無不快速而至。
但卻已然於紫宸殿禦書房內枯站一刻多鍾之久的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
見此情形後心中無不漸漸泛起些許嘀咕。
更有甚者因心中所虧過甚。
麵上雖一如往常般眼觀鼻、鼻觀心不見絲毫異樣。
但藏身於袖擺之內的雙手卻早已微微顫栗不止。
無人知曉正德帝此舉究竟有何深意。
更無人知曉正德帝此番相召究竟所為何事。
未知。
有時方才是人世間最為令人恐懼之事。
就在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心中無不泛起濃濃嘀咕之際。
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在京都督以及晉王許鎮等一行人陸續行至紫宸殿禦書房內。
待麵朝正德帝滿是恭敬地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後。
遂依照文武有別以及官職高低默默地分列於禦書房左右兩側。
而在整個過程中。
身著一雪白無暇道袍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除時不時輕道一聲免禮外,便再無絲毫他言。
見此情形。
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心中不由得漸漸忐忑起來。
且隨著時間的緩慢推移。
分列於紫宸殿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文武大員中。
心中不自覺地泛起濃濃忐忑之意者竟愈發地多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
就在紫宸殿禦書房內近乎人人心中無不忐忑之際。
身著一雪白無暇道袍滿是威嚴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終是緩緩放下手中所持奏章。
“人可曾全部到齊?”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抬頭望向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
“迴陛下。”
“太子殿下、晉王殿下、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在京都督皆已至。”
常年侍奉於正德帝左右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詹竹聞言當即躬身稟報道。
“人都到齊了便好。”
正德帝微微點了點頭,隨即麵色極其平靜地默默環顧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一眼。
“不久前朕收到消息。”
“燕王奕親率一萬兵馬奉旨出塞討伐匈奴。”
“於塞外一名為野狐嶺的地方與匈奴屍逐王所率萬五千兵馬正麵相遇。”
“兩軍相遇,必有一番血戰。”
“此戰......”
“.......”
“.......”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不徐不疾地出言講述道。
言語間正德帝始終以眼角餘光不著痕跡地留意著下方群臣反應。
其方一言及許奕親率一萬兵馬與匈奴屍逐王所率萬五千兵馬正麵相遇。
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原本皆喜怒不形於色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
聞及此言後麵色無起了些許變化。
而其中尤以太子許雍、晉王許鎮二人為最。
隻不過二人神色變幻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完全截然相反。
待正德帝言及許奕親率一萬兵馬全殲匈奴屍逐王所率萬五千大軍。
且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並以屍逐王大軍屍身築起數座京觀這一消息後。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瞬間響起道道倒吸冷氣之聲。
分列於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麵上神情更是因此而變得極其的精彩。
紫宸殿禦書房內。
待將許奕率軍與屍逐王大戰一事全部道出後。
正德帝不由得微微一頓,隨即再度默默環顧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一眼。
“此戰!”
“燕王奕以少勝多!”
“全殲萬五千敵軍!並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並以屍逐王大軍屍身築起數座京觀。”
“此舉無疑大揚我天朝上國國威!大漲我天朝上國將士軍心士氣!”
“今日召汝等前來!所議之事便為此事!”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為此事定下最終基調。
此言一出。
分列於紫宸殿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中。
至少超過半數無不悄悄望向立身於正德帝左下首處的太子許雍。
更有甚者目光中微不可察地閃過些許異樣之色。
然而。
就在分列於紫宸殿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中。
至少超過半數將目光悄無聲息地匯聚於太子許雍之身之際。
立身於正德帝左下首處的太子許雍忽然邁步出列。
“父皇。”
“以兒臣之拙見。”
“燕王奕此戰以少勝多,全殲了屍逐王所率大軍。”
“並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由此可見。”
“燕王奕於統兵一道究竟是何等之天賦異稟!”
“若是燕王奕能夠快速率兵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
“屆時三路兵馬合兵一處。”
“匈奴四王將之危必然頃刻可解。”
“甚至於全麵反攻徹底擊潰匈奴四王將亦非不可能之事。”
“若是我軍能夠於漠北戰場徹底擊潰匈奴四王將。”
“匈奴單於伊稚斜、左賢王烏帷二人必然急於迴防漠北。”
“到了那時。”
“西域都護城之危必然隨之而解!”
許雍邁步出列行至正中,隨即麵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
言語間全然不提朝廷應當如何封賞許奕之事。
反而將話題逐步引向朝廷現如今對外所麵臨的兩大危機。
即:司馬大將軍李光利部、討賊將軍夏侯棟部數萬兵馬。
被匈奴四王將圍困於漠北草原寸步難行之危機。
以及匈奴單於伊稚斜、左賢王烏帷親率大軍抵臨西域。
所造成的焉耆、姑墨兩國叛周歸匈;西域都護城被圍等西域危機。
太子許雍話音方落。
身為當朝首輔、文官之首的文淵閣大學士上官鹿不由得眼前一亮。
隨即身軀不由得微微一顫。
說時遲那時快。
許雍話音方落。
上官鹿身軀方微微一顫。
當即便有數名朝中大員邁步出列。
麵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至一禮,隨即朗聲附議。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而隨著數名朝中大員相繼出列附議。
越來越多的朝中文武大員在短暫的有餘過後。
相繼邁步出列朗聲附議道。
不多時。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
除晉王許鎮以及身份極其特殊絕不會輕易表態的五軍都督府一眾在京都督依舊立身於原地外。
餘者無論內心深處願或不願。
皆於大勢所趨之下不得不相繼出列附議。
而這又何嚐不是另一種形勢上的站隊?
見此情形。
正德帝麵上雖一如往常般不見絲毫異樣。
但心中卻已然於悄無聲息間生出濃濃無名之火。
十餘息後。
正德帝強行壓下心頭無名之火。
麵色極其平靜但目光中卻不著一絲一毫情緒地緩緩掃過下方一眾朝中文武大員。
視線最終定格在麵無表情地立身於原地一動不動的晉王許鎮處。
“晉王。”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不徐不疾地開口喚道。
“臣在!”
晉王許鎮聞言當即邁步出列行至正中。
隨即麵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禮道。
“汝有何見?”
正德帝不徐不疾地出言相詢道。
“迴陛下。”
“以臣之拙見。”
“太子殿下方才所言合兵一事大為不妥。”
晉王許鎮聞言當即毫無顧忌地朗聲迴答道。
此言一出。
恍若一顆巨大山石猛然間墜入極其平靜的湖麵般。
頃刻間便激起足足數丈高的驚天浪花。
一時間。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瞬間陷入落針可聞般的濃濃死寂之中。
滿堂文武更是無不瞪大雙眼,齊刷刷地側目望向晉王許鎮。
眼神中則更是充滿了濃濃的詫異以及不敢置信之色。
在場眾人皆知晉王許鎮與燕王奕相交莫逆。
但卻無人料到晉王許鎮竟會為燕王奕做到這般程度。
正德帝雖近乎無時無刻不在刻意隱瞞自身身體狀況。
但能有資格走進紫宸殿禦書房參與小朝會議事之人。
又豈會有那真真正正的蠢笨之人?
縱使正德帝再如何近乎無時無刻不在刻意隱瞞自身身體狀態。
但在場的眾人卻早已自過往的點點蛛絲馬跡中嗅到了些許端倪。
眾人雖不知正德帝究竟還能健在多久。
但在場的眾人心中卻極其地清楚。
以正德帝現如今的身體狀況而言。
其絕不會在拋擲一場所謂巫蠱案。
如此一來。
許雍的太子之位隻會愈發地穩固。
待正德帝有朝一日駕崩後。
皇位必然毫無懸念地落入許雍之手。
而得罪一位不久後便會登上帝位的儲君。
其後果究竟會是何等之言重。
在場眾人心中自是無比的清楚。
也正因此。
當許雍說出令燕王奕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共進共退之言後。
在場眾人雖明知此舉極為不妥。
但權衡再三過後最後依舊還是選擇了出列附議。
故而。
當晉王許鎮為了燕王許奕不顧一切地站出來正麵反駁太子許雍之言時。
往日裏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滿堂文武大員方才會這般失態。
一時間。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
亦因晉王許鎮不顧一切之言。
而瞬間陷入一種落針可聞般的濃濃死寂之中。
已然深陷濃濃死寂之中的紫宸殿禦書房內。
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麵無表情地緩緩掃過下方一眾文武大員們。
似是欲將下方一眾文武大員們此時神情深深刻入腦海中般。
足足過了近半刻鍾之久。
正德帝方才將目光再度定格於晉王許鎮之身。
“太子之言,緣何不妥?”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緩緩開口問道。
“迴陛下。”
“以臣之拙見。”
“太子殿下所言不妥有二。”
“其一。”
“燕王奕雖親率一萬兵馬以少勝多全殲了屍逐王大軍。”
“並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但此時燕王奕所呈戰報尚未抵達京城。”
“吾等皆不知燕王奕所率一萬兵馬於此戰中傷亡如何。”
“若是燕王奕所率兵馬傷亡過重。”
“此時勒令燕王奕率軍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
“燕王奕及其所率兵馬極有可能將會折戟沉沙於匈奴四王將之手。”
“如此一來。”
“我軍將士軍心士氣等必然將會因此而蒙塵。”
“此為一不妥。”
“其二。”
“無論燕王奕所率兵馬在與屍逐王大軍一戰中折損如何。”
“其以少勝多全殲了屍逐王所率大軍。”
“且生擒了屍逐王哈曼這一輝煌戰果。”
“無疑將會極大地提振我軍將士軍心士氣。”
“與此同時。”
“亦必然將會極大地震懾匈奴四王將。”
“屆時。”
“若匈奴四王將分兵去攻燕王奕。”
“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自可尋機脫困。”
“若匈奴四王將不曾分兵去攻燕王奕。”
“燕王奕則自可趁匈奴四王將無暇他顧之際。”
“率軍直奔匈奴四王將部落草場而去。”
“以此行圍魏救趙之舉。”
“相較於燕王奕率軍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共進共退。”
“此舉無疑更能擾亂匈奴四王將軍心士氣。”
“亦更能打破我國於塞外草原所遇僵局。”
“故而臣以為。”
“此乃太子殿下所言二不妥。”
晉王許鎮聞言當即朗聲道出早已斟酌多日的措辭。
事實上。
早在數日之前。
晉王許鎮便已然通過其麾下十天幹暗衛中的暗衛甲。
得知了許奕率軍全殲屍逐王大軍並生擒了屍逐王哈曼一事。
且自得知此事之後。
晉王許鎮便已然開始為今日之事做最充足的準備。
未時過半。
烈日高懸,萬物懨懨。
皇宮紫宸殿禦書房內。
正德帝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
麵色極其平靜地徐徐翻閱著手中所持奏章。
全然不曾理會先他人一步而至的太子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
似是全身心皆沉浸於手中所持奏章之中。
又好似刻意借此舉敲打太子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
一時間偌大的紫宸殿內。
除正德帝時不時翻動奏章所發出的輕微聲響外。
便再無其他絲毫聲響。
聞召後便無不快速而至。
但卻已然於紫宸殿禦書房內枯站一刻多鍾之久的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
見此情形後心中無不漸漸泛起些許嘀咕。
更有甚者因心中所虧過甚。
麵上雖一如往常般眼觀鼻、鼻觀心不見絲毫異樣。
但藏身於袖擺之內的雙手卻早已微微顫栗不止。
無人知曉正德帝此舉究竟有何深意。
更無人知曉正德帝此番相召究竟所為何事。
未知。
有時方才是人世間最為令人恐懼之事。
就在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心中無不泛起濃濃嘀咕之際。
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在京都督以及晉王許鎮等一行人陸續行至紫宸殿禦書房內。
待麵朝正德帝滿是恭敬地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後。
遂依照文武有別以及官職高低默默地分列於禦書房左右兩側。
而在整個過程中。
身著一雪白無暇道袍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除時不時輕道一聲免禮外,便再無絲毫他言。
見此情形。
許雍以及上官鹿、姚延津等一眾內閣輔臣心中不由得漸漸忐忑起來。
且隨著時間的緩慢推移。
分列於紫宸殿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文武大員中。
心中不自覺地泛起濃濃忐忑之意者竟愈發地多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
就在紫宸殿禦書房內近乎人人心中無不忐忑之際。
身著一雪白無暇道袍滿是威嚴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終是緩緩放下手中所持奏章。
“人可曾全部到齊?”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抬頭望向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
“迴陛下。”
“太子殿下、晉王殿下、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五軍都督府在京都督皆已至。”
常年侍奉於正德帝左右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詹竹聞言當即躬身稟報道。
“人都到齊了便好。”
正德帝微微點了點頭,隨即麵色極其平靜地默默環顧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一眼。
“不久前朕收到消息。”
“燕王奕親率一萬兵馬奉旨出塞討伐匈奴。”
“於塞外一名為野狐嶺的地方與匈奴屍逐王所率萬五千兵馬正麵相遇。”
“兩軍相遇,必有一番血戰。”
“此戰......”
“.......”
“.......”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不徐不疾地出言講述道。
言語間正德帝始終以眼角餘光不著痕跡地留意著下方群臣反應。
其方一言及許奕親率一萬兵馬與匈奴屍逐王所率萬五千兵馬正麵相遇。
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原本皆喜怒不形於色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
聞及此言後麵色無起了些許變化。
而其中尤以太子許雍、晉王許鎮二人為最。
隻不過二人神色變幻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卻是完全截然相反。
待正德帝言及許奕親率一萬兵馬全殲匈奴屍逐王所率萬五千大軍。
且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並以屍逐王大軍屍身築起數座京觀這一消息後。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瞬間響起道道倒吸冷氣之聲。
分列於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麵上神情更是因此而變得極其的精彩。
紫宸殿禦書房內。
待將許奕率軍與屍逐王大戰一事全部道出後。
正德帝不由得微微一頓,隨即再度默默環顧分列於下方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一眼。
“此戰!”
“燕王奕以少勝多!”
“全殲萬五千敵軍!並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並以屍逐王大軍屍身築起數座京觀。”
“此舉無疑大揚我天朝上國國威!大漲我天朝上國將士軍心士氣!”
“今日召汝等前來!所議之事便為此事!”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為此事定下最終基調。
此言一出。
分列於紫宸殿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中。
至少超過半數無不悄悄望向立身於正德帝左下首處的太子許雍。
更有甚者目光中微不可察地閃過些許異樣之色。
然而。
就在分列於紫宸殿禦書房左右兩側的一眾朝中文武大員中。
至少超過半數將目光悄無聲息地匯聚於太子許雍之身之際。
立身於正德帝左下首處的太子許雍忽然邁步出列。
“父皇。”
“以兒臣之拙見。”
“燕王奕此戰以少勝多,全殲了屍逐王所率大軍。”
“並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由此可見。”
“燕王奕於統兵一道究竟是何等之天賦異稟!”
“若是燕王奕能夠快速率兵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
“屆時三路兵馬合兵一處。”
“匈奴四王將之危必然頃刻可解。”
“甚至於全麵反攻徹底擊潰匈奴四王將亦非不可能之事。”
“若是我軍能夠於漠北戰場徹底擊潰匈奴四王將。”
“匈奴單於伊稚斜、左賢王烏帷二人必然急於迴防漠北。”
“到了那時。”
“西域都護城之危必然隨之而解!”
許雍邁步出列行至正中,隨即麵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禮。
言語間全然不提朝廷應當如何封賞許奕之事。
反而將話題逐步引向朝廷現如今對外所麵臨的兩大危機。
即:司馬大將軍李光利部、討賊將軍夏侯棟部數萬兵馬。
被匈奴四王將圍困於漠北草原寸步難行之危機。
以及匈奴單於伊稚斜、左賢王烏帷親率大軍抵臨西域。
所造成的焉耆、姑墨兩國叛周歸匈;西域都護城被圍等西域危機。
太子許雍話音方落。
身為當朝首輔、文官之首的文淵閣大學士上官鹿不由得眼前一亮。
隨即身軀不由得微微一顫。
說時遲那時快。
許雍話音方落。
上官鹿身軀方微微一顫。
當即便有數名朝中大員邁步出列。
麵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至一禮,隨即朗聲附議。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附議!”
而隨著數名朝中大員相繼出列附議。
越來越多的朝中文武大員在短暫的有餘過後。
相繼邁步出列朗聲附議道。
不多時。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
除晉王許鎮以及身份極其特殊絕不會輕易表態的五軍都督府一眾在京都督依舊立身於原地外。
餘者無論內心深處願或不願。
皆於大勢所趨之下不得不相繼出列附議。
而這又何嚐不是另一種形勢上的站隊?
見此情形。
正德帝麵上雖一如往常般不見絲毫異樣。
但心中卻已然於悄無聲息間生出濃濃無名之火。
十餘息後。
正德帝強行壓下心頭無名之火。
麵色極其平靜但目光中卻不著一絲一毫情緒地緩緩掃過下方一眾朝中文武大員。
視線最終定格在麵無表情地立身於原地一動不動的晉王許鎮處。
“晉王。”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不徐不疾地開口喚道。
“臣在!”
晉王許鎮聞言當即邁步出列行至正中。
隨即麵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禮道。
“汝有何見?”
正德帝不徐不疾地出言相詢道。
“迴陛下。”
“以臣之拙見。”
“太子殿下方才所言合兵一事大為不妥。”
晉王許鎮聞言當即毫無顧忌地朗聲迴答道。
此言一出。
恍若一顆巨大山石猛然間墜入極其平靜的湖麵般。
頃刻間便激起足足數丈高的驚天浪花。
一時間。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瞬間陷入落針可聞般的濃濃死寂之中。
滿堂文武更是無不瞪大雙眼,齊刷刷地側目望向晉王許鎮。
眼神中則更是充滿了濃濃的詫異以及不敢置信之色。
在場眾人皆知晉王許鎮與燕王奕相交莫逆。
但卻無人料到晉王許鎮竟會為燕王奕做到這般程度。
正德帝雖近乎無時無刻不在刻意隱瞞自身身體狀況。
但能有資格走進紫宸殿禦書房參與小朝會議事之人。
又豈會有那真真正正的蠢笨之人?
縱使正德帝再如何近乎無時無刻不在刻意隱瞞自身身體狀態。
但在場的眾人卻早已自過往的點點蛛絲馬跡中嗅到了些許端倪。
眾人雖不知正德帝究竟還能健在多久。
但在場的眾人心中卻極其地清楚。
以正德帝現如今的身體狀況而言。
其絕不會在拋擲一場所謂巫蠱案。
如此一來。
許雍的太子之位隻會愈發地穩固。
待正德帝有朝一日駕崩後。
皇位必然毫無懸念地落入許雍之手。
而得罪一位不久後便會登上帝位的儲君。
其後果究竟會是何等之言重。
在場眾人心中自是無比的清楚。
也正因此。
當許雍說出令燕王奕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共進共退之言後。
在場眾人雖明知此舉極為不妥。
但權衡再三過後最後依舊還是選擇了出列附議。
故而。
當晉王許鎮為了燕王許奕不顧一切地站出來正麵反駁太子許雍之言時。
往日裏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滿堂文武大員方才會這般失態。
一時間。
偌大的紫宸殿禦書房內。
亦因晉王許鎮不顧一切之言。
而瞬間陷入一種落針可聞般的濃濃死寂之中。
已然深陷濃濃死寂之中的紫宸殿禦書房內。
滿是威儀地端坐於上首龍椅之上的正德帝。
麵無表情地緩緩掃過下方一眾文武大員們。
似是欲將下方一眾文武大員們此時神情深深刻入腦海中般。
足足過了近半刻鍾之久。
正德帝方才將目光再度定格於晉王許鎮之身。
“太子之言,緣何不妥?”
正德帝略作定神,隨即緩緩開口問道。
“迴陛下。”
“以臣之拙見。”
“太子殿下所言不妥有二。”
“其一。”
“燕王奕雖親率一萬兵馬以少勝多全殲了屍逐王大軍。”
“並生擒了身為匈奴二十四長之一的屍逐王哈曼。”
“但此時燕王奕所呈戰報尚未抵達京城。”
“吾等皆不知燕王奕所率一萬兵馬於此戰中傷亡如何。”
“若是燕王奕所率兵馬傷亡過重。”
“此時勒令燕王奕率軍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
“燕王奕及其所率兵馬極有可能將會折戟沉沙於匈奴四王將之手。”
“如此一來。”
“我軍將士軍心士氣等必然將會因此而蒙塵。”
“此為一不妥。”
“其二。”
“無論燕王奕所率兵馬在與屍逐王大軍一戰中折損如何。”
“其以少勝多全殲了屍逐王所率大軍。”
“且生擒了屍逐王哈曼這一輝煌戰果。”
“無疑將會極大地提振我軍將士軍心士氣。”
“與此同時。”
“亦必然將會極大地震懾匈奴四王將。”
“屆時。”
“若匈奴四王將分兵去攻燕王奕。”
“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自可尋機脫困。”
“若匈奴四王將不曾分兵去攻燕王奕。”
“燕王奕則自可趁匈奴四王將無暇他顧之際。”
“率軍直奔匈奴四王將部落草場而去。”
“以此行圍魏救趙之舉。”
“相較於燕王奕率軍與司馬大將軍、討賊將軍合兵一處共進共退。”
“此舉無疑更能擾亂匈奴四王將軍心士氣。”
“亦更能打破我國於塞外草原所遇僵局。”
“故而臣以為。”
“此乃太子殿下所言二不妥。”
晉王許鎮聞言當即朗聲道出早已斟酌多日的措辭。
事實上。
早在數日之前。
晉王許鎮便已然通過其麾下十天幹暗衛中的暗衛甲。
得知了許奕率軍全殲屍逐王大軍並生擒了屍逐王哈曼一事。
且自得知此事之後。
晉王許鎮便已然開始為今日之事做最充足的準備。